第742章 統購統銷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 祝大家新年快樂!

一斤鹽定多少錢,朝廷又要超發多少鹽引?

李世民直接讓人去宣旨,把諸位宰相也召入宮中,詢問他們的意見。

此時是傍晚時分,宰相們都下值回家了,正準備吃晚飯,接到皇帝的諭旨,沒人跟李超一樣還要拖三等四,都是急急進宮。

房玄齡杜如晦在宮門口遇見,一起下馬入宮,一邊疾步小跑,還一邊疑惑,難道是突厥人已經打過來了?

等進了宮,李世民卻說起了鹽。

一位中書令一位侍中,丈二和尚摸不着頭腦。

急急忙忙把宰相召見宮,就爲談鹽?

“無鹽稅則將無大唐矣!”

李世民開口,就說出了一句震住兩位宰相的話,等其它宰相們到來,李世民又說了一遍,大家都爲這話震的不輕。

無鹽稅無大唐?

可鹽稅一年才百萬貫而已啊?

接着李世民自然是把鹽稅改革的事情說了一遍,什麼鹽牌鹽引鹽債超發民產官收商銷等等,一連串的新名詞,其實都是剛剛在李超這裡現學的而已,但現賣的結果不錯。

房玄齡直接望向李超,目光裡意思很明顯,這肯定又是你弄來的名堂吧,李超微笑。

“我覺得可以超發,需求三百萬引,直接發一千萬引。每引就定價三貫好了!”高士廉聽完了前因後果後,覺得鹽引這是個不錯的辦法,既然皇帝說需要三千萬貫,那就簡單點來。

一引是一百斤,賣三千錢,那就是每斤三十文錢。

“太貴了,早幾年,一斤鹽不過十文錢,就算這兩年漲了點,也沒這麼多的。”楊恭仁覺得這個價格高了,一斤鹽三十文錢,這還只是官府統銷的價格,下面還有分銷零售呢,到時價格得是多少,百姓還吃不吃鹽了?

那定多少合適?

大家開始討論起來。

定價這個東西並不容易,得綜合考量,既要考慮百姓承受能力,又要考慮朝廷的籌款,還要考慮鹽商和鹽戶們的利益。

有人提議,乾脆朝廷自己經營鹽場,自己賣鹽,這樣所有環節的利益都由朝廷得了。

不過這種外行的話一說出來,李超立即就反對了。

朝廷是管理者,監督者,不是經營者。

真要朝廷來做,未必就比商人做更強,就好比一個簡單的道理,朝廷做,那是大鍋飯,積極性等未必高,而且會帶來一個很大的管理成本問題。

李超堅持強調,要走民制商收商銷的這個路子,不能改變。

“鹽價問題,我覺得可以分區定價。”

見大家爭個不停,李超提出了自己的意見。不拿點乾貨出來,估計沒準的宰相們爭半天也爭不出什麼來。

“我認爲,我們可以把大唐分爲北方、東南、劍南和廣南四大鹽區。”

李超說把大唐分成四個鹽區,而且不是東南西北,而是北方、東南、劍南、廣南四區,也是有原因的。

如今大唐的北方,主要行銷的都是解鹽、河東鹽、東北鹽,既河北和河南東的海鹽。

如果按鹽的種類來說,有池鹽和海鹽之分,如果按加工,又可以分爲顆鹽和末鹽。顆鹽就是沒有加工煉製的粗鹽,末鹽就是加工過的細鹽。一般來說,顆鹽比細鹽便宜,海鹽比池鹽便宜。

北方食用的鹽中,河東解池的鹽產銷最多,價格最高,其次是河東北部鹽池的鹽。東北鹽則以海鹽量大便宜聞名,不過海鹽也有個缺點,就是在東北沿海,往北方內陸運輸成本高。不比解池的鹽,就靠近黃河,處於關中、河東、黃河的中心,距離河北也近。

李超記得,中唐之時最初搞鹽專賣,是食鹽一斤十錢,然後加稅百文,到了晚唐時期,鹽價更貴,因此導致無數私鹽販子鋌而走險,最後晚唐的那些叛軍首領,黃巢、王仙芝、王建等等梟雄,幾乎都是私鹽販子出身。

十文一斤的鹽,以唐時的物價算不上太貴,但十倍鹽價的稅,就非常之高了。

李超記得北宋時鹽也挺貴,北方鹽價一般是四五十文一斤,鹽有多個等級,但大抵就是四五十錢一斤。

而在蜀中,卻因爲鹽多地狹,朝廷爲了保證鹽利,因此把鹽價定的很高,每斤鹽四百文,直接就是北方地區鹽價的十倍。

宋太宗至道年間,朝廷統一規定:“凡顆鹽、末鹽皆以五斤爲鬥。顆鹽賣價,每斤自四十四至三十四錢,有三等。末鹽賣價,每斤自四十七至八錢,有三十一等。”

後來,朝廷下召令蜀中鹽價減半,此後一直維持每斤鹽二百錢的高價。

就北方地區來說,解鹽的差別不大,質量較好,海鹽差別多,檔次多。當時河東北部的地方,多用河東本州或汾州的鹽池鹽,由於這些鹽池的鹽質量差,當時官府向鹽民收購的鹽價才每斤六至八文,向民戶賣出的價格卻是三十六文,轉手就賺五六倍的利潤。

而李超劃出的東南鹽區,指的是淮南、江西、江東、山南幾道,這些地方所有物都是東南沿海的鹽,宋代時價格比北方區略微低點。

宋代時,東南的百姓要用三鬥多的稻子,才能買一斤鹽,可見鹽價也很高。

廣南,其實也就是嶺南,嶺南地區的鹽價就要便宜的多,那邊產鹽多,因此鹽價低,比東南賤數倍,宋時鹽按五斤一斗算,廣南鹽價一斤約合十文而已。

在宋代,可以說,不同地區,鹽的產量不同,鹽價也不同。

最便宜的是嶺南等地,一斤不過十文左右,然後是北方地區,一斤鹽四十餘文,再次是東南地區,一斤鹽五十餘斤,最貴的是蜀中,一斤鹽得要二百錢。

“每斤鹽收購價,統一五文如何?”

李超提了一個官方收鹽的標準。

雖然各地鹽價不同,但李超覺得,目前來說,還是直接訂個統一的收購價較好些。

杜如晦搖頭。

“以前鹽戶們不需要鹽牌,納課也不多,鹽價低些賣給鹽商,也依然有利可圖。但如果我們要弄這些鹽牌,還要向他們徵營業稅等,那麼每斤五文收購價,就有些偏低了。應當提高些價格,要不然,誰願意製鹽?”

如今各種物價不穩,糧食也確實難訂。

大年三十,木子依然給大家碼字了,祝大家新年快樂,萬事如意!

第750章 上將第五十二章 包婚第251章 拜年第361章 節度使第1065章 上打昏君,下打奸臣第944章 李超是不是傻?第1311章 阿拉伯人來了第341章 小別勝新婚第162章 屋裡人第1220章 三皇同盟第1248章 喪子之痛第317章 三國演義第1297章 皇帝近衛軍第1182章 胡無人,漢道昌第1522章 義結金蘭第798章 論功分封第342章 農夫山莊有點田第603章 是親生的嗎?第832章 君臣鬥毆第1421章 論功行賞第556章 人生若只如初見第560章 李超將要造反第595章 太子的收買第774章 白日夢第1354章 天子血詔第503章 竹鹽第752章 長孫無忌第1245章 自裁謝罪第1504章 雙頭鷹第565章 收回旨意第1206章 天佑大唐第1059章 漢京留守第403章 新門神秦瓊、尉遲恭第882章 太子殺招第1163章 皇上有請第746章 三百里封地第1577章 二皇子第218章 入學贊助費第一百一十三章 寧民縣開國男第972章 石馬津第五十八章 情場失意、商場得意第690章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第834章 真相第1348章 不許美人遲暮 只留英雄白頭第620章 頭一炮第121章 不見不散第567章 平陽和程咬金第926章 求月票第1519章 加冕稱帝第449章 龍武——遷都、分封第1047章 李世民第1266章 逼宮第812章 摟草打兔子第677章 我沒瘋,是李閻王在發瘋第604章 遭天遣第1054章 罷撤第1435章 捅破天第748章 第二可汗第131章 救一半第591章 滅國神將第912章第857章 老匹夫第600章 蝗災來了第817章 承乾第337章 天威不可犯第1362章 懶王第701章 辭職隱退第四十四章 賤肉包子第626章 斬!第726章 女婿上門第83章 我要把這裡全買下來第1581章 飲血劍第374章 靠山王第1367章 此間樂,不思蜀第1047章 李世民第497章 八萬八千八百八十八第588章 小鬼當家第844章 天賜良緣第五十八章 情場失意、商場得意第629章 小姐姐第603章 是親生的嗎?第183章 奶牛第1234章 金蟬脫殼第1223章 事泄第215章 東宮四大天王第693章 截肢第789章 坑殺第433章 封建諸候第903章 十三太保第1143章 鐵桿莊稼第862章 釜底抽薪第1255章 亡天下第311章 跑第252章 長安紙貴第1007章 淮軍第171章 你儂我儂第1351章 國公府第354章 團滅第944章 李超是不是傻?第1273章 殺承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