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第360章 朕駕崩了

第360章 朕駕崩了

房玄齡這一番話,可不是客套。

這算是徹底的表達了自己的心意,到了這個時候,爲了防範於未然,身爲宰相的自己表達了自己對太子的鼎力支持,能讓許多見風使舵的人,不敢輕易妄動。

說罷,衆人匆匆往太極殿去。

只是走到一半,有宦官飛也似的迎面而來:“太子殿下,房公,太上皇與裴公和蕭相公等人,已入了宮,往太極殿去了。”

李承幹一時茫然,太上皇,乃是他的祖父,這個時候如此的動作,訊號已經十分明顯了。

房玄齡臉色鐵青,與一旁的杜如晦對視了一眼,二人的目中,似乎並沒有過多的詫異。

某種程度而言,他們是預料到這最壞的情況的。

房玄齡道:“請太子殿下速往太極殿。”

於是衆人加快了步子,不久,這太極殿已是遙遙在望,可等抵達太極殿時,卻發現另外一隊人馬,也已匆匆而至。

雙方在太極殿前接觸,李承幹已收了淚,想要上前給李淵見禮。

房玄齡卻是制止了李承幹,按着腰間的劍柄,肅然道:“請太子殿下在此稍待。”

說罷,昂首向前。

另一邊,裴寂給了驚惶不安的李淵一個眼色,隨後也闊步上前,他與房玄齡觸面,彼此站定,佇立着,凝視對方。

似乎雙方都在猜測對方的心思,而後,那按劍冷麪的房玄齡突然笑了,朝裴寂行禮道:“裴公不在家中頤養天年,來宮中何事?”

裴寂則回禮。

某種程度而言,二人的官職相差不大,不過裴寂卻比房玄齡的資歷要老,因而他回禮時,也只是欠身點頭,隨即道:“國家遭遇大難,社稷垂危,人心浮動,我受皇帝恩祿,自當爲君分憂。”

房玄齡的手一刻不離劍柄,道:“裴公不愧爲社稷之臣,只是敢問,太上皇來此,又所爲何事?”

“社稷危怠,太上皇自當號令不臣,以安天下,房相公乃是宰相,現在皇帝生死未卜,天下震動,太上皇爲皇帝親父,難道可以對這亂局坐視不理嗎?”裴寂似笑非笑地看着房玄齡。

房玄齡大笑:“國家自有儲君,太上皇年邁,該當頤養天年。”

“儲君尚在幼衝,危怠之時,如何承擔重任?”

房玄齡道:“太子丰姿峻嶷、仁孝純深,行事果決,有皇帝之風,自當承社稷大業。”

裴寂搖頭道:“難道到了此時,房相公還要分彼此嗎?太上皇與太子,乃是祖孫,血脈相連,而今社稷垂危,理當攜手,豈可還分出彼此?房相公此言,莫非是要離間天家至親之情?”

這話一出,房玄齡居然臉色沒有變。

畢竟這話的暗示已經十分明顯,離間天家,乃是天大的罪,和欺君罔上沒有分別,這個罪責,不是房玄齡可以承擔的。

裴寂隨即道:“就請房相公後退,不要阻攔太上皇鑾駕。”

可房玄齡卻依舊還是冷着臉,看着裴寂,他握緊了腰間的劍柄,紋絲不動,猶如磐石一般,他輕描淡寫的樣子,突然張口道:“讓與不讓都不要緊,我爲人臣,豈敢阻擋太上皇?只是……裴公當面,我需有話說在前面,太子乃國家儲君,倘使有人膽敢攛掇太上皇,行有悖人倫之事,秦王府舊臣,自我而下,定當效仿當年,血洗宮城!擋我等人者,也再無當初之時的寬恕,而是斬盡殺絕,雞犬不留,誅滅滿門,到了那時……可不要後悔!”

裴寂聽到這裡,突然汗毛豎起。

他看着房玄齡,極想罵他到了此時,竟還敢呈口舌之快,說這些話,難道不怕大逆不道嗎?可是……

話到嘴邊,他的心裡竟生出幾分膽怯,這些人……裴寂亦是很清楚的,是什麼事都幹得出來的,尤其是這房玄齡,此時死死的盯着他,平日裡顯得儒雅的傢伙,現在卻是渾身肅殺,那一雙眸子,宛如利刃,鋒芒畢露。

裴寂定了定神,把心底的懼意努力地按捺下去,卻也一時尷尬,只好用冷笑掩飾,只是道:“請太子來見罷。”

房玄齡已回身。

…………

太極門前……

守備眼前一花,已見一隊監門衛的禁衛已至,浩浩蕩蕩的軍馬身穿明光鎧,手持刀槍劍戟,行至太極門,只有喘息聲和衣甲的摩擦,鏗鏘有力的金屬碰撞,響成一片。陽光之下,明光鎧閃耀着光輝,衆人在城樓停下,爲首的校尉騎着馬,大喝一聲:“候命。”

於是衆人站定,紋絲不動。

此時……程咬金已自宮中出來,校尉打馬上前道:“將軍……”

程咬金揮揮手,臉色暗沉地道:“尊奉太子令,爾等在此守衛,日夜不歇。”

“喏!”衆軍一齊大呼。

程咬金又問那校尉:“長安城還有何動向?”

“承天門處,趙王殿下率右驍衛在那裡候命了,除此之外……”

校尉低聲說着:“除此之外,還有兩位宗室郡王,也去了軍中。”

“知道了。”程咬金氣定神閒地道:“看來他們也不是省油的燈啊,不過不要緊,他們若是敢亂動,就別怪老子不客氣了,其他諸衛,也已開始有動作。衛戍在二皮溝的幾個軍馬,情況緊急的時候,也需請示太子,令他們立即進長安來。不過眼下當務之急,還是安撫人心,可不要將這長安城中的人嚇壞了,咱們鬧是咱們的事,勿傷百姓。”

太極宮各門處,似乎出現了一隊隊的兵馬,一個個探馬,火速來回傳遞着消息,似乎雙方都不希望釀成什麼變故,所以還算剋制,只是坊間,卻已徹底的慌了。

在宮中,依舊還是這太極殿前。

李淵與李承幹祖孫二人相見,李承幹見了李淵,恭謹地行了禮,隨即祖孫二人,先是牽着手大哭了一陣,二人哭的傷情,站在他們身後的裴寂、蕭瑀以及房玄齡、杜如晦、長孫無忌人等,卻各自冷眼相對。

大家的臉色,都顯得凝重,此時,衆人的心思都在不斷的逆轉,這天底下最頂尖的腦袋,也是飛速的運轉着,一個個上策、中策、下策,甚至包括了最壞的打算,甚至一旦到了刀兵相見時,如何穩住局面,如何彈壓不臣,如何令各州不出現叛亂,如何將損失降到最低,這無數的念頭,幾乎都在五人的腦海裡晃過去。

半響後,李淵和李承幹彼此哭罷,李承幹才又朝李淵行禮道:“請上皇入殿。”

李淵抽泣道:“朕老矣,老矣,今至這般的境地,奈何,奈何……”

他連說兩個奈何,和李承幹相互攙扶着入殿。

隨即……衆人紛紛入殿。

百官也隨之而來了,此時無數人都是提心吊膽,這金鑾殿上,李淵只在一旁坐下,而李承幹也只取了錦墩,欠身坐在一旁。

而衆臣都啞然,沒有張口。

在這無言的尷尬之中,無論是李淵還是李承幹,都如兩個木雕一般,也只能相顧無言。

“啓稟上皇……”

終於,有人打破了沉默,卻是裴寂上殿!

他躬身朝李淵行禮道:“今突厥猖獗,竟圍困我皇,如今……”

“太子殿下,陛下離京時,曾有旨意,請太子殿下監國,如今陛下生死未卜,不知太子殿下有何詔令?”此時,杜如晦跨步而出。

蕭瑀冷笑道:“陛下的聖旨,爲何沒有自尚書省和門下省簽發,這聖旨在何處?”

“在門下!”杜如晦毫不猶豫地道:“此聖命,蕭相公也敢質疑嗎?”

“正因爲是聖命,所以纔要問個明白。”蕭瑀怒氣衝衝地看着杜如晦:“若是亂臣矯詔,豈不誤了社稷?請取聖命,我等一觀即可。”

百官們瞠目結舌,竟一個個作聲不得。

蕭瑀隨即看了衆臣一眼,突然道:“戶部尚書何在?若有此詔,必定要經由戶部,敢問戶部……可有此旨嗎?”

於是接下來,衆人的目光都看向了戶部尚書戴胄。

戴胄頓時覺得天旋地轉,他的地位和房玄齡、杜如晦、蕭瑀和裴寂等人畢竟還差了一截,更不用說,這些人的上頭,還有太上皇和太子。

天曉得最後會是什麼樣子!

戴胄出班,卻是不發一言。

“有沒有?”

戴胄沉默了很久。

“戴相公何故不言?”蕭瑀步步緊逼。

戴胄已覺得自己頭皮發麻了。

他萬萬料不到,在這種場合下,自己會成爲衆矢之的。

而房玄齡和杜如晦也都同樣用似笑非笑的目光看着他。

戴胄此時只恨不得鑽進泥縫裡,把自己整個人都躲好了,你們看不見我,看不見我。

“爾乃大臣,卻這般不發一言嗎?”

戴胄老半天才道:“莫須有。”

“……”

殿中陷入了死一般的沉默。

這番話,說是侮辱人智商還差不多。

倒是禮部尚書豆盧寬適時的站了出來:“如今乃是國家存亡之秋,何須如此錙銖必較?眼下陛下蒙難,當務之急,是立即發兵勤王護駕爲尚。”

這豆盧寬倒是機靈,他是禮部尚書,現在雙方劍拔弩張,到底是太上皇做主還是太子做主,說到底,其實還是禮法的問題,說不得到時候還要問到他的頭上,眼看他是逃不掉的了,既然禮法問題說不清道不明,不如主動出擊,直接把這問題丟給兵部去,大家先別爭了,皇帝還沒死呢,當務之急,該是勤王護駕啊。

於是這下子,殿中又陷入了死一般的沉默。

太子李承幹愣愣的沒有輕易開口。

而太上皇李淵也是不發一言。

所有人都推到了風口浪尖上,也深知今日一言一行,一舉一動所承載的風險,人人都希望將這風險降至最低,倒像是彼此有了默契一般,索性三緘其口。

………………

在關外,李世民與陳正泰經過了艱難跋涉,總算抵達了朔方。

這朔方在一望無際的曠野上,遠遠的瞭望,規模竟是宏大。

當然,裡頭沒有高大的宮牆,而且有一處城牆正在修築中。

只是在這草原裡,突然出現的巨城,令李世民有一種別開生面的感覺。

他心情竟還不錯,暫時將關中的事拋在腦後。

對於李世民而言,他是絕不擔心長安的事,最終出現不可收拾的局面的。

他雖不算是開國君主,可是威信實在太大了,只要一天沒有傳出他的死訊,即便是出現了爭權奪利的局面,他也深信,沒有人敢輕易拔刀相向。

只是這一路過來,他不斷地在心底默默的問,這個青竹先生到底是什麼人……

陳正泰見李世民的興致高,便也陪着李世民一路北行。

越是靠近朔方,便可看到大量開墾出來的田地,似乎是打算種植土豆了。

草原上有的是土地,若是將所有的草地開墾爲農田,只怕要比整個關內所有的耕地,還要多個數倍不止。

當然,草原的生態必是比關內要脆弱得多的,所以陳正泰採取的乃是休耕和輪耕的方略,盡力的不出什麼亂子。

李世民一面和陳正泰進城,一面突然的對陳正泰道:“朕想問你,倘若青竹先生當真還有後着,你可想過他會怎麼做?”

陳正泰倒是認真地想了很久,才道:“若我是青竹先生,一定會想辦法先讓長安亂起來,若想要牟取最大的利益,那首先就是要排斥當初陛下的秦王府舊將。”

李世民頷首道:“朕也是這樣認爲,朕……有時也不禁在想,朕的父親,會不會遂他的心願呢?哎……”

說着,李世民竟是幽幽地嘆了口氣。

事實上,他並不瞭解李淵的心意,甚至李世民隱隱地盼着,也想知道這個答案。

倒是陳正泰好奇地看着他問道:“陛下難道一點也不擔心長安城會出現……大亂子嗎?”

李世民不假思索的就搖頭道:“大破才能大立,值此危亡之秋,恰恰可以將人心都看的一清二楚,朕不擔心長安混亂,因爲再爛的攤子,朕也可以收拾,朕所擔心的是,這朝中百官,在得知朕千秋之後,會做出什麼事。就當,朕駕崩了一回吧。”

(本章完)

664.第648章 士爲知己者死624.第609章 偷襲387.第382章 聖旨290.第287章 陳氏的未來462.第453章 中了 中了592.第577章 破軍276.第273章 無恥之尤308.第304章 鄧健接旨399.第394章 新戰艦的神威347.第342章 用力過猛168.第166章 好戲開場139.第137章 不會吧 不會吧662.第646章 熱情高漲473.第463章 平叛20.第20章 急奏128.第126章 天降神物249.第246章 都道江南好風光622.第607章 冊封34.第34章 這便是盛世嗎61.第61章 名垂千古436.第429章 臣鄧健見過陛下49.第49章 真香474.第464章 擋我者死399.第394章 新戰艦的神威564.第550章 執宰天下632.第617章 佛門套路深273.第270章 李二郎發威590.第576章 斬將65.第65章 窮的揭不開鍋了167.第165章 你完蛋了94.第94章 無價之寶614.第599章 摧枯拉朽628.第613章 大功告成584.第570章 驚天巨案22.第22章 民爲貴130.第128章 幹天大的事489.第478章 大丈夫當如是也30.第30章 恭喜陛下506.第495章 反覆橫跳277.第274章 喪心病狂陳正泰301.第298章 好兒子啊23.第23章 封爵494.第483章 奇貨可居204.第202章 吊打同行188.第186章 贏了51.第51章 千金散盡還復來382.第377章 此神器也40.第40章 曠世功勞41.第41章 大功於朝264.第261章 痛失愛子75.第75章 朕的刀鋒利嗎210.第208章 陳傲天414.第408章 詐屍了308.第304章 鄧健接旨201.第199章 必勝341.第336章 有腦對無腦的勝利354.第349章 天羅地網210.第208章 陳傲天186.第184章 萬人空巷638.賀歲番外篇476.第466章 社稷之功406.第400章 鐵證如山400.第395章 無敵艦隊580.第566章 都是陳家的地565.第551章 殺手鐗218.老虎的一些心裡話418.第411章 救命之恩62.第62章 你兒子又沒死408.第402章 吾皇聖明304.第300章 中了,中了477.第467章 多事之秋639.第623章 萬王之王664.第648章 士爲知己者死197.第195章 寶藏420.第413章 重任173.第171章 陛下,秘密就藏在這裡265.第262章 捷報303.第299章 名列第一196.第194章 受命於天541.第528章 跟着陳家發大財589.第575章 狹路相逢489.第478章 大丈夫當如是也474.第464章 擋我者死160.第158章 帶頭衝鋒315.第310章 喜從天降283.第280章 政通人和50.第50章 大禮137.第135章 服不服607.第592章 我不要跪着吃飯143.第141章 有福之人27.第27章 榮華富貴624.第609章 偷襲125.第123章 御前親審195.第193章 疏不間親212.第210章 掌控東宮550.第536章 叛亂平定323.第318章 打你又如何548.第534章 大丈夫當如是也329.第324章 鄧健厲害了27.第27章 榮華富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