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4.第291章 千年未有之變局

第291章 千年未有之變局

陳正泰相信那歸義王突利會幫這個忙的。

倒不是說這個兄弟當真可靠。

而是畢竟自己進行了利誘。

即便是突利察覺到了陳家的意圖,也會將計就計。在胡人們看來,漢人深入大漠,本身就是一個笑話,歷朝歷代,根本就沒有任何漢人的勢力真正能在大漠中紮根。

因而,對於突利而言,新近崛起的草原各個部族纔是他的心腹大患,而不是陳家。

前期依靠突厥的幫助,將城築起來,一旦形成了規模,引起了突厥人的忌憚時,就只能憑藉自己了。

一切穩妥,到了月中,卻有一道旨意發了出來。

這消息足以震動長安……李世民的步驟很快,幾乎打得所有人措手不及。

科舉新制擬定,昭告天下。

以往的科舉,不過是朝廷組織一場考試而已,既無制度性的保障,也根本沒有深入至州府。

這種科舉,更多的是一種形式。

其實這也可以理解,任何一個制度,沒有一個廣泛擁護它的階層,是沒有生命力的。

而顯然,陳正泰對李世民提出了一些建言,而李世民也表示了接受,而後依靠這個方針,選擇擴大科舉的規模。

大唐將科舉分爲了縣試、鄉試、會試三個等級。和以往舉薦不同,任何人想要高中會試,就必須先進行縣試、州試和鄉試,此後再進行會試。

中縣試者,爲童生。

中州試者,爲秀才。

中鄉試者,爲舉人。

中會試者,則爲進士。

這一切都仿照了後世明清時期的考試手段。

從秀才開始,高中者就有了功名,得了功名,便有了一定數額田畝免賦稅的權力。

功名至舉人者,可授官,自九品而始,授予實職。而至進士者,自七品而始。

又規定了朝廷三品以上的官員,若無舉人功名,除皇帝特旨,不得升任。

所有的考試,俱都統一,除了必要的經史文章之外,竟還考一定的算學,以及一些常識的知識。

經史文章限定字數,出題以春秋、論語爲主,既要切合經義,又要能議論當今的政事……甚至還限定了文體。

其實這樣的科舉,已經和明清時的科舉差不多了。

畢竟這個時代的主流讀書人,還是熟讀經史的,若是不將這個作爲主要的考試內容,只怕天下要大亂不可,某種程度,這也是一種妥協。

當然,作這樣的文章,也不全然沒有用處。

實際上,這樣的文章是最考驗一個人的水平深淺的,你既要熟讀四書五經,同時又能熟練的運用文字,同時還有足夠的智慧,在短暫的時間之內,作出一篇有論點、論據的文章,但凡能考中的人,無一不是學富五車之人。

這樣的人若是作詩、作詞都是手到擒來,有這樣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哪怕是將來爲官,其實也有極好的接受能力。

當然……只是到了後來,這些士大夫們自己玩偏了而已。

只是當下的主要矛盾,本質上是皇權與世族之間的矛盾,至於未來這新興的士大夫階層產生什麼矛盾,顯然是以後的事。

至少穩妥的方向而言,任何一個新興的階層,未來都可能尾大不掉,可比之當下世族把持一切,對於李世民而言,推廣科舉,已是勢在必行。

至於其他的考試內容,雖然不佔主要,可是算學和所謂的通識試,也是一個看點,譬如,通識試裡,就引入了一些陳氏課本中的內容,雖然引用的不多。

其實考什麼都不重要,真正令人震撼的還是這一次科舉直接將觸手觸及到了府縣。

也就是說,大唐再不是每三年,誕生幾十年個秀才、明經、進士這樣簡單了。

每一年,會有許多的秀才、舉人,每三年,也會有進士冒出來,範圍之廣,以及涉及到了哪怕是區區一個縣城中讀書人的命運。

這就導致,通過科舉來求取功名的人數一下子暴增了十倍百倍甚至上千倍,人數一增加,勢必會導致,哪怕是區區一個小小的秀才功名的人,也會產生自己的訴求,自覺地維護科舉取仕的這個利益團體。

他們會自發將沒有功名的人排斥在外,形成一個封閉的鄙視鏈,而後佼佼者登上舞臺,憑藉着廣泛的羣衆基礎,譬如大量的舉人和秀才的支持,開始推動整個大唐進入一個全新的階段。

誰也不知,這樣的做法是好是壞。

可至少,它在動。

消息一出,自是滿朝譁然。

陛下此舉,顯然讓許多人瞠目結舌。

不過,李世民顯然還是給世族留了一道口子,畢竟當下識文斷字,終究還是這些世族的專利,至少現今而言,世族子弟中試的機率很大。

以至於,雖然很多人看出來,憑藉着恩蔭和推薦入選爲官,將來勢必會被排擠,甚至沒有功名的人,在朝班中將日益的邊緣化,世族們已經開始抱怨。

可至少……這些怨憤,倒不至化爲推翻大唐的動力。

何況當今皇上,是馬上得來的天下,軍中的將軍,十之八九,都是他親自帶出來的,在軍中的威望之高,不是尋常天子可比。

真想有什麼輕舉妄動,也不過是彈指間灰飛煙滅罷了。

只是還是有許多大臣上了奏疏,反對了科舉之事。

當然,也未必沒有贊成的人,魏徵爲首的一批大臣,也表示了支持,認爲這是寒門進身的道路,未嘗不可嘗試。

此後,一則則關於科舉考試的章程開始昭示天下,科舉舞弊將視爲形同謀反罪論處,各州縣官員,也確定了權責。

爲了推進這項科舉的工作,朝廷派出了大量的御史,開始巡視四方。

李世民連續舉行了七天的朝會,第一天的時候,有上百人出班反對,李世民當殿責罵這些反對的大臣,並且將爲首的人流放嶺南。

第二日,反對的人就少了,只是旁敲側擊,表達了一些牢騷。

李世民又精神奕奕的當殿責罵了足足三個時辰,口若懸河。

到了第三日、第四日……

那些反對冒出頭來的,紛紛被人彈劾,查出他們的過失,有的直接被罷官處置,有的則直接下獄治罪了。

直到了第七日,百官紛紛表示,科舉有益於國家,實乃善政,此大唐與前朝之別也。

大家紛紛舉例了歷朝歷代興亡的得失,無不讚頌陛下的聖明,有此科舉作爲國策,大唐將興。

羣臣表示了歡欣鼓舞,當然……李世民覺得有幾個傢伙,雖也唱讚歌,卻有陰陽怪氣之嫌,於是又當殿大罵。

陳正泰也跟着大隊,連續參加了七次朝會,七次啊,耳朵裡盡都是恩師痛責大臣的話,從三皇五帝一直罵到了隋煬帝,上下三千年,舉出無數事例,然後還要從別人的家族起源開始罵起,你楊氏當初不就是漢高祖擊項羽,跑去分了項羽屍首才得了大功,被封了候的嗎?什麼詩書傳家,若無當初這個立下了分屍戰功的祖先,何來你們今日。你們王家……

陳正泰有點懷疑人生了,恩師充沛的體力,是這連續七場朝會的物質保證,似乎凡事他一旦鐵了心,便決計不會容人質疑了,誰敢質疑,不但撕破了臉皮,當殿羞辱,還要想方設法尋找罪過,罷黜下獄。

果然,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啊,從前溫和的面貌都是騙人的,一旦觸及到了根本的利益,恩師不會介意再來一次玄武門。

世俗的道德,根本不是評價帝王的標準。

陳正泰下了朝後,還是覺得自己的耳朵嗡嗡嗡的響着,恩師的那些厲聲斥責似乎還在耳中繚繞,他也只好苦笑以對,這真的很剛哪,他也只能一個服字。

其實他倒是希望將科舉的內容變成課本的內容的。

不過顯然,哪怕李世民,也未必能真心實意的完全認同課本中的那一套。

上千年的積習,豈是說改就改。

能增加一些通識的題,就已算是很給臉了。

陳正泰回了二皮溝,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將所有教師們招攬來。

顯然……朝廷改弦更張,學堂要生存,就不得不變了。

古人們表面上說話都很好聽,其實和後世沒有什麼分別,雖然大道理,大家都能講,可實際上大家都是現實主義者。

就如現在求神拜佛很流行一般,可若是那些和尚和道人們說一句求神拜佛只是淨化心靈,不能給你求子,不能保佑你發財,你就試試看,保準這天下的寺廟和道觀的香火統統絕跡。

可見做任何事,都不能用愛發電。

那玩意是愚弄人的。

學堂想要發揚光大,就必須就實際出發,確保學子們獲得足夠的功名。

現如今科舉的策略雖已出來,可應試的教育,畢竟還處於空白階段,習慣了依靠舉薦的世家子弟們,顯然對於應試還一竅不通。

哈哈,這就是陳正泰的強項了,畢竟他是這個世上,唯一經歷過殘酷的應試教育的人。

因而,這些作爲教師的,就率先要開始受培訓一番,要有針對性的學習,如何做題,如何針對考題作文章,如何劃重點,四書之中,哪一些肯定可能要考,如何背誦,如何反覆的練習。

這些統統都是學問。

顯然,陳正泰的這一套,很多人是不理解的,李義府就覺得不以爲然,忍不住道:“恩師,這樣能成嗎?若只背誦,和反覆寫文章……”

“住口。”陳正泰其實早就想到一旦這樣安排,勢必引來很多人的不解,他可不覺得自己有給每一個產生疑問的人解釋一遍的時間,有些事行不行,還是先做出了效果纔是最直觀的。

於是他毫不猶豫地打斷他道:“不許有任何的疑義,一切聽我的佈置就是了。”

這話很乾脆,也很有霸王之氣,李義府無語。

不過陳正泰怎麼說,他也只能怎麼辦。

雖然心裡有太多的疑問和覺得不合理的地方。

畢竟,他的生長環境以及他從前學習的方法,不是如此,因而當陳正泰提出這些的時候,他是存着很大疑惑的。

可沒辦法,胳膊拗不過大腿啊。

陳正泰列出一個綱目來:“首先,是要做到四書的內容,完全能倒背如流。這一點必須做到,要反覆的背誦和誦讀,一字都不能錯漏。”

衆人又是一臉無語。

其實這個時代的人,更講究的是好讀書不求甚解的階段。

固然再怎麼研究經義的人,也不可能做到真正滾瓜爛熟的地步。

陳正泰隨即道:“除此之外,就是史這一部分,要求做到每一個典故都要理解,要列出一個備考的題冊出來,要大家反覆的學習。”

“做文章……是必要的,需要求所有生員,每月上繳六篇文章,按着考試的規範來寫,教師和助教們要將這些文章進行評定,分出優劣,優者,優在哪裡,劣者,劣在哪裡。”

陳正泰滔滔不絕,一一介紹。

以至於讓李義府和郝處俊、高智周等人,也開始懷疑人生了。

那讀書的意義在哪裡?

……

而陳正泰心裡卻是偷着樂,我陳某人……想不到也會有這一天,將這全天下的對手們,統統拉到了自己最擅長的領域,接下來就看怎麼暴打你們這些渣渣了。

他佈置了下來,學習的任務,顯然加重了不少。

教師和助教們已不敢怠慢,尤其是教師,他們都是進士出身,功底還是很強的,既然瞭解了陳正泰的意圖,再加上這一年多教授弟子們的經驗,他們已開始按着陳正泰的吩咐,擬出了學習的計劃,以及新的課綱。

這一切對他們來說,雖是滿帶着疑問,可畢竟是得心應手的事。

整個學堂,兩三百個生員,似乎也開始進入了全員衝刺的狀態,各班的課程,統統改變。

哪怕是理科班,其制定的目標,也是以舉人爲目標,進行衝刺。

當然,在李義府等人看來,陳正泰的標準,似乎定得有些高了,這天下多少能人異士啊,而大學堂這裡的讀書人,無論是家學還是資質,都遠不如那些真正的世族子弟,憑什麼能脫穎而出?

笑話!

(本章完)

275.第272章 天子出巡299.第296章 兒子回來了171.第169章 眼見爲實152.第150章 喜出望外487.第476章 天下太平193.第191章 富可敵國也不是這樣糟蹋的329.第324章 鄧健厲害了231.第228章 急報384.第379章 聖裁116.第114章 誅之131.第129章 翻雲覆雨608.第593章 兵臨城下565.第551章 殺手鐗80.第80章 太可怕了473.第463章 平叛532.第520章 研製成功66.第66章 紙是我造的 不值錢290.第287章 陳氏的未來609.第594章 識時務者爲俊傑267.第264章 至死方休405.第399章 上達天聽290.第287章 陳氏的未來324.第319章 壯士74.第74章 龍顏震怒422.第415章 大唐的榮耀652.第636章 不講武德317.第312章 幸福來敲門391.第386章 吾婿有孝心哪167.第165章 你完蛋了632.第617章 佛門套路深139.第137章 不會吧 不會吧39.第39章 天文數字143.第141章 有福之人538.第525章 論功行賞536.第524章 我發財了87.第87章 手術491.第480章 北境之王3.第3章 上達天聽117.第115章 陳氏崛起246.第243章 虎父無犬子啊544.第531章 西遊記203.第201章 猛虎出籠485.第474章 面見百官188.第186章 贏了468.第458章 春風不度玉門關509.第498章 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111.第三更一萬五千字送到,說幾句。297.第294章 開考90.第90章 大宴463.第454章 李世民的怒火358.第353章 屠戮58.第58章 欽賜111.第三更一萬五千字送到,說幾句。344.第339章 殿下威武448.第440章 欽命58.第58章 欽賜292.第289章 術業有專攻193.第191章 富可敵國也不是這樣糟蹋的173.第171章 陛下,秘密就藏在這裡136.第134章 圖窮匕見396.第391章 大丈夫當如是也271.第268章 殺人需誅心151.第149章 大功告成617.第602章 城破579.第565章 利在千秋603.第588章 恃寵而驕71.第71章 人比人氣死人43.第43章 感激涕零437.第430章 人證物證191.第189章 天下歸心186.第184章 萬人空巷371.第366章 你就是青竹先生41.第41章 大功於朝635.第620章 大功558.第544章 賢太子298.第295章 上達天聽641.第625章 大功告成225.第222章 寧毀十座廟,不毀一樁婚28.第28章 扭轉乾坤133.第131章 發威534.第522章 開車159.第157章 士爲知己者死79.第79章 放榜100.第100章 好學的太子殿下13.第13章 生財有道489.第478章 大丈夫當如是也45.第45章 太子殿下48.第48章 我們都愛吃雞395.第390章 猛虎出籠520.第509章 滅頂之災67.第67章 利在千秋342.第337章 軌道385.第380章 反擊379.第374章 陛下出大事了539.第526章 你不如搶579.第565章 利在千秋384.第379章 聖裁154.第152章 至孝516.第505章 天塌下來了633.第618章 玄奘歸大慈恩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