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3.第290章 欽賜

第290章 欽賜

同樣的一千里路程,有的地方不能騎馬,因爲需翻山越嶺,甚至還需泅渡,哪怕是有橋,這橋的承載力也不一,只靠步行,可能需要幾個月時間。

可有的地方就不同了,快一些,三四日就可抵達。

這也是爲何大漠中的敵人讓中原王朝頭痛的原因,這上萬裡的邊境線,對方今日襲這裡,明日襲那裡,若是不修長城,任何一個地方都可能讓敵人深入腹地燒殺劫掠。

而對方的馬快,又是一馬平川,換誰都受不了。

李世民擡頭看着陳正泰:“公主府營造在了朔方之後,此後呢?如何守住,如何營造,又有什麼作用?”

陳正泰自是早就想好了這些問題,便道:“有了公主府,自然應當築城,此城依舊爲朔方,而後再遷民,在周遭進行農墾、放牧,等人漸漸多了,便是我大唐的一枚在大漠中的棋子。進,可控制草原各部;退,可依城而守,使大漠的敵人如鯁在喉。

李世民當然清楚這朔方的意義。

當初大漢朝在朔方築城,不是沒有道理的,只是他手指敲擊着案牘,嘆道:“如此靡費甚大。”

這是老實話,他畢竟不能學漢武帝一般,窮兵黷武,大唐也不可能將所有的國力,拿去那荒漠中消耗。

“與其如此,不妨羈縻各部。”

陳正泰就道:“只是陛下,依靠羈縻,能夠讓胡人們死心塌地嗎?大唐吸收的胡人越多,強盛時倒也罷了,一但國力衰退,亂大唐天下者,必是這些胡人。學生並非是危言聳聽,只是羈縻只能作爲權宜之策,也決不能作爲大唐的國策。至於築城所費錢糧,陳家這裡,倒是有一些。”

“有一些是什麼?”李世民若有所思地看着陳正泰。

公主府是遂安公主的。

城是你陳家造的。

這傢伙的心思很深哪。

陳正泰毫不猶豫道:“前期,打算先拿三十萬貫,至於以後……還會陸續增加。”

這話一出,李世民瞠目結舌了。

三十萬貫……

這是一個何其恐怖的數字啊。

而且顯然還只是前期,人家陳正泰都說了,後頭陸續增加呢。

三貫錢,幾乎是一戶人家的開銷了,而三十萬貫價值多少呢?

李世民便忍不住問道:“後續能陸續增加多少?”

陳正泰苦笑道:“這可說不準,不過……再出數十萬貫是肯定的。若是將來需求更大,便是百萬貫也不是可能。”

李世民算是徹底的服氣了,還有這樣的好事?

陳家出錢,到大漠裡建一座城,這座城對於大唐而言,顯然是大有裨益的。

大唐之所以不願效仿漢朝,其實就是無法承擔這個巨大的資金成本,何況還浪費大量的民力。

畢竟,漢武帝可是通過了文景之治積攢下來的大量財富,又通過打擊豪強以及鹽鐵專制方纔積攢來的大量錢糧,可大唐哪裡有這個餘力,錢要用在刀刃上。

現在陳家肯掏這個錢,那還有什麼說的?

李世民倒還是很厚道地道:“築城不易,一不小心,這一切便要化爲烏有了。”

陳正泰道:“這些錢雖是陳氏的,可若是不能爲天下分憂,緊守着這些財富又有什麼用呢?錢鈔畢竟是死物,若是能以此,而有益於社稷,學生縱是散盡家財,也是甘之如飴的。”

李世民不禁欣慰,露出笑容道:“若天下的世族都如陳氏這般,這天底下,哪裡還會有那麼多事呢?朕也就可以無憂了。你放手去辦吧,朕下旨出六萬貫,再加上糧食十一萬石,修築公主府,工部也會調撥出一批匠人,其他再多的,朕也給不了啦,朕有許多女兒呢,再加上太上皇也有許多子女……”

其實李世民這已算是很捨得了。

陳正泰頷首道:“恩師已經十分大方了,學生一定將這些錢統統花在有用的地方,絕不浪費一分半點。”

李世民高興起來,這算不算四兩撥千斤?

相比於天下其他的各姓,陳家倒確實是幹了一樁大好事,他萬萬想不到,陳正泰居然想將自己族人遷徙去大漠。

這樣的要求,真可謂是聞所未聞了。

此時,李世民倒是恨不得將其他的世族,也統統趕出去得了,眼不見爲淨嘛。

不過很明顯,沒有人如同陳氏這樣‘傻’。

此時,李世民的心情自是很好,隨即便想到了一件事,於是道:“真聽聞長孫沖和房遺愛都已入了學堂,料來他們會有所不適吧。”

陳正泰便正色道:“恩師,他們倒是乖巧,自入了學,便一心讀書,兩耳不聞窗外事了。”

李世民聽到這裡,自是一臉不信的樣子。

即使是李世民,可也知道這兩個傢伙可謂是臭名昭著,長安城裡,誰人不知,誰人不曉。

好幾次百騎密奏,都是說此二人成日花天酒地,吃喝玩樂,日夜不休,而且還橫行長安,四處與人衝突。

若不是看在長孫無忌和房玄齡的份上,這樣的惡少年,李世民早就下旨收拾了。

李世民心裡就認定了,陳正泰所謂的用心讀書,十之八九不過是飾非掩醜的說法,不足爲信。

李世民道:“只要他們不出來害人,也未嘗不是壞事,倒是有勞你掛心了。不過房卿和長孫卿家,很惦記着他們的孩子,又不好去問你,卻成日問到朕這裡來,朕也煩惱。你自己斟酌着辦吧。不過……畢竟他們是少年人,若是他們有什麼過錯,你多幾分耐心。”

這兩個傢伙,屬於任何人看了,都會放棄治療的那種。

李世民甚至不指望這兩個傢伙出仕,這樣反而是最安全的,人能活着就好,反正大唐總還養得起兩個廢物。

陳正泰也算是服了這兩個渣渣了,不但這惡名,連皇帝都知道,而且陛下這口氣,倒像是隨手解決了兩個垃圾一般。

大抵的意思是,這兩個垃圾你捂好了,別讓它們的臭氣散出來,這就算是你陳正泰的大功勞了。

陳正泰有些哭笑不得,也只好訕訕應下。

李世民心情很舒坦,突然覺得這陳正泰就像幫了自己解決了兩個大難題,想了想,又囑咐:“其實觀音是極上心長孫衝的,畢竟是親侄嘛,若是能教就教一些學問。不過此子甚惡,朕可不指望他能讀書,婦道人家嘛,總是覺得孩子還小,長大就懂事了。可這世上,哪裡有這樣的事,小時尚且如此,大了,那還了得?你也不必太擔心,真要鬧出什麼事來,朕來給你做主。”

陛下顯然是站在他這邊的,陳正泰心裡自是感激又高興,點頭道:“恩師辛苦了。”

“哪裡辛苦。”李世民板着臉道:“倒是你辛苦了。今年……發生了這麼多的事,不過到了明年,一切便好了………這公主府,其實朕該多給一些錢糧的,可是今年……哎,明年再說吧,若是明年關中豐收,朕再賜你一些,築城可不能只靠錢,還需糧………”

說到了明年關中豐收……

陳正泰記得,貞觀初年這些日子,好像豐收的年景不多啊。

明年就是貞觀五年了。

現如今已到了十一月,貞觀四年很快過去。

他記得自己曾去西安的博物館裡介紹過什麼事……說是有一個村落,在貞觀五年埋入了水下……

噢,是了,明年如果不出意外,可能要發生洪災,地點就在流經了長安的渭河。

這渭水河乃是黃河最大的一條支流,也是整個關中區域的生命線,關中地區,自秦朝開始在此定都之後,隨着人口越來越多,大肆的進行砍伐,使的原本茂密的森林,日漸減少,而一旦遇到了巨大的暴雨,則立即成災,直接將整個關中平原,變成一處沼澤之地。

這若是到時真來一場洪災,只怕這關中又要生靈塗炭了。

陳正泰心情一下子沉重起來,若有所思着,一時不說話。

李世民見他不做聲,便不由道:“你又在想什麼?”

陳正泰當然不敢烏鴉嘴,只是訕訕笑道:“恩師提到了豐收,學生就在想,這關中這麼多年來,災難頻繁,又是旱災,又是蝗災,說不準還要遇到水災呢……”

李世民聽到此,不禁落下臉來,皺眉道:“你能不能少在朕面前提這些,旱災和蝗災剛剛過了,想來近些年來不會再發生了。至於水患,這二十年來,渭水一直平緩,並沒有出現什麼大患,固然……這災情一來,誰也說不準,可你成日說,若是上天有了感應……當真降下災厄呢?”

陳正泰一臉無語,卻也理解李世民的心情,畢竟古人們真信這玩意。

他擡頭看了看天,不過此時只能看到宮殿巨大的樑柱,於是咋舌道:“恩師說的有道理,學生也只是隨口一說,以後一定注意。”

於是默默的嘆息一聲,乖乖告辭出去。

出了太極宮。

陳正泰卻是尋了馬周來,馬周在詹事府裡做右春坊的學士,平日的事不少,可是一聽陳正泰召喚,卻是興沖沖的來了。

馬周是小跑來的,喘着氣道:“恩主有何吩咐?”

陳正泰看了他一眼:“如果我說,嗯,我是說如果哈,如果這渭水河發生了水災,會怎麼辦?”

馬週一頭霧水,很是納悶地道:“渭水河自隋時起,就沒有發生過災情了,恩主怎麼突然杞人憂天了。”

陳正泰生氣了,當着皇帝的面,自己被罵一頓,當然不敢說啥,可當你馬周的面,我陳正泰還不能發脾氣了?

於是陳正泰就道:“什麼叫杞人憂天,杞人憂天是好詞嗎?我是說如果。”

馬周倒是不再反駁了,便認真地道:“如果的話,倒是後周孝閔帝二年,渭水發生了一次水患,大水直接沖刷了關中,當年糧食減產了四成,餓死了七十餘萬,當時百姓饑饉,已到了人相食的地步。”

陳正泰現在聽到人相食,便覺得毛骨悚然,他皺眉道:“如果當初這樣的水災,可以提早防範嗎?”

“倒不是沒有可能,最大的辦法,就是提早將低窪的地方,修成水庫,而後等水患一來,便掘了此地,將水引入低窪之處,引了這洪水形成湖泊,如此一來,雖是可以淹沒一些地方,但至少可以保下關中。只是……真到大水來的時候,一切都已經遲了,洪災之前,會有暴雨,而且暴雨連綿而下,想要引洪,哪裡有這般容易。”

馬周博聞強記,幾乎文史方面的資料都記得清楚。

陳正泰若有所思:“也就是說,理論上而言,只要放棄低窪的地方,就可以拯救關中,可爲何沒人去管呢?”

馬周便笑道:“低窪之處,就意味着是良田啊。恩主你想想看,低窪之處最容易受大水沖刷,沖刷之後,有大量的淤泥,只要洪水退去,自然而然,就會有人搶佔這些土地,將這些土地種植上莊稼,這樣肥沃的土地,誰肯放棄。而偏偏越是這樣的肥沃土地,越是價值不菲,爲了保住收成,朝廷反而要在這些地方,加築堤壩,如此一來,反而不易沖垮了。”

陳正泰一時無語,頓了半響,他才突的道:“詹事府這些日子,得去辦一件事。”

馬周很是乾脆地問:“何事?”

陳正泰一臉正色地看着他道:“你帶着人,多走一走,看一看哪一處地方適合蓄水的,若是找到了,就想辦法將這些地拿下來,然後再想辦法將其改造成一個人工的湖泊,到時我有大用。”

馬週一愣,他張口,又想說陳正泰杞人憂天。

可看着陳正泰很是肅然的樣子,細細一想,也不對,雖說近二十年不曾有大水,可誰能保證以後呢?恩主這分明是未雨綢繆,看上去是愚蠢,實則卻是利國利民之舉。

馬周倒是越發覺得恩主明智,只是還是得不得道:“只是這些土地,大多肥沃,就怕地的主人不肯賣。”

陳正泰既然打定了主意,就是下了決心,便道:“你盡力去辦便是。”

馬周只好道:“喏。”

馬周走了,陳正泰纔開始幹真正要緊的事。

既然陛下恩准了營造公主府,那麼大量的人,就應該事先遷徙過去,做好營造的事前準備。

比如探勘好附近有足夠的岩石,預備大量的材料,甚至糧食也要先行運過去一批。

只是……這麼多的錢糧和物資先行送過去,若是不能得到安全上的保障,只怕最後就是給人做了嫁衣了。

那麼最好的方法,還是得有一兩年的喘息時期,至少得保證這一兩年的安全。

思來想去,陳正泰決定給歸義王突利修一封書信。

自從突利成爲東突厥的可汗,內附了大唐,因爲無法籠絡所有的突厥人,在大漠之中的實力已經受到了極大的損害,可兩三萬騎兵還是能拉的出來的。

陳正泰在書信之中,表示了自己對突利的想念,表示這裡還有一批美酒,願意直接送給突利當做兄弟之間的饋贈。

而後話鋒一轉,說是自己打算在朔方建一座小城池,以此爲據點,增進自己與突厥部之間的貿易。

當然……他絕口不提這座城池將是陳氏未來進入草原的一個軍事重鎮。

畢竟他知道,突利也不是傻子,一旦未來大量的漢人在陳氏的帶領之下,進入草原,那麼他這突厥部,生存空間勢必遭到打壓。

陳正泰只提貿易相關,打着的則是遂安公主的幌子,希望突厥部能夠派駐一些騎兵,保護匠人們的安危,只要這邊的工程不出問題,將來必還有厚報。

說實話,這封書信的迷惑性很大。

陳正泰還是有些良心不安的。

可轉念一想,自家兄弟嘛,騙了也就騙了。

兄弟都不騙,他陳正泰還能騙到誰?

於是,他頓覺得心裡踏實了,忙讓人馬不停蹄地將信送去大漠。

(本章完)

52.第52章 此天亡我也496.第485章 我陳正泰還有殺手鐗81.第81章 一門九進士651.第635章 恐怖如斯535.第523章 真神器也205.第203章 凱旋而歸634.第619章 王者歸來516.第505章 天塌下來了3.第3章 上達天聽259.第256章 決一死戰313.第308章 紮根404.第398章 不世之功291.第288章 專治不服396.第391章 大丈夫當如是也655.第639章 兵臨城下495.第484章 聚寶盆7.第7章 朕來考考你512.第501章 上天的恩賜424.第417章 不堪一擊212.第210章 掌控東宮459.第450章 震驚四座527.第515章 成功了256.第253章 萬歲583.第569章 班師回朝276.第273章 無恥之尤536.第524章 我發財了104.第103章 龍顏大怒664.第648章 士爲知己者死655.第639章 兵臨城下618.第603章 千秋偉業574.第560章 萬勝619.第604章 君臣相見446.第438章 霸王273.第270章 李二郎發威274.第271章 公主殿下好431.第424章 不敢奉詔490.第479章 封王220.第217章 打包走人655.第639章 兵臨城下478.第468章 有救了332.第327章 大禮23.第23章 封爵400.第395章 無敵艦隊335.第330章 中榜590.第576章 斬將244.第241章 誰也別攔朕29.第29章 入宮覲見393.第388章 陳家的未來174.第172章 天子受辱567.第553章 大勝320.第315章 慘不忍睹39.第39章 天文數字606.第591章 百戰強兵59.第59章 萬死之罪616.第601章 李靖的煩惱662.第646章 熱情高漲317.第312章 幸福來敲門557.第543章 陳正泰的大禮99.第99章 入宮覲見443.第435章 天子之怒379.第374章 陛下出大事了287.第284章 一飛沖天413.第407章 駕崩35.第35章 宰相肚子能撐船315.第310章 喜從天降240.第237章 陛下大喜302.雙倍月票,求票求支持306.第302章 大喜臨門137.第135章 服不服44.第44章 恩典48.第48章 我們都愛吃雞147.第145章 神醫啊98.第98章 九十八章:天大的學問185.第183章 人類的一大步404.第398章 不世之功376.第371章 大局已定292.第289章 術業有專攻573.第559章 出擊543.第530章 狄仁傑131.第129章 翻雲覆雨242.第239章 父子相見 兩眼淚汪汪18.第18章 朕想試一試162.第160章 碾壓404.第398章 不世之功40.第40章 曠世功勞285.第282章 聖裁261.第258章 無人可擋660.第644章 一舉成名天下知18.第18章 朕想試一試168.第166章 好戲開場98.第98章 九十八章:天大的學問599.第584章 太子監國546.請假條450.第441章 神兵利器122.第120章 冊封爲王503.第492章 陛下 想要多少362.第357章 大局已定284.第281章 滅門破家273.第270章 李二郎發威378.第373章 帝心難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