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內海

一條甘蔗可以有幾種用法,這是好事,但想要讓人進一步投入甘蔗種植,這就需要用到組織力相當高的團體。

貞觀十九年的大唐朝廷,的的確確做到了“威加海內”,但“千古一帝”真正皇權下鄉的地方,也依然只是長安和洛陽兩個京畿地區。恰好這個地方更適合種糧食,而不是種經濟作物。

又或者說,種經濟作物的回報率,並不比種糧食高多少。

至於江南諸州縣,不拘江東、江西,當年爲了“維護地區和平”而進行的“懷柔”政策,後遺症顯然就暴露了出來。

江西還好,因爲“地上魔都”的特殊性,地方世家被暴力洗牌一次,新興的“鄉賢”“詩書傳家”想要重新建立,起碼也要五六十年的時間。而這個過程中,老張會不會拎着屠刀把曾經的小夥伴再殺一遍,也是不能預料的事情。

反而江東甚至是嶺南,這種山高皇帝遠的地方,李董倒是頗有機會通過“權威”來影響。

哪怕老張的“授業”恩師陸德明,本質上,還是吃貞觀皇帝俸祿的世家族長。他和張德,只可“同富貴”,不可“共患難”。

貞觀皇帝“權威”的具體表現,就是通過朝廷大政,更迭官吏升遷的考績標準。

從以前的“勸課農桑”,李皇帝下令,往後升官發財的唯一指標,就是GDP……不是,就是種多少甘蔗。考績標準的改換,自然而然地讓那些不在京畿範圍的州縣,點頭哈腰地折騰一下。

而李董又是個講究實利的老闆,爲了防備風險,他霸道的同時,又相當的冷靜,一如既往地會在某個地方搞試點。這時候試點的摘選,就要看當地巨頭的眼力如何。

如馮氏、冼氏,是打定主意跟着李唐皇室走,才能穩穩地盤亙廣州開枝散葉,那麼,當中央提出這麼一個要求的時候,自然是忙不迭地擁護。

這和某條土狗跟李董一起玩混合雙打不同,馮氏、冼氏,頗有“爲王前驅”的意味,只要甘蔗再度擴產,“甘蔗酒”行銷暴漲,皇帝自然不會吝嗇分一杯羹。

“操之,‘蔗酒’當真如此產量?”

江西總督房玄齡雖說從曹夫子那裡知道了“甜蔗酒”自古有之,但還是覺得有點奇怪,要是這酒真的這麼牛逼,古人除非瘋了不推廣。

老張費了好大的脣舌,這才解釋甘蔗種植需要的水利設施、地理環境、氣候要求、土地規模等等條件,並不是歷朝歷代都能搞定的。老張尤其是拿雲夢澤做了例子,兩漢四百年,楚地就跟雲夢澤幹了四百年。

再往前推,春秋戰國時期,楚國爲了增加土地產出,更雲夢澤也沒少纏綿。當年楚軍還裝備過鱷魚皮、犀牛皮的皮甲呢。

至於吳越之地更不用說了,楊廣修的大褲衩運河,南運河江南江北段,那都是春秋戰國時期吳國憋了大招才修出來的,用了好些年。

廣大人民羣衆耳熟能詳的“鄭國渠”“都江堰”“刊溝”,之所以圍繞這些地方,會迅速出現著名的“xx大麴”“xx老窖”,正是因爲水利設施使得當地的耕地環境極大改善,土地產出成倍增加,有了餘糧,才能釀酒。

換了這麼一個角度,房玄齡突然有種“我老闆真特麼是天命之子”的感慨。

這也是正常,畢竟在房玄齡看來,合着前面幾百年上千年,就是爲了給我老闆打基礎?

現如今想在雲夢澤看個美景,指望有條身體健康的鱷魚出來亮個相,幾乎是不太可能了。因爲某條土狗的緣故,武漢地區進行的“殺龍運動”“打虎運動”,提前讓本地區的揚子鱷和華南虎功能性滅絕……

揚子鱷只能繼續朝着長江下游遷徙,才能瑟瑟發抖苟延殘喘。至於華南虎,因爲棲息地被人類幹了個爽,自己也被剝皮拆骨,也只好拖家帶口向西南方向流竄。

“‘甘蔗酒’產量上不封頂。”

張德一邊說,一邊摸了一張地圖出來,往桌子上一鋪。房氏父子以及長孫氏父子,都湊了過來看。

“這是南海海陸圖,這裡是雷州,過去就是崖州海島。能闢田七八十萬畝,要是拿來種甘蔗,一地抵得上江東十幾個縣。”

“如此說來,這流放之地,倒是不是一無是處。”

“這赤道標註之處,莫非就是赤道島?”

“對。”

張德點點頭,有些意外地看了一眼長孫無忌,這老傢伙還真是活到老學到老的典範,對學問的接受能力遠比京城那幫學士強,連曹憲這個不怎麼愛捧人的,也說長孫無忌是天生“聰敏”。

當然了,曹老爺子也是騷,偷偷地跟老張加了一句:就是老了。

“南海之南居然環島遍佈?如此看來,南海也不甚廣大,竟是個內海。”

“……”

老張虎軀一震,被房玄齡的一句話“shock”到了。雖說已經到了自稱“老夫”的年紀,可老張跟貞觀朝的主流思維,還是不合拍。

他還是沒辦法做到理所當然地像房玄齡這樣,“我看到了,就是我的”這種心態。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這種意識形態雖說一直貫穿到老張非法穿越之前的時代,但非法穿越之前,老張所出的普遍價值,終究不可能說跟房玄齡這樣囂張霸氣。

這是“阿妹你看”也不曾做到的狂霸酷拽。

然而房玄齡他看了一眼地圖,一看南海,就得出了它是“內海”的結論,因爲在房玄齡眼中,這些能被看到的島嶼,自然就是陸地,有陸地,那就說明是唐朝的。

內海,沒毛病。

“看老夫作甚?”

房玄齡見張德愣神看他,指了指地圖,“你的意思是要在儋州崖州開闢種植園?”

“雙管齊下吧。”

張德直起身,想了想道,“如嶺南諸地,也是能種甘蔗的,只是嶺南山區,雖說雨季漫長,然而丘陵叢生之地,也是蓄水困難。橫豎也要讓馮氏拿點氣力出來。”

“你的意思是,讓馮氏、冼氏修壩蓄水?”

琢磨出張德的意思來,房玄齡倒是覺得這是正確的道理,“甘蔗酒”的份額,一定會在某個時間線達到上限,而市場現在雖大,但誰也不會嫌棄自己的利潤少。馮氏、冼氏爲了增加甘蔗種植,且不侵佔糧食耕地,就必須進一步開發廣州周圍的山區。

水利工程是相當吃資金吃勞動力吃時間成本的,馮氏、冼氏即便三五年工程開發成功,這三五年,也足夠武漢上下吃的滿嘴流油。

“老夫親自上疏。”

一瞬間,房玄齡還想到給自己賺點名聲,將來馮氏、冼氏“奉旨”修建水利工程,最少三成功勞要扔到他頭上。

而整個過程中,也不過是“房相”體恤嶺南百姓疾苦,然後上疏天聽……

第六十七章 曝露第三十五章 春耕第四十二章 缺人第四章 最後問對第八十一章 秋戰第二十八章 浪費感情第十七章 少年立論第三十三章 事秦第十五章 念蒼生第三十五章 角度刁鑽第四十四章 封神(第三更)第三十九章 打工第七十八章 取名第七十三章 我把你當兄弟第三十五章 賽事第九十二章 時勢易轉第九十六章 人的名樹的影第八十八章 珍珠養殖第八十四章 一覺醒來第六十二章 病退第六十章 令人感動第九十章 落腳(年初三第三更!)第五十四章 不能接受第四十二章 門路第九十四章 賣到遼東第七十三章 過路費第四十六章 饕餮第五十四章 業餘愛好第九十三章 神采第八十一章 冬天裡的一把火第四十五章 人要有夢想第三十六章 buff背後第五十章 星星點點第四章 俺脫第七十六章 爲國獻身第五十六章 萌芽第十一章 備份第十七章 瘋狂的選擇第十八章 投資第二十一章 食爲天第九章 和藹可親的狼人第六十四章 癖好第五十四章 慚愧第八十章 單挑(二更求票)第十三章 豬肉燉粉條第四十九章 揮毫潑墨第二十九章 見一面第四十一章 孰爲南都第三十三章 大佬們都來看他第六十二章 特殊對待第四十三章 隨便收徒第五十三章 贊第七十四章 打錢第九十一章 寧波第八十二章 正義的事業第六十七章 彩第八十三 聚兵(三更求票)第十章 歪腦筋第三十三章 十萬火急第七十一章 未來第二章 名動第三十四章 新部門第二十一章 不死心第二章 文教盛事第六十四章 暗箭第八十八章 顧問第九十六章 隨口一說第六十七章 風乍起第十二章 人物第九章 集體趕工第六十章 鴕鳥發怒(第二更)第十六章 南國雪第六十五章 春天(春天的票!)第二十八章 反應第八十五章 有錢的反派第八十二章 貞觀禽獸第五十三章 不罷休第二十七章 狐朋狗友第九章 一點點區別第二章 殺第三十五章 靈醒做事第四十九章 一舉成名第十七章 唱歌的程處粥第一章 勢第五十幾章 惡劣第九十三章 新酒第七十九章 風一樣的男子第二十章 怠慢第九十章 查探第四十四章 這他孃的第七十八章 屁股第五十七章 切入點第四十六章 都不正經第七十九章 杜斷之斷第七十五章 狗仗人勢第四十章 安平獲利第一章 養羊是幹嘛的第四十五章 精英階層第十一章 抗稅背後第五十八章 最惡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