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當世名臣

當朝老臣體恤百姓,很正常嘛。

尚書左僕射給廣州獠、俚謀了福利,再給黔中蠻、苗撈好處,宰相度量,老臣風骨,堪稱是當世“忠臣”之楷模;國朝棟樑之風範。

至於皇帝老子有些吃味,感覺自己好像在遼東有點不上檔次,這就純粹是心理問題。

要不是怕“瘴痢”,李董也未必不會南方走一遭。

“賓王,玄齡此舉,是何用意?”

李董有點吃不準了,你要說廣州,那還可以接受,海運發達又產甘蔗,糖稅幾近鐵稅,有利可圖,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可黔中有什麼?“黔驢技窮”這個典故還沒有誕生,其名聲的巔峰,大概就是後漢末年有三國,然後吳蜀分別跟武陵蠻幹了一炮。

之後的武陵蠻,大多都是魏晉之後的“蠻化”漢人,幾百上千年之後,加上舊有土著,就形成了紅苗和北苗。雖說這年頭已經江湖謠傳“養蠱”,然則實際上風俗跟谷地漢家並無特別,便是服裝,同漢人一樣,唯貴族方能有“民族服裝”。

尋常洞寨之民,和漢人百姓是一毛一樣的,就髮髻稍有區別,至於穿着,都是麻衣赤腳,忙着地裡刨食……

管仲說被髮左衽是蠻子,武陵蠻紛紛表示我們這兒那都是右衽!

和武陵蠻比起來,老張那江陰老家的泥腿子們,只要不是“詩書傳家”的,別說戴個撲頭了,沒整個殺馬特總裁風就不錯了。也就是因爲要跑中央亮個相,否則大部分江陰老鐵,還真就是髮型隨意,偶有效仿“祖風”。

這“祖風”,就是被髮左衽,讓孔夫子都覺得蛋疼的酷炫造型。

隋末以來的江南劍客,都特麼跟古裝劇裡的土鱉男主角一個德行,就是長得醜了點。識別率相當高的原因,就是因爲江南劍客多是披頭散髮、麻衣芒鞋,腰裡別個大腰子……不是,大劍。

與其共享盛名的,也就是河北刀客,形象識別率也相當高,基本就是江南劍客多了條保暖的披風外加一匹祖傳老馬。

所以不難看出,貞觀年間的“武陵蠻”,和江南河北的“有活力社會團體”積極分子比起來,還是更加好說話一些,至少形象上“武陵蠻”算人,而前面兩個,基本屬於牲口之流。

真正屬於“南蠻”祖傳染色體貞觀繼承者的,那都要往矩州以西去尋,爲什麼會這樣呢?這就要感謝諸葛武侯了。

但實際情況是實際情況,李董根本沒理由去了解這地界的實際情況,諸如遼東是因爲能有產出能有回報率,那可以深耕發展謀求紅利。可西南地區對李董而言,就一個要求:你特麼別折騰,朕給你發鼓纛。

一把的羈縻州縣,也就是劍南好一點,黔中大部分地區,整個一大型遊樂場,由着當地廣大人民羣衆撒歡去。

毫無疑問,中央政府對西南地區的概念是清晰的,這破地方要是能賺錢養家,老子直播剁屌。

然而技術是發展的,時代也是發展的,李董的一貫常識,偶有跟不上節奏,也是實屬正常。

房玄齡陡然來了這一出,李董琢磨着,是不是因爲廣州甜頭有點大,所以老房準備平衡一下,免得被人噴?

因爲“巡狩遼東”的緣故,冉氏根本沒辦法過去亮相。

而且級別到了御前,和“環渤海高速公路”比起來,冉氏要是到了地頭就說老闆我發現了個大銅礦,你看有沒有興趣一起開發一下。

可以這麼說,冉氏只要敢在遼東開這麼一個口,就不用活着回去了。

被自殺可能談不上,馬車突然掉落河中然後淹死,倒是很有希望。

就皇帝的尿性,一聽說有大銅礦,他還管個屁的遼東,說不定就直接又把都城遷回長安,要是銅礦特別大,興許遷到成都都沒問題。

皇帝一走,這遼東的資金、人員、物資安排,找誰鎮壓?總不能找朝鮮道行軍總管牛進達吧?

冉氏只要這麼幹,就是得罪了整個河北、遼東、朝鮮的官商集團。鬧到那個地步,就不是“來信砍”了,而是“去信砍”。

好在冉氏智商在線,沒有自取滅亡,窩在京城瑟瑟發抖的同時,連詛咒一下某個團伙都不敢。

長孫無忌、房玄齡、張德、李道宗、李恪……組團黑金黑裝備,冉氏除了委曲求全之外,別無出路。

西南銅礦金脈之廣泛,足夠讓這幫賤人行險玩“肉體毀滅”,到時候就沒有什麼冉氏不冉氏了。

皇后雖然厲害,面對這種鐵了心要學習老闆好榜樣的“毛會”,也只能“望毛興嘆”,徒呼奈何。

馬周作爲張德的“老部下”,對自己這個“老上司”的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化不可能爲可能”。他估摸着張德肯定是又有什麼好處,然後拿房玄齡出來頂缸,這是張德的做派風格,素來不願意在人前顯貴。

只是猜想是猜想,實際是實際,馬周沒有真憑實據,也不敢“黑”自己的老上級。畢竟,現在他在遼東“主持”工作,重要業務的具體負責人薛大鼎,當年可是滄州的一把手,跟老張那是合作愉快一直愉快。

然而既然老闆提了問,作爲職業經理人,馬周也不能說我特麼知道個屌,只好小心翼翼回道:“黔中毗鄰江西,房公略有感懷,類比嶺南,也是正常。”

李董一聽,覺得這個解釋是靠譜的。做官的,既然權力削弱,那就爭實利。說到底無非名利二字,廣州獲利,黔中得名,的確是相得益彰。

“起詔批覆吧。”

“是。”

事情,就這麼過去了。皇帝老子還專門讓許敬宗寫了個賦,好好地把房玄齡給誇了一遍,說是全天下的官吏要是都向房喬學習心繫百姓,還愁什麼不能安居樂業國泰民安呢?

夸人的文章傳到江西,房二郎看完之後,感慨萬千:朝廷還是講道理的啊,陛下還是英明神武的啊。沒錯,我家大人,就是這樣一個心繫百姓的當世名臣。

第六十八章 熱鬧非凡第五十九章 算你狠第五十四章 慚愧第八十九章 德不配位第十九章 平淡是福第四十九章 思考第三十六章 震驚第二十九章 武漢第四十五章 來去兩匆匆第四十八章 陽光依舊燦爛第二十一章 完工驗收(第二更)第五十一章 殺人者第二十三章 一個簡單的道理第三章 海闊第十七章 馬爾薩斯第三十四章 有價無市香辛料第五十四章 老頭樂第六十六章 熟爛第七章 又是小道消息第六十三章 拜訪第六十章 意外之外第十章 歪腦筋第五十五章 不一般第五十一章 量第三十章 “作死”的未來第四章 我見猶憐(爭取再搞一章出來)第九章 皇后讓利第二章 溫彥博的刀第七十八章 塞北義商第九十六章 狗運滔天第二十五章 放下屠刀不成佛第五十七章 李董需要遙控器(求票)第七十三章 變化無常第三十幾章 怪癖第三十七章 強行裝逼第二十九章 興師問罪第五章 需求第八十五章 螃蟹相第五十九章 冷靜第三十章 當代董夫子第二十六章 來個痛快第四十七章 現實需要第三十八章 編排第三十六章 以備來年第四十六章 嚐鮮第五十章 民爲貴第四十九章 做官第七十五章 “滅國”第二章 殺第二十二章 很科學第一章 好大的胃口第三十八章 過招第八十五章 虎豹豺狼第五十三章 知己第十四章 新玩法第二十七章 美滋滋第十六章 這勾當第三十九章 萬里海角第四十五章 大唐胡兒(求推薦票)第七十四章 賣方市場第二十四章 人精的舞臺第二十一章 會見第五十七章 長安來的信(第二更)第六十章 安心糟心第九十二章 房二郎的事業第八十四章 多年結果第五十九章 沙悟敬第二十章 另類富庶第六十四章 癖好第五十五章 久候的機會第六十五章 農事院第十九章 課業第十二章 人物第四十幾章 工科狗的煩惱第四十一章 大唐(第二更求推薦票)第四十一章 時代變化第三十章 “作死”的未來第二十七章 資本第九章 喜事第五十三章 寶貝第七十七章 未現之書第五十三章 不罷休第四十二章 爭權奪利第二十七章 關愛老年人第二十五章 效率第八十三章 憋悶第四十二章 喝粥第五十八章 不急不躁第五章 忠孝後輩第三十一章 道友(第二更)第六十八章 鑽營之道第七十七章 快活第三十章 兄友弟恭第七十一章 傳家第六十三章 事業第十章 興致第十六章 心靈港灣第八十五章 有錢的反派第三十六章 利益交換第八十三章 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