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長孫的矛盾

“鹿邑縣鄉野盡沒,裹挾百姓逾萬,如今迫近真源,隔河而峙!”

“真源府兵渡河遇伏,旅帥被俘,近百兵卒死傷……”

到此時,性質已經不再是民變,而是造反。

砰!

掀翻桌上一疊奏章的李董黑着臉盯着長孫無忌:“兵甲精良?這世上怎會有兵甲精良的變民?嗯?”

“陛下,此時須決斷!”

檢校中書令的長孫無忌面色嚴肅,“縱然其中必有山東士族勾結,但此時,陛下須決斷!或命淮南李客師,或是荊襄張亮,是鎮是撫,不可猶疑。”

“裹挾百姓就能成事?那也太小看朕了!”

貞觀一二三年的造反還少嗎?除突厥鐵勒吐谷渾高句麗這等外戰,貞觀朝的地方叛亂可不少。前幾年鬧的比現在還要熱烈,更有人打出李建成的旗號,那又怎樣?

時代不同了,他李世民和楊廣不一樣,沒有上到朝堂下到江湖,全部得罪個遍。關隴軍頭最能打的薛氏已經成了他的狗,綠林中人如今最響亮的旗號,乃是鐵杖廟裡的麥鐵杖!

至於山東士族,從武德年攢到現在的人才,二十多年就算攢的全是廢物,那也是有着二十多年政務民事經驗的廢物。

官場中的熟練工,他“聖人可汗”二世不缺……

“陛下!”

突然,長孫無忌提高了音量,猛地跨前一步,“夷男覆滅,乃是思摩之功,承天之運!可是陛下!”

老陰貨目光灼灼,他突然語調森寒卻又緩慢:“若無王祖賢新式戰法,焉有夷男敗落之僥倖?自那時起,十二衛多負新式甲具。陛下難道忘了,這些新式甲具,是如何打造的嗎?”

提醒了一下公司的一把手,大唐帝國有限責任公司的董事長猛地反應了過來,他撿了這麼多年的便宜,也不可能便宜只能讓他撿。

臉色一陣白一陣紅,竟是暴怒地掀翻了案桌:“讓張公謹前來見朕!徐孝德之女也配跟朕的女兒相比?!”

長孫無忌氣的發跳,恨的牙癢癢,但還是吼道:“陛下——”

一聲大吼,終於讓暴怒的李董平復了心情。只是一身常服的李世民,還是一腳把他最喜歡的一卷虞世南版《蘭亭》給踢開。

在張德這裡撿到便宜的,不僅僅是他李世民啊。還有誰?還有那些大大小小的軍頭,十二衛中舉凡有點長進的,誰敢和張公謹鬧翻?軍器監督造新式兵甲時,誰能拿到誰不能拿到,誰先拿到誰後拿到,這裡面的水同樣不淺。

最重要的一點,如果皇帝干涉張氏婚姻,或許幾年前沒什麼,反而會讓人覺得這是一樁美事。

可如今大不相同,張德乃是一州之長,“忠義社”更是聞名中外。按照吳王府從安陸大都督府發來的考評看,張德簡直就是朝廷最喜歡最需要的官僚楷模。

上司功勞,下屬有實惠,百姓安居樂業,漢獠相安無事……

連對張德頗有微詞的侍中魏徵,在幾次三番之後,也不得不承認,這朝中重臣們,心思壓根不會跟着他這個宰相。

別說張德本身和房謀杜斷長孫尉遲的關係,也不提“忠義社”、華潤號之類,只說一州長史的婚姻,豈能是皇帝能干涉的?

更何況,沔州張操之,素愛美人,有才無德,這是公認的事情。魏徵也是介於此,才以“私德”干涉了張德的升遷。杜如晦離京之後,重臣們多半都認爲張德想要榮升中樞,短期內不大。

老陰貨對於自己這個妹夫也是意見很大,眼下局面還是不錯的,只要將五姓七望碾死,就算一時有新的世家崛起,但其根基孱弱,且無法在掌控土地和人口。

今時不同往日,長孫無忌這幾年沒有在中樞廝混,倒是眼界越發開拓。他又做過河北道黜置大使,還做過關內道黜置大使,加上當年爲吏部尚書時的干係,那些外放諸州的老部下,自然會把事情彙總到他這裡。

從“織女數萬,蠶娘無算”,到“蓄倭奴以繅絲,買匈奴以伐山”,數年光景,裡面的改變讓長孫無忌感覺到極大的風險,但同樣回報豐厚。

諸如李道宗之流的宗室,也是偷偷摸摸置辦數萬織機,日夜不停。當初大河工坊一個女工能日賺一貫,一度成爲貞觀六年在長安的奇談。但是如今呢?蘇絲一船出去到扶桑,確切點說,到筑紫島,換來的金銀,最少三十倍利潤……

在這個利潤上,蘇州常州最厲害的織女,已經不是拿工錢,而是東主專門分一個車間的份子給她。因“技術”而發家的女郎,不說隨處可見,但已經不算什麼新聞。

河南道的登萊地區,河北道的滄州遼東地區,淮南道的江都地區,江南道的蘇州常州,這些地區對工人的需求,非常的大。同時開出的工錢,非常的高!

長孫無忌清楚的記得,當時虞昶還在蘇州市舶司位置上,但一個自由身的織女,年收入已經遠遠超過了百畝永業田數百畝露田之家。

也就是在這個當口,山東士族下了場,不僅僅是登萊投資,更是有如崔弘道一般,直接聯絡蕭鏗這等早早出來“發家”的人,然後在類似徐州這種“自己的地盤”上,種上一批桑樹。

爲了能夠擴大再生產,不管是官方渠道的牙行還是說兵部發賣的物資,只要是活人,只要能買下來,就不存在不願意花錢的鉅富。至於民間走私“人口”,已經到了無比猖獗的地步。

僅以高句麗爲例,這個被大唐碾死的可憐蟲,按照貞觀朝以前歷朝歷代的經驗,想要安撫大治,最少也要二十年經營,兩代人努力。

可是現在呢?除了契丹人鬧了幾場,高句麗人根本沒有大的動靜。

爲什麼?

因爲每一條從新羅故地開拔出來的沙船以及後來的“八年造”,都塞滿了用繩子串好的高麗奴!

前幾年長安以“新羅婢”多寡來炫富,一時間還成爲風氣。可是到了貞觀十年,這算個屁?常何在洛陽的侄子常凱申,光新羅婢就有兩千。專門在洛陽新南市附近設立的凱申繅絲廠,倭女更是近萬。

更加離奇的是,這些倭女中的一多半,都是貞觀十一年通過合法渠道進入大唐的。她們成羣結隊搭上“東風”船隊或者“白楊”船隊,在登萊登記之後,又和凱申物流簽下五年紅白雙契,出賣了自己的人身自由。

但是,凱申繅絲廠要每個月支付這些倭女,每人每月一貫的工資,包吃包住,年底總結。年底總結之後,這些工資再交由華潤號運到扶桑。

爲什麼說運呢?因爲這些工資都是實打實的開元通寶。每次運送,華潤號每一百文抽取五文……

這些工資到了扶桑,再由這些倭女的家人憑藉當初在登萊的記錄,於華潤號櫃面領取。

如此離奇的事情,長孫無忌是親眼所見親身經歷,那麼,這時候拿那些在中原掌握最多人口的老大世族開刀,那些對勞力無比渴求的鉅富們,又有幾個不拍手稱快?

但是這一切,這一切的一切,彷彿始終都有江陰子的身姿。倘使如此,當皇帝強迫張德尚長樂公主,固然攝於一時之威,興許就成了,但是,已經幾次搶劫糖業、鹽業、冶鐵業的李皇帝,會進一步的加深這些莫名鉅富們的惡意。

而這股惡意,正是長孫無忌感覺到的極大風險。

他不會讓皇帝這樣恣意妄爲,儘管皇帝有這個能力,也有這樣的實力。

“輔機,此次山東人裹挾百姓,依你之見,莫非險情重重?”

冷靜下來的李董,瞄了一眼一臉怒容的大舅哥。

老陰貨是矛盾的,作爲外戚,他理應扶持李唐宗室。但是作爲官僚,作爲宰相,他又不希望皇權至大,最少,最少也該分一點權力給他這樣的宰相們。而作爲貞觀五年以來參與大唐帝國主義市場經濟的一方巨頭,他又希望作爲“富可敵國”之輩,讓官僚們少特麼在“新興市場”指手劃腳。

而隨着自己兒子長孫衝的崛起,長孫氏兩代英豪,很有可能在李皇帝死了之後,立刻成爲大唐的新式“五姓七望”。那麼,他又對那些同爲“富可敵國”們垂涎三尺,恨不得馬上將這些白癡都像殺豬一樣殺個乾淨……

他很矛盾。

不過,長孫無忌還是躬身道:“陛下,舊年河東馬賊、河北刀客,本就數百年而不絕。如今兵甲日新月異,尋常軍府之府兵,只怕未必能鎮壓。此事萬萬拖延不得,陛下當立即派遣京中健兒,奔赴河南!”

第四十八章 大建出奇蹟第六十九章 人和第十七章 來打仗的兵部尚書第五十一章 有備無患第八十五章 激動的楊都督(二更求票)第七十六章 目瞪狗呆第二十四章 世事難料第十六章 白氏來人第四章 心情複雜第七十三章 過路費第九章 櫻桃第九章 道生一第五十八章 服第九十二章 馬相公求援第七十八章 大丈夫第八章 今時溫二第六十八章 安排第八十六章 煩心事第八十三章 老馬識途第九章 方向第六十五章 從未見過第七十八章 一陣風第二十九章 “狂妄”第十九章 工程第四十三章 胃口都不小第七章 命令與征服第七十五章 豺狼當道第四十六章 運數所至第八章 人地論第十二章 睡吧第七十七章 快活第十七章 府中心情第十一章 過分第二十六章 這個破遊戲第九十八章 西域錢糧第十八章 夕陽餘暉第十六章 餅第四十五章 畫風第四十五章 結果註定第五十九章 人的名樹的影第九十二章 雪裡寒梅第九章 抓不住第三十四章 仗劍第四十一章 孰爲南都第三十七章 豔刀第七章 靠山第八十一章 教育工作者第十一章 看透第六十九章 西域人間第九章 櫻桃第五十五章 熱鬧第二十七章 好機會第八十九章 思路第八十一章 驚人業績第二十七章 孔曰成仁(第三更)第五十七章 灌輸第六十七章 太谷縣令(一更)第三十八章 校書郎(一更求推薦票)第七十五章 別緻唐茂約第八十一章 江陰之行第八十章 外勞辦第九十九章 開道第三章 新的發現第五十五章 少年行第十八章 大哥第五十九章 要求第九十六章 順風船第五十三章 普通刺殺第九章 集體趕工第一章 一隻唐朝的工科狗第八十三章 涼州好第五十五章 不一般第五十八章 最惡世代第六十章 鴕鳥發怒(第二更)第三十五章 皇帝的迂迴第七十一章 靠山吃山第七十七章 未現之書第二十七章 同行即仇人第三十五章 來個buff第二十三章 一個簡單的道理第二十八章 被摩擦的人生經驗第四十六章 杜斷第五十七章 旅遊指南第二章 文教盛事第五十三章 有蛇出洞第四十幾章 工科狗的煩惱第十四章 雞湯有毒第三章 江山如畫第六十六章 進步第十八章 都有誠意(第四更)第七十八章 實利第七十三章 歪風邪氣第九十七章 粗鄙老漢第三十三章 套路不簡單第五十六章 省錢第八章 人地論第十二章 養豬縣令第十二章 小圓臉第二十二章 拉投資第三十七章 太子來了(二更求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