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三震

“襄州既定,這路,一路修過去也是無妨。”

“京中流傳還要修一條路,是修到長安城去的。”

“是有這麼一個說法,不過,這是個賠本買賣,三五年見不着回頭錢。”

“這不是聽說路政司衙門派發了‘鐵道票’麼?”

“你想要?老夫還想要呢!”

京中的茶館中,偷空遛彎兒喝茶的新貴不少。有些得了閒職,有的得了差遣,總之貞觀二十六年的正月,熱鬧得很。

燒煤越多,這運煤業務就是個大活兒。如今煤還分了等,有的煤那是御用的,尋常人固然也能用,但得排隊,或者多掏錢。

尋常的煤,就指着運進來挖出來。

都是費錢的事業,沒有家底根本玩不轉。

但同樣的,只要砸錢進去,就跟種地一年,沒遇上天災人禍,那就是穩穩的年年有收成。

和種地不同的是,這收成相當的不錯。

雖然正式拿到了湖北總督的身份,但張德依然逗留在京城,沒有南下回歸武漢的意思。

只是湖北傳過來的消息,遠比張德直接返回武漢還要勁爆。

荊襄被平定的速度之快,超出了大多數人的想象。而且薛仁貴這個陪人嫖娼上位的幸運兒,居然做出了這麼驚人的業績。

三炮定荊州……威震華夏!

偶爾去一趟洛陽宮視察一下政務的李董,也是連連讚歎薛仁貴,說他是貞觀朝的關雲長。

隨之而來的,就是第二波“威震華夏”,跟薛仁貴還是有點關係。京城朝野之間還處於驚魂未定的狀態呢,湖北又傳來消息,“谷城蔡氏”居然被委任爲荊襄二州及諸縣小學、蒙學總顧問。

顧問一職,自來有之,只是大多都是幕僚性質。

但是這一回,教育部卻給了“便宜行事”,“顧問”這麼個職位,算是個正式的拆遷。

有俸祿也有品級,只是職權比較虛,屬於嗓門大力氣小的位子。

可眼下對“谷城蔡氏”來說,簡直就是量身打造。

而且其中也不乏“位高權重”的,比如蔡行的侄子,蔡三郎蔡京,就是“白水總教諭”,白水南北兩岸三縣一鎮的小學、蒙學籌辦,他要具體主持工作的。

和別人不一樣,蔡三郎先後在江夏中學、臨漳山書院讀書,而且不出意外的話,還是張德最後一屆“門生”,教育部拎這麼一個年輕人出來,絕對合情合理。

還小小地拍了一下張德的馬屁。

外界知道“谷城蔡氏”和“南平蔡氏”不對付的極少,所以在京城新貴眼中,這他孃的就是蔡氏被幹了幾萬人口之後,居然還願意跪舔……整個一下賤到極點。

這就不得不讓人揣摩,薛仁貴這個陪人嫖娼上位的,到底做了什麼人神共憤的事情,才能把蔡氏逼迫欺辱到這種程度,他們蔡氏還能老老實實地給薛仁貴幹活?

換位思考一下,頓時毛骨悚然。

“威震華夏”能來一次,就能來兩回。

甚至對新貴們而言,第二次“威震華夏”的震懾力更強。

知道底細的老牌貴族也沒心思去掀開真相,說“谷城蔡氏”其實恨本宗大二三房恨到死。他們這些個跟“山東人”聯姻數百年的大家族,眼下自己都是不能自處呢,就怕李董和江南土狗徹底不要臉……哪裡還敢去管別人的閒事?

至於說吐槽某條土狗或者某個皇帝“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現在的情況看上去,那是半點吐槽的機會都沒有。

清河崔氏如今在“崑崙海”挖沙子挖得這麼爽,指望哪天返回中原前來吐槽,那都不知道猴年馬月纔會發生這樣的故事。

只是沒曾想到二月份的時候,京中勳貴還沒來得及消化荊襄大族帶來的震驚,湖北省總督府又聯合內府、民部、工部、路政總署,準備開建襄州往北的道路。

但修什麼路,一開始並沒有透露出來,直到路政總署在二月初二那天,突然就改製爲交通部,弘文閣中杜楚客陡然功力圓滿,進階爲部堂學士。人們這才明白過來,出賣荊襄老世族的勢力,龐大到了何等的程度。

不弄死荊襄集團,修什麼路都只會是修到鄧州,然後到此爲止。

當荊襄集團被薛仁貴這個湖北省警察廳少監一路碾壓之後,局勢瞬間明朗過來。

原本過南洋至穰縣的路,級別未必有多高,但現在,爲了接通襄陽,原本醞釀的正式流程,在二月份提前把很多事情做完。

交通部真正意義上的亮相,就是在二月初二。

杜楚客以交通大臣的身份,參加了這一天的一系列國朝大型集會。

弘文閣會議上,也是正式以學士的身份,成爲帝國的新“巨頭”。

而促成這一切,明面上的一線爪牙,依然是薛仁貴。

從襄陽四散出去的警察,有不少直接前往穰縣,看到的人極多,自然而然也會讓人聯想。

於是乎,原本湖北省內部消化的“鐵道債券”,再度被拔高到了帝國全局的層面。

“漢安線”已經不能夠滿足京中新貴們的胃口,而李皇帝長孫皇后也頗有點時不待我的意思,在原先早就有過論證的基礎上,大膽地規劃了“三縱一橫”鐵道線路。

其中“三縱”就是以“漢安線”爲基礎,然後東西各以襄州、濠州爲轉運中心,設置“鐵道轉運使”,主持修建未來北上的鐵道線路。

濠州北上線路是爲了聯通徐州、兗州,最終接入濟水,等於就是南運河以北廣大地區的重要運輸路線。

襄州則是北上通過鄧州,最終按照原有的規劃路線,進入京畿。其終點和“漢安線”是一致的,只不過讓荊襄更加直接地和中國接觸交流。

這“三縱”,因爲地理地貌的緣故,對於鋼材消耗量不大,工程難度也要相對簡單,沿途的城市人口、原物料資源、農副產品、手工業品又極其豐富,對朝廷而言,有百利而無一害。

甚至還能通過“三縱”線路,在資源分配上進行中央調控,這種需求,對於弘文閣諸位相公來說,本就是實現政治抱負的本能。

而“一橫”,則是把原有的“京洛線”進一步拓展,自洛陽出發,進一步向東,過鄭州、汴州、曹州、宋州最終也接入徐州。

長期看來,對南運河的利用率,可能會大大降低,但短期內的影響微乎其微。因爲想要達成“三縱一橫”,其工程規模之大超乎想象。僅僅一個“漢安線”,就已經是千難萬難,總投資量對武漢而言,都是貴得驚人,而且什麼時候回本,都是遙遙無期的事情。

按照“漢安線”的成本來計算,“三縱一橫”不管哪一條路線,都是千萬貫級規模的投資。

這種長期的大規模投資,已經不是普通土豪能夠參與的遊戲。

沒有中央朝廷和地方政府的支持,普通豪強面對這種規模的投資,連伸手的勇氣都沒有。

只是,但凡看了兩年報紙的貞觀新貴,對“鐵道”這個新事物,並沒有陌生感。

“漢安線”東宮之前,《洛陽日報》就已經吹風了一年多,各種“蒸汽機”模型和應用安利,也早就爲人所知。

最出名的,便是“永興象機”,哪怕是現在,從武漢學到一點技術的地方巨頭,只要是涉及到採煤業和煤炭加工業的,複製一臺“永興象機”,甚至連2.0版本都不是,造出來也不會虧本。

精英基層對新技術的應用,基本都做到了心中有數。

所以,當弘文閣對外公佈“三縱一橫”鐵道線路的時候,薛仁貴的名字只是在報紙上一閃而過,逆旅、客舍的小報、雜誌上混了個臉熟,但這不妨礙他第三次“威震華夏”。

即便版面很少,但鼓吹薛仁貴是湖北省兩條鐵道線路的“守護神”,卻三天兩頭沒有停歇的意思。

整個官場和民間的氣氛,逐漸把薛仁貴的形象在推高。

不管是在湖北還是在京城,薛仁貴絕對算得上是“政壇明星”。

有識之士以及兩朝老臣們都敏銳地把握了一種變化,那就是,以往“養望”的方式,可能將會在貞觀二十六年之後,徹底失效。

市場,或者說貞觀朝君臣百姓這些一個個活生生的人,他們每掏出一個開元通寶在投資一項事物的時候,要看到它的全貌,要看到它的真實。而真實,需要曝光需要描述需要活靈活現。

舊有的“酒香不怕巷子深”,在這一刻,徹底沒了意義。

或許經過很漫長的一段浮躁期之後,人們又會返璞歸真,但是現在,“逐利”這種天性,使得人們更相信薛大鼎、王中的、薛仁貴等等長期爲人所知的“能吏”。

那些個孤高的“深藏功與名”之輩,不管他們是不是真有才能,爲了穩妥地實現自身財富的大規模增值,人們也會選擇放在一旁。

只有等到他們把自己的業績拿出來,在陽光下曝曬,纔會受到人們的追捧。

有鑑於此,那些個看到其中內在變化的頂級精英,面對薛仁貴的第三次“威震華夏”,其震驚的緣由,和旁人是大大不同的。

甚至見慣了大風大浪,一向都是淡然處之的唐儉,在張德那裡吃酒的時候,也是一臉震撼地嘆道:“貞觀吏治之變化,始於今日啊。”

“怎麼?茂約公以爲不妥?”

老張笑呵呵地給唐儉倒了一杯酒,二月裡的黃酒,溫熱暖胃,對老者很是友好。

嘬了一口,唐儉點點頭又搖搖頭:“妥或不妥,說實話,老夫着實不知。操之啊,老夫一生不落人後,自認當世之英雄,便是去年,老夫也不以爲差了薛仁貴這等小輩幾何。”

“如今再看……”

頓了頓,唐儉把黃酒一飲而盡,一聲長嘆,“垂垂老矣。”

第十二章 春天要騎馬(一更)第三十章 深挖第三十八章 二代少年第十五章 務農第九十四章 基調第五十二章 那時長安少年第四十二章 平海伯第三十五章 “考察”第四十五章 身懷絕技第十四章 雞湯有毒第十九章 黑金黑裝備第三十七章 王法追求第五章 關係網第十一章 站隊第四十四章 忠心做事第二十七章 資本第六十三章 英明的郡王第六十九章 修通之後第五十九章 孔聖頭像(第二更)第一章 王師第六十二章 不請自來(請票上身)第三十章 祭告第二十六章 流芳百世(求推薦票)第四十一章 苦逼一家第三十三章 開導第一章 京中急件第九十二章 馬相公求援第七十三章 路第二十章 摩擦人生第七十八章 屁股第六十八章 吃人有理第九章 無奈第三十三章 弄潮兒第七十八章 糾結的老陰貨第十四章 講文明愛衛生第八十一章 挑戰第六十三章 輕鬆第三十三章 如狼似虎第九十一章 生路第十八章 投資第二十三章 厚積薄發第十六章 君無戲言第六章 主僕對話第七十九章 徐德升官第三十五章 角度刁鑽第四十二章 不是等閒第八十章 理想與現實第三十八章 二代少年第九十章 壯志第四十九章 一舉成名第八十六章 橫行霸道第五十章 改名第二十章 虎威第五十三章 贊第五章 遺留第九十七章 石碑之威第四十三章 放大的誤會第九十三章 愛的距離第十七章 府中心情第五十一章 有人好奇第六十七章 貨幣變化第四十六章 嚐鮮第五十章 我們A過去了(第二更)第十一章 公關第九十八章 垂涎第九十五章 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第十二章 茶會第七十六章 自重第三十七章 不殺第七十六章 自重第十六章 餅第五十六章 擔憂第五十五章 拜門何求第七十七章 風雪送雞湯第九十六章 蜜糖第九十五章 吃肉第三十章 謀生第六十八章 倒騰第八十一章 秋戰第三十三章 還是算計第五章 很像(求票)第九十八章 講究第七十一章 要做雞頭第七十五章 坦叔的眼神第三十章 大新聞的背後第四章 靈前第三十八章 威懾第二十二章 躁動的鬧劇第三十八章 肥皂掉了第十五章 上山行第七十一章 傳家第八十三章 貴族不易(豬年初一第一更!新年老鐵們大吉大利!)第八章 和諧社會第七十一章 有才無德第四十三章 放大的誤會第十二章 門路第三十三章 如狼似虎第七章 大舞臺第六十章 搓你狗頭第二十九章 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