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趕巧

“監門,蔡氏已在中廳等候。”

“老夫這就來。”

將一支特製的硬筆收好,桌面上的文字非常流暢,但是墨水質量大概不行,文字但凡帶着筆觸的地方,都有點出墨太多的跡象。

好在新制的紙張比較厚,也不怕暈染得太厲害。

和毛筆比起來,吳王府出品的硬筆,辦公效率高了太多。

“聞襄州名士前來,禮喜不自禁!請,快請入座!”

“見過薛監。”

Wшw◆ тt kдn◆ co

不管是年長的蔡行,還是年少的蔡聚蔡落以及另外兩個纔是子弟,都是老老實實地站着行禮。

三請三辭,蔡氏男丁這才略顯拘謹地入座。

“諸蔡皆爲襄州名士,禮本就想要交結一番,只是公務繁忙,一直不得抽身。”

說話間,薛仁貴的親信已經親自把茶水奉上,禮數算得上週到。

“豈敢稱甚麼名士,不過是鄉野粗鄙之人,恐污世人之耳。”

和南平蔡氏比起來,這個谷城蔡氏簡直是謙虛到了極點。這很討薛仁貴的歡喜,要知道薛仁貴少年時代,沒少被薛氏正宗排擠,日子相當的不好過。

早年真正拿薛仁貴當人看的,反而是“寒門”出身的張氏子弟。張公謹的長子張大象,根本無所謂鄙視還是高看。能玩得來就玩,玩不來就散,很瀟灑,也很讓人佩服。

“哎……諸蔡不必自謙。”

薛仁貴連連擺手,“老夫非是客氣之言,是當真欣賞谷城蔡氏之風範。”

雖然薛仁貴這麼說讓人聽了很爽,但蔡行父子叔侄幾人,都沒有當真,反而更加謙遜地微微欠身。

不同的世家,自然有不同的生存方式。

谷城蔡氏並沒有那種獨領風騷數百年的妄想,能夠安安穩穩地存續,也就可以了。至於說那些個銳意進取的子弟,做個介紹,跑去南平蔡氏那裡混飯,厚着臉皮,也是可以做的。

說到底,還是一貫以來的價值觀,形成了極大的偏差。

“也罷,想來諸君也不信老夫,這幾日諸事繁忙,諸君不敢信也不能信,實屬正常。”薛仁貴倒是很體諒蔡行父子叔侄五人,笑呵呵地看着他們道,“這樣吧,咱們敞開心扉說話。”

手掌在雙方之間來回地比劃了一下,薛仁貴看着蔡行後面依次坐着的四個子侄:“想必,這就是蔡夫子的子侄?可是‘聚落京都’四龍?”

“不敢當四龍之稱!”

蔡行連連擺手,一臉苦笑,只好無奈道:“薛少監如此看得起蔡氏,行……甚是感激……”

“哈哈哈哈……”薛仁貴仰頭大笑,手指點了點蔡行,“老夫能讓蔡夫子這般坐立不安,倒也是頗有自得之感。”

說罷,微微拂鬚的薛仁貴對蔡行道:“蔡夫子莫要以爲老夫當真是爲了使個‘障眼法’。這裡,沒有唐三藏,也沒有如意金箍棒。我雖荊襄劊子手,卻也不是甚麼人都要斬的。”

說書人寫書人多了,這三藏法師、金箍棒的故事,自然也就傳揚開來。現如今連薛仁貴這種實權大佬,都是張口就來。

見薛仁貴確確實實一副交心的模樣,蔡行心中略作決定,便道:“谷城蔡氏此來,便是想在襄州,爲湖北盡一點綿薄之力。鄉野之間,但有用得上谷城蔡氏的地方,薛少監只管開口。”

此言一出,“聚落京都”這蔡氏四龍,居然都是身軀抖了一下。話說得太直,這萬一被人以爲是要官,緊要關頭被人擺一道,不死薛仁貴手裡,死別人手裡也是正常。

好在薛仁貴淡定的很,“嗯”了一聲,連連點頭:“此來荊襄,張公早有囑咐,若荊襄有識時務者,略作扶持,也是無妨。至於舊年大奸大惡的下場,谷城蔡氏,想必也看到了。”

聽到這番話,蔡行父子叔侄五人,都是背脊上躥着冷汗。他們猜到這是張德在打擊報復,但萬萬沒想到玩得這麼粗暴狠毒,可以說是半點機會都沒有留給別人。

粗暴,是因爲張德直接雷霆萬鈞,讓薛仁貴玩了一出“三炮定荊州”,不但新官上任三把火燒得漫天赤紅,那些個荊州超級世家、豪強,就像是掃垃圾一樣,被一股腦兒打掃了個乾淨。

狠毒,那是因爲這麼些年來,那些世家、豪強內部的爭論不休,都以爲還存在着緩和的機會。畢竟,這麼多年了,也沒見張德玩溼活兒,吊着一個念頭,那就是跟張德還有得談。

偏偏一代人成長起來之後,已經到了可以出仕可以爲家族繼續盡一份力的時候,張德直接把所有希望都粉碎了個乾淨。

連漏網之魚都沒有,那些遊歷在荊州之外的荊州世族子弟,也早就被警察衛的人盯上。

有些甚至警察衛、羽林衛雙重出動,其中微妙的含義,用腳趾頭想,也知道這是中央和地方勾結在一起,針對雄州上州的老牌世族玩大清洗。

這一次連蕭瑀這種特殊大佬都開始避嫌,其中蘊含着多大的決心,不明自知。

“我輩惶恐……”

蔡行微微起身,躬身行禮,很是誠懇地說道。

薛仁貴擡擡手,示意蔡行坐下,等蔡行重新坐好之後,薛仁貴才道:“這一通猛藥下去,能管多少年,張公也是心中沒底。直白點說,老夫此來荊襄主持大局,也是要扶持些許可造之材。之前葛氏、諸葛氏爲總督府所用,其中投機意味,只要不是瞎子,都能看出來。”

坐在下首的四個青少年都是一愣,他們既然被稱作“四龍”,自然也是腦子反應不滿。

更何況,其中兩個還在武漢求學過,論起來,喊張德一聲“先生”,資格也是夠的。

最近幾年張德在一線主持教育已經很少,屬於“張公門徒”的學生,往後只會越來越少。

而最早張德帶的幾屆,如今在武漢官商集團中,都有着超出本身階層應有的前途。哪怕是被李皇帝、長孫皇后抓壯丁過去用用,最少也是個“稼穡令”,在貞觀朝,屬於含金量極高的天子內臣。

所以很有可能貞觀二十五年聽過張德講課的學生,就是最後一屆“張公門徒”。到今年貞觀二十六年,畢竟已經是湖北總督,而且又有大量的新式教師誕生,一線教學活動基本上可能性不大。

從這個角度來看,薛仁貴哪怕因爲“最後一屆”這個身份,也要“折節下交”一下蔡行的子侄,尤其是蔡二郎和蔡三郎這兩人。

“惶恐大可不必。”

薛仁貴面帶微笑,對蔡二郎和蔡三郎道,“老夫先行前來荊襄,便是總督之先鋒官,荊襄定則湖北安。只要荊襄平穩,總督施政也就放心大膽。二十六年若能興辦學校工廠,便是成果頗豐了。”

“慚愧……”蔡行再度起身,躬身道,“此來薛少監這裡,便也只是想着興辦學校一事。舊年襄州有意效仿武漢,興辦新式小學,奈何最終不了了之,但有京城教授、博士,也多是與‘名士’清談,至於正務,卻是大多敗壞。”

說到這裡,蔡行有些可惜,喟然一嘆:“早年若是跟進武漢,又豈會到了這般田地,落了這般下場?”

谷城蔡氏的生存法則,很是使用進步理念。未必有多麼的不落人後,但最少是不會被人落下,維持整個家族的前進,那是肯定夠了。

荊襄老世族之中,有識之士並不缺少,但是面對武漢的崛起,最終有識之士也是無休止地陷入內耗之中。結局就是被一羣不自量力的蠢貨帶到溝裡去了,即便想要掙扎出來,血脈家族的特殊性,又逼迫得他們不得不爲家族繼續盡力。

這種無奈無解,才造成了原先的荊襄老世族,徹底地被時代拋棄。

而谷城蔡氏,一直都是笨辦法,硬要總結一下,無非是安穩做事,認真做人。

恰恰是這種素質,這種原則,才獲得了薛仁貴的青睞,甚至很有可能是張德的中意,只是內情如何,蔡氏自己也未必知道。

“舊年故事,不必傷感。那些冥頑不靈之輩,老夫連多看一眼的心思都沒有。張公那裡,論跡不論心。”

“不知總督可有示下?”

蔡行還是小心翼翼地問道。

“蒙學、小學諸事,本就是要啓用荊襄之人。蔡氏可先行準備,前往武漢培訓之後,便可着手建設新式學堂諸事。此間事物,民部、教育部皆有出力,蔡氏不必擔心吃力不討好就是了。”

具體到政策是如何,薛仁貴是知道的,但是現在他不方便說。既然決定扶持谷城蔡氏,那就是讓他們順理成章地做個典型,政策佈置到底是個什麼狀況,跟他們說還是不說,都沒有區別。

“啊!這……只怕蔡氏承受不起……”

原本蔡行此來,就是想着能做事就做事,不能做也沒關係,表明態度纔是重點。

只是萬萬沒想到,來了之後,才發現居然是要扶持他們蔡氏。蒙學、小學再差,在武漢那裡,也是有編制的,一個蒙學、小學的校長,待遇比照流外一二三等。

荊襄是多大地盤,得有多少蒙學、小學?多了不敢說,二三十個總歸是要的吧。

按照武漢慣例,說不定一個學校就有三個左右基本編制,那就是小一百的吏員缺額。

而現在薛仁貴卻告訴他,讓他們蔡氏趕緊先去武漢培訓?

以荊襄地面現在的人才庫,谷城蔡氏不能說獨一份,但也絕對算是“巨頭”,出幾十個教書先生,沒有太大的難度。

這真要是讓谷城蔡氏出二三十個甚至更多個正牌吏員,那是多大的能量?

蔡行說承受不起,絕對不是在客氣,而是真的有點怕。

只不過,薛仁貴卻是笑呵呵道:“蔡夫子寬心就是,張公說你們承受得起,那你們就承受得起。蔡夫子自稱承受不起……那是說了不算的。”

“……”

“……”

“……”

蔡氏父子叔侄五人都是一時無語,這麼粗暴的方式,果然是如雷貫耳啊。

偏偏蔡行還不能反駁,只好嘆了口氣,又一次躬身行禮,然後道:“蔡氏盡力便是,還望薛少監多多監察。”

“老夫是警察,不管這些個事體。待蔡夫子出了成績,自有教育部前來考評。”

一聽教育部來考評,蔡行就更加緊張了,他陡然明白過來,這荊襄經歷這一次大動盪,本來就是要迅速搞個典型出來。

而他們,大概是趕巧了。

第八十八章 明鏡第八章 張、班後列第八十九章 上面有人(第三更)第二十三章 再起高樓第三十九章 愛把柄的人第八十九章 殘暴第三十八章 暢想第八十二章 夕陽紅第四十一章 天后宮第九十九章 說客第二十三章 奇特畫風第四十四章 忠心做事第四十五章 失望第五十五章 熱鬧第十九章 課業第九十章 前瞻第十一章 過分第四十四章 放鬆第三章 新的發現第三十九章 拼搏第七十一章 破壁第九十五章 品行不端第三十九章 終始第十七章 大局爲重第二十七章 時勢擇選第六章 用能第九十四章 抵達第八十九章 放話第九十章 挑不出錯第四十八章 要有誠意(推薦票)第三十七章 豔刀第七章 前程似錦第六十六章 韓劇害人不淺第五十一章 量第十四章 盛情難卻第四十四章 放鬆第四十六章 手第八十七章 劫營第九十九章 一個意外第八十九章 遷徙(年初三第二更!)第三十一章 再生父母第四十七章 翁婿會第九十二章 營救之人第七十二章 反應第五章 有所預見第九十四章 抵達第二十五章 無言第九十五章 威震華夏第七十四章 吃肉喝湯第四十七章 來客吃什麼第七十三章 楊六郎的差事第七章 大舞臺第四十二章 準備還價第九十四章 奇葩局面第七章 親姊妹第六十八章 尿地圖第四十五章 九鼎第八十一章 教育工作者第九章 集體趕工第二十九章 福壽第二十八章 爲了豬肉第八十章 一身正氣第四十三章 氣度第二十三章 智障大師(求推薦票)第五十六章 深意第九十九章 做成一門生意第七十四章 女兒國第三十九章 灰糖(第二更求票)第十章 名額第三十章 這一屆熊孩子第三十章 兄友弟恭第二十一章 後路第五十九章 孔聖頭像(第二更)第八十四章 家業(一更求票)第六十七章 彩第三十四章 惡趣味第七十六章 值多少錢第五十七章 灌輸第二十八章 被摩擦的人生經驗第二十七章 資本第五十二章 出口轉內銷第六十四章 差距第二章 名動第四十一章 保佑第六十二章 驚人猛料第九十四章 一地雞毛第六十七章 曹憲題字第八章 瓜分無份第四十章 缺口第八十七章 求人辦事第八十四章 做狗不易第十六章 荒誕時代第四十章 缺口第七十四章 穩第二十三章 上道第五十五章 盧照鄰(求票)第六十二章 驚人猛料第五十七章 江湖名聲第五十二章 阿杜的歌最好聽第二十五章 籌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