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南蘇州

“大人,‘蘇河’的船工都到了,等着大人訓話。”

雖說是冬月,但在“天竺地”,人們也就是穿了個長衣,高原上下來的武士,更是有不少還穿着短褂,若非規矩讓他們必須穿鞋,腳上的芒鞋早就不知道甩到了哪裡去。

王符此時有些疲憊,“崑崙海”那裡傳過來的消息,大抵上就要在明年迅速“減丁”,幾個大部族,都已經抽了不少男丁前往西天竺修長城。路上死得人很多,消息是瞞不住的。

不安分的高種姓武士階層一直在煽動叛亂,王符雖然掛着官身,但手中掌握的力量,還不足以穩住局面。

這是個比較頭疼的事情。

若非投獻在他門下的象雄人不少,這些象雄人是常年生活在“象泉河”一帶,本就和天竺人極爲熟稔,否則也沒辦法這麼快在“象泉河”南岸站穩腳跟。

本地最大的兩個部族,一個叫“尤德哈”,一個叫“拉其普特”,但因爲政治動盪互相攻伐的緣故,衰敗得很快。

不過“象泉河”南岸有其特殊性,神廟密佈,上百個宗教流派的聖城,就集中在這裡。順着“象泉河”往東,進入坡地,也就是喜馬拉雅山,就是“獅泉河”,這裡是各大宗教的聖地,地位相當的特殊。

只是這幾年因爲“太昊天子”凌駕諸天,伐山破廟的李淳風已經幹掉了最少五百座大大小小的寺廟。大量的金銀銅器被熔融重鑄,整個“象泉河”最大的人造“聖遺物”只有龍骸,以及寄存龍骸的“斬龍臺”。

天竺人口中的“蘇河”,實際上叫做蘇雷雅吉河,不過唐人覺得繞口,直接以“蘇河”稱呼。象雄人原本稱呼它爲“象泉河”,但如今也不管聖河不聖河的,漢人怎麼稱呼,他們也怎麼稱呼。

因爲漢人說了,只要都是唐朝人,那就都是唐人……

“有多少船工?”

“縴夫有十五個隊,船夥有五個隊,一共二十個隊。”

“一千人……”

能夠組織起一千人的船工隊伍,已經相當的不錯。這一片廣大地區除了高產麻料作物之外,還高產水稻和小麥,甚至在坡地上,還能有畝產一石半左右的大麥,運氣好的話,碰上雪水恰到好處,畝產甚至能到兩石半。

整個地區的糧食產量,王符估算過,養活三四百萬人不成問題。

不過很可惜,因爲各種動盪,戰爭、瘟疫、減丁、貿易……整個地區的巔峰人口從兩百五十萬,銳減到現在的四十萬不到。

而且不出意外還在減少,北地原本有十幾個佛國,現在一個都沒有留存,盡數滅亡。

佛國的上層統治者已經換了三四茬,不僅僅是底層流離失所,哪怕是中間的武士階層,也大多變成了赤貧,不得不流浪在“蘇河”流域尋找工作機會。

爲了巴結唐人,不管是“尤德哈”人還是“拉其普特”人,不僅僅出賣財富、土地、美女給前來“天竺地”謀生的唐朝權貴,整個地區最大的糧食商人羣體和奴隸貿易羣體,就是他們本身。

而王符這種“外來戶”,則是中間商、物流商,把“商品”輸送到有需求的地方去。

實際上,不管是尤德哈人還是拉其普特人,低種姓的賤民,每天都只能勉強一餐,而勞動強度,則是變着花樣地提高。

佔據最多人口比例的低種姓,大量勞力在三十歲左右就會死於營養不良和過度勞累。

這種極端壓榨勞力的行徑,在唐人看來是行不通的,只是天竺本土自有一套運行的邏輯在,並且普遍低種姓賤民都能夠接受這套思考邏輯。

死亡並非是終結,死亡僅僅是開端。

這一世的低賤,是爲下一世的富貴作積累……

王符初到此地的時候,整個人都爲之而幾欲絕倒,這種極盡愚昧的手段,在王符看來根本騙不到幾個士大夫,而士大夫也不信能夠騙到多少愚夫愚婦。能騙個一二百年,差不多就要來一場天翻地覆的大動盪。

偏偏天竺地這地界,大動盪居然並非來源於低種姓,而是不同的外來戶高種姓在互相打出狗腦子。

“把罐頭、肉乾、糧食,都拿出來。”

“是,大人,小的這就去吩咐。”

象雄武士嘿嘿一笑,忙不迭地小跑過去,手按腰刀刀柄,然後用本地的方言大喇喇地說了一通,呼吼了一番之後,二十隊船工立刻爆發出驚人的歡呼聲。

只有這歡呼聲,才讓王符刮目相看。

在“蘇河”這一帶,低種姓賤民能夠有這種精神頭的,也只有“蘇河”上給唐人幹活做工的船工。

皮膚黝黑,眼球有點向外鼓着的船工們都是興致勃勃地簇擁在一起,若非有象雄武士用棍棒維持着秩序,他們大概是要一擁而上。

亂糟糟的人羣中,有的船工口中唸唸有詞,然後跪在地上用極爲滑稽的口音,喊着“太昊天子在上”,聽得王符一愣一愣的。

“入孃的……這叫個甚麼事體!”

唸叨了一聲,不多時,有一輛馬車遠遠地奔馳而來,“蘇河”上是有浮橋的,馬車過關之後,立刻到了南岸。

很快,就看到了馬車上的標誌,有着新的符號,還有程處弼原先在西軍時候用的五星旗。

“大人,是‘冠軍侯’的使者!”

“蕃人喊大人,你也跟着瞎喊?!”

王符瞪了一眼興沖沖的親隨,然後道,“你去接人,我先在這裡把獎賞發下去。”

“是!大人。”

“……”

也談不上入鄉隨俗,自從鮮卑人和契丹人把“大人”這個稱呼用爛了之後,連帶着中國奴婢,也都跟着這樣喊。

“廣交會”中更是“大人”聲氾濫,尤其是根腳不濟的商人,見了官員,張口閉口就是“大人”,有心勸誡,誰曾想商人用一句“君爲地方‘百里侯’,視治下百姓之親,猶如子女,百姓亦視君爲老父母,稱呼‘大人’,實乃拳拳之心”,讓地方官還真是沒什麼好反駁的。

你總不能說我沒有把治下百姓當子女一樣呵護,而是想要刮地三尺,吃他們的肉喝他們的血吧。

建立了這套邏輯之後,那麼治下百姓既然像子女……給老子來點孝敬,也就是應該的。

劣幣驅逐良幣,這個“劣”爲什麼會勝出,絕非是因爲“劣”的本身,而是有便宜不佔……特麼的不是王八蛋是個啥?

貞觀朝的二零後,現在雖然最大的也就五六歲,但“父母官”這個詞兒,卻是已經知道了的。

中國的綱常倫理還算略有壓制遲滯這種變化,但在中國之外,尤其是東海、南海、河中、漠北、遼東、朝鮮等地區,土著們的生活水平實在是低到令人髮指,他們根本沒有去建立綱常倫理的物質基礎。

哪怕是王符現在所在北天竺精華區,除了人口稠密區,在很多自治的鄉村級土邦中,有些部族至今還維持着高頻的近親繁殖行爲。

究其原因,就是爲了保證資源的集中,以求更多的資源再分配。

船工們原先的排列順序,是按照身體的強壯程度來排,但是唐人來了之後,則是按照長幼秩序。

此時在“蘇河”河畔,準備領“獎金”的船工們,排在最前面的,除了隊長之外,就是白頭髮的年長船工。

說是年長,但年紀最大的,也四十歲不到。滿頭花白的頭髮,唐人初到見了若是不懂,便會以爲這是耄耋老者,不僅僅是須發皆白,還身體佝僂。

“肉乾!”

象雄武士拿起一掛肉乾,不大,但也有半斤重,提起來之後,用奇葩的“洛下音”高聲喊道。

船工們聽得懂,他們也都非常羨慕地看着肉乾,然後領了肉乾的隊長或者長者,就會跟着用古怪的口音,唸叨着“肉乾”“肉乾”,然後美滋滋地離開。

他們住得地方都緊靠“蘇河”,只不過唐人來了字後,嚴禁隨意把排泄物排入河流之中,所以低種姓賤民們的住處,也就從髒亂差的窩棚,轉移到了唐人修建的大通鋪中。

條件依舊惡劣,但已經有了公廁,簡直的衛生秩序,只要是在唐人手中幹活做工的,都會認真執行。

而教育這些低種姓賤民學會聽話的方式不是棍棒,而是王符想出來的一個損招。

王符跟低種姓賤民們說,你們現在講衛生,來世就會成爲唐人……

嗯,很有道理,很接地氣,很“天竺化”,哪怕王符自己聽了都想吐。

“罐頭——”

象雄武士自己都有點興奮地高喊了一聲,“罐頭!八隊一!”

“八隊一!八隊一!”

所謂“八隊一”,就是第八隊的隊長,他原先叫什麼,已經不重要了。但是現在,他姓八隊,名一。然後整個第八隊五十個人,分別是八隊二、八隊三……八隊四十九、八隊五十。

這是姓名,唐人作爲高種姓,自然有這個權力賜予低種姓姓名的權力。

每次聽到這些奇葩的姓名,王符自己都覺得尷尬。等到各種“獎金”發放完畢之後,程處弼的使者這才上前,將一封信遞交給了王符:“玄策公,這是將軍的親筆,不日正式公文就會下達。不過將軍希望玄策公能夠儘快在‘蘇河’先行建制,附近諸國英才,都可遴選爲我所用。”

“噢?!”

王符頓時一驚,他知道這一天終究會來,但是沒想到來得這麼快,把信打開之後,王符微微一愣:“本地是要設置一州?”

“不錯,將軍建議玄策公自行命名,上報敦煌宮之後,明年就會定下。”

“唔……既然在‘蘇河’之南,就叫南蘇州好了。”

“……”

“怎麼了?”

“玄策公,下走……蘇州虎丘人。”

“……”

第四十四章 忠心做事第六十五章 套套決定地位第九十八章 垂涎第三十五章 來個buff第三十五章 正當紅第七十章 高人(第二更)第九十章 眼界第七十四章 珍珠弘忽(票!)第三十章 兄友弟恭第二十七章 時勢擇選第九十五章 紅燒肉在燃燒第七十七章 錢太多第五十九章 要做忠臣第八十三章 一樁“富貴”第四十七章 決心第三十二章 喜劇葬禮第四十九章 正經事要緊第四十三章 不必多言第二十九章 默契第七十章 不同的鳥兒們第六十七章 曹憲題字第三十章 將死之言第六十四章 自有變化第十七章 光第八十五章 末代君王第十三章 武氏女第十二章 不摻合第三十三章 胡無人第四十一章 孰爲南都第五十二章 上升渠道第六十九章 心累第九十五章 雄風第九十三章 判斷第四十九章 藝術生(推薦票)第四十七章 種什麼第五十六章 半步人瑞第五十三章 久違的出場(二更)第四十八章 要有誠意(推薦票)第十八章 進獻第八十八章 明察(求票)第九十三章 口感炸裂第五十八章 羨慕嫉妒恨第十九章 反轉第七十一章 沔風第十八章 放任亂象第四十九章 沔州景象第五十九章 沒有想過第六十一章 複雜的事情第二章 溫彥博的刀第十八章 夕陽餘暉第十八章 天賦第十五章 張德取字(第二更)第七十六章 非理性第三十一章 前程難料第八十九章 遷徙(年初三第二更!)第二十一章 西征萬象第四章 忠心耿耿老太監第八十八章 口嫌體正第五十四章 文風頗盛務本坊(三更)第九十一章 年關將至第三十四章 大動作第九十八章 安排第八章 金子第二十五章 要上船第四十章 巨響第五十四章 一池水中一池魚第八十九章 新路第七十章 德政(有三江票沒?)第三章 拜第五十五章 都要發(第三更)第十一章 抗稅背後第二十八章 感慨第九十六章 產業興盛第四十四章 放鬆第八十五章 籌謀第五章 有所預見第六十八章 開闊的思維(二更)第九十二章 房二郎的事業第三十七章 有趣第八十九章 給人撐腰第四十五章 有利可圖第三十三章 還是算計第十五章 幫襯第四十五章 畫風第六十六章 開飯了第五十章 數百年風流第二十六章 流芳百世(求推薦票)第七十五章 感覺身體被掏空第九十三章 “一視同仁”第一章 換個流程第三十九章 做媒第二章 文教盛事第五十三章 迷之尷尬第四十一章 吃麪第七十章 蘸糖吃第七十六章 深藏不露第四十六章 風物第五十三章 結果論第九十三章 口感炸裂第九章 櫻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