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江湖名聲

作爲卓氏的小少爺,在做生意這件事情上,卓一航還是很靈醒的,只是超出商業範疇,跳出這樣那樣的條條框框,“商賈賤業”自古以來的小心和敬畏,就使得他不能夠撥開迷霧去看穿本質。

他以爲新息縣令是想讓張滄做個白手套,好給新息縣官吏撈錢,卻不知道《憫農》二首的威力在名利場中,簡直是大殺器。

甚至可以這麼說,如果張滄當時沒有亮出“獎狀”,說自己在麻城縣殺過盜賊;又或者說沒說自己來自武漢且姓張……大概率新息縣令會弄死他。

一勞永逸,以絕後患。

別說你個土鱉,就是地方世族子弟,這年頭被縣老爺殺了也就是殺了。哪怕五姓七望最牛氣沖天的時代,死外面的倒黴蛋子弟也不在少數,能一個個關照過來?

真要是能關照過來,怕不是崔慎這個心理變態也就不會自滅滿門。

然而因爲武漢帶動的揚子江兩岸技術大發展,基建能力逐漸加強,且輻射到了江淮甚至河南地區,這就讓通勤效率大大提高。

而作爲河南道的“百里侯”,新息縣令張展是知道“信號機”這玩意兒存在的,他可不敢作死……

原本聯繫豫州刺史道王李元慶,那也就是應有之意,算是順手,可沒曾想看到李元慶那邊的反應後,張展一度懷疑,這他媽不會是張樑豐的私生子吧。

就是老成了些,混得矬了些。

可不要緊啊,沒錢讓他有錢,沒名給他揚名啊。

仕途官場上的名是沒辦法揚了,但是朝野朝野,不在朝可以在野嘛。

於是乎,新息、真陽、新蔡三縣的朱雀街上,都有着招募人手的廣告。攤位上給人諮詢的縣衙官吏總結起來就一句話:去新息縣,工資高,有獎金,包吃包住還有年假。

“大哥,這算是歪打正着麼?你看,還有羅山、固始過河來的。春耕的光景,居然還有恁多人願意出來做工?”

“你忘了?去年出脫多少曲轅犁?原本要五個人才能做的活,現在只要三個,倘若家中有牛,怕不是一個人就能照應過來,二三百畝地,全部收拾完也沒多少辰光。再者,江淮非是山南,是個富裕之地,自來丁口繁盛,民夫、船工最多的,江北都在此處。”

休養生息這麼多年,江淮地區的農家也逐漸能買得起武漢所出的農具,不管是曲轅犁還是說各種耕牛,湊湊錢辦個貸款,也真不怕什麼。

而且武漢有一個好,貸款可以不是現錢,用糧食也行。這年頭最不值錢的就是糧食,於是乎武漢收到手的糧食極多,大多數都做成加工品再出口出去。

同樣是多山,爲什麼大別山區的匪患爲持續一兩千年?因爲大別山區窮苦固然是窮苦的,但那時跟北面中原和江對岸的兩個大湖平原相比,跟別的地方比,大別山區的糧食產出並不算低,加上山區餘脈地區,往往都有河口沖積平原,糧食產量普遍畝產三石左右。

所以哪怕上溯千幾百年,這裡人口都不算少,秦末、漢末能成爲兵源地之一,正是因爲蓄納的總人口數量相當可觀。

於是當太平時節,匪患被壓制的情況下,當江淮地區出現了一個勞力需求缺口,這些原本應該種完地就上工做一票無本買賣的老少爺們兒,也願意出賣自己的勞力。

無本買賣固然爽,可一旦遭遇張滄這種比悍匪還悍的過路英豪,那買賣只能去陰間做啦。

“這些個羅山縣的,居然是和鐘山縣的一起。鐘山縣到這裡很快嗎?”

申州修路這個事情,張沔是知道的,但他也吃不準鐘山縣是不是修路去了羅山縣,這事兒原本就是魏徵在管,武漢那裡並沒有追蹤各地的基建情況。

“北上申州的官道卻有修通,只是鐘山縣離申州治所還有一段路,會不會往東修……不好說。”

修路絕非工程問題,還涉及到官場資源再分配。

爲什麼杜如晦爲“總統”之後,行中書省這個單位會很快落實?因爲上頭有政治需要,下頭有經濟需求。

一州一縣的管理不足以支撐現在的經濟發展,打破現有格局,是當時有前瞻性頂級官僚的共識。

但想要貫徹這種共識,靠同僚之間的溝通那就是個屁,沒有統一的且共同服帖的權力機構來大包大攬,有識之士能先自己咬個遍體鱗傷。

典型就是江漢觀察使府,沒有張德之前,漢陽人巴不得江對岸的江夏老鄉全部死光光;而江夏人則詛咒漢陽土鱉全部食物中毒,中毒後還不能馬上死,得旁邊站着見死不救懷揣解藥的一代名醫……

而張德來了之後,帶着資金和官帽子,帶着開元通寶還有朝服,於是漢陽和江夏的老世族還有鄉賢們紛紛手牽手,表示共飲一方長江水,大家相親相愛不分彼此,是一家人啊一家人。

現在豫州的情況差不多,只是範圍小一些,規模也要小一些,然後還捎帶着把淮水之南的鄉黨都勾了過來。

張家兄弟在新息縣一待就是二十幾天,新息縣用煥然一新來形容,還真不爲過。

因爲在新息縣城外,等於生造了一個縣出來,規模固然不大,但幾千號人,算作一個縣,假假的也夠了。

豫南物流。

新息縣城南緊靠淮水的地方,新組成的一個行當,就是名叫“豫南物流”的物流行。

說是物流行,這裡不但規劃出了大型倉庫,還預留了大量的牲口圈欄以及客舍。

僅僅是臨時搭建的大通鋪,就有十幾間,每間都能住下五十人。

除此之外,臨時開挖的廁所也有百幾十個,規模之大,讓新息縣令張展喜不自禁。

賣糞也屬於縣衙的一筆收入,雖說前來新息縣大型招聘會的人大多都自帶乾糧,可吃了飯你得拉屎不是?

要是拉野屎,張縣令也沒轍,但張家兄弟組織了人手,開挖茅廁不說,還強制定點如廁。

讓張展派遣官吏過去組織,還真不一定有張滄說話好使。

因爲江湖上現在都知道了,幹掉“寶龜如來”的好漢,就是這位武漢張大郎。道上混的大哥可不管你年紀小還是年紀大,手段狠就是爺,本領高就是爹。

爺爺饒命,乾爹在上……這都是千幾百年的經驗,一個是求活,一個求活得好。

“東翁,這張大郎到底是甚地來頭?怎地上手人事也這般厲害?前頭學生去渡口,遇見幾個固始縣來的,都是當年在光州廝混的遊俠,如今年歲大了形貌有點變化,卻是逃不過學生的雙眼。這些老江湖,對張大郎甚是服帖,吃喝拉撒受了管束,居然也不鬧。”

“江湖上的事情,豈能用常理來推斷?那‘寶龜如來’在路上求財,卻被他殺了,同行中人多有江淮豪強之家,給張大郎吹捧一下,也無傷大雅。再者,麻城縣令的嘉獎還掛在‘豫南物流’的大廳中,誰人見了,不要敬畏三分?”

不但敬畏張滄,也敬畏張滄背後的官場。

對官場中人來說,這種敬畏有點可笑,但他們不過是身在局中,不知道對江湖人來說,恨的是官府,畏的還是官府。

而張滄能夠讓官府都另眼相看,這豈不是大大地本領?

“不過……能調派人手如臂使指,這個張大郎,若非操持過實務,便是見多識廣膽大心細了。”

張展感慨一聲,心中又是可惜,爲什麼和張大郎同姓,不然真是結個至親,絕對不虧啊。

外面都當組織管理的人是張滄,其實真正安排的是張沔,張滄只是作拍板下決定,畢竟外頭服他名頭的江湖人比較多。

旁人看了,只當張滄三頭六臂好大的本領,跟着張家兄弟全程吃雞的卓一航卻已經麻木了,說不定貞觀朝的搓澡工,都比較厲害呢?

第二十三章 都是扯虎皮第五十三章 久違的出場(二更)第三十七章 憂慮第二十七章 惡鬼第五十章 工程意義第十五章 想做官第三章 四大天王有五個第八十八章 明察(求票)第八十三章 貴族不易(豬年初一第一更!新年老鐵們大吉大利!)第八十六章 急流勇退第六十七章 莫要欺負人第九十九章 成長第十三章 舊年福地第二十五章 義商仁心第五十章 改名第九十七章 趕巧第八十五章 尋思着第七十章 京城風華第九十四章 薛氏大炮第二十章 另類富庶第六十幾章 有遠見第二十九章 暢想第四十六章 運數所至第四十二章 百萬貫(求推薦票)第九章 櫻桃第二十三章 活躍的氣氛第四十三章 求穩第八十一章 來不及傷感第三十章 李大哥第四章 招降納叛第五章 遺留第七十七章 請你吃飯第二十二章 赤裸裸第八十章 倭地生計第三十五章 正當紅第八十章 一身正氣第五章 遺留第八十章 冬季第六十章 令人感動第三十章 配合第十五章 要有良心第六十八章 熱鬧非凡第五十六章 螞蟻們第三十三章 問題來了第四十一章 不在第六十八章 倒騰第十八章 既然捨得死第三十二章 李震嫁妹第七十八章 一陣風第六十幾章 泡湯第二十一章 先做文科生第二十八章 被摩擦的人生經驗第八十八章 種糧大戶第三十七章 莫名其妙的差事第十九章 平淡是福第十五章 張德取字(第二更)第七十五章 感覺身體被掏空第三十四章 曲江夜宴第二章 震盪第五十章 白糖倉第五十二章 就是直接(第三更)第九十五章 摩訶耶那提婆奴手札第八十六章 新式林場(大年初二第二更!)第七十六章 發現第五十九章 要做忠臣第七十五章 保護費第五十八章 爲了孔聖(第一更)第三十八章 最後一斷第三十四章 有價無市香辛料第八十七章 心癢難耐(二更)第五十八章 胡思亂想第五章 傳道第二十四章 無奈第二十二章 肉糜第二十九章 闖關第三十四章 做文章第九十九章 老鐵幫個忙第九十六章 內海第七十六章 狂第三十五章 “考察”第六十幾章 泡湯第三十八章 暢想第二十章 天地可鑑第九十一章 太年輕第二十八章 人心思變第十八章 經驗和總結經驗第三十章 將死之言第六十五章 我狂犬也第二十五章 雞同鴨講第三章 四大天王有五個第九十六章 放馬屁第二十五章 要上船第二十二章 逼迫第八十一章 教育工作者第四十章 科學拍馬第三章 三觀問題第二章 賊第三十二章 法不傳六耳第九十八章 貝州第七十六章 爲國獻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