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阿拉伯人?

談及這阿拉伯人,在李江的認知中,這是閃米特人一支,而閃米特人又是白人一支,不過他們又與西歐白人有所不同,因爲他們的皮膚比真正的歐洲白人要淺一些。

而且,據李江所知,這些阿拉伯人,在大航海之前,是世界上主要的海洋貿易推動者與先驅者。

早在古代華夏隋唐時期,自海上絲綢之路開闢之後,這些被稱之爲天方人的阿拉伯人便飄洋過海來到了華夏,做起了海貿生意。

而其中一條通往天方的海上絲綢之路,其大致航線,基本上是從華夏東南沿海經南海,途經馬來半島,中南半島南部海域,印度洋,最後到達天方的。

從中可以看出,阿拉伯人很早之前就通過東南亞各島國所屬海域最後到達華夏,因此他們對於東南亞各個島國是有過很深的接觸的。

而到了宋朝,尤其是南宋時期,海洋貿易更是極爲發達,阿拉伯人頻繁來往於中東半島與華夏東南沿海之間,可以說阿拉伯人對於途徑的東南亞一帶已經十分熟悉了,就比如宋末元初時期的泉州蒲家,便是阿拉伯海商其中的代表。

至於元朝,那就更不用說,馬可波羅都能來往於大都,何況是作爲色目人的阿拉伯人,他們的地位僅次於蒙古人,遠遠高於漢人,因此,對於中東半島與華夏之間的海上貿易,並沒有得到蒙古人的阻止,反而大大鼓勵,如此這就促使更多阿拉伯海商來來往於華夏與中東半島之間。

而到了明初時期,隨着元朝覆滅,明初儘管實行了嚴格的海上封鎖,海洋貿易大大被削弱了,可在東南亞地區,隨着阿拉伯海商傳播的天方教興起,阿拉伯人以及在東南亞各個島國定居阿拉伯人後裔開始逐漸增多,他們甚至通過讓國王改變信仰宗教的方式建立了許多****的小島國。

就如馬來半島上滿刺加國,蘇門答臘島上的蘇門答刺國,那孤兒國(花面王國),黎代國,啞魯國,南浡裡國等,當然這些基本上都是小國,他們的國主爲了不被北部暹羅佛教國以及南部滿者伯夷國所吞,因而只能藉助阿拉伯人勢力來相抗衡。

哦!不!準確的說是藉助古印度信仰天方教的商人勢力,他們才能稍稍抵抗住這兩個東南亞大國的入侵。

之所以這樣說,那是因爲大明口中的東洋與西洋其信仰的天方教,其實並不直接是從阿拉伯人那傳播而來的,而是從大明本土以及印度半島傳播而來的。

當然,對於這些其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此時的東南亞地區雖然有着許多信仰天方教的商人,但卻並不是主流,大部分原著居民還信仰着原始蹤跡,如泛靈教等,只有到了大明末年,也就是16世紀至17世紀左右,天方教這才成爲了東南亞地區的主流宗教。

不過那時候也是大航海最爲興盛的時期,西歐各國等蜂擁而至,使得東南亞地區勢力乃至是宗教更爲錯真複雜,但那是一百多年之後的事情,此刻暫且不提。

也是,此時還是大明宣德年間,天方教在整個東南亞其實並不受歡迎,不僅受到本土宗教以及其他傳統教派極力打壓,而且隨着鄭和下西洋,許多東南亞小國都非常仰慕大明,紛紛派遣使者前往中原天朝上國朝貢,這就是永樂年間的繁盛朝貢貿易。

當然,這並不代表如今東南亞地區就沒有什麼阿拉伯人,相反,此時的東南亞地區因爲阿拉伯海商的緣故,阿拉伯人已經相當多了。

因此,李江纔會確定這條航線應該沒有什麼問題,至少他有百分之九十的把握可以確定這條航線是真實存在的。

畢竟,如果這些人沒有真正到過東南亞地區,或者知道東南亞地區,他們是不可能俘虜這麼多阿拉伯人的。

更何況,在此之前,李江通過好幾輪翻譯,從那些阿拉伯人口中得知他們正是東南亞地區的阿拉伯海商,而之所以被俘虜,是因爲他們被東南亞西洋一個強國滿者伯夷,扣押當成了貨物賣掉之後,被輾轉了不知多少次,最後落到了這羣西密克羅尼亞人手中,繼而落到了李江手中的。

也就是說,他們的的確確是來自於東南亞地區,這是做不了假的。

.........

當最後一段航線補齊之後,李江已經有些迫不及待的派艦隊前往東南亞地區了。

於是,他與鄭全商議了一下,隨即下令,在保證建造福船主體部分安全的情況下,縮短造船工期,將原本的三個月工期縮短爲兩個月,也就是在大明宣德四月至五月之間,正式組建一支遠航艦隊,前往東南亞。

而且這支遠航艦隊包括十艏福船二號型,五艏福船一號型,以及近千人規模水手,士卒以及工匠。

儘管這樣的艦隊規模比不了鄭和下西洋最少的一次,但相比大航海初期西歐的那些艦隊規模,可要龐大許多。

當然,爲了沿路補給以及各種前期準備,他還下令由格納斯全權負責接觸西密克羅尼亞人,尤其是已經臣服於他們的賈維斯島上的西密克羅尼西亞人,讓他們全力配合。

而這個過程,李江只給了格納斯兩個半月時間,這兩個半月之內,必須將沿途的各個補給點給建立好。

至於士卒訓練,艦隊前期補給,水手船長等培訓,這些都是他親自負責,由尚陽從旁輔助,菲利普具體掌控實施來完成。

而李江十分信任的阿里山,則被他叫停了捕鯊大業,調到夏威夷島上隨時待命。

還有夏威夷羣島幾個大島的民政工作,他也並沒有就此放棄關注,即使是他將大部分精力放在西行計劃之上,他也讓尚陽時刻盯着,並且時常還親自去視察各島民政建設工作。

尤其是對於夏威夷島與瓦胡島這兩座有着特殊意義的島嶼,島上的城池建設,民政官的管理,乃至是剛剛初步規劃好的稅收制度等等,這些他儘管沒有親自去查看,但也讓尚陽代爲過問了。

第六百三十一章陷入深淵;改革官制!第一百二十九章歷州港保衛戰(下)第五百二十九章倭國生亂!第六百一十六章找到襲擊者了!第六百二十章不撤軍?第六百九十四章:福建布政使!第六百二十一章局勢的變化!第五百一十一章甕中之人!第三百零七章局勢突變!第三百五十三章出兵舊港!第四百八十八章王海濱西歐行(上)!第四百三十五章砍頭!第七十二章工資待遇!第六百七十四章:口出狂言!第五百四十八章一場風波!第三百一十一章大事不好!第四百三十章如膠似漆!第四百九十六章賠款與殖民!第一百四十四章聲東擊西!第六百二十四章謀朝鮮王國!第三百七十六章出兵!第六百二十七章李江的猜忌?第兩百七十七章圍剿滿剌加水師!第五百八十一章于謙調任!第一百二十一章開國!開國!第兩百七十四章大海戰前夕!第八章穿越神器――曬鹽!第六百九十六章:張輔逝去!第七百三十六章:尾聲(大結局)(上)第四百四十五章宣宗駕崩了!第三百二十八章樹欲靜而不風不止!第三百一十九章竟然敗了!第兩百六十九章複雜的安置問題!第五百四十二章焦急與煩惱!第五百八十五章尋覓艦隊!第五百二十七章明奧同盟協議?第五百一十一章甕中之人!第七百三十五章:大戰不休!第五百六十九章目光轉向西歐諸國!第三百零六章靖江王!第六百三十六章亂象將起!第四百六十四章出使大明!第九十五章激戰正酣!第兩百五十一章壯士出征!第兩百零五章陽奉陰違?第六百六十章:兩廣官場大變動?第二章中山國?鄭和下西洋?第五百六十四章建州女真逃了!第四百零七章突然到訪!第一百二十六章漢華王國第六百八十五章:未來的敵人!第三百三十五章各自選擇!第五十九章海盜王海濱!第五十七章東洋與西洋!第五百五十四章雷嚴第兩百五十五章番薯與土豆?第四百二十三章熱氣球與連珠銃!第四百九十七章大明商人的期望!第五百二十四章大明需要改革!第六百四十四章:久違的平靜!第五百一十六章亦力八里國!第五百四十一章到達金州港!第兩百六十七章這事蹊蹺!第三百一十三章金山港日常(下)第五百七十九章李江到來!第四百四十二章黃金城第六百七十四章:口出狂言!第三百三十一章土著來襲!第六百六十三章:排查!撞上!第五百二十四章大明需要改革!第二十九章火器震天雷!第四百二十六章圍點打援!第三百三十章澳洲寶慶府!第五十二章阿拉伯人?第四百七十章全國清除行動!第六百八十四章:撤退?第一百二十四章兩路艦隊齊北上!第六百六十二章:東陽城危機!第六百六十五章坊正!第五百一十五章接見兩國使團!第五百五十九章審案(下)第一百五十五章城堡!火炮!鳥銃!第三十章合村並鎮,合鎮並城!第七百一十章:離開與出發!第六百五十三章守城危機!第三百五十章中計了!第四百八十七章到達西歐!第一百三十八章大獲全勝!(三更求訂)第六百八十三章;城下受挫!第四章金子?死人?第四百九十四章西行歸來第一百六十六章敵軍探子?第兩百零六章合金鋼火炮?第兩百七十六章聲東擊西!第六百九十五章:大明此起彼伏的動亂!第兩百八十一章密探錦衣衛!第十四章冶煉大躍進!第三百一十二章金山港日常(上)第四百五十章攻城略地,勢如破竹!第五百零七章黑夜突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