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0章 王者智者

洪韻兒抱着四個月大的女兒坐在寬大的馬車之內,七歲的兒子蕭有福坐在一旁,還在拿着一本《資本論》在那裡看着。這資本論可不是歷史上馬克思寫的那本,而是洪韻兒自己整理然後編著的,但更確切的說法應該是洪韻兒剽竊前世馬克思的著作而成。

蕭有福的天賦在四歲之後逐漸展露出來,他更加善於冷靜的思考,對所有知識的接受能力令人瞠目結舌,在四歲之前,啓蒙國學的三、百、千等著作早已經能夠熟讀背誦,並且對其中的含義常常會有不同的理解。對於西學他更爲感興趣,特別是化學和格物更加癡迷。最近,洪韻兒開始有意無意的給他加入了經濟學的知識,然後這本洪韻兒提前搞出來的《資本論》就到了蕭有福的手中。

洪韻兒很滿意這個兒子的聰慧,此前她按照前世測試智商的項目給兒子做過測試,結果發現兒子的智商高達140以上,因爲有些智商項目測試洪韻兒沒記住,否則做全了的話,洪韻兒相信兒子的智商可能在150以上甚至是更高。

但高智商的兒子也帶來了一個負面影響,那就是這個兒子表現得很內向,不大願意和不熟悉的人交流,平時話也很少,最喜歡的就是觀看各種書籍。從南京來到北京的一路上,洪韻兒帶得最多的行李就是書籍。

合上書本後,蕭有福眨了眨小眼睛忽然問道:“母親。既然讓渡利潤理論中認爲,工人在勞動中獲得的要比他們所創造的、付出的少,而資本家又用高於商品價值的價格將商品賣給工人。這樣就使工人受到雙重損失。這樣的話,勞動和資本交換是非常不平等的,從生產領域最後轉向流通領域去追求利潤的來源,最後我看到了資本家剝削工人的事實。但我認爲社會分工之後,必然會帶來社會資源的分配不均,而數量龐大的工人階級是無法全部都富裕起來的,那也就是說他們應該相對貧困纔是合理的。只是資本主義不合理,所以應該退回到封建的生產方式中去。我這樣認爲是對的嗎?但如果我是的對的。可父親和整個天國都在不斷的鼓勵工商業和商品經濟的發展,這樣勢必將徹底埋葬封建生產方式,這樣不是一種倒退嗎?”

蕭有福不但聰明還繼承了洪韻兒的嘴炮,當然只是在他感興趣的情況下才會說這麼多話。聽完之後,洪韻兒似乎已經習慣了兒子的這種與年齡不符的認識,當下微微一笑說道:“這樣理解也沒有錯,但是你忽略生產力的平衡作用,的確封建的生產關係在一定時期內是合理的,但它並不能推動生產力繼續向前發展,隨着生產力的發展,新的生產關係必將取代以前的生產關係,而生產力發展之後。帶來的商品經濟從根本上將促進整個社會資源的更加豐富,也就是說從前封建制度下能夠流通的商品有限,但商品經濟時代。商品將變得普遍,然後會促進商品價格的下降,從而彌補生產關係和資源分配上不均的問題。打比方說,從前的你勞動一天能夠換得一袋米,而現在勞動一天雖然獲得的金錢不變,但市面上的商品多了。米開始多了,所以你就能夠換得兩袋米。看起來你就是比以前生活得好了。”

蕭有福若有所思的點點頭也不再多說一句話,又繼續低頭看他的書去了,洪韻兒微微嘆口氣,暗想假如這個兒子去做一個科學家或是哲學家,將來一定會名留青史,但去做一國的君王,或許欠缺的東西還很多,不善與人溝通是個致命的缺陷,一國的君王不一定是要最聰明的人,但他一定是要最會用人的人,這樣他才能領導整個國家的人民。

這個時候,蕭有和的聲音在馬車外響起,“母親,京城到了。”他的聲音打斷了洪韻兒的思緒,車內的女官掀開車簾,只見到永定門那高大的城樓已經赫然在眼前。蕭有和騎在一匹青蔥馬上,新式的軍服配着他的騎兵刀,身上金黃色的綬帶和盔翎上的羽翎都顯得他是那麼的英武,他那張傲氣而又俊朗的臉龐怎麼看都像一個小版的西王。一瞬間,洪韻兒有些凌亂了,難道自己給兩個兒子安排的道路並不都是最適合他們的?

蕭有和是特意申請前來迎接洪韻兒一行的,他帶領一支三千人的衛隊一直出迎了五十里,然後整個天京到來的團隊繞道京城南面,莊重的從正南面的永定門進入京城。

通過馬車窗戶,洪韻兒看到蕭有和身邊聚集了幾名衛隊軍官,他們向蕭有和稟報着衛隊的行進情況,幾名軍官雖然都比蕭有和年長,但卻都是畢恭畢敬的,而蕭有和在分派完任務後,還同他們隨和的說笑幾句,那幾名軍官也是喜笑顏開,威嚴中不失親和,莊重裡沒有刻板,洪韻兒心裡頭暗暗驚訝,這小子連他老子籠絡人的手段都學到了啊。

進入永定門之後,京城內大街小巷中滿是前來圍觀的京城居民,雖然太平軍並沒有鋪張浪費的搞什麼盛大的入城儀式,但京城的居民們不少人還是焚香叩拜、放鞭炮、掛彩布,自發的前來慶賀太平天國中樞的入京。

此前一直還有一種傳言,那就是太平天國攻佔北京之後,可能不會定都北京,而是繼續將國都定在南京,就如同明朝一樣,畢竟江南是太平軍特別是西殿太平軍發跡的地方,那裡的統治基礎比北方好多了。

定都的爭議最後還是西王拍板才決定了,還是要定都北京,西王給南京左宗棠和洪韻兒去了長信,信中說明了定都北京的重要性。第一點就是要考慮太平軍在北方的統治力薄弱。所以需要定都北京來鞏固北方的統治。第二就是蒙古、新疆和關外等地還沒有臣服,定都北京能夠有助於威懾這些地方,促進這些地方儘早臣服。第三就是北方的政治、經濟改革需要天國政府將首都定在北方。這樣才能帶動北方的改革。

理由很是充分,然後左宗棠在朝議上宣讀了西王的信函之後,天國朝臣們舉行了商討,最後都覺得西王的想法是對的,正因爲北方的統治基礎薄弱,所以太平天國更應該定都北京。私下裡,有朝臣們議論。說其實當年決定天國定都南京的是天王洪秀全和東王楊秀清,隨後南京發生過天京事變。在這裡定都有些不祥,同時西王決定定都北京,也是想徹底割裂同前面天王、東王建立的那個天國之間的聯繫,表示現在的中華太平天國是新朝廷、新國家。

不論如何都好。定都之議就這樣決定了下來,而南京並沒有被放棄,在根據西王的建議下,還是仿效明朝舊例,將天京改名爲南京,定爲中華太平天國的陪都。

定都之議結束後,左宗棠、洪韻兒、李開芳等人就帶領第一批中樞官員搬遷北上,當然任何一個國家的首都搬遷都是一個複雜而龐大的工程,於是後面還有許乃釗等人率領的第二批、第三批中樞政府搬遷隊伍隨後跟進。

行至正陽門。這裡出現了一大批太平天國在京官員的出迎隊伍,他們當中有錢江、李秀成這樣的天國將官,也有袁甲三、李鴻章、彭玉麟這些起義將官。當然少不了蕭慶豐、艾載銓、艾奕劻這些已經投靠新朝廷的滿清舊官僚。整個正陽門被他們站滿了,看起來很是熱鬧。

隔着金水橋這邊還有不少百姓們在圍觀,突然人羣裡衝出幾名衣衫襤褸的人來,指着橋那頭的迎接隊伍就破口大罵:“慶豐、載銓,你們這幾個奸賊!敗壞祖宗江山,你們不得好死!”“慶豐、奕劻。你們這些小人,出賣自己人。老子死後都不會放過你們!”

百姓們一看都樂了起來,這幾個人都是前朝的王侯貝勒,如今被沒收了財產,沒幾天就把田地都變賣了,如今可是窮人一個,好不容易見到慶豐等人露面,當然要上前咒罵幾句,於是百姓們開始起鬨,推波助瀾的道:“喲,這不是和碩貝勒爺嗎?給勁的罵吧,說不定能向諸葛丞相那樣,把人給罵死了!”“主子爺,小的給您請安了,喲,今兒怎麼穿得這麼寒酸呢?哈哈哈……”

嬉笑怒罵聲中,洪韻兒也聽到了,掀開馬車簾子望去,只見蕭有和帶着衛隊趕上前去,配合街道上的警衛迅速的拿下了幾個罵街的人來。跟着令洪韻兒意想不到的事發生了,蕭有和當衆大聲宣佈這幾個人是前朝餘孽,阻攔天國御駕車隊,意圖不軌,當場正法!

沒等洪韻兒發話阻攔,蕭有和親自拔槍行刑,幾聲槍響之後,幾名前朝的王侯貝勒就這樣死在當街之上,跟着蕭有和大聲喝命其他人立刻將屍首搬走,清掃街道後,指揮衛隊繼續護衛車隊前行。

幾下兔起鶻落,利落的就處理了當前的騷亂,百姓們一看當街就把人給殺了,一個個都不敢再嬉笑怒罵,膽子小點的人甚至一屁股坐在了地上。然後車隊經過之時,百姓們都跪伏於地,沒人敢在大聲喧譁。

洪韻兒錯愕非常,想不到蕭有和手段如此雷厲風行而且心狠手辣,跟着洪韻兒注意到等車隊過去之後,蕭有和帶着幾名軍官落在後面又向那些百姓們大聲說道:“各位京城的鄉親父老們,剛纔驚嚇你們了,幾名前朝餘孽搗亂,本人不得不代表天國執行律法,多有得罪,還請包涵!大傢伙放心,我天國執行律法,只對反賊餘孽和作惡之人,大家都是良民百姓,大可各自自由行事!”

百姓們聽了之後,這才鬆了口氣,不少人歡呼起來:“小將軍殺得好,那些狗賊以前作威作福,現在沒錢了到處欺壓我們,殺得好!”“對,小將軍殺得爽快!”

蕭有和帥氣的抱拳一禮而不是敬禮,更顯得他舉動親民,而後他帶着衛隊又趕了上來。等洪韻兒從馬車上下來之後,同錢江等人見禮,互相寒暄幾句,而慶豐等人似乎因爲剛纔鬧了這麼一出醜事而在衆人身後遮遮掩掩的不敢上前來。跟着洪韻兒注意到蕭有和卻走到慶豐等人身前低聲說了幾句,似乎是在安慰幾位滿清降官,隨後慶豐等人笑逐顏開,這才上前來向洪韻兒等人見禮。

而整個過程中,蕭有福都沒有下車來,直到洪韻兒打開馬車門讓他下車的時候,他才戀戀不捨的放下手中的書冊下了馬車……()

第198章 厘金之策第312章 古城新風第257章 乾柴烈火第263章 廈門撤兵第553章 散朝之後第508章 諸事不順第392章 西王專列第151章 殺與不殺第337章 軍銜爵位第148章 鬧劇連連第288章 鎮筸總兵第438章 挖人牆腳第283章 內外聯手第314章 句號起點第266章 東西聯手第593章 感謝上帝第1章 雞足山間第519章 分兵西進第740章 是戰是和第650章 長蘆鹽商第282章 無上奢華第506章 施針試探第275章 再世爲人第738章 義務未完第462章 聊表心意第442章 北上隨駕第231章 投其所好第67章 暫緩行事第601章 助紂爲虐第549章 全軍覆沒第295章 三寸鬢角第736章 細細紅線第604章 虎頭蛇尾第99章 冤冤相報第222章 運河水匪第365章 其疾如風第546章 放虎歸山第482章 天王國宗第261章 通寶和尚第576章 工商總會第544章 國事私事第523章 信任之人第507章 李丁送信第698章 尸位素餐第298章 開府六部第54章 城南書院第572章 雪帥之約第464章 大限已至第194章 留城誘敵第552章 朝堂之上第196章 無奇不有第7章 爲何要反第724章 定國之後第117章 拋妻棄家第365章 其疾如風第286章 天王秀全第8章 密探齊出第405章 潛移默化第136章 人海戰術第595章 死不足惜第170章 唯今之計第46章 熟得陌生第727章 圍城城破第436章 攻心爲上第217章 個個保齊第29章 設伏包抄第681章 兵諫之憂第2章 磐陀石上第459章 投降免死第171章 聊表心意第478章 月夜孽情第685章 竹山惡戰第697章 再議讓城第380章 西王駕臨第297章 大義名分第482章 天王國宗第654章 互相恫嚇第681章 兵諫之憂第669章 回國人選第600章 京城戒嚴第55章 麗澤風長第685章 竹山惡戰第631章 被俘之後第238章 魚死網破第248章 海關關稅第415章 大沽對峙第664章 電報大樓第577章 實業聯合第607章 運河對峙第107章 北征東伐第62章 主隨客便第375章 粵省借兵第650章 長蘆鹽商第115章 出城別走第126章 戰四葉山第637章 摸哨之戰第293章 衡州惡戰第243章 國中之國第32章 西王風采第498章 初至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