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9章 聯軍困境

四九城戒嚴意味着什麼?榮祿比任何人都要清楚,這說明控制着京城絕大多數武力的慈禧太后提前動手了,她已經開始清除京城內的異己,這場鎮壓不會有任何懸念,因爲榮祿設想中引爲強援的英法聯軍還陷在塘沽的泥濘之中,他們在這裡足足耽擱了一個半月的時間,沒能勢如破竹的向京城挺進。

沒有外部強力的盟友援助,京城不會亂,不亂的京城令榮祿和慈安伏下的那些滿蒙貴族們沒有用武之地,沒人敢在這個時候公然反叛,榮祿的計劃被徹底打亂。

榮祿整天都焦躁不安,多次建議格蘭特和蒙託邦馬上進攻天津,而格蘭特和蒙託邦堅持等待偵察隊的消息。由於榮祿失去了內線的情報來源,他對彭玉麟和僧格林沁的打算也摸不準,但憑他多年的征戰經驗來看,彭玉麟很有可能繼續破壞通往天津的道路,同時加固天津城防,他們要做的就是拖延時間。一旦京城內榮祿和慈安伏下的滿蒙貴族被一網打盡,榮祿等人的反叛行動將徹底失去大義的名分,這是非常不利的。

與榮祿的焦急形成對比的是聯軍的興高采烈,清軍混亂不堪地撤離和幾處要點的投降,聯軍繳獲了500多門各種型號的火炮和數量驚人的各種軍需。

英法軍隊越過白河,毫無困難地進駐右岸各炮臺。他們在主炮臺中發現清軍統帥當作指揮部的木板屋,陳設舒適,牆上掛有軍事地圖。而兩國海軍和工兵則開始把堵住河口的各種障礙清除掉。鐵鏈、竹排、樹柵和突堤等障礙物花費了聯軍兩天的時間,雖然困難但還是全部清除了。第三天上,聯軍的淺水艦隊開入了白河。

英法將領們歡欣鼓舞的評估新的軍事態勢,由於首戰告捷。對華征戰似乎走上坦途。即使清軍龐大騎兵完整無損,僧格林沁的主力部隊也還存在,但格蘭特和蒙託邦相信。天津已是唾手可得。

這座重鎮距大沽約55公里,而離北京僅100來公里。前去天津。可取道旱路或水路,白河兩岸均通行,同時走白河兩岸可得到河中艦隊的掩護,新河和大沽均爲後方基地,而白河成爲交通和供應要道。事實上,儘管河道蜿蜒曲折,炮艦一天足可開到天津。

蒙託邦將軍毫特派身邊第一副官德希安趕回巴黎,負責向拿破崙三世呈遞大沽要塞投降和約。而格蘭特將軍認爲。隨着大沽炮臺攻陷並簽署投降書,白河水路開通,對華征戰業已結束,或基本上結束。吳士禮也寫信告知母親:“第三次中國戰爭已經終結。”

第二輕步兵營少尉博瓦西厄卻深感失望,寫道:“戰爭結束了,所有炮臺都落入我軍手中。我們剛開了個漂亮的頭,遠征仗打得太少。這不值6個月的海上顛簸。”而同營的另一箇中尉保羅?德拉格朗熱,則高興地寫道:“天朝外交果然比軍隊更有本領,必將很快給予我軍將士其他報償和戰果。”

米特雷西伯爵強調,這是繼1793年馬戛爾尼、1816年阿美士德之後。歐洲人第三次深入白河。他樂觀地指出:“而這一次,在幸運的1858年,這後兩位使節終將直抵北京。在天朝都城簽訂一個條約。該條約將在這遙遠的國土上增強兩大盟國的實力,並長期建立向全球各國開放的新市場。”

對於聯軍的樂觀榮祿嗤之以鼻,他這段時間在加強對軍隊的整編和管控,聯軍大方的將繳獲的500門火炮中的絕大部分火炮交給了榮祿的軍隊,而榮祿在恆福安排的地方官員配合下,很快組建了一支當地壯丁組成的民夫隊伍,他們的規模和南洋苦力隊的規模不相上下。

聯軍的盲目樂觀終於被偵察隊帶回來的消息驚醒,後撤的清軍在白河兩岸通往天津的道路上大肆破壞着,他們分成若干小隊。每隊有百餘人或數百人不等,對沿途所有的道路、橋樑進行了很嚴重的破壞。清軍破壞小隊在道路上挖出密密麻麻的小坑。這種小坑只有拳頭大小,對人的阻攔作用不大。但很容易會讓馬匹傷到腳。同時他們在不同地段挖開了白河的河堤,讓河水繼續製造泥濘。

而白河艦隊的偵察船則發現清軍在上游地區鑿成了相當數量的運糧船,這些船原本是漕運糧食上京城的船隻,現在基本漕運被切斷,這些船都停在天津附近,如今被僧格林沁和彭玉麟下令鑿沉來堵塞白河的河道。

偵察隊帶回來的消息令人沮喪,聯軍的將軍們不得不重新審視戰爭,用格蘭特將軍的話來說,真搞不懂這些清國人的想法,但他們的做法制造了很多麻煩,對我們的工兵來說這是一個考驗。

於是聯軍的工兵們在咒罵聲中開始了行軍和清楚障礙、恢復交通的工作,同時令人沮喪的是很多水源被清軍投入了大量的死亡動物屍體而變得不能使用。於是聯軍的行軍只能僅靠着白河兩岸,並不能離開白河太遠。

蒙託邦開始有些敬佩清軍那位蒙古統帥,他只略施小計就把敵人引到他所希望的行軍路線上來了。格蘭特則很不喜歡這種感覺,清軍並不需要偵查就知道聯軍在哪裡行軍,這種感覺非常不好。榮祿則冷笑着說:“這並不是僧格林沁的主意,而是彭玉麟的。”

聯軍的行動遲緩給了清國人很多時間去加固天津的城防,在此之前,天津似乎由兩座大型炮臺守衛,架有一批大口徑的重炮,而此刻榮祿相信彭玉麟和僧格林沁一定增設了更多的炮臺、營壘和塹壕,天津將變成第二座要塞。

河道的清理工作更加困難,海軍派出人員潛入水下繫上繩索,然後由岸邊的南洋苦力和徵集來的牛馬等畜力一起拉動,勉強清理出來一條通道

開始向天津進軍的第七天上,白河的河道被清理開一條水道,英國海軍司令葛倫特(這位海軍少將在何伯受傷後繼任)未經事先通知,就迫不急待地率3艘炮艇出動,沿白河而上,直奔天津,令法國人大爲震驚和惱怒。

葛倫特等待白河的障礙清除之後,又借漲潮之機,公然大膽深入內河。無疑,他是想爲接連兩次的海軍慘敗復仇!或者是對3月21日進攻戰中海軍只起次要作用表示不滿!巴夏禮和羅亨利也加入這次行動,同在“科羅曼德爾”號蒸汽護衛艦上。簡直是魯莽之舉!蒙託邦稱之爲“輕舉妄動”。

於是三艘炮艇遭到了天津沿岸清軍炮臺和炮兵陣地的熱烈歡迎。原本葛倫特認爲清軍丟失了500門各式火炮,在此後的進攻中將沒有多少火炮的威脅,可惜他錯了,他忽略了這個國度的地大物博並非只是傳言。清軍共有三十多門火炮參與了對三艘淺水炮艇的轟擊,而葛倫特的艦隊只前進了數百米就被迫撤回,三艘炮艇都嚴重受傷,幸好沒有沉沒。

不過這次誤打誤撞的偵查也讓聯軍意識到,清軍並沒有完全喪失抵抗的資本和信心,要打通河道通往天津,還得水陸並進才行。

葛倫特的冒險行動失敗後第二天,恆福給榮祿送來了最新的情報,包括天津的最新佈防情況。令人咂舌的是僧格林沁和彭玉麟在天津佈防嚴密,四道外圍的塹壕和很深的溝渠與護城河連通,白河天津岸邊又增加了兩座炮臺,一共四座炮臺,清軍共有三萬人鎮守天津,外圍則有大量的僧格林沁精銳騎兵遊弋。

格蘭特和蒙託邦都覺得需要增兵,在印度英軍還可以增加一萬五千至兩萬名英軍和印度僕從軍,而法軍要從北非甚至本土調集軍隊則需要半年時間。

同時恆福帶來的消息有些悲哀的指出,由於大沽炮臺第一座炮臺守將的不戰而降令僧格林沁對他手下的將領產生了疑慮,很多要害位置都沒有他的人手在內,再想讓要害位置的將領投降有些不大可能了。

榮祿在看了佈防圖之後陷入了沉思,聯軍將領們則爆發了激烈的爭吵,誰也沒有更好的辦法,似乎只能硬攻強打天津了。

聯軍的軍事行動在大部隊到達天津外圍五公里處的第二天猛烈展開,陸上有陸軍攻打,河道內有艦隊掩護,第一天的強攻效果不錯,他們連續突破了清軍兩道塹壕,但夜間遭到了清軍的反擊,雖然聯軍加強了防衛,但還是遭到了損失。

第二天的推進並不順利,清軍像吃了興奮劑一樣,死守不退,打退一批又來一批,第二天是血腥的一天,清軍至少陣亡三千人以上,受傷的更多,而聯軍傷亡千餘人。

這個時候格蘭特和蒙託邦驚恐的發現了清國人的意圖,他們是在拼士兵的消耗,雖然四五個甚至更多的清國士兵才能換來一個聯軍士兵的傷亡,但清國是本土作戰,他們隨時可以徵召更多的軍隊!聯軍必須調整戰略和戰術!

目光從新回到了地圖上來,聯軍的將軍們心中都產生了一個疑問,通往北京的道路就只有這一條麼?這晚的軍事會議上,榮祿站出來進行了發言:“通往北京的路不止這一條,還可以從關外錦州登陸,從山海關進京!”

第383章 家和事興第597章 攻佔炮臺第425章 天京之亂第408章 昭然若揭第550章 鎩羽北歸第728章 永不降下第468章 冤也不冤第205章 壞事連連第359章 酒後迷離第705章 儲秀再會第593章 感謝上帝第711章 略作補償第458章 失掉信仰第121章 破而後立第337章 軍銜爵位第649章 聲南擊北第564章 引蛇出洞第113章 出隊之議第298章 開府六部第427章 北翼交鋒第615章 唾面自乾第651章 作壁上觀第517章 火燒城池第409章 好壞之間第122章 祈禱氣運第410章 製造麻煩第330章 學子之心第15章 圍城打援第172章 回京覆命第323章 宗族之議第339章 三座木城第437章 一石二鳥第387章 千秋勸語第453章 賢妻良母第649章 聲南擊北第733章 新塘血戰第371章 北征之始第332章 蝴蝶歷史第268章 互爲互補第611章 驅狼吞虎第517章 火燒城池第134章 洞庭霧霾第88章 分離之意第470章 一切之重第352章 招惹麻煩第126章 戰四葉山第58章 同是一道第461章 坐以待斃第81章 用民以戰第394章 對日合作第429章 西王陽謀第544章 國事私事第724章 定國之後第507章 李丁送信第386章 咸豐得子第282章 無上奢華第449章 貪字成貧第363章 清韻謀事第258章 寧波大捷第177章 天主教堂第76章 一片孤寒第619章 天寧寺外第237章 接舷之戰第211章 背水一戰第587章 清軍火炮第495章 談判斡旋第647章 虛張聲勢第363章 清韻謀事第369章 冬日攻城第577章 實業聯合第376章 十三行街第628章 小人之心第110章 不成體統第91章 難以抉擇第705章 儲秀再會第539章 蹚道跟隨第557章 英法盤算第372章 拭目以待第115章 出城別走第313章 狗急跳牆第168章 大明國夢第700章 逼宮之舉第375章 粵省借兵第709章 淨身出戶第646章 敗退之後第474章 互相欺瞞第378章 兄妹重逢第296章 分贓不均第210章 吳淞水戰第428章 西王救兵第19章 火燒糧倉第376章 十三行街第396章 計劃忽變第297章 大義名分第521章 穩定戰線第298章 開府六部第369章 冬日攻城第157章 文翰勳爵第511章 皆大歡喜第466章 也都該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