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章 屏風論政

果然不出杏貞所料,到了第三日上,御膳房那邊安德海首先傳來消息,果然有人偷偷的在徐佳氏的燉品中放了藏紅花。?杏貞得知之後,大是惱怒,果然有人想一箭雙鵰對付自己和徐佳氏,而且徐佳氏即將臨盆,此時下藏紅花就連徐佳氏也會有性命之憂。

當下杏貞傳見了留在京中的內務府總管大臣存佑,知會了此事,命他嚴查。存佑得知之後,不敢怠慢,當下內務府開始嚴查,所轄七司三院及敬事房、各宮太監宮女,都被逐一嚴查,弄了個雞飛狗跳的。最終敬事房首領太監方公公畏罪自殺,手下有十多名太監、宮女受了牽連,證據確實的大多都被杖斃,餘人被判流放或是收押。不過可惜的是,方公公一死,便沒人知道幕後主腦是誰,線索查到這裡便斷了。

杏貞可沒那麼多精力去日防夜防的,她以雷霆手段震懾宮中諸人,是讓幕後之人知道,宮中有她在,已經有了防備,不敢再下此毒手。果然之宮中之人都是萬分小心,徐佳氏身邊也有專職太醫侍候,每樣入口之物,都是檢視清楚,嚴查三道方纔讓徐佳氏服用。

消除了宮內宮外蠢蠢欲動的陰謀之後,這些天杏貞還收到了一個比較棘手的消息,法國兩名傳教士在廣西因傳教而被當地百姓打死,緊接着廣州也發生了和亞羅號事件類似的紛爭,不過這次事件的主角船隻卻是一艘叫尼桑號的商船。

兩廣總督、五口通商大臣葉名琛的奏摺上說,此次事件,英法二夷頗爲惱怒,葉名琛已經費盡心思和英法周旋,但英法卻一改常態,非要把事情鬧大。

杏貞自然知道此事乃是二次鴉片戰爭的導火索。而且事件也比歷史上嚴重得多,法國這次是兩名傳教士被殺,拿破崙三世這個抱着天主教大腿的皇帝一定不肯善罷甘休。而這次尼桑號事件更加嚴重,稽查這艘商船的清軍水師官兵不知道發了什麼腦抽,盡然當衆把英國國旗給燒了,英國廣州領事巴夏禮真的是暴跳如雷。

恭親王和肅順等人商議之後,決定飛報承德的咸豐,肅順這次也沒有隨駕去承德,咸豐還是留了一手,把肅順留在京城。制衡恭親王,這也算是常例了。

咸豐的詔諭回來的很快,並告知兩人,在英法兩國夷務之上,當首問懿貴妃。讓兩人和懿貴妃商出章程後再報。恭親王自然是暗暗欣喜,唯獨肅順不喜。陰陽怪氣的說了一通渾話。奕?也不理會,只命他遵旨而行。杏貞也是喜憂參半,喜的是咸豐對自己的信任遠比歷史上的慈禧要多,憂的是咸豐這一撂挑子,辦好了差事是應該的,辦砸了就是罪過啊。

杏貞深深爲葉名琛的處理手段感到憂慮。葉名琛雖然善於打太極,但這次的事件很嚴重,英法不可能有那麼好的耐性,而且葉名琛拒絕賠償和道歉。只是答應釋放尼桑號被抓捕的船員,同時將廣西殺害兩名傳教士的兇手交出,這顯然遠遠滿足不了英法的胃口。

果然,還沒等奕?和肅順吵出個章程來,第三日上,廣州虎門炮臺被英軍攻佔,英國艦隊開始轟擊廣州城。消息傳到了京城,奕?和肅順爭執不休,肅順主張強硬對待之,若是夷人膽敢帶兵進攻廣州,馬上命令還在廣東的湘軍和葉名琛的兵馬向英國開戰;奕?則主張和談解決,同意英法兩國的賠償、道歉等要求,料想英法就不會再鬧出亂子來。

兩人意見統一不了,爭執不下,最後奕?提議進宮先問問懿貴妃意見,奕?、肅順先有咸豐旨意,後有幾人爭執不下的局面,只得進宮來見杏貞。

杏貞得報之後,命人在麗景軒正廳之上放上屏風,自己坐到屏風之後,讓兩人進來。兩人行了禮之後分兩邊坐下,肅順今日風頭正盛,掌管戶部而且任了協辦大學士,頤指氣使的開口就說道:“懿妃娘娘,夷人逼迫太甚,膽敢提兵攻打廣州城,不必和他們談什麼了,奏請皇上只管開戰便是,也算一雪十二年前的江寧之恥!”

杏貞微微不悅,皺眉問道:“不知道肅中堂可知夷人此趟在廣州上有兵艦幾何?人馬幾何?”

肅順一時語塞,但跟着說道:“這個倒是不知,葉名琛奏報之中只說了船艦若干,並無實數。兵艦之上,夷人來兵多少也無實數,不過湘勇大將楊嶽斌來的消息說,夷兵大約有千把號人吧。”

杏貞溫言說道:“兵聖有言,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如今敵情不明,如何妄言開戰?假若真的開戰,以夷人秉性,廣東、福建、山東等沿海之地盡在其兵艦威脅之下,肅中堂如何佈陣退敵呢?”

肅順面色一滯,怒道:“畏首畏尾,婦人之見,難道就任由夷人耀武揚威的帶兵攻打麼?”

此言一出,奕?不滿的看了飛揚跋扈的肅順一眼,杏貞也不氣惱,輕笑一聲,說道:“肅中堂,本宮雖然不懂兵事,但書也曾看過些,兵聖也有言道,兵者,國家大事,生死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其實本宮也不反對開戰,教訓一下夷人,只是若無必勝的把握,還是慎重些的好。最後,肅中堂婦人之見這句話讓衆多先賢女傑如何自處?只怕孝莊文皇后泉下有知,也會不安的。”

肅順面色更是難看,冷笑道:“娘娘果然是伶牙俐齒,那依娘娘高見,該當如何呢?”

杏貞說道:“再聽聽六爺的意見吧。”

奕?看着肅順吃了一回癟,心中暗呼爽快,清清嗓子說道:“皇嫂,臣弟之見,可以答應夷人要求,我們也派出湘勇坐鎮廣州對峙,應該不會鬧出大亂子來的。”

杏貞在屏風後嗯了一聲,在屏風後緩緩說道:“本宮久居宮中,國家大事也不敢妄加判斷,但想到史書上寫的藺相如見秦王一段,藺相如雖是出使暴秦。在暴秦面前也未曾露出過一絲怯色,夷人這次已經出兵炮轟廣州,只怕已經不是先前條件能夠滿足的,而且我們全數退讓,只會讓英法覺得我們軟弱可欺。”

肅順忍不住,站起身說道:“這也不行,那也不行,那到底該如何呢?”

杏貞緩緩說道:“兵書有云,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英法這次鬧騰這麼大。無非是爲了先前修約之事,江寧條約屆滿十二年,英法想要修約,以圖更大利益。雖然本宮尚無妥善解決之策,但拖延些時日還是辦得到的。可命葉名琛將英法兩國公使召之北上。奏請皇上由恭親王爲談判大使,與英法在大沽口談判。如此一來。英法必定會先止息兵戈,北上談判。”

二人聞言都是吃了一驚,肅順嗤之以鼻的道:“娘娘切莫做此等引狼入室之事,英法等夷人一直想入京面聖,要是他們到了大沽口,只怕會強要入京面聖。”

杏貞微微一笑說道:“英法想要入京面聖。當面遞交國書,此乃萬國慣例,榮祿在廣州和夷人多有接觸,也曾詢問過這面聖之事。夷人也只是想入京遞交國書,以示尊敬而已。咱們先讓英法使者北上,南面呢調遣精兵強將準備,也多謝時日準備。”

奕?說道:“臣弟明白娘娘的意思了,那就是先和夷人談判拖延時日,咱們好多有功夫準備?”

杏貞緩緩說道:“前面託着葉名琛給本宮帶了幾本外夷的書,有一本書是寫法國皇帝的列傳,其中有句話說得挺好的,公理只在大炮的射程之內,這是法國皇帝拿破崙說過的話。看來這些夷人也都是欺軟怕硬的主,若我們只想着談判而不做備戰,將來必定吃虧。所以咱們戰和兩邊都要同時下手才行,那些個夷人看了官軍的雄威,想來他們是不敢造次的。”她頓了頓,接着說道:“葉名琛那邊只需不卑不亢,讓夷人北上談判解決爭端即可,有任何無理要求儘可拒絕。”

肅順哼了一聲道:“原來娘娘博覽羣書,那怪足不出戶能曉天下事,肅順佩服。但願如娘娘所想就好,只是娘娘認爲這次英法兩國會提出如何的修約條件呢?”

杏貞心中暗笑,看來肅順是和自己卯上勁了,當下奇怪的反問道:“兩位是皇上授權的監國大臣,難道到現在也還沒有想到英法真正的意圖麼?”

肅順、奕?兩人尷尬的對望一眼,肅順皺眉接着說道:“料想也只是要求多開幾個通商口岸,商議關稅厘金之事。”

杏貞在屏風後喝了口茶,聞言不禁大急,嗆得咳嗽了幾聲,一旁的康琪急忙給她捶捶背,杏貞調勻呼吸,急道:“六爺、肅中堂,你們想得可太簡單了,本宮看了歷次與夷人談判的始末記載,以夷人貪婪之性,覺着此次英法兩國要求可不是那麼少的,本宮料想他們會要求全國全境開放,公使駐京,長江通商,鴉片貿易合法化,關稅議定,沿海各地可以進行土地租借。”

兩人聽了都是大驚失色,一起站起身來,肅順和奕?一起怒道:“如此欺人太甚!”兩人話纔出口,都是看了對方一眼。奕?跟着急問道:“皇嫂,如此要求,斷難與之有任何詳談之可能,還不如一戰好了。”

肅順哼了一聲道:“我早說了,對夷人只能用刀子和他們說話。”

杏貞聞言緩緩說道:“如今我國內憂外患,此時國力虛弱,各處地方都要用銀子,肅中堂你掌管戶部,戶部還有多少銀子夠咱們打仗的呢?”

肅順聞言咬牙說道:“戶部存銀確實不多,但就任由夷人欺負上頭來麼?”

杏貞冷聲說道:“此次談判,只望兩位清楚,弱國無外交,所以南邊的各部兵馬和北邊各軍以及京城新軍神機營都要做好備戰,特別是大沽口當選良將守禦。說到談判嘛,都是漫天要價,坐地還錢,無論如何,也要讓兩國明白,我國如今還未到任人欺負的地步,希望能再談出個幾年時間,等剿平了長毛,咱們就不怕他們了。”(,!

第166章 羣幫會盟第463章 不堪一擊第104章 出爾反爾第299章 郡縣之制第318章 養心醉語第385章 不拘小節第276章 與國無關第455章 如何選擇第447章 消息傳來第551章 開禁之議第551章 開禁之議第160章 欺人太甚第81章 用民以戰第350章 西王回府第393章 川路聖謨第728章 永不降下第57章 卷 雲亭中第589章 自投羅網第537章 留條活路第633章 天津巷戰第154章 宿命之論第637章 摸哨之戰第398章 攘外安內第102章 下馬之威第338章 清軍部署第680章 名臣來投第256章 錢多人傻第195章 江北大營第291章 各有算計第23章 長沙鉅富第101章 反之而行第146章 離京南下第466章 也都該死第66章 繁文縟節第154章 宿命之論第499章 昔日故友第605章 決戰之前第515章 攻克潮州第557章 英法盤算第95章 明正典刑第143章 上虞備用第364章 其徐如林第142章 御前侍衛第693章 太平動向第443章 傳位詔書第518章 虛虛實實第283章 內外聯手第268章 互爲互補第108章 政教之務第292章 天曆元旦第199章 班門弄斧第463章 不堪一擊第728章 永不降下第60章 天國十誤第379章 何樂不爲第396章 計劃忽變第631章 被俘之後第573章 意義不同第702章 一家所累第305章 儒家基督第443章 傳位詔書第710章 王者智者第588章 隨即釋懷第681章 兵諫之憂第7章 爲何要反第358章 戰略利益第472章 反戰萌芽第50章 虛與委蛇第744章 殺雞取卵第101章 反之而行第243章 國中之國第646章 敗退之後第734章 決戰開始第346章 心煩意亂第462章 聊表心意第151章 殺與不殺第516章 屹立不倒第64章 出隊瀏陽第520章 戰後檢討第400章 廣東起事第499章 昔日故友第299章 郡縣之制第83章 村坊團練第164章 借刀殺人第738章 義務未完第356章 一個交代第274章 避走西路第670章 如何自保第374章 偶然接觸第179章 傳教之士第402章 禍水東引第374章 偶然接觸第590章 隨風搖擺第316章 妙音儲秀第62章 主隨客便第504章 乾綱獨斷第45章 投鼠忌器第529章 赤水之戰第49章 香帳軟玉第217章 個個保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