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章 聯合出兵

第三天早晨,大雪已經停止,清晨的薄霧還未散去,晨曦的銷煙中,台州知府衙門內刁斗旗杆上清軍達洪阿的帥旗被扯了下來,明黃色滾着白邊的西殿大旗冉冉升起,隨之而來的是數千名太平軍將士山呼海嘯般的歡呼聲。

經過兩天的激烈巷戰,在今天清晨,太平軍新編第一師二團一營的官兵攻克了清軍最後的據點——台州知府衙門,在知府衙門內,抓獲了達洪阿以下數十名清軍文武將官。

走出台州府衙門大門後,達洪阿失魂落魄的擡頭看到那面太平天國的西殿旗幟升起,心中滿是苦澀的滋味。達洪阿的頭髮一夜之間白了不少,額頭的汗水在這寒冷的天氣裡也止不住的沁了出來。原本想要自殺的他卻被手下人阻止,隨後太平軍的兵士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衝了進來,就再也沒給他尋死的機會。他怨毒的看了周身押解自己的太平軍士兵一眼,卻不知道這些長毛賊會如何折辱自己。

台州布政使衙門內,堂上一盆巨大的炭火熊熊燃燒着,光焰散發着熱量把衙門大堂炙烤得很是溫暖,太平軍十多名高級將官分列而坐,官銜最大的林啓榮和陳布實坐在首位上。大門打開,達洪阿等人被帶了進來。

一衆將官都是惡狠狠的看着這些面色悽慘的清軍將官,都恨不得將這些人立刻殺了。

林啓榮看到達洪阿等人進來,緩緩問道:“你們中誰是達洪阿?”

衆清軍將官都是不敢出聲,但眼光都不住往達洪阿身上看去。達洪阿深深的吸了一口氣,上前一步說道:“我就是大清漳州鎮總兵達洪阿!”他昂着頭,語氣甚是傲慢,絲毫不像是被俘虜的人。

林啓榮和陳布實對望一眼。一起都笑了起來,林啓榮笑着說道:“底氣還挺足,難道你不怕我們殺了你?”

達洪阿臉上一抽,大聲說道:“要殺就殺,老夫戎馬一生,能爲國盡忠,爲皇上盡忠便是臣子的本分,不像爾等亂臣賊子,怪力亂神,以洋教蠱惑人心。禍亂天下,爾等遲早敗亡,挫骨揚灰,永世不得安寧!”

林啓榮面色一沉,衝着押解的士兵喝道:“讓他們都跪下!俘虜有什麼資格站着說話?”

幾記槍托打在達洪阿的腿上。他馬上腿一軟跪了下去,但臉上仍是憤怒之色。林啓榮也是怒目而視站起身怒喝道:“滿清入關兩百年。殺我多少漢民,辱我多少姐妹,掠我多少財帛,你那狗皇帝一家原本只是明朝邊兵一介家奴,何德何能竊據我中華兩百年?今時今日我們便是來討還血債的!”說罷林啓榮拍拍手,內堂轉出一人來。衆清將一看,都是紛紛怒罵起來,來人正是前清廷浙江巡撫王有齡。

王有齡對那些斥罵絲毫不以爲意,馬上那些清將便被身邊的太平軍兵士一陣打罵。慢慢的消停了下來。林啓榮將一張紙遞給王有齡大聲喝道:“這些都是他們在臺州犯下的罪行,念出來,讓他們死個明白!”

王有齡坦然的接過,一一將上面清軍所犯下的惡事唸了出來,這些惡事其實王有齡都有參與,當中無非就是達洪阿縱容清軍禍害台州城裡面百姓之事,濫殺無辜、屠村滅寨、強拉民夫、搶掠民財,一樁樁一件件都說了個明白。

達洪阿面色雖然開始發白,但他仍然挺直了上身,沒有絲毫求饒的意思。唸到一半的時候,達洪阿身後的將官們開始忍不住求饒起來,光是屠村滅寨一事,台州的清軍就幹了不下三十起,每起死難的百姓多則上千人,少則百餘人,都被他們殺良冒功,當做軍功報上去了。這些將官自然知道這些百姓死得冤枉,而太平軍一定不會放過他們的。

達洪阿大怒回頭喝道:“那些勾結長毛的亂民殺了便殺了,那時候不殺他們,長毛一來他們便是反賊,爲國平亂殺幾個反賊算什麼?你們還是大清的武將麼?挺起胸膛來!不許求饒!”

林啓榮冷冷的說道:“達洪阿,我念你當年和英人對抗還有些骨氣,給你留個全屍,來人將他拖出去絞死!其餘人等,按律治罪!”

就這樣,台州城一干將官被帶出去,在臺州城的武帝廟前明正典刑,前來圍觀的百姓成千上萬,看到達洪阿等兇惡的清將被處死,紛紛拍手叫好,更有些放起了鞭炮來慶賀。不少清將還沒到刑場就被沿途的百姓用石塊打死,算是便宜了他們。

圍攻台州的太平軍士兵和鄉兵們經受住了嚴寒的考驗,在付出千餘人傷亡的代價之後,順利攻克了清軍溫臺防線的門戶台州,殲滅台州清軍三萬餘人,溫州援兵兩萬餘人。傷亡比例讓人感到不可意思,但當戰報傳到蕭雲貴手中時,西王卻說傷亡還是太大了。要知道隨後的二次鴉片戰爭中,英法聯軍攻入北京,才死了多少人,看來太平軍和英法軍隊比起來還是有差距的。而且要不是王有齡打開西門投降,太平軍的傷亡或許會更大。

兩天後,李開芳帶着後續後勤兵馬到來,建立起補給線來,保障前線物資的充足。從這一仗看來,太平軍的實力大幅度提升,但也不可避免的帶上熱兵器軍隊的普遍毛病,那就是非常依賴後勤補給,整支部隊光彈藥的需求量就非常巨大,大家也慢慢明白爲何西王只敢輪換整訓,要是一下子鋪開來搞十幾萬人的熱兵器部隊,就算西殿再財大氣粗也是支持不住的。

李開芳到來之後,南線的部隊也派了兵馬回來會師,李開芳搞了一個入城儀式,要求各部派兵馬回來參加,同時分派下一步的作戰任務。

南線阻擊溫州援兵部隊派回來的是張文祥的騎兵團,張文祥的這支騎兵團這次可謂是戰功赫赫,他們是第一批隱蔽南渡靈江水系的太平軍,也是第一支在野戰中大敗清軍騎兵的兵馬,充分發揮了騎兵的機動力量。得到了李開芳的褒獎。

在入城之時,張文祥的騎兵團換回了騎兵的軍服,紅色滾白邊的軍服,內裡是淺色襯衣,藍色的馬褲,腳上是黑色馬靴,肩頭挎着馬槍,胸前兩條交叉的子彈帶,腰間還有一把馬刀,頭上是飄着羽翎的鐵盔。當時他們南下作戰的時候考慮到隱蔽作戰的需要。所以換裝了步兵的迷彩服,但事實證明,高頭大馬的騎兵無論如何也迷彩不了,張文祥他們每次還是得把自己插得渾身都是樹枝才行,所以今後的騎兵作戰中。再也沒有使用過迷彩裝備。

入城儀式結束之後,李開芳召集各部將官分派任務。張文祥的騎兵團被派往處州南面。切斷處州和溫州的聯繫,而林啓榮則帶領步兵團直接南下溫州。李開芳意圖便是放着處州不理,一旦拿下溫州之後,孤懸北面的處州自然不攻自破。

王有齡和胡雪巖等歸降之人則被李開芳派人護送回蘇州,台州自有蘇州任命的地方官吏接手管治。

……

太平軍在溫州和清軍鏖戰之時,另一邊一條新的戰線也即將開闢。十二月下旬。上海英國領事館的會客廳內,上海英國、法國重要人物、英法聯軍重要將領雲集,正在舉行重要的會議。

包令一身燕尾服,領口的蝴蝶結打得極是整潔。他輕咳一聲,桌邊的衆人慢慢安靜了下來,只聽他緩緩說道:“先生們,我們在北美休養的艦隊已經返回上海,在西面和俄國人的戰爭也到關鍵時刻,我已經得到議會和內閣授權,我們將以僱傭兵的方式聯合太平天國的軍隊一同北上作戰。”

此言一出,英國海軍少將何伯那濃密的海獅須抖了一抖,很是不滿的說道:“我們大英帝國就淪落到需要和黃種人合作才能取得勝利了嗎?”。何伯就是上一次指揮英法聯合艦隊出擊北面俄國軍港的指揮官,但是因爲吃了敗仗,已經被免除了職務,只任職海軍而已。

新任英軍遠東艦隊統帥格蘭特一身紅嗶嘰將帥制服,裡面穿了件法蘭絨襯衣,一頂白色的頭盔放在桌上,他看了看何伯淡淡的說道:“太平天國的軍隊最近都在接受各國教官的訓練,我前天觀看了他們一次軍事演習,他們的軍事素質絲毫不比英國士兵差。請何伯少將注意,太平軍現在是我們重要的潛在盟友,而且印度軍隊要是聽到將軍的言辭只怕會不高興的。”格蘭特剛接手遠東的英軍,和法國方面已經商量妥當,英法聯軍的總指揮官還是格蘭特來擔任,原因很簡單,英法聯軍中,英國的艦隊和人員都佔了大頭。

何伯沒有再說話,他知道格蘭特最近在努力的減弱自己在軍隊裡的影響力,他是不會放過打擊自己的機會,因此還是聰明的閉上了嘴。

格蘭特也沒有太過爲難何伯,看着桌上巨大的遠東北部地圖說道:“我們上次的失敗主要還是投入陸上的兵力太少,不知道太平軍這次能夠調集多少人出戰?”

包令說道:“昨天和西王的會晤中,西王已經明確表示可以派出兩個標準步兵團和一個騎兵團,一共三千多人。”

法國海軍少將裡戈?德熱努依裡皺眉說道:“沒有派出炮兵部隊嗎?”。

包令聳聳肩笑了笑說道:“西王的步兵團中配備有炮兵營,足夠應付戰事,大口徑火炮的支援還需要海軍,而且按照我們現在的海上運力,想要再加派炮兵團過去也是不現實的。”

格蘭特沉吟片刻後說道:“俄國人的軍港大部分軍事設施我們的海軍炮火還是可以摧毀,不過我們就不知道俄國人還有沒有其他防禦設施,登岸之後一切就要看太平軍他們自己的了。”

一旁沉默的英國上海領事威妥瑪忽然開口說道:“公使閣下,西王的要求議會也同意了嗎?我指的是幫助他們建立海軍的事。”

此言一出,衆人都是一副難以置信的神色,英國人要幫助太平天國建立海軍?

包令微微頷首說道:“是的,西王已經接受我們的造艦計劃,我們在朴茨茅斯的造船廠將會開始爲太平天國建造兩艘風帆、蒸汽雙動力的巡洋艦,而等到戰事結束後,英國遠東海軍內五艘三桅戰艦也將交付給太平軍。”

何伯很是不滿的說道:“太平軍要是有了海軍,將來我們如何保持遠東的海上優勢?”

格蘭特淡淡的一笑說道:“國內在明年將會增派六艘最新式的蒸汽戰艦到遠東來,海軍部計劃隨後幾年將陸續替換這些風帆戰艦,何伯少將不必擔心。而且根據協定,太平軍的海軍人員包括水手也都是要到我們英國進行訓練,你擔心自己教出來的學生會打敗老師麼?”

何伯沒有再吭聲,而法國人也不覺得驚訝,因爲布隆布爾昨天也收到了西王在法國訂購艦隻的照會,法國人也想分得一杯羹,所以英法都沒有太過在意太平軍的海軍計劃,他們很自信自己軍事力量,也不相信沒有絲毫底蘊的太平軍海軍會給自己帶來什麼麻煩。

會議最終決定了在北部海面結束封凍期後,英法聯合艦隊就出兵北上,首批艦隊由法國海軍少將裡戈?德熱努依裡和英國海軍少將何伯指揮,主力戰列艦八艘、巡洋艦十艘、其餘的炮艦、炮艇、武裝商船、輸運船、各類補給艦總計一百餘艘,加上太平軍的三千餘名陸軍部隊,這次英法太平聯軍一共達到了五千多人。(……)

第448章 各懷鬼胎第71章 季高家世第651章 作壁上觀第37章 半渡而擊第2章 磐陀石上第29章 設伏包抄第537章 留條活路第368章 不動如山第677章 自在爲王第113章 出隊之議第414章 屏風論政第211章 背水一戰第476章 太后恩典第180章 契約精神第497章 橫掃廣東第195章 江北大營第346章 心煩意亂第56章 栽贓陷害第214章 惡戰連連第650章 長蘆鹽商第542章 後山夜戰第387章 千秋勸語第193章 奉命撤軍第110章 不成體統第637章 摸哨之戰第369章 冬日攻城第161章 巨大利益第130章 民心已變第496章 掛萬漏一第21章 升斗小民第593章 感謝上帝第547章 桂林城破第12章 初陣夜戰第11章 十字路口第341章 霧中惡戰第347章 無慢檄文第471章 恰當時機第145章 天翻地覆第391章 與民易田第572章 雪帥之約第148章 鬧劇連連第409章 好壞之間第268章 互爲互補第684章 養寇自重第26章 鉅額債務第697章 再議讓城第694章 傳奇傳記第133章 西王遠征第213章 清軍登岸第68章 倒戈相向第687章 蟻多咬象第459章 投降免死第305章 儒家基督第91章 難以抉擇第171章 聊表心意第202章 漁人之利第24章 共享太平第437章 一石二鳥第408章 昭然若揭第3章 魂飛天外第106章 定南九省第390章 權力更迭第720章 孤不能安第684章 養寇自重第495章 談判斡旋第588章 隨即釋懷第34章 宅心仁厚第101章 反之而行第664章 電報大樓第444章 君臣心理第13章 千里之外第438章 挖人牆腳第679章 海上游擊第587章 清軍火炮第569章 五華梅花第582章 專備外事第476章 太后恩典第189章 上海老城第247章 互相試探第361章 綺春澄心第581章 聯軍登陸第185章 鄉官民團第691章 最後嘗試第662章 義民可用第179章 傳教之士第368章 不動如山第453章 賢妻良母第321章 以毒攻毒第309章 鉅額投資第478章 月夜孽情第56章 栽贓陷害第15章 圍城打援第662章 義民可用第307章 人不忍欺第430章 成敗一舉第90章 還軍灞上第126章 戰四葉山第721章 出動出擊第456章 翼王獻美第145章 天翻地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