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章 減租減息

出乎許乃釗的意料,《蘇福省田畝均制》的第二個核心內容卻是繼續承認先前自有的土地,但前提是減租減息。左宗棠將一連串的田畝數報了出來,蘇福省除了無主之地外,還有一半的土地掌握在一些富商、富戶和富農、中農手中。甚至家中有百畝土地的小富農、中農佔了數萬戶。

西殿承認這些人能夠繼續佔有這些土地,這些人的代表人物就是許乃釗、黃春生這些人,由西殿戶部統一覈算丈量土地,然後收回滿清的舊田契,由戶部統一重新發放太平天國的田契。而核發田契的前提是減租減息,降低農者的負擔。

西殿的減租方式大體原則和歷史上民國進行的減租減息相同,不論任何租地、任何租佃形式均照滿清前租額減低兩成半,在和滿清接壤區及敵佔點線附近,可少於兩成半減租,只減二成,一成五或一成。多年欠租應予免交,保障佃戶的佃權。

減息其實也就是此前佃戶欠租或有借貸交租的情形,西殿要求地主富戶們降低利息,對於滿清前成立的借貸關係,以一分半爲計息標準,如付息超過原本一倍者停利還本,超過二倍者本利停付。

配合減租減息政策,左宗棠還唸了細節章程《蘇福省減租減息條例》,條例中明確了減租減息成果與地方官吏政績掛鉤,每個地方必須派駐工作隊下到以基本卒爲單位的人家監督減租減息政策的執行,每卒百戶必有下鄉工作隊,各師帥一級的鄉村戶籍單位必須有鄉公所處理減租減息的事務。各地方的鄉兵團配合工作隊的差事,但凡有陽奉陰違,不配合減租減息政策的富戶、富農。各個鄉工作隊查實後便可上報戶部,沒收該富戶、富農的田地。

蘇福省這次統計的人口中,將近還有四百多萬人口屬於佃農,這些佃農沒有自己的土地,都是依附富戶、富農的土地過活。終日辛苦所得,大部分要供給地主,這是最不公平的。就蘇州附近一帶來說,農民所納田租,最高的竟達收穫量的七成,其他各地大概有六成歸地主。地主收了這些糧食後。又有將近三成是用來納糧的,餘下的就是地主自己的。地主不但收租糧,遇到佃農交不起租糧的,地主也不會太過逼迫,他們一般會讓佃農寫下欠條,然後算上高額的利息。再一次盤剝佃農。很多佃農爲了高額的租糧利息典當的典當,賣兒賣女的不在少數。

減租減息正是對應這種情況制定的政策,這個政策較爲溫和,雖然沒有徹底改變地主剝削佃農的關係,但能夠減輕佃農的負擔,而大多數的富戶、富農也能夠接受。像黃春生這樣的人,當時他帶人起義就是他自己減免了佃農的租息。而官府卻壓榨於他,一氣之下才起義的。減租減息是承認私產受到太平軍保護前提下最大限度緩解土地矛盾的一種溫和手段,現階段太平天國初立,蕭雲貴覺得只能採用這個策略,才能最大限度的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對抗滿清。假若實行更嚴厲的土改政策,那就會把很多人推到滿清那邊去。

而要保證減租減息的順利實行,就要有強有力的政府手段來落實,鄉官制度和鄉兵制度可以很好的配合完成這項政策。歷史上國共兩邊都搞減租減息,但國統區的減租減息始終不見成效,究其原因就是落實上出問題。國統區的官吏們很難像共統區這邊一樣,將工作組派到鄉村去,在鄉村的控制上國統區基本上是空白的,還是像滿清時候一樣,是由地方豪紳、宗族控制着鄉村。因此蕭雲貴相信只要地方官和鄉官、鄉兵互相監督配合。再加上吏部監察司、錢江的情報司和童強勝白澤堂幾個監察情報部門一起監管,他還是有信心靠着強大的軍政實力完成這項政策的落實。

只要減租減息能達成,佃農的生活會一點點好起來,況且蕭雲貴還有另一手政策會逼得地主們對佃農要更好。

《蘇福省田畝均制》的第三個核心就是關於土地買賣和徵用。蘇福省的無主之地名義上都是官田,雖然分給百姓,但均制中明確規定不許買賣土地,只能傳給子女。雖然蕭雲貴等人都明白禁絕土地買賣是不大可能的,但在現目前來看,西殿必須禁止官田土地買賣。蕭雲貴不希望看到一些好吃懶做的人,在分到土地後,馬上就把土地賣了,而地主、富商們對購買田地的慾望是永無止境的,這樣一來難免不會出現分了地之後短短几年內,土地由集中在少數的地主、富商手中了,是以蘇福省的官田是嚴禁買賣的,而且分地之後,一旦發現所分田地三個月內沒有耕種,戶部也會馬上收回田地。

而自耕農、地主、富農手中的土地可不可以買賣呢?均制中規定是可以買賣的,但必須繳納高額的土地交易稅,繳納土地交易稅後,太平軍的官府纔會保護雙方的權益,並且承認土地的所有人轉變,否則也是可以當作無主之地沒收。

開始很多人不理解,但左宗棠的解釋就是,田地均制的核心就是將附着在田地上的一切收益最大限度的均衡過來,收取土地交易稅到聖庫後,聖庫可以將這些錢財用於地方建設,等於是造福那些平窮的百姓,就等於是把富戶、富商們的錢財變相的轉給廣大百姓。

接着就是土地徵用,均制中規定,如果遇到官府、軍隊需要,政府可以通過贖買土地的方式購買富商、富戶手中的土地,以滿足國家、地方和軍隊的需要,贖買的地價按照時價收購。蕭雲貴這個徵用贖買政策留下了一個活套,今後不論是軍用還是民用的各種工廠、鐵路一旦需要用地,可以收購土地。同時就算日後需要再分土地,官府也可以通過購買土地的方式購得土地。

對於這一條很多人不能理解,像吉文元等人就說,既然是官府、軍隊需要,大可無償徵收,爲何還要出錢收購?他們還想着那句老話,率土之濱,莫非王土。

蕭雲貴淡淡一笑對百官朗聲道:“蘇福省既然允許有私產,我們天兵、我們的府衙也收了百姓賦稅,就有義務保護私產,豈可因公廢私?”田畝均制也說得差不多了,蕭雲貴走下臺階,來到百官當中,緩緩說道:“咱們砸爛了滿清的官府,如今要當家作主,自然也要新立自己的官府,這個官府是不是和滿清的官府一樣呢?自然不一樣,首先咱們的官府就要守自己定下的規矩,這樣才能要求老百姓也守這個規矩。新政!什麼是新政?就是立規矩!今日說的這個田畝均制是蘇福省的田地規矩!稍後咱們還有很多規矩出臺。沒規矩就不能成方圓,管治一省軍民百姓,簡單來說就是與民立規矩,然後大家一起守規矩!我們天國的官府和滿清的官府絕不一樣,因爲我們不會幹官字兩個口的事,咱們自己立下的規矩就要自己帶頭守!咱們既然允許私產,就不能以官府勢力去欺壓百姓,不管他是窮人還是富人,他們現下都是我們天國的臣民百姓!”

衆百官無不凜然,左宗棠點頭大聲說道:“西王所言甚是,官民一體纔是長治久安之道。”

許乃釗也暗暗點頭,跟着又想到一件事,要是整個蘇福省的官田、民田的田契都換成了天國戶部所開,那就意味着很多人都被綁在天國這架戰車上了,因爲清廷是無論如何也不會承認僞朝發的田契。而那些分到土地的百姓們更是會死心塌地的跟隨太平天國,那些鄉官、鄉兵們更將會成爲天國的擁躉。這田畝均制一出,太平天國對蘇福省的管控就更加嚴密了,更難得的是太平軍在蘇福省這麼一搞,就意味着讓很多騎牆觀望的人有了希望,太平軍不是傳說中破壞家產的惡魔,他們還是保護私產的。這種手段絕對是堂堂正正的陽謀,讓人明知是個坑,也得往下跳的陽謀。

西殿柔和的土地政策讓地主也看到了希望,而不是先前的絕望,歷來中產階級都是搖擺不定的,太平軍這種政策雖然不能說爭取到全部,但至少爭取到了大多數。像許乃釗這樣的官宦之家也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只要你真心幫着太平軍打清妖,太平軍就不會爲難你。

許乃釗長出了一口氣,看來新朝新氣象還真的來了,西王的大度也讓他很佩服,至少承認滿清前的田契就是一個很明顯的例子。

接下來便是其他各種新政策法令的出臺,《蘇福省通稅細則》、《蘇福省天國刑統》、《蘇福省科舉細則》、《蘇福省工商章程》、《蘇福省兵備章程》、《蘇福省農林茶絲章程》、《蘇福省拯危扶弱章程》、《蘇福省新學章程》、《蘇福省鹽鐵酒業章程》、《蘇福省教義細則》等等十餘部新的法統、章程出臺,都是惠民實國的好政策。但一下子出臺這麼多政策,到讓百官們感覺應接不暇起來。因爲只是蘇福一省的新政,是以每部法統、章程都冠以蘇福省字樣。

但蕭雲貴知道任何事都是在變化的,他和洪韻兒、左宗棠等人商議出臺的這些法統、章程,還需要經過實際檢驗,經過不斷補充和完善才行。因此蕭雲貴下令讓百官們用過午飯後,各自回去研討這些法統、章程,在後天繼續討論。

第475章 不必擔心第589章 自投羅網第51章 守險守陴第261章 通寶和尚第447章 消息傳來第251章 招商總局第161章 巨大利益第45章 投鼠忌器第314章 句號起點第306章 工商兵事第238章 魚死網破第527章 各得所求第127章 湘江大捷第480章 滇南古廟第30章 衙倉納捐第316章 妙音儲秀第563章 初次衝突第523章 信任之人第374章 偶然接觸第342章 戰後餘波第305章 儒家基督第492章 意外衝突第2章 磐陀石上第125章 靜觀其變第676章 徒傷和氣第57章 卷 雲亭中第326章 工業力量第362章 入幕之賓第92章 雙王際會第667章 紅十字會第647章 虛張聲勢第543章 決死而戰第415章 大沽對峙第261章 通寶和尚第422章 逼封萬歲第438章 挖人牆腳第73章 失魂之症第456章 翼王獻美第162章 西文密約第233章 再戰吳淞第334章 實戰範例第452章 救援武昌第443章 傳位詔書第665章 小桶戰術第594章 神秘來客第233章 再戰吳淞第147章 各出奇謀第555章 用人之道第623章 向東向西第54章 城南書院第253章 權衡利弊第86章 還施彼身第435章 繼續殺人第719章 與我何干第387章 千秋勸語第734章 決戰開始第255章 海關成立第158章 盛陳威儀第158章 盛陳威儀第170章 唯今之計第722章 立國大典第600章 京城戒嚴第464章 大限已至第183章 教育之想第293章 衡州惡戰第380章 西王駕臨第415章 大沽對峙第293章 衡州惡戰第421章 還有後招第173章 拜關二哥第543章 決死而戰第276章 與國無關第379章 何樂不爲第518章 虛虛實實第535章 復興之路第365章 其疾如風第179章 傳教之士第353章 大事小節第403章 大案初顯第287章 定有所第171章 聊表心意第387章 千秋勸語第197章 故人情分第679章 海上游擊第171章 聊表心意第655章 難以爲繼第454章 捨我其誰第560章 初級階段第163章 禮物交換第317章 上位之事第75章 下詔罪己第302章 田畝均制第625章 冒險偵查第225章 高昂代價第456章 翼王獻美第337章 軍銜爵位第539章 蹚道跟隨第594章 神秘來客第9章 醴陵道中第61章 身世印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