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 天曆元旦

西王夫婦回到天京後的第十五日上,天京迎來了今歲的第一場雪。石城霽雪是金陵四十八景之一,原指清涼山至徵虜亭一段古城牆的雪景,石城霽雪指的是清涼山上的雪景。清涼山古名石頭山、石首山,踞於南京城西隅,以建有清涼寺得名,是南唐帝王的避暑行宮。唐以前,長江直逼清涼山西南麓,江水衝擊拍打,形成懸崖峭壁,成爲阻北敵南渡的天然屏障。吳大帝孫權在此建立石頭城,向爲軍事重鎮,有“六朝勝蹟”之稱。“鍾阜龍蟠、石頭虎踞”,這隻蹲踞江岸的老虎就指今清涼山在南京素有春遊“牛首煙嵐”、夏賞“鍾阜晴雲”、秋登“棲霞勝境”、冬觀“石城霽雪”之說。

雪勢不大,除了屋檐、樹梢枝頭的掛雪之外,地面上到沒有積起雪來,雪花入地即化,把天京城內青石板的路面弄得溼漉漉的,寒風出來更加的清冷。

天王府的正殿金龍殿內卻是熱鬧非凡,今日一早,太平天國諸王、諸侯相百官齊集,參加元旦禮拜儀式。自從壬子二年正月立春元旦頒行天曆以來,這是太平天國第二次進行元旦禮拜儀式了,上一次是在長沙進行的元旦禮拜,但那一次西殿遠征,西王並沒有參加。

壬子二年正月初一日丙申立春禮拜三,太平天國頒行天曆。這一天,相當於清咸豐元年十二月十四日乙未,一八五二年二月三日禮拜二。它的立春、干支、禮拜都早一天。天曆的頒行。是太平軍不同於滿清的又一明顯標誌,昭示着以太平天國天曆爲正朔。否定了封建皇朝的正朔。

太平天國的天曆是以依據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而決定的節氣來創造的四季曆法,代替了中國自古行使的陰陽曆,革了孔子「行復之時」的法古守舊的命。

對於這個曆法,歷史上曾國藩在討粵檄文中曾經痛斥這個曆法“行夏之時,聖人之訓,蠢爾狂寇,竟至更張時憲,逆天瀆天。罪大惡極,是賊之悖,爲亙古所無。”

但在蕭雲貴和洪韻兒看來這個曆法也並非一無是處。從古至今的歷法無非三種,陽曆、陰曆和陰陽曆。陽曆亦即太陽曆,其歷年爲一個迴歸年,現時國際通用的公曆即爲太陽曆的一種,亦簡稱爲陽曆;陰曆亦稱月亮歷。或稱太陰曆,其歷月是一個朔望月,歷年爲12個朔望月,其大月30天,小月29天,伊斯蘭曆即爲陰曆的一種;陰陽曆的平均歷年爲一個迴歸年。歷月爲朔望月,因爲12個朔望月與迴歸年相差太大,所以陰陽曆中設置閏月,因此這種曆法與月相相符,也與地球繞太陽週期運動相符合。

滿清所用的農曆亦稱夏曆民間稱陰曆。它用嚴格的朔望週期來定月,又用設置閏月的辦法使年的平均長度與迴歸年相近。兼有陰曆月和陽曆年的性質,因此在實質上是一種陰陽合曆。

而太平天國的天曆便是典型的太陽曆,天曆明確提出“以農時爲正”,和“便民耕種興作”爲宗旨,徹底拋棄了置閏月太陰曆的雜拌。天曆分一年爲12個節氣月,每年以30日與31日相間,全年366日,節氣置於月首,中氣置於月中。二十四節氣中除立春、清明、芒種、立秋、寒露、大雪是16天外,其餘每個節氣,都有是15天。

天曆的好處在於年的時間長度,最大限度地接近於迴歸年的時間長度。取消朔望月,改爲節氣月。不計朔望,不計閏月,也不置閏日,而是採用置“斡”法,每40年爲一“斡”。40年間,除“斡”年之外,每月、每季、每半年、每一年的日數、月數,頗爲整齊,便於記憶,便於統計。不象《農曆》、《格歷》那樣每年、每半年、每季、每月的日數不一致。《農曆》每年的月數也不一致,有時出現13月。每年各月,同《二十四節氣》達到了最大限度的一致,對農業生產的指導,甚爲有利。大小月建的排列,有規律性。大月31日,小月30日。不象《農曆》、《格歷》大小月建的排列那麼亂,沒有規律性,也沒有根據。同時天曆拋除了舊曆中吉日、凶日之說,太平天國的天曆告訴軍民百姓,只要你的行事是對的,隨時行事,皆大吉大昌也。

天曆就是太平天國的歷法,一部完全不同於滿清夏曆的歷法,立春這一天也變成了太平天國新年的元旦,每年元旦天王都要領着諸王百官進行禮拜慶賀,也算是太平天國的春節。

禮拜過程依舊的冗長而繁複,蕭雲貴和洪韻兒身處東王下首,跟隨着諸王百官們一起完成了長達兩個時辰的禮拜儀式,拜上帝祈禱文、感謝上帝文、讚美上帝詩、以及洪天王的詩句唸了老長的時間,蕭雲貴覺得這到比後世聽冗長的報告還要催人入睡。

好不容易禮拜結束,豐盛的飯食送了上來,天王和諸王百官一道慶賀元旦。

在回到天京的十天時間裡,蕭雲貴走訪了北王、翼王、燕王等王侯,也不知是出於什麼考量,幾位王侯丞相都非常贊同西王提出的蘇南新政之議,北王更是支持西王坐鎮蘇南統籌東南戰局。蕭雲貴也隱隱聞出一絲陰謀的味道來,看來幾位王侯丞相都不希望自己身在京城,最好就是自己能遠離中樞。

不過這樣也好,原本想着蘇南新政會遇到重重阻力的,現下看來天朝上下似乎都支持自己主政蘇南,蕭雲貴和洪韻兒都鬆了一口氣,算是達成了回京的第一要務。

隨後便是出兵淮上的軍事將略之議,經過數次商討,諸王也贊同出兵淮上,但爲了戰役發起的突然性。東殿、北殿、翼殿只是暗中準備兵馬渡江,並未向百官明示。蕭雲貴和榮祿似乎想的一樣。他建議在滿清夏曆春節這一天發起北上作戰,殊不知榮祿卻是在天曆元旦這一天發起衡陽之戰,現下在金龍殿上飲宴的蕭雲貴並不知道衡陽之戰已經開始。

其實衡陽的兵馬雖名義上隸屬西殿,但當時留下來的曾天養、何震川部多是東殿部署,但凡有軍事衡陽也是聽命長沙的賴漢英,蕭雲貴已經基本沒有節制那邊的兵馬了。

出兵淮上的軍議得到通過後,蕭雲貴吃了第二顆定心丸,相信出兵淮上之後。蘇南面臨的清軍壓力將會大大減小。雖然西殿羅大綱部也有出兵揚州、蘇州的任務,但西殿尚可接受。蘇南接下來便是一個長時間的發展階段,西殿各部兵馬也能騰出來進行輪換整編。

至於張國樑、和春等清軍被俘將領則被太平天國在天京明正典刑,幾個手上沾滿太平天國將士和百姓鮮血的人都被點了天燈,而做爲始作俑者的蕭雲貴卻連到刑場觀看的心思也無,在他看來這幾人的死已經無足輕重了。

蕭雲貴和洪韻兒其實準備儘早回蘇南去,但礙於元旦將至。兩人便留在天京過元旦,等到元旦過後再回蘇南。

好不容易捱到酒宴結束,席間天王發表的重要講話也被兩人自動過濾掉了,洪教主無非就是說了些勉力百官的話,鼓勵大家戮力殺妖云云。

倒是酒宴結束後天王下旨頒行了《天朝田畝制度》,天王府掌朝儀朱九妹嚶語燕燕的當衆宣讀了這制度的內容:“……凡一軍:典分田二。典刑法二,典錢穀二,典入二,典出二,俱一正一副。即以師帥、旅帥兼攝。當其任者掌其事,不當其事者亦贊其事。凡一軍一切生死黜陟等事。軍帥詳監軍,監軍詳欽命總制,欽命總制次詳將軍、侍衛、指揮、檢點、丞相,丞相稟軍師,軍師奏天王,天王降旨,軍師遵行。功勳等臣世食天祿,其後來歸從者,海軍每家設一人爲伍卒,有警則首領統之爲兵,殺敵捕賊,無事則首領督之爲農,耕田奉尚……”

因爲蘇南新政得到諸王的支持,因此蕭雲貴壓根就沒留心聽這《天朝田畝制度》的內容,他只是留心上了這朱九妹,這小娘皮膚白貌美,微微一笑俏臉兩邊便有兩個漂亮的小酒窩,身穿掌朝儀的官服,倒是有一種制服誘惑的感覺。

一旁的石達開卻有些心不在焉,他總覺得這中天下爲公的做法不可能給天朝帶來豐厚的錢糧,還是西王主張的那一套蘇南新政設想要好,想到此處石達開偷眼看了看西王,卻見西王面帶“笑意”、“凝目細聽”,絲毫沒有沮喪之情,石達開心中暗暗感嘆,還是西王鎮定自若啊。

這《天朝田畝制度》在歷史上原本是該在年初頒行的,但因爲蕭雲貴的緣故,佔領南京的變成了西殿兵馬而不是天朝大隊,天朝人等到了八月才定都天京,隨後幾個月先搗鼓出了《百姓條例》,隨後洪秀全、楊秀清覺得還是應該頒佈一部大法來定天國諸事,因此《天朝田畝制度》便在1854年的立春頒行了。

《天朝田畝制度》大義便是主張天國之內皆兄弟姐妹,人人平等。在土地分配上施行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無處不均勻,無人不飽暖。分配方式是以戶爲單位,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齡平均分配。太平天國還將土地按產量的多少,分爲九等,然後好壞搭配分配各戶,並提出了豐荒相通,以豐賑荒的調劑方法。所獲還是實行歸聖庫制度。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歸上主,每戶留足口糧,其餘歸聖庫。

同時《天朝田畝制度》還明確規定了此前已經施行的鄉官制度、官級制度、禮拜制度、募兵制度、女官制度、贍養孤寡制度等等。還第一次明確規定了天國的婚配製度,明確廢除買賣婚姻,天下婚配不論財勢,提倡一夫一妻制,同時規定結婚年齡爲16歲,並明確了婚配的合揮制度,專設婚娶官,管理婚嫁之事。

聽到這裡蕭雲貴不禁看了看身旁的洪韻兒,正好洪韻兒也望向自己,卻是嘴角帶着俏皮的微笑。蕭雲貴心中老大不樂意,自己辛辛苦苦讓天國男女能重新婚配,卻想不到被洪韻兒鑽了空子,這小娘皮攛掇着洪秀全還是規定了一夫一妻的制度,見到洪韻兒示威般的笑意,蕭雲貴心中卻輕輕哼了一聲暗道:“老子的蘇南新政不受這鳥制度管,你得意個屁,看我晚上怎麼收拾你。”

第440章 戰勝之後第156章 定都之議第456章 翼王獻美第545章 心頭隱患第112章 上了賊船第198章 厘金之策第57章 卷 雲亭中第551章 開禁之議第32章 西王風采第149章 城南初戰第169章 紅單船來第282章 無上奢華第678章 所謀爲何第104章 出爾反爾第4章 耶穌下凡第236章 三岔阻擊第623章 向東向西第705章 儲秀再會第309章 鉅額投資第277章 沿途軼事第616章 已無所謂第408章 昭然若揭第540章 興安靈渠第372章 拭目以待第589章 自投羅網第404章 誰人能信第13章 千里之外第474章 互相欺瞞第371章 北征之始第466章 也都該死第260章 寧波海戰第590章 隨風搖擺第126章 戰四葉山第305章 儒家基督第648章 遙不可及第175章 青浦抗糧第674章 大軍出川第415章 大沽對峙第72章 心中顧慮第525章 罷黜榮祿第294章 讓路換城第179章 傳教之士第406章 天堂再會第529章 赤水之戰第354章 擔憂之事第229章 寧波海盜第530章 攻克潯州第534章 文藝復興第114章 值與不值第36章 渡口浮橋第425章 天京之亂第701章 日暮西山第611章 驅狼吞虎第298章 開府六部第99章 冤冤相報第140章 勢如破竹第20章 未知之數第720章 孤不能安第634章 河西務鎮第276章 與國無關第596章 風雲突變第50章 虛與委蛇第736章 細細紅線第633章 天津巷戰第469章 南丁格爾第73章 失魂之症第22章 去投長毛第648章 遙不可及第332章 蝴蝶歷史第297章 大義名分第216章 智慧獵槍第215章 滸墅關前第390章 權力更迭第450章 西王盛威第479章 天京瑣事第487章 聲北擊南第82章 民不畏死第663章 租界亂局第300章 盛會初始第633章 天津巷戰第606章 近在咫尺第56章 栽贓陷害第679章 海上游擊第333章 外籍教官第477章 葬禮登基第561章 適合人選第357章 定案之後第317章 上位之事第359章 酒後迷離第510章 確認身份第527章 各得所求第298章 開府六部第552章 朝堂之上第750章 東方之興第177章 天主教堂第715章 勢不在我第289章 湘軍窘境第14章 領兵突陣第206章 當機立斷第290章 長蛇之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