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鄉官民團

看着蕭雲貴一臉苦惱的樣子,洪韻兒微微一笑說道:“這些日子我在無錫整理了一些想法,和你商量一下,看看哪一種更合適一些。我的想法是佔領了蘇南之後,我們不能實行太平天國那種空想的平均主義。我想等平定蘇南之後,對那些富商地主區別對待,貪官污吏就不用說了,還有那些和官府勾結、欺壓百姓、手上有百姓血債的富商地主,我們堅決鎮壓,沒收他們的財產和土地,加上戰前就有不少的富商地主逃亡,蘇南一定會有很多無主之地,我們應當把所有的無主土地收歸國有,向後世那樣宣佈可以租給無地的農民耕種,這是第一類人的處理方式。”

蕭雲貴點點頭說道:“你說的這一類人都應該是惡貫滿盈的貪官污吏和土豪劣紳,都是民憤極大的,直接在百姓面前公審處決,百姓們一定會擁護的。”

洪韻兒接着說道:“第二類人就是那些沒有什麼罪過,平常也沒有欺壓過百姓,反而被官府壓迫的地主富戶們,我們應該保留和保護他們的私產,通過籠絡這些人,讓他們不至於倒向滿清,同時消除滿清留下的苛捐雜稅,讓這些地主富戶們主動減租減息。”

蕭雲貴皺眉說道:“自古官商不是勾結在一起的麼?有錢人難道官府還會爲難他們?”

洪韻兒笑了笑說道:“其實現在滿清治下,很多地主富戶也是官府欺壓的對象。你忘了北王韋昌輝的事了麼?他出身於地主兼典當商,是個典型的富厚之家。但由於韋族人少無功名。有錢無勢,不斷受到豪強地主的欺壓和官府的勒索。韋昌輝的父親韋源介痛感家無功名人材,有錢也常受人欺,想栽培韋昌輝讀書,考取功名,爲韋家出一口氣。韋昌輝長大以後,曾在桂平縣應試,結果名落孫山。韋昌輝的科場失敗使他牢騷滿腹。在痛罵官府之餘,韋昌輝無可奈何,只得花錢給他父親捐了個國子監生,並在家門前高懸成均進士的匾額,藉以炫耀鄉里。後來,鄉里告發,被地主藍如鑑勾結縣裡差役。乘黑夜將“成均”二字鏟去。第二天就補大湟江巡檢王基以冒充進士的罪名抓人,將韋源介押赴親圩團局,結果被敲詐了幾百兩銀子的罰款,纔算了事。天國之中,還有胡以晃等人都是富戶地主被官府欺壓才加入我們的,這說明像北王、胡以晃這樣有錢但被官府欺壓的地主富戶大有人在。這些人不應該是我們鎮壓的對象而是拉攏的對象。而且很多時候,官府層層盤剝之下,這些地主富戶們沒有辦法,只能回頭把官府強加的租稅壓到百姓頭上,我想只要我們太平天國吏治清明。不出現層層盤剝這種情況,讓地主富戶們減租減息是能做到的。”

蕭雲貴摸着下巴說道:“這減租減息聽着怎麼這麼耳熟?”

洪韻兒笑嘻嘻的說道:“這個法子我也是抄襲後世紅色根據地的經驗。當時黨在未實行土改的地區,允許地主出租土地,但原則上須按照戰前的原租額減低百分之二十五;承認戰前的借貸關係,但年利息一般不得超過一分半,如債務人付息已超過原本一倍者,停利還本,如付息已超過原本兩倍者,本利停付,原借貸關係視爲消滅。這樣的做法好處就是比沒收地主土地政策更柔和一些,通過減租減息,貧苦農民的生活可以得到改善,對土地私有財產也沒有根本消滅,農民高興,地主、富戶也可以接受。”

蕭雲貴皺眉道:“但這樣做會有很大阻力,要換了是我,我一定會追求最高的租額,我會用自耕、出賣、分家等手段,將土地化整爲零,使農民無地可租種,或將租額提高,達到明減暗不減的目的,而對於減息,我就停止放貸對付。那些地主要是這樣來對付,會很棘手的。”

洪韻兒豎起大拇指道:“不愧是暴發戶的兒子,你以前做過幾天的資本家,果然一肚子壞水,這麼快就發現漏洞了。歷史上國共兩黨都採用過減租減息政策,但紅色根據地內就獲得了成功,而國佔區就收效甚微,原因就是你說的那樣,很多地主還是以私利爲先,想出了各種辦法來對付。紅色根據地之所以獲得成功,主要是因爲紅色根據地歷來注重鄉村基礎政權建設,工作組、武工隊各鄉各村都有。我想我們既然要發展蘇南,就不能只發展城市,鄉村也要發展,也要建立地方政權,在鄉村我們也要有民兵性質的隊伍組建起來,輔以我們太平天國後來推行的鄉官制度,我想這些問題就能解決。”

說起鄉官制度,蕭雲貴還是多少知道一些,在太平天國的天朝田畝制度中,規定有軍制組織人民的制度:凡設軍,每一萬三千一百五十六家先設一軍帥。次設軍帥所統五師帥。次設師帥所統五旅帥,共二十五旅帥。次設二十五旅帥各所統五卒長,共一百二十五卒長。次設一百二十五卒長各所統四兩司馬,共五百兩司馬。次設五百兩司馬各所統五伍長,共二千五百伍長。次設二千五百伍長各所統四伍卒,共一萬伍卒。通一軍人數共一萬三千一百五十六人。凡設軍以後,人家添多,添多五家,另設一伍長。添多二十六家,另設一兩司馬。添多一百零五家,另設一卒長。添多五百二十六家,另設一旅帥。添多二千六百三十一家,另設一師帥。共添多一萬三千一百五十六家,另設一軍帥。計一軍自軍帥至兩司馬共六百五十六員,將官員六百五十六家從一萬三千一百五十六家除開,其伍長、伍卒共一萬二千五百家,纔是一軍管轄的家數。

故兩司馬管轄二十五家,卒長管轄一百家,旅帥管轄五百家,師帥管轄二千五百家,軍帥管轄一萬二千五百家太平天國在各地區實行的鄉官制度,便是從天朝田畝制度的規定而來的。各級鄉官由百姓公舉本鄉人擔任,他們是人民愛戴的人,而他們是本鄉人,又深知本鄉的一切情況。《賊情彙纂》中對這一個制度是這樣描述的:土著生計,絲粟難隱,裹挾逃民,並得稽察。賊之牢籠人士,聯絡方域,計無譎於此者。從敵人的咒詛裡面,可以反映出鄉官制度對鞏固革命權所發揮的效果的巨大。

但太平天國公舉鄉官,仍用鄉舉裡選的舊方式,還不懂得用直接選舉法和間接選舉法,更遠遠不能與後世民主選舉相提並論。但是,太天天國的公舉鄉官,方式雖還和古代鄉舉裡選相同,而實質上已起了大變化。中國古代鄉舉裡選的對象爲地主富戶階級,而太平天國公舉鄉官的權柄,則掌握在農民階級手中,舉出革命的農民來鈐制地主階級。鄉官制度也具有打擊地主階級的作用。

由於從前被地主階級踏在地下的農民,今天翻身作主,做了鄉官,地主階級分子不得不向他們低頭,這就把地主階級的威風打下來了。從這一點上來說,太平天國的鄉官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農民的自身權益,並相應的打擊了地主,得到權力的農民對於太平天國的支持那是不可想象的,又比如在天京變亂之後,清軍調集大軍進攻太平軍,而此時太平軍內鬥剛剛平息,兵力嚴重不足,在這個危急時刻就是皖地十萬百姓參加太平軍,這纔打退了清軍的進一步攻勢,保證了後期陳玉成、李秀成的作戰。

蕭雲貴皺眉說道:“韻兒,我們現在就實行這個制度,是不是早了一些?”

洪韻兒搖搖頭說道:“新生的制度是不是適合,關鍵還是要看政府是一個怎麼樣的引導方式,孫中山先生說的軍政、訓政、憲政,這裡面我認爲訓政最重要,讓老百姓有自發的民主意識才能推動民主,而這一過程的確會有很多困難,但是有困難卻不是不去做的理由。我並不想在中國實行全盤的西方民主化,那也不適合我們,我只是想打破舊有的格局,徹底瓦解官府和土豪劣紳的統治根基,讓百姓體會到擁護我們能夠得到更大的權益。同時在各村各鄉組建我們自己的民團,憑什麼滿清能在各村各鄉號召地主富戶建立團練對付我們,我們就不能在各村各鄉組建自己的民兵對付他們?我相信只要我們在蘇南推行鄉官制度和各村的民團制度,我們就能把整個蘇南變成全民皆兵的根據地,別說到時候滿清打不進來,就算列強的兵馬也休想進來。有了鄉官和民團的制度保證,減租減息就不怕地主富戶們耍滑頭,一旦查實,我們天國的法度可是不會放過他們的。”

蕭雲貴點點頭說道:“算你想得周全,還有第三類人的處理方式嗎?”

洪韻兒笑了笑道:“當然有,第三類方式其實很簡單,就是大力發展工商業,讓地主自行轉化資本,去投資建廠從商,讓他們變成資本家,從而放棄大片的耕地,到城市裡來投資建廠!”

第534章 文藝復興第718章 秉國協定第90章 還軍灞上第541章 突擊任務第283章 內外聯手第556章 授旗儀式第390章 權力更迭第726章 等待援兵第347章 無慢檄文第61章 身世印證第523章 信任之人第95章 明正典刑第247章 互相試探第330章 學子之心第171章 聊表心意第570章 士無戰心第565章 無字密信第160章 欺人太甚第609章 近衛前驅第286章 天王秀全第12章 初陣夜戰第230章 欲擒故縱第745章 回家之路第562章 元旦曲宴第611章 驅狼吞虎第464章 大限已至第433章 大軍逼近第597章 攻佔炮臺第94章 兩片離愁第683章 不屈定海第307章 人不忍欺第382章 東方女子第104章 出爾反爾第623章 向東向西第666章 不得而知第177章 天主教堂第613章 三座大營第666章 不得而知第277章 沿途軼事第172章 回京覆命第400章 廣東起事第169章 紅單船來第219章 進退兩難第560章 初級階段第47章 棋局死活第559章 親人團聚第727章 圍城城破第77章 棄文從武第666章 不得而知第636章 蓄謀已久第303章 減租減息第279章 如何解結第340章 南昌大霧第479章 天京瑣事第447章 消息傳來第721章 出動出擊第48章 入城尋兄第252章 鴉片稅率第439章 自相殘殺第388章 聯結恭王第27章 四面見敵第523章 信任之人第197章 故人情分第39章 錦繡女營第230章 欲擒故縱第267章 地方政權第369章 冬日攻城第640章 開始進攻第312章 古城新風第129章 喚醒民魂第32章 西王風采第396章 計劃忽變第300章 盛會初始第499章 昔日故友第359章 酒後迷離第528章 談判前提第12章 初陣夜戰第180章 契約精神第634章 河西務鎮第397章 兵移湖州第736章 細細紅線第674章 大軍出川第235章 清軍潰敗第341章 霧中惡戰第59章 反客爲主第206章 當機立斷第560章 初級階段第621章 討價還價第373章 攻陷廟街第498章 初至上海第510章 確認身份第419章 步步上位第139章 天降奇石第138章 出人意料第563章 初次衝突第92章 雙王際會第296章 分贓不均第556章 授旗儀式第550章 鎩羽北歸第26章 鉅額債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