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定都之議

長沙東王府,東王書房內的燈火忽明忽暗,印着楊秀清那清瘦黝黑的面龐若隱若現,他看着手中的奏捷文書良久說不出話來。一旁官位已經是地官副丞相的陳承瑢放下手中的狼毫筆,起身奉了碗茶湯上前道:“東王九千歲,用點茶湯吧。”

楊秀清揉了揉太陽穴,嗯了一聲放下文書,接過碗盞,但在脣邊放了良久卻不飲品,忽然擡起頭問道:“陳承瑢,西殿那邊有新的奏書到來麼?”

陳承瑢躬身道:“回稟東王九千歲,前日攻下南京的奏捷文書到後,還沒有新的文書到來。”

楊秀清陰沉着臉問道:“近日有流言傳出,說什麼《推背圖》之箴言,你以爲如何?”

陳承瑢垂手道:“此乃清妖黔驢技窮的無奈之舉,惡意中傷天國罷了,只消天國勝仗連連,此謠言不攻自破。”說到這裡陳承瑢眯着眼稍稍望了望楊秀清,遲疑的說道:“不過、不過……”

楊秀清不耐煩的道:“不過什麼?此處只有你我二人,有什麼話但講無妨。”

陳承瑢低頭道:“不過清妖謠言之中說的王殺王之事卻不可不防啊。”

楊秀清哼了一聲道:“你接着說。”

陳承瑢見東王沒有發怒,大着膽子接着說道:“西殿東征,連克武昌、九江、安慶等重鎮,如今更是克復南京,帶甲十餘萬之衆,聲勢日隆,已有……已有尾大不掉之勢……”

楊秀清冷哼一聲,擡手打斷他的話,冷冷的說道:“你說這話是何居心?”

陳承瑢嚇了一跳,噗通一聲跪在地上,但還是咬牙抱拳說道:“東王,屬下說的乃是肺腑之言,西王一旦羽翼豐滿,未嘗不會有異心吶,如今南京已經攻克,此乃明朝太祖龍興之地,需防西王效仿明祖,背紅巾軍之事啊。”

楊秀清板着臉怒斥道:“一派胡言!紅巾軍當年乃是主弱臣疑,明太祖才取而代之,豈能與我天國相提並論?西王如今有何反跡沒有?”

陳承瑢啞口無言,楊秀清哼了一聲說道:“我們首義六王情同手足,豈會做出兄弟相殘之事?”說道這裡楊秀清頓了頓,輕嘆一聲道:“眼下最重要之事不是如何防備西王,而是如何穩住西王,先議敘西王所報有功人等的封賞,然後詔告各軍,各處所傳流言不可在傳,但有發現胡言亂語者,一律治罪!”

陳承瑢躬身抱拳領命,嘴角卻揚起一陣冷笑,心中暗道,你楊秀清也知道西王勢大難制,只能安撫,不可輕動,只是嘴上不肯說出來罷了。

這時屋外東殿曾水源的聲音傳來:“啓稟東王,西殿有奏書到來。”

楊秀清一下子從座椅上站起來道:“快送進來!”

曾水源將奏書送上,楊秀清急忙打開觀看,越看眉頭皺得越緊,看完之後長出了一口氣。

陳承瑢和曾水源兩人都不明所以,一起望向楊秀清,東王將文書遞過去道:“西王奏請天王和本王移駕南京坐鎮,希望以南京爲都城定都,同時願意交割沿江武昌、九江、安慶等城池,並說清妖亡我之心不死,坊間流傳謠言皆是胡言,他西王還是天國的忠臣,絕對不會有貳心。”

陳承瑢和曾水源急忙接過閱看,只看了幾句之後,陳承瑢喜道:“東王,如此看來,西王想必也是聽聞了那些謠言,是以主動向天王和東王表示忠心啊。既然西殿願意交割沿江所佔城池,甚至諫言天王和東王移駕南京定都,那咱們便可轉進南京去。”

楊秀清搖搖頭負手踱了幾步道:“如今我們兵馬算上新兵,有十萬人馬,但長沙等地也需分兵把守,再接管沿江城池後,到南京時能有多少兵馬?在南京的西殿兵又有多少?”

此言一出,陳承瑢和曾水源都愣了一愣,是啊,一旦分薄了兵力,到了南京城下之時,西殿兵力一定是極佔優勢的,西王若沒有貳心還好,一旦發難起來,天王和東王將極爲被動。

楊秀清煩悶的揮揮手道:“將這些奏書都送天王處御覽,召北王、翼王回長沙商議,你們也想想該如何定止,定都南京關乎天國命運,還是從長計議爲好,你們先下去吧。”說罷轉過身去,自己看屋內掛着的地圖去了。

陳承瑢和曾水源轉出屋來,臨出門前,陳承瑢回頭看了看,只見楊秀清呆呆的望着地圖,口中喃喃自語道:“你這是何意?你這是何意?”

陳承瑢也明白楊秀清所煩惱之事,西王如今主動示弱,反倒讓楊秀清擔憂起來,只怕其中有什麼陰謀,要怪就只能怪西王勢力擴張得太快,幾乎可以與長沙大隊分庭抗禮,也難怪東王會有此舉動。

三日之後,北王和翼王陸續回到長沙聚齊,楊秀清在東王府召集諸將議事,天王洪秀全也破天荒的從他的天王府出來,到了東王府參與議政。自從進了長沙之後,天王就很少理政,在天王府內潛心研究教義,但這次是關係天國定都的大事,天王還是到來聽政。爲何不去天王府議事呢?只因天王府有數十位王娘,不大方便,所以洪秀全只好屈駕到東王府來。

東王府內,天國重臣名將齊集,楊秀清坐在天王洪秀全下首,也不願多說廢話,緩緩說道:“如今西王來了奏書,金陵城已下,西王破除清妖所取妖名,改金陵爲南京,恢復明朝舊名,同時奏請天王和本王移駕南京,諫言定都南京,以爲天國根本。定都乃是我天國當前首要大事,是以召集衆兄弟回來商議,定都南京可否?”

衆天國臣將聞言都議論了起來,原因無他,在長沙的人多少都聽聞到了一些風聲,而在外的將領回到長沙後,也收到了消息,衆人其實都明白西王這是在向天王和東王宣示忠心,把辛苦打下來的城池悉數交出,並提議定都南京,是爲了消除天王和東王的疑慮,也是爲了安定天國軍民之心。楊秀清所議之事閉口不談西王的功績,只是商議西王所提諫言定都南京是否可行,看來東王對定都南京還是有所顧慮的,但衆人也猜不透東王的心思,要知道西王從前可是東王的鐵桿兄弟啊,是以一時間竊竊私語議論的人多,真正出言的人少。

北王韋昌輝首先起身,西王遠征,東王之下便數他官位最高,見衆人不敢說話,他只能起身來起個頭。當下韋昌輝清咳一聲道:“初到長沙之時,我天國便有定國之策,那便是定南九省,而後三路大軍北伐,會獵燕都,驅逐胡奴,恢復中華。如今西王妹婿打下了南京,此處乃是六朝古都,也是明朝龍興之地,小弟以爲遍觀南九省諸城,也只有南京城可以爲天國之都。”

翼王石達開點頭道:“南京城虎踞龍盤,六朝古都之地,又有長江天險,我太平天國要定南九省,南京必爲都城。如今西王已經攻克南京,沿江湘贛蘇鄂四省城池大多已然歸於天國版圖,天王、東王坐鎮南京正好居中指揮,我天國人馬分路出擊,襲取江西、湖南、福建,兩廣之地可傳檄而定,而後西進雲貴川,則江南半壁可定矣。”

秦日綱、胡以晃等人也都紛紛出言附和,贊同北王和翼王的話,其實眼下北王是想繼續留在湘北經營,徐圖北上荊襄之地,而翼王在醴陵方向取得突破,江忠源退守南昌後,翼殿兵馬也開始準備兵進江西,兩王其實也有各自的小九九,定都何處其實對兩王來說都行,要緊的是天王和東王到南京去對於兩王來說是最樂意看到的。

由於蕭雲貴的出現,歷史已經變了個樣,太平軍比歷史上強大得多,但也很快暴露出封王太多的缺點。歷史上,太平天國各王都有自己的兵馬,也纔會在天京事變中,出現北殿兵殺東殿兵,後來翼王又領兵勤王的亂事,各王都有自己的親信兵馬。北殿進佔湘西之後,已經擴展到五萬兵馬,翼殿在湘東、贛西之地,也有四萬餘人馬,各王擁兵自重的弊端已經開始出現。

楊秀清已經發覺了這一點,從北王和翼王的話就可以看出,但他不動聲色,回頭看了看天王道:“二兄,如今兄弟們都想定都南京,是否便移駕南京,改名爲天京,以爲天國都城?”

洪秀全撫掌笑道:“定都南京,改名天京,正該如此,只要虎踞天京,則江南半壁可爲我有。呵呵,西王還是天國的忠臣嘛,大家兄弟不可再把什麼西王有貳心的話放在心上。”楊秀清早有禁令,不許再傳西王之事,否則點天燈,也只有洪秀全敢提上一提,而洪教主一早是準備定都河南開封的,但長沙定策時,衆將已經定下定南九省,然後北伐的策略,那定都南京自然比窩在長沙要好,要知道南京始終是六朝古都,乃是帝都不二之選。

楊秀清點點頭淡淡的說道:“既然如此,那咱們就東進天京,建都立業。”諸將聞言都是一起歡呼起來。

等衆將歡呼之聲稍停,楊秀清又道:“既然是定都天京,那北王和翼王自然也要一道去,就由北王領北殿兵兩萬,翼王領翼殿兵一萬,秦日綱總領長沙兵五萬,以及各軍將官重臣家眷一起到天京,咱們進天京城一道享福。”

韋昌輝和石達開微微一驚,兩人也要去天京,那湘贛的戰事怎麼辦?還未等兩人回過神來,楊秀清續道:“賴漢英領長沙兵兩萬並北殿在湘北的三萬兵馬,繼續湘北的戰事,準備接掌武昌等要地,胡以晃領長沙兩萬兵並翼殿在湘贛之兵,繼續攻打贛省清妖。其餘大小文武一併都到天京,咱們有了都城,便一起到小天堂享福。”

衆人都是一驚,楊秀清輕描淡寫的幾句話便把北王和翼王的兵權削掉大半,北王韋昌輝向來不敢違抗楊秀清之命,眼見天王笑眯眯的樣子,知道自己是隻能從命的了,而翼王礙於賢名,更不好推辭,兩王只得一齊起身領命。

楊秀清這手玩的漂亮,不但把北王和翼王隱患消除,東進的長沙大隊有八萬餘人,沿途在招些新兵,到南京時擴充到十萬餘人也不是難事,楊秀清打算靠這些人馬和西王周旋一番。如此安排之下,楊秀清不但解除了北王和翼王的威脅,也有了和西王爭雄的資本,足見其玩弄權術的才幹,但西王會在南京等他麼?

第349章 破鏡難圓第90章 還軍灞上第518章 虛虛實實第750章 東方之興第64章 出隊瀏陽第172章 回京覆命第633章 天津巷戰第722章 立國大典第384章 不必自拔第366章 侵略如火第525章 罷黜榮祿第683章 不屈定海第238章 魚死網破第265章 經濟特區第560章 初級階段第535章 復興之路第230章 欲擒故縱第535章 復興之路第335章 整編之需第70章 胡攪蠻纏第430章 成敗一舉第324章 海禁海貿第723章 國宴之上第451章 破釜沉舟第386章 咸豐得子第507章 李丁送信第581章 聯軍登陸第278章 天父臨凡第660章 投鼠忌器第469章 南丁格爾第195章 江北大營第641章 準備迎敵第686章 舟山海戰第327章 產業革命第324章 海禁海貿第72章 心中顧慮第91章 難以抉擇第681章 兵諫之憂第514章 恍然大悟第739章 戰後餘波第170章 唯今之計第72章 心中顧慮第675章 故人黃鶴第419章 步步上位第407章 拉幫結派第416章 天助我也第222章 運河水匪第454章 捨我其誰第582章 專備外事第620章 龍鳳初會第746章 戰後發展第710章 王者智者第198章 厘金之策第331章 喜事連連第139章 天降奇石第413章 皇室避暑第311章 心有不甘第497章 橫掃廣東第682章 雷霆手段第313章 狗急跳牆第168章 大明國夢第674章 大軍出川第144章 怎會是她第706章 矛盾問題第553章 散朝之後第315章 崑曲暢音第339章 三座木城第231章 投其所好第641章 準備迎敵第408章 昭然若揭第479章 天京瑣事第98章 必有近憂第316章 妙音儲秀第201章 小心翼翼第59章 反客爲主第586章 大偵察隊第262章 馬尾之戰第670章 如何自保第263章 廈門撤兵第607章 運河對峙第572章 雪帥之約第668章 單獨會面第512章 重新部署第644章 老舊戰術第151章 殺與不殺第69章 道冠古今第648章 遙不可及第218章 不測風雲第182章 連夜出隊第276章 與國無關第450章 西王盛威第648章 遙不可及第170章 唯今之計第151章 殺與不殺第410章 製造麻煩第577章 實業聯合第713章 九思堂會第498章 初至上海第680章 名臣來投第455章 如何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