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鬧劇連連

安慶城文武官弁爭相出逃之際,巡撫蔣文慶自知不能倖免,遣人致書城外幫辦剿賊的漕督周天爵,以名自己以身殉城之志。老蔣這麼做頗有賣命賺吆喝之嫌,他乃一省巡撫,無論如何是走不了的,就算逃得性命,咸豐和朝廷也不會放過他,老蔣索性把忠烈之名進行到底。書中聲淚俱下的寫了他老蔣的忠心,順便把那些只顧逃命的那些無良隊友給賣了,詳細寫了城內百官逃散的事蹟,好讓清廷事後追究這些無良同僚的罪責,這叫臨死也要拉幾個墊背的。

周天爵這八十高齡的老頭也是咸豐倚重的一員幹臣,咸豐元年剿滅廣西太平軍不利而被革職,隨後又降職留用,最後升任漕督。周老頭接到朝廷旨意助守安慶之時,剛剛結束了剿滅鳳、潁土匪的差事,接到旨意後,老頭帶了百餘名戈什哈馬不停蹄的往安慶趕。但到了安慶之後,城北已破,周老頭便不入城,只敢在城外聲援,收到蔣慶文書信後,馬上回信給蔣慶文,給了他一條退守廬州的方略。

周天爵這個退守廬州方略可以說是蔣文慶唯一的生路,他一省巡撫其實也犯不着死在安慶,但蔣文慶似乎是被忠義衝昏了頭腦,非要以身殉城,拒絕了周天爵的好意。可沒想到周天爵的書信被幕僚、師爺等人看了,傳揚開來之後,城南爲數不多的清軍官吏、兵卒更是止不住的往外逃,都言巡撫大人有意退守廬州,大傢伙都有了撤退的藉口,誰還會留下來?

結果安慶城南沒等太平軍兵到,清軍已經逃散一空。蔣文慶見大勢已去,遂準備自殺了事。手下幕僚、師爺逃散一空,巡撫大人只能自己提筆寫遺書,不知是因爲當官日久,幕僚代筆過多,八股文退化,還是巡撫大人心緒已亂,總之寫了幾個時辰才寫了幾行遺書。好不容易寫好,老蔣命手下忠僕帶着遺書出城給周天爵,希望他上奏朝廷,日後給老蔣他自己建廟立祠。僕人走後,老蔣吞金自殺,但似乎份量拿捏不好,肚子痛了一會兒,居然沒死。

忠僕返回之後,周老頭似乎感動於老蔣的忠義,命忠僕帶回來了一壺毒酒,希望成全蔣文慶。本來吞金未死的蔣巡撫打消的死志又被激勵了起來,當即服下用毒大師周天爵的毒酒等死。不只是毒酒和金子產生了化學作用,還是老蔣天生有毒性抗體,這毒酒喝下去卻是越喝越精神。

蔣巡撫家人見如此折騰都死不了,一起大呼天意,家小架着蔣文慶就要逃命,可沒想到到了府門口,遇上了裹紅頭巾的太平軍。

眼望手執明晃晃刀槍的太平軍,蔣文慶自知不能倖免,大吼一聲撲上前去,一名太平軍收刀不及,刺中蔣巡撫胸口,這一次蔣巡撫總算如願成就了他忠義之名。

太平軍一衆兵卒面面相覷,原本蕭雲貴給諸軍的號令是不能輕易殺害清廷官吏,能活捉的一律活捉,今後太平軍都要明正典刑,有大罪的清廷官吏才殺,沒想到蔣巡撫主動往刀子上湊,倒把一衆太平軍兵卒弄懵了。

當蕭雲貴見到蔣文慶的屍身之後,也沒多說什麼,命蔣家哭哭啼啼的家小把屍身帶回去,他的身後事自有清廷操心,蔣文慶也成爲死在蕭雲貴手上的第三個巡撫大員。

安慶失守之後,周天爵退守廬州,咸豐旨意很快到來,命他署理安徽巡撫,收拾皖北殘局。而蕭雲貴則在安慶休整了三日,又派遣大將朱錫能領三千老兵,七千安慶新兵守安慶。蕭雲貴打定主意,現在長江沿線釘下一顆顆的釘子,就算後面守不住要撤離,也不能像歷史上洪楊那樣,輕易的把這些城池讓給清軍。

到了此時,再笨的人也知道太平軍最後的目標一定是六朝古都金陵城,咸豐加緊抽調文武大員救援南京,署天師周天爵爲安徽巡撫,收拾皖北。

周天師到了廬州後,開始發揮他的所長,上奏咸豐說太平軍擅長打仗,若只以兵刃相見,舉世大帥均非其敵,取勝關鍵唯有下毒一途,稱老臣但有三十萬斤爛腸草,定要洪、楊腸穿肚爛。周天師頗有創意的開始了歷史上人類第一次生化武器大作戰。

咸豐也有意促成這場搞笑大戲,下旨讓兩廣總督葉名琛在一月內搜齊爛腸草三十萬斤。一時間,兩廣藥農紛紛上山採藥,周天爵也派出士兵三千餘人加入聲勢浩大的採藥大軍,把盛產爛腸草的山嶺統統搞得寸草不生,不少藥商發了大財。在往金陵路上的蕭雲貴聽聞消息,這小子財迷心竅,馬上指使安慶守軍朱錫能部採得數萬斤爛腸草,通過寶慶商會和貴雲商號賣給周天爵,換回大批銀子購買了一批火藥糧食補充安慶的朱錫能部。就這樣,安慶守軍不但得了大筆的好處,寶慶商會和貴雲商號也得了不少利潤,更難得的是兩家商號榮膺周天師的嘉獎,說他們是真心會朝廷辦事的行商之人。

周天師的毒草是如何使用的呢?他派人將毒草撒到江河之中,希望沿江太平軍飲了這些毒水之後,一個個腸穿肚爛而死。但很可惜,大自然的中和能力超過了周天師的想象,這些毒草沒有給太平軍造成什麼麻煩,況且蕭雲貴早就指使各軍,今後飲用水一定要燒開了才能喝,就這樣周天師毒草的生化武器作戰失敗了。

不過周天師照樣上表朝廷邀功,說沿江毒斃長毛賊不下萬人,咸豐大喜之下,獎賞頗豐。隨後周天爵見好就收,以其年事已高,無力兼顧用兵和民事,力辭安徽巡撫一職,咸豐帝想想也是,一個八十一歲的老人了,也不好意思讓人家操勞,便改由刑部侍郎李嘉端任巡撫,以周天爵老於戎陣,賞兵部侍郎銜幫辦軍務。

蕭雲貴可沒空理會清廷那些欺上瞞下的破事,他在安慶休整三日後,馬上提兵接着沿江往東而下,沿途池州、銅陵皆是一鼓而下,金陵西面最後一處重鎮蕪湖已經近在眼前了。

咸豐帝嚴飭向榮部加快步伐追趕太平軍,又抽調大批蘇浙兵勇入南京救援。清廷軍機處經過幾個晝夜的爭吵,總算有了個方略,咸豐皇帝也沒有什麼主見,大筆一揮準了這個方略。

清軍總體佈置是,江寧將軍祥厚主持南京防禦,江蘇巡撫楊文定守鎮江,新任漕督楊殿邦據瓜州,向榮部兩萬人馬自江南馳援南京,琦善萬餘江北兵自江北馳援瓜州,企圖將太平軍盡數殲滅於南京城下。小皇帝不通事務,一番部署與趙括、馬謖二位君子不相上下,試想順江而下的西殿太平軍十萬之衆,有戰鬥力的軍隊至少有五萬,江南那兩、三萬毫無鬥志的清軍,守城尚嫌不足,又如何打殲滅戰?於是向榮和琦善兩大主力統統藉故拖延,拒絕遵旨參與南京會戰,兩員大將心下雪亮,眼前的局勢正是:先到先敗,後到後敗,同到同敗,不到不敗。

太平軍兵鋒直指蕪湖,南京城雖危在旦夕,但城內文武大員的內鬥卻正如火如荼。滿清在巡撫之上又設總督,督撫同城辦差,總督雖然名義上是巡撫的上級,但權力卻並不比巡撫大,正所謂縣官不如現管就是這個道理。總督並不能干涉巡撫理政,是故有清以來,督撫就經常爭鬥不休。

兩江總督陸建瀛和江蘇巡撫楊文定因爲蕪湖一代的防禦部署吵得不可開交,楊文定、祥厚等人決定聯合起來,參奏陸建瀛,希望趕走這個礙事之人。在楊文定的指使下,南京的不少官員先後給總督陸建瀛寫信,表示不歡迎總督回省,朝廷旨意是讓總督大人您在前堵剿長毛,您回來後方做什麼呢?陸建瀛厚着臉皮從九江一路退到南京後,閉門三日,並無屬官上門問安、問策,直接無視這位撤退總督。

巡撫楊文定早就想腳底抹油了,只是苦於無合適藉口逃離這是非之地,於是稱自己無法與只會逃跑的總督陸建瀛合作,只得出走,企圖把自己出走的責任推給總督陸建瀛。

此舉正中陸建瀛下懷,陸總督也被楊文定的非暴力不合作態度激怒了,正想好好整治一下這個楊文定,同時他盤算着趁亂把南京城的銀糧盤迴家去,發一筆小財,趕走楊文定自己正好辦事。陸建瀛打定趕走楊文定的主意,出言譏諷楊文定是要賴在南京等總督的缺。楊文定蒐集到自己確係陸建瀛趕走的證據後,火速撤離。南京最大的兩位官員,一爲錢,一爲命,把戰前的南京糟蹋得不成樣子。

咸豐三年二月二十七日,西殿太平軍攻克蕪湖之後,前鋒李開芳部開抵南京,與清軍遭遇。武昌自南京沿江路途一千八百里,西殿太平軍竟然一個月攻至南京,平均每日進軍六十餘里,沿途清軍抵抗的微弱,實在令人震驚。這也讓西王善戰的威名遠播四方,同時造就了一個後世再也難以複製的軍事奇蹟,一個月內奔襲一千八百里,沿途所當者破,所擊者服,古老的金陵城已經完全暴露在太平軍的刀鋒之下了。

第48章 入城尋兄第735章 炮火覆蓋第337章 軍銜爵位第172章 回京覆命第735章 炮火覆蓋第321章 以毒攻毒第18章 天心閣上第395章 湘軍異動第204章 商貿之路第323章 宗族之議第682章 雷霆手段第750章 東方之興第146章 離京南下第436章 攻心爲上第3章 魂飛天外第697章 再議讓城第457章 士氣軍心第258章 寧波大捷第650章 長蘆鹽商第515章 攻克潮州第259章 雷霆救兵第647章 虛張聲勢第684章 養寇自重第248章 海關關稅第148章 鬧劇連連第421章 還有後招第513章 鋼鐵危機第222章 運河水匪第532章 江塘之戰第525章 罷黜榮祿第205章 壞事連連第512章 重新部署第271章 無間之道第318章 養心醉語第275章 再世爲人第110章 不成體統第419章 步步上位第596章 風雲突變第44章 井塘之戰第725章 湘軍其後第156章 定都之議第409章 好壞之間第38章 燕子嶺上第404章 誰人能信第334章 實戰範例第539章 蹚道跟隨第632章 氣急敗壞第63章 陰險小人第43章 宜歡不哭第226章 活寶夫妻第282章 無上奢華第639章 試探攻擊第631章 被俘之後第681章 兵諫之憂第115章 出城別走第375章 粵省借兵第617章 外有強援第388章 聯結恭王第367章 罷戰三日第422章 逼封萬歲第690章 誰在撒謊第732章 血腥之日第674章 大軍出川第592章 二次羞辱第183章 教育之想第95章 明正典刑第264章 調查研究第288章 鎮筸總兵第14章 領兵突陣第328章 纏足剪辮第290章 長蛇之尾第377章 華夷大防第426章 追悔莫及第248章 海關關稅第299章 郡縣之制第12章 初陣夜戰第15章 圍城打援第318章 養心醉語第97章 人無遠慮第59章 反客爲主第671章 勢如破竹第718章 秉國協定第336章 整編章程第543章 決死而戰第641章 準備迎敵第243章 國中之國第661章 繼續南下第114章 值與不值第357章 定案之後第375章 粵省借兵第395章 湘軍異動第257章 乾柴烈火第365章 其疾如風第124章 定計留客第606章 近在咫尺第236章 三岔阻擊第136章 人海戰術第244章 微妙平衡第742章 艱難談判第444章 君臣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