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觀音法相

另一邊,藏老人分心駕馭“萬屍大力尊”猛擊一座山峰,這裡先前已經捱了“萬屍大力尊”的全力一拳,坍塌大半,到處都是支離破碎的景象,有幾處更是已經如同斷崖一般搖搖欲墜。此時終於是不堪重負,徹底塌陷下去。然後“萬屍大力尊”做出一個力拔山河之勢,將半截崖壁生生連根拔起。

地動山搖。

都說仙人可移山倒海,今日的藏老人也勉強可以算是搬山了。

然後“萬屍大力尊”直接將手中託舉的崖壁扔向李玄都。

在李玄都的視線中,這座飛來山峰真就遮天蔽日一般。

一座山崖轟然壓下,徹底將李玄都鎮壓其中。

塵土升騰,漫天皆是。

聲音震動,幾乎要震破心房。

足足持續了大半柱香的功夫,這才塵埃落定。

藏老人沉默不語。

短暫的沉寂之後,巖壁轟然破碎,一時間落石如雨。

李玄都在漫天石雨中緩緩起身,隨之一起站起的,還有一尊六丈之高的觀音法相。

正是這尊法相破碎了山崖,

白衣觀音周身灑落琉璃之光,大放光明,普照四方。

按照道理而言,僅僅是白繡裳送給李玄都的部分“慈航普度劍典”,只能讓李玄都領悟出第二重變化,還不足以讓李玄都領悟第三重變化凝結法相,可白繡裳卻是有些小覷李玄都,冷夫人、蕭時雨等人都能通過殘篇逆推功法, 更何況是李玄都?他本身就精通佛家功法,無論是“大寶瓶印”還是“坐忘禪功”,都是佛家上成之法,得了白繡裳所贈的部分口訣之後,李玄都與自己從蘇雲媗手中得來的部分“慈航普度劍典”相互印證,先補全了自身所學,然後通過自身所學逆推“慈航普度劍典”,而且法相之道對於天人境大宗師而言,並非多麼玄奧的手段,一法通則萬法皆通,一竅開竅竅皆開,悟出第三重變化便是順理成章之事,全力出手後,李玄都得以凝聚慈航宗特有的觀音法相。

李玄都長吐一氣,“人間世”化作三丈之長,飛入觀音法相手中,法相化出三十六手,於是便有了三十六柄“人間世”,每次揮劍,都蘊含有“逆天劫”劍氣,每一劍能將如同海潮的滾滾陰兵分開一線。

李玄都先前與白繡裳的一戰,受益匪淺,此時效仿白繡裳,御使觀音法相三十六手輪轉,三十六劍隨之而動,劍法繁複多變,三十六劍便是三十六種劍法,劍影絢爛,縱橫交織出一張細密劍網,凡是進入劍網範圍的陰兵無一倖免,悉數化作飛灰。劍氣所過之處,污穢屍氣迅速退散,陰氣震盪不休。

藏老人佈下的大陣竟是有了搖搖欲墜的跡象。

與此同時,沈無憂連發十餘枚“鳳眼子”,將銅甲屍身上所披甲冑燒灼得通紅一片,銅甲屍怒吼連連,卻又一時拿不下沈無憂。

見此情景,藏老人不得不轉變策略,不能再想着磨死李玄都,而要行險一搏。他駕馭“萬屍大力尊”匯聚全部力量,朝着李玄都的觀音法相一掌壓下。

觀音法相不過六丈之高,與“萬屍大力尊”的手掌相差不多,這一掌從天而降,轟然壓下,不必附加任何神通,僅僅是巨大的力道和重量,就足以讓人望而膽寒。

觀音法相身形龐大,不如李玄都靈活,躲不開這一掌,李玄都也沒想要躲避,直接駕馭法相硬接這一掌,三十六手歸一,三十六把“人間世”隨之歸一。

“人間世”的劍身燃起輝煌金焰,乃是李玄都假丹氣機的外在顯化。

一劍天衝,“萬屍大力尊”的手掌再次炸裂開來,磅礴劍氣形成一道龍捲沖天而起,攪碎了它的手臂,繼而直衝九霄。

天空中的厚重烏雲被沖天劍氣鑿出一個巨大缺口。

滾滾陽氣如飛流瀑布自這個缺口垂落而下。

首當其衝的就是位於半空中的陰兵,它們身上的符籙紙甲護不住它們,直接化作縷縷青煙,活屍雖然比陰兵稍強,但身上也燃燒起熊熊烈火,至死方休。

這一劍不僅破開了漫天屍氣,甚至就連“煉魂陣”都被打開了一個缺口。先前藏老人以陰氣驅逐陽氣,使得此地陰氣大盛,幾如九陰幽冥,此舉如同築起大壩截流,使得大壩之外的水位越來越高。“煉魂陣”就是大壩,此時大壩出現了缺口,倒涌的陽氣就如積蓄已久的洪水一般勢不可擋,遠非平日可比,於是衆多陰兵和活屍在兇猛陽氣的沖刷下,紛紛化作飛灰。

甚至“萬屍大力尊”的身上也燃起無數火焰,白煙升騰。

……

大真人府中,張不驚與徐有仁仍在激鬥。

張不驚所寄託的寶物乃是“天師雌雄劍”中的雌劍“紫霞”,也就是他手中所持之劍,故而他的境界並非表面上的歸真境,而是天人無量境。

這也在徐有仁的意料之中,三尊化身,一尊是天人造化境,一尊是天任逍遙境,沒有道理缺掉一個天人無量境而多出一個莫名其妙的歸真境,三大化身分別對應三大天人境界纔是正理。三大化身各有所長,稚童對應以“五雷天心正法”爲主的正一宗功法,年輕道人對應以“太上丹經”爲主的旁門雜學,張不驚則是對應以“慈航普度劍典”爲主的劍道修爲。

當年張靜修爲了對付李道虛,曾經借閱慈航宗的“慈航普度劍典”,以他的境界,雖然志不在劍道,但一身劍道修爲也殊爲可怖,他曾經委託李玄都捉拿李世興,名義上是爲了突破境界,實則是因爲李世興身負“北斗三十六劍訣”和“太陰十三劍”兩大劍訣,張靜修要通過李世興來研究清微宗和陰陽宗的功法,日後若是對上李道虛或徐無鬼時,能多幾分勝算,卻不想李玄都還未捉到李世興,徐無鬼已經打上門來。

其實徐無鬼也是用劍的大行家,畢竟“太陰十三劍”就是出自陰陽宗。

徐有仁手中無劍,只是揮袖一掃,狂風大作,風似劍氣。

此乃“太陰十三劍”中的“風捲殘雲掃”。

張不驚一劍點出,手中“紫霞”響起晨鐘之聲,悠揚洪亮,破開層層風刀,然後再側劍一拍,驟然又變爲暮鼓之音,低沉悶悶。此劍是出自“慈航普度劍典”的“晨鐘暮鼓”一劍,晨鐘傷人體魄,暮鼓攻人心神。

在徐有仁身旁不斷響起炸裂之聲,被猶若實質的鐘鼓之聲毀壞得滿目瘡痍。

只是徐有仁毫髮無損,只是再一揮袖,雷電森然。

“風雷雲氣生”。

張不驚大笑一聲:“在我正一宗面前用雷法,豈不有班門弄斧之嫌?”

話音落下,他手中“紫霞”劍氣大盛,一劍劈碎風雷雲氣,人隨劍走,瞬間來到徐有仁面前。

徐有仁一掌拍出,掌間蘊含有“玄陰劍氣煞”。

張不驚在手中“紫霞”的牽扯下,躲過徐有仁的一掌,劍鋒斜斜挑向徐有仁的肩頭。徐有仁側身踏出一步,躲過這一劍的同時,以食中二指夾住“紫霞”的劍尖。未等徐有仁動作,“紫霞”的劍尖已然有劍氣吞吐不定,徐有仁只得屈指彈在劍身上,張不驚順勢收劍。

兩人攻守之間,盡顯玄妙。

轉眼過後,張不驚和徐有仁拉開十餘丈的距離,在這段距離中出現了百餘個張不驚,然後對徐無鬼形成合圍之勢,如果蘇雲媗在場,仔細觀摩,就會發現這百餘身影其實就是一副“慈航普度劍典”的劍譜。

張不驚已然逆推出“百劍觀音”的第五重變化。

徐有仁以不變應萬變,雙腳落地生根,運轉“劍心太玄意”,不斷出掌。

一時間兩人四周劍氣縱橫,如霞蔚雲蒸,讓人目不暇接。

靈芝園中的藥田被攪爛無數,塵囂四起。

第一百零一章 聖地第二百二十八章 萬事開頭難第二百一十四章 師徒父子第一百九十五章 老江湖秦素第一百一十八章 儒生寧憶第二百二十五章 應約而至第一百九十章 酌酒而談第二百八十六章 不速之客第一百二十八章 交流第四十二章 由荊入瀟第十三章 偷襲一劍第一百八十五章 交換第一百六十六章 分江斷流第一百七十五章 鸞山雲媗第十五章 月離別第一百七十三章 青鶴居士第一六十二章 重禮第一百四十四章 斥退如師第五十七章 方丈島第九十三章 形銷骨立第八十三章 太平七老第一百零三章 大變將起第二百零三章 完善第一百二十章 湯泉別院第一百四十三章 風雨第一百四十二章 話廟堂第二十八章 東昌府第十九章 蓮咒之法第五十七章 異變第一百八十六章 天地之正第一百九十七章 白老第一百六十四章 聯手第一百二十九章 祭祖第一百三十二章 無德之人第五十六章 太清山第二十一章 以打促和第三十九章 疑雲重重第二百一十三章 算計第一百七十四章 啓程遼東第一百零三章 聯合第一百五十四章 未來事第一百二十章 御六氣之辯第三百章 地下遺蹟第二十四章 淺論飛昇第十二章 天羅地網第四十章 戰船橫江第一百九十四章 江湖無新事第一百九十二章 遊鬥第六十八章 目盲心明第一百五十九章 月落人間第六十九章 何時忘記第十九章 代宗主第一百三十四章 夜色如血第一百九十五章 結伴同行第二百零五章 五太之妙第一百七十六章 兩小第五十七章 煉魂化身第三十三章 不裡不歹第一百六十五章 長老堂第二百一十一章 準備入關第九十九章 塵埃落定第六十三章 國之利器第四十五章 拔刀相助第九十章 未死之人第一百一十九章 虞美人第二百一十四章 入關始第一百七十一章 人去樓空第一百四十四章 靜心堂議事第一百一十四章 臘月二十八(下)第二十七章 開口吞人第一百三十七章 清平先生第二百三十章 登臺第八章 鳳凰膽第一百七十章 六個半人第六十四章 師兄姐弟第一百二十一章 棲霞縣主第一百零五章 慧玄師太第一百三十七章 天問九式第一百二十九章 農事第一百六十九章 錢一白第一百七十七章 早做打算第一百二十三章 北海堂第一百四十六章 心魔隱患第八十四章 血雨漫天第七章 不知先生第一百五十八章 屍姬屍火第二百九十六章 光暗第四章 盜墓賊第一百三十七章 天問九式第一百八十九章 大荒北宮第二十四章 方便法門第七十章 權謀之道第一百七十一章 悟真大師第一百八十七章 兩樣寶物第一百五十四章 刀劍第二百三十三章 月印萬川第六十三章 聯手第八十三章 拔除心魔第八十八章 變故第九十章 破法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