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一章 悟真大師

年輕道人來也匆匆,去也匆匆,與李玄都簡單交代完這件事之後,便起身告辭。

李玄都送走了年輕道人,腦中還是回想着年輕道人被崩掉一顆牙齒的情景,是有意爲之?還是因爲某種原因不小心露出了馬腳?李玄都不敢妄言揣測,

李玄都對於“身外化身”也算是略知一二,雖然道祖是所傳之法乃是“一氣化三清”,但凡人豈能與道祖相比?以氣機所化的化身終是難以持久,而想要長久存世,非要一個媒介不可。或是一具無主的身體,或是一件法寶,或是其他玄妙物事,因人而異。

當初的藏老人便是以精心煉製的屍體爲化身存在媒介,想來大天師不屑如此行事,應該會以三件不同的寶物煉成化身,而寶物的品質也會決定化身修爲的強弱。由此看來,孩童模樣的化身最強,僅僅是化身就能直指造化境,其所用寶物很有可能是大真人府中代代相傳的“天師印”,也符合大天師的身份。年輕道人只有天人逍遙境,可見寶物品質不會太高,但似乎很有意思,因爲李玄都想不明白爲什麼年輕道人每次見面都要吃東西,這次還被崩掉了一顆牙齒,再聯想到上次他與石無月鬥法,只是以各種道法將石無月擋住,根本不曾近身而戰,可見他的體魄不會很堅韌,甚至相當脆弱。

很快,李玄都的思緒又跳轉到了關於李世興的事情上,大天師想要一個活着的“太陰十三劍”,李玄都倒是不太意外,正道中人雖然不會濫殺無辜,最起碼在明面上如此,但不意味着正道中人個個都是守着儒家聖人道理的君子,若論殺伐果斷,正道中人絲毫不遜於邪道中人,否則在千百年來的正邪之中,正道也不會一直佔據上風。所以大天師此舉也在情理之中,不要忘了,在大真人府的鎮魔井中,不知被鎮壓了多少邪道中人,至死也未見天日。

真正讓李玄都在意的是,大天師放着高手衆多的正一宗不用,反而將此事委派給自己,想來想去只有兩點原因,一則是因爲保密,畢竟許多事情不適合放在明面上,換而言之,這是一件髒活,李玄都就是個做髒活的。不過也不要小看做髒活的,當年張肅卿就曾說過,其實內閣首輔和司禮監掌印也不過是給皇帝做髒活的,惡名他們來擔,聖名不能有半點玷污。同理,李元嬰與李道虛之間的關係如此。所以做髒活不丟人,關鍵是給誰做。

再有一點,李玄都懷疑這是大天師的一次試探,畢竟是執掌正道牛耳多年,許多事情不會不會等到發生之後再去彌補,而是在事情發生之前就早作準備,李玄都心知肚明,隨着他聚攏的勢力不斷壯大,大天師應該是察覺到了什麼,隱約有了猜測。不過李玄都也不擔心,畢竟以後他還是要在江湖上行走,不可能完全瞞過所有人,他可以通過顏飛卿將自己的部分動向透露給大天師,讓這位正道魁首可以安心,甚至可以給他們提供庇護,否則在江湖上四面皆敵,也是寸步難行。

既然決定了要成立一個隱秘聯盟,那麼李玄都就要思慮周全,既是對自己負責,也是對追隨自己的人負責,不過也算爲難,當年他在清微宗做四先生的時候,也有過類似經歷,現在也可以算是重操舊業。

三天時間匆匆而過,寧憶的傷勢已經穩定,開始逐漸好轉,雖然距離徹底痊癒還有相當一段時間,但是並不影響寧憶出手。常在江湖行走之人,多少都有暗傷在身,不過只要不影響出手,那就不算要命的問題。

李玄都這幾日除了陪伴秦素,就是默默練功,反倒是顏飛卿很忙,這幾日都在幫助寧憶療傷。

就在這一日的下午,風塵僕僕的悟真終於來到了雙慶府。

一身普通僧衣未披袈裟的老僧行走在街道之上,無論是本地的地頭蛇,還是外來的江湖豪客,都紛紛爲老僧讓開一條道路,不僅僅是因爲僧人在這座城中地位超然的緣故,更多還是因爲老僧本身的緣故。

老僧行走的速度不快也不慢,就像正常人的行走速度,可是每當他的僧鞋落在地面上時,整條街道都彷彿顫抖了一下,然後他擡腳的時候,地面上就會出現一個深深的腳印,甚至連鞋底的紋絡都清晰可見。

老僧乾瘦的身軀中蘊含了超出常人想象的重量,僅僅是行走,就已經讓一條青石鋪就的地面難以承受,如果是出拳,那又該是何等威力?

不過這並非老僧有意爲之,而是他身上積攢了太多的劍意,就像揹負了一座大山,讓他不得不運起“金剛神力”抵抗,甚至已經無暇顧及力道的收放自如,所以纔會在街道上踩踏出一片狼藉。

很快,四諦寺的僧人們得到了消息,作爲能夠制衡城內兩大家族的第三方勢力,四諦寺在雙慶府內的權勢極大,只是他們並不經常使用這種權勢,不過今天是個例外。在法難師太的授意下,四諦寺方丈法見直接調用了寺內的僧兵,將整條街道封鎖,驅逐一切圍觀之人,面對四諦寺的僧兵,沒有人敢正面忤逆四諦寺的意志,於是紛紛離去。

四諦寺蓄養僧兵並非什麼不可思議之事,當年正一宗還是天師教的時候,曾經親自主導過一場席捲天下的起義,有大軍三十六萬,從底層的普通道民到最頂層的大天師,共分三十六級,等級分明,律法森嚴,大天師既是教門之首,還是一軍統帥。後來天師教事敗,接受朝廷招安,被封爲大真人,將天師教改名爲正一宗,成爲如今的正道魁首。今日的青陽教有明顯模仿天師教的痕跡,不過相比於當年幾乎奪取了半壁江山的天師教,青陽教卻是小巫見大巫了。其實到了如今,各大宗門蓄養私兵也不是什麼稀奇之事,就拿清微宗來說,在齊州境內並無兵力,可在海上卻有一支縱橫四海的強大船隊,太平時節爲商,亂世之時爲賊,配備火炮、火銃,朝廷水師也比之不如,這也是清微宗敢於封鎖港口的依仗所在,若是有人敢不懸掛清微宗的令旗而貿然行於東海之上,那麼多半會被清微宗的火炮直接擊沉。

四諦寺的僧兵們紛紛低下頭顱,一手拄着長棍,一手豎立身前,對老僧行禮。

近幾十年來,佛門損失慘重,先是法相宗的宗主被宋政斬於刀下,接着又是靜禪宗封山閉寺,如今佛門中地位最高的就是慈航宗的白繡裳和金剛宗的悟真,而白繡裳又並非是純粹的佛門中人,更像是居家修士,半僧半俗,於是悟真這位出家之人就成爲佛門明面上的地位最高之人,這也是悟真與張靜修走得極近的緣故,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兩人合在一起便是佛道兩家的領袖。

真言宗作爲佛家宗門,自然要對這位佛家領袖報以極大的敬意。

法難師太來到悟真面前,衝他合十一禮。

悟真還了一禮,嘆息道:“貧僧小覷了陰陽宗明官李世興,他連出一百三十六劍,未能摧破貧僧的金身,卻在貧僧的身上留下了一百三十六道劍氣劍意,重如泰山,使得貧僧不得不一直動用‘金剛神力’,不過並不嚴重,只要慢慢化解就好,不必憂心。”

法難師太點了點頭。

悟真問道:“李先生如今身在何處?”

法難師太回答道:“太平客棧。”

第一百五十五章 翠雲峰上第一百五十三章 雙慶府第五章 請神之術第一百一十二章 我姓徐第一百三十五章 宮中宦官第一六十五章 名利第一百九十八章 手段盡出第一百七十章 雨後來客第九十六章 澹臺雲第八十六章 開胃小菜第一百一十二章 我姓徐第一百七十八章 又見故人第二百二十八章 擔當第一百五十一章 陰氣聚煞第六十章 唐周第一百一十三章 小別勝新婚第六章 軍陣第三十二章 純陽紫氣第十一章 改制第一百二十九章 紈絝第一百四十二章 沈元齋第一百八十六章 錢青白第二百三十三章 曲畢飛書至第二百七十三章 魔道中人第十章 勒合蔑第九十五章 局勢第一百九十八章 陳放之第一百八十八章 鬥法第二百五十一章 改朝換代第四十七章 醉仙樓第八十一章 一人破陣第九十章 未死之人第六十章 一線第二百零七章 風高浪急第一百章 見面第二百零八章 秦大小姐第一百六十九章 地龍翻身第八十二章 二度破陣第一百五十八章 搭手第一百四十二章 仙物第一百九十一章 紫府劍仙第一百四十二章 援軍趕到第七十五章 術法之道第一百七十七章 道不相同第一百九十三章 舊事第一章 新的身份第十一章 改制第一百二十九章 紈絝第七十四章 江湖世故第一百零二章 斷尾第一百二十七章 李如秀第一百七十七章 白山黑水第二百零六章 擔憂第九十四章 蕭翰第一百零五章 慧玄師太第一百八十七章 新老天師第十章 三人同行第一百八十三章 張家公子第五十一章 反客爲主第一百六十四章 事後殘局第七十一章 白骨流光第一百五十七章 子母天鬼第一百零一章 陰陽宗主第一百一十三章 左尊者第七十二章 走火入魔第二百零七章 風高浪急第八十章 初步構想第一百九十章 遊俠書生第二百三十二章 勝負第一百六十一章 一劍成陣第五十六章 己飢己溺第四十三章 桃源縣城第十九章 少年長生第一百九十七章 白老第四十五章 新成員第一百九十五章 燈下黑第一百一十四章 胡說八道第一百七十四章 驚聞第一百二十六章 聽風樓第二百二十八章 玉青園對第八十五章 雙劍合璧第一百二十章 酒意更濃第一百四十五章 陸吾神第一百三十五章 後續第一百六十九章 三尸暴跳第一百七十章 道門第二百二十一章 民在何處第一六十五章 名利第十八章 種魔之法第十七章 一園一觀第一百三十章 比劍第二百三十四章 大勢不可逆第二百二十四章 蝕日大法第一百章 嚴夫人第八章 鳳凰膽第二百一十二章 雙刀第一百七十六章 你爭我奪(下)第一百三十一章 羅青青第二百二十八章 玉青園對第三十一章 地氣回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