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三章 告辭離去

聽完悟真的介紹之後,李玄都對於“大寶瓶印”有了初步概念,這並非是金剛宗慣用的煉體法門,而是用力法門。在江湖中,這類法門比較稀少,李玄都也只會一種,就是神霄宗的“無極勁”,不過相較於“無極勁”這種純粹用力法門,“大寶瓶印”又多了煉氣部分,按照悟真所言,這應該是金剛宗祖師與妙真宗祖師相互印證之後補全的部分。

從這一點可以看出,雖然金剛宗和其他佛家宗門一樣,都是外來教門,但是到了二祖這一代就變成了中原人,而且二祖還是精通儒道義理,難怪他與悟真這位金剛宗之主見面時,悟真並未談什麼佛家經文,反而是大談儒家道理。

接下來悟真開始口述“大寶瓶印”的心法口訣。依照各種功法秘籍修煉,就如看着菜譜做飯,什麼時候該放鹽,什麼時候該放糖,放多少,什麼火候,都有講究。許多初學之人,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於是只能按照秘籍修煉,戰戰兢兢,半步也不敢錯。而到了到了悟真這等境界,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就如名廚做菜,不必拘泥於菜譜如何,完全可以自由發揮,就算顛倒順訊,或是省卻步驟,也無不可,這也是冷夫人等人可以通過部分秘籍逆推另外功法的原因,故而一法通則萬法皆通。

雖然李玄都距離此等境界還有稍許距離,但也相去不遠,此時悟真傳授功法,便不必一字一句地去教,只要講明白其中關鍵即可。所以悟真並未攜帶相關秘籍,僅僅是口授,也不完全拘泥於秘籍所載,只說關鍵部分,省卻相應細節,就如描繪簡易地圖,只是將關鍵州府標註,而州府之內的縣城略去,將一部數萬字的秘籍縮減到只有兩千餘字。若是尋常人依照此等秘籍修煉,非要半路走火入魔不可,就像旅人行路,中途便迷失了方向。李玄都沒有此等顧慮,大約用了兩個時辰,就將這套口訣心法完全牢記。

悟真說道:“貧僧所傳‘大寶瓶印’,雖然並不詳細,但李先生博覽諸家,所學精深,想來補全其餘細節不是什麼難事。只是還有一點,你我叨在知己,恕貧僧直言,李先生一身所學,除了‘坐忘禪功’之外,都在道家,於佛家功法,似乎並不擅長。”

李玄都點頭道:“誠如大師所言,晚輩出身道家,一身所學也在道家,於佛家各種功法,只能說是略懂皮毛,若大師不棄,還請指點一二。”

悟真道:“雖說佛本是道,佛道兩家殊途同歸,但諸多上成之法, 還自是頗爲不同,既然李先生不嫌棄貧僧多事,便由貧僧稍加解釋。”

李玄都雖然學了“坐忘禪功”,但是“坐忘禪功”極爲玄妙,看的是慧根悟性,若是沒有慧根,便是歸真境、天人境的修爲也學不會,若是有慧根,便是下三境的周淑寧、裴玉也可以練成,不能以常理而論,所以李玄都也希望悟真能詳解一二,若是以後他再學佛門功法,也算是有了基礎,於是道:“晚輩恭聆大師教誨。”

悟真單手行了一禮:“不敢當。”

雖然悟真常用雙手合十行禮,但是金剛宗一脈的正常禮節卻是右手單手行禮,之所以如此,還是那位金剛宗二祖的緣故,方纔悟真曾經說過,二祖當年爲求初祖收其爲徒,曾經提劍斷臂,只剩下一條右臂,故而只能單手行禮。後來的金剛宗弟子也都效仿祖師,單手行禮。

說罷,悟真開始講述佛家佛門,卻是不侷限於“大寶瓶印”了,從“金剛法身”到“金剛大力”,皆有涉及,又剖析佛家的呼吸、運氣、吐納、搬運之法,雖然與道家不同,但佛家能與儒道兩家並稱三教,自然有其獨到之處,對於李玄都而言,更有取長補短、探幽發微的作用。

悟真傳述完畢之後,李玄都便開始着手修煉“大寶瓶印”,正如悟真所言,李玄都得了“漏盡通”,體魄強盛,修煉這等與體魄息息相關的用力法門自然可以事半功倍,而李玄都所學廣博,已然有宗師氣象,對於諸多功法修煉並未一味亦步亦趨,自有一番自己的感悟,再加上悟真詳細闡述了佛門功法的基礎,補上了李玄都的最後一塊短板,李玄都再去修煉“大寶瓶印”,進展神速,只用了四個時辰的時間,便已經初窺門徑。正所謂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接下來就要靠李玄都自己慢慢修煉了。

當下李玄都和悟真大師二人回到正堂,只見正堂中已經點了燭火,二人這番傳功,足足花了四個時辰,此時夜已經深了,不過其他幾人還未離去,都是長年打坐煉氣之人,這點定力還是有的。

見兩人回來,幾人紛紛起身。

李玄都抱拳道:“有勞諸位等候。”

悟真又是單手行禮一次,道:“此番事了,貧僧也該返回金剛宗,一則是貧僧離開多日,宗內俗務積攢,需要回去處置一二,以盡宗主職責。二則是貧僧身上還有李世興的諸多劍意,需要閉關化解,所以顏真人和蘇姑娘的婚事,貧僧便不能前去觀禮,再次告罪一聲。”

顏飛卿和蘇雲媗又是還禮:“大師爲正道奔走多日,晚輩豈敢奢求更多,還望大師好好將養傷勢。”

李玄都道:“大師獨自一人返回金剛宗……”

不等李玄都把話說完,悟真已是明白他的意思,微笑道:“李世興附加在貧僧身上的劍意在於一個‘重’字,使貧僧不得不運起‘金剛神力’抵禦,只能徒步而行,貧僧體魄並未受傷,戰力未曾受損,另外,還有四諦寺的法難師太與貧僧同行,李先生不必擔憂。”

李玄都點了點頭,不再多言。

悟真又是行了一禮之後,也不多留,轉身出了此地,李玄都則起身相送至院門,目送悟真離開。

待到李玄都轉身時,發現顏飛卿和蘇雲媗也已經過來,李玄都微微一怔,問道:“玄機兄,你們……”

顏飛卿點頭道:“從蘆州懷南府出發到今日,已有數月光景,貧道與靄筠的婚事也是一拖再拖,此番事了,我們兩人便要儘早返回吳州,畢竟許多事情,別人替代不得,還要等我們回去準備,所以我們二人也不好在此久留。”

李玄都聽顏飛卿如此說,便也不去挽留,只是說道:“既然如此,那就預祝玄機兄一路順風。”

顏飛卿微微一笑,從自己的“乾坤袋”中取出兩張精緻請柬遞到李玄都的手中:“貧道與靄筠在大真人府恭候紫府兄和秦姑娘光臨。”

另一邊,秦素也已經過來,與蘇雲媗輕聲告別。雖然因爲各自長輩的恩怨情仇,兩人先前並無深交,但是到了她們這等身份,能夠選擇的圈子就這麼大,左右就是那麼幾個家世師承相差不多的女子,所以只要不是生死大仇,多半都會維持表面上的和氣,甚至還會表現出一定程度的親密,若讓不知底細的人瞧見,還以爲是多年的好姐妹。所以說,女人有時候就是這麼虛僞。

告別之後,顏飛卿從“乾坤袋”中取出“淪波舟”,輕輕拋出,小舟逐漸變大,最後變得與尋常舟船無異。顏飛卿與蘇筠媗一起登上小舟,然後乘着夜色隨風而起。

今夜月圓,天地之間鋪滿月輝。

舟上二人與小舟一同沐浴在靜謐月色中,越來越高,腳下的雙慶府變成了一點,滾滾大江變成了一線,小舟仍是不停,繼續向高空中的那輪明月飄蕩而去,最終變成了高懸明月中的一個細微黑點,消失在月色之中。

第一百五十六章 煉魂鬼域第二百二十章 他心通第五十三章 單人破陣第四十九章 張岱山第四章 劍中藏劍第一百四十九章 地上鬼國第十三章 以一敵三第一百七十八章 四大婆娘第六十四章 人心可用第一百五十四章 皁閣隱現第一百零二章 斷尾第二百七十一章 採生第一百七十四章 凝聚假丹第一百三十五章 殺人放火第一百八十六章 我是我第五十二章 胡良的刀第四十八章 言語爭鋒第三十二章 純陽紫氣第二百八十九章 將計就計第一百一十七章 六劫齊至第二百一十七章 天心難測第一百八十章 念念不忘第一百七十一章 農稅第十章 勒合蔑第九十六章 仙劍第二百二十五章 私塾內外第七十章 老汗第一百七十四章 龍城第一百零八章 船堅炮利第二百二十二章 訴衷腸第八十章 十殿明官第八章 故人曾到否第二百八十二章 太陰太陽第一百八十四章 阻攔第九十一章 兒子第一百七十五章 閨閣第一百六十八章 痛下殺手第八十三章 男女之間第十五章 玄竅歸元第九十四章 過橋渡河第九十八章 戰火第四十七章 天賜良機第六十四章 往事成煙第二百三十五章 由盛而衰第四十六章 爲官一任第一百四十九章 孔雀湖畔第二百三十七章 收官第一百零九章 山搖地動第二百一十三章 天道無常第七十四章 日月換新天第一百七十二章 大寶瓶印第一百六十九章 錢一白第九十七章 此心無愧第二百一十六章 仇人第一百五十三章 追殺孫鵠第一六十一章 許諾第八十八章 美酒第一百一十八章 儒生寧憶第五十八章 假宋政第一百七十章 雨後來客第三百零二章 巫咸之迷第一百九十七章 徐先生第二百零六章 太初化身第一百六十章 地牢之內第一百九十二章 天下絕學第一百零一十二章 諸葛鏨第一百零八章 大勢至第二百章 酒後真言第八十三章 耿月第一百九十八章 箭潑如雨第七章 青陽教第八十三章 耿月第六十七章 青雲第十四章 冒乞第一百三十二章 無德之人第一百七十六章 深夜造訪第六十三章 三十六劍第一百七十七章 一劫地仙第十九章 少年長生第一百一十章 合作第十六章 劍氣第十一章 世道變了第十章 風雨將至第三章 雙面第一百三十三章 太虛幻境第一百四十章 陰魄珠第二百五十五章 行雲布雨第一百八十二章 敗敵第一百二十一章 逍遙六虛劫第二百八十章 神遊天外第一百三十九章 依紅樓第一百九十七章 鳳冠霞帔第一百一十七章 月下追逃第一百七十五章 一念之間第九章 城頭故人第一百八十五章 古木罕第三十八章 暗渡陳倉第七十四章 劍意第二百一十六章 問話對答第一百零四章 金身破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