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四

崑崙玉虛峰,玉京玄都,紫府金闕。

三十六位真人議事之處名爲金闕,故而三十六真人議事又被稱作“金闕議事”。

只是金闕議事也不一定非要三十六位真人全部到齊,有些時候只要湊足十二名真人即可,這種人數不齊的議事被稱之爲“小議”,與之相對應的還有二十四人的“中議”,至於三十六人,自然就是“大議”了。

今日就是一場小議,是關於江南道府的一起貪墨大案。

道門發展到今日,也有自己的收入,當真是金山銀山一般,自然也有蛀蟲。

不過說是大案,對於正值鼎盛的道門來說,算不得什麼,所以只有一位大真人出面主持議事,十二位真人蔘與議事。

金闕很大,正中設須彌座,上面只有一把簡簡單單圈着扶手的紫檀木座椅,那是屬於大掌教的位置,此刻空着。

座椅後襬着一尊偌大的三足加蓋的銅香爐,爐蓋上按八卦圖像鏤着空,這時鏤空處不斷向外氤氳出淡淡的香菸。銅香爐正上方的北牆中央掛着一幅裝裱得十分素白的中堂,上面寫着四個大字:“天下太平”。

這把大掌教座椅坐北朝南,其餘東、南、西三個方向各有十二把座椅,總共三十六把座椅,對應三十六位真人。而每十二把座椅的上首又有一把規格更勝一籌的座椅,總共三把,對應三位大真人。三十六把座椅之後,便是供旁聽議事之人的座椅,大概有一百零八把,整齊排列,間距遠不如三十六把座椅那般寬鬆。

此時三張屬於大真人的座椅也空着,只有十二個位置上零散坐了十二位真人。

這次金闕小議就在空着的大掌教座椅前召開了。

所有人的屏息着,目光都凝聚在太平道大真人的座椅上。按照道理來說,這場小議應該是由太平道大真人主持,可不知爲何,太平道大真人遲遲沒有現身。

最後還是十二位真人中資歷最老的一位真人開口道:“大真人有事情耽擱了,我們先議事吧。”

轉眼間,四十年匆匆而過。

真人們也是一代換一代,許多功勳老真人已經退了,當年的小傢伙們也逐漸成爲中流砥柱。

當然,大掌教還是那位大掌教。

沒辦法,大掌教就任大掌教的時候,還不到三十歲,休說四十年,就是過去一甲子,大掌教也還是大掌教。

只是近些年來,大掌教的想法越發讓人難以捉摸,開始關心所謂的“造物”,開始關心各種亂七八糟的作物種子和機械機關,並且還打算在人間大力推廣。

在許多道門之人看來,關心這些,就好像歷朝歷代的皇帝,不關心朝政,開始玩奇石花鳥,不務正業。

只是大掌教御宇四十年,積威深重,休說是真人,便是幾位大真人,也不敢忤逆半分,這話自然是沒人敢對大掌教直言。

這位老真人出身不算高,可爲人剛直不阿,被大掌教賞識,提拔入三十六位真人的行列,他的話很有分量。而且他算是大掌教的嫡系,出現在這次小議上,本就代表了大掌教的態度。

還是老真人當先開口:“出了這麼一檔子事,我們都難辭其咎,所以大真人才準備召開這次小議。這次小議,議的就是如何解決此事。”

其餘十一位真人臉色各異,無動於衷者有之,緊張心虛者亦有之。

老真人嘆了口氣:“張真人,關於此事,你應該有話要說。”

張真人不是外人,正是當年的張非山。

當年的少年變成了外表看起來四十歲左右的中年男子,實際年齡則要更老一些。

張非山站起身來,沒有說話。

老真人輕聲道:“這次查出的貪墨情事,數額不算巨大,可部分涉案之人卻是膽大包天,威脅查案之人,消滅罪證,殺人滅口,到底是誰給了他們這樣的底氣?讓他們如此目無王法,膽大包天,多年間肆行貪墨而不倒,直到今日才被暴露出來。”

主掌北辰堂的司徒秋水輕咳一聲:“這僅僅是暴露出來的,還有沒暴露出來的,更是不知凡幾。”

張非山臉色難看。

司徒秋水問道:“張真人,尊夫人何在?”

張非山道:“此事與她無關。”

司徒秋水沒有玩弄文字把戲,說什麼“我還未說她與此事有關你又何必急着否認”的話語,直言了當道:“有關或是無關,恐怕張真人說了不算。”

張非山望向司徒秋水,問道:“你要如何?”

司徒秋水淡淡道:“北辰堂已經有足夠的證據證明,這次關於道門中人與市舶司勾結走私貨物一事,是尊夫人在背後指使,她仗着你這位張真人的名頭,充當那些走私商人的靠山,不僅干預阻撓祖庭調查,而且氣焰十分囂張,我覺得有必要請尊夫人到此,在諸位真人的見證下,當場對峙。”

老真人輕咳了一聲:“張真人,關於此事,你是否知情?”

張非山反問道:“你們說完了?”

老真人和司徒秋水也不動怒,只是輕輕點頭。

張非山沉默了片刻後,緩緩說道:“今日沒有旁聽之人,都是自己人,我就不妨把話說在明處。貪墨的銀錢,我願意悉數退還。造成的損失,我會盡力彌補。那些走私商人,我會親自將其一一捉拿歸案。大掌教那邊,我也會親自去請罪。我希望此事到此爲止,不要再深入追究下去。”

在場諸位真人誰也沒有說話。

便在此時,響起一陣掌聲:“好,好一個癡情種子,真是好男人。”

話音落下,姍姍來遲的太平道大真人李太一終於走進了金闕。

就在前不久,掌教夫人倦怠了大真人的之位,主動請辭,由李太一遞補太平道大真人。同時正一道大真人張鸞山也請辭,由顏飛卿遞補正一道大真人。

今日負責小議的便是李太一。

如今的李太一與當年的師父李道虛竟是有幾分神似,他徑直來到張非山的面前:“代人受罪?替人頂過?”

李太一早已躋身了長生境,在他的氣勢壓迫之下,張非山竟是說不出話來。

李太一道:“功不能抵過,更沒有代人受罰的說法。你若是知情,就一併受罰,你若是不知情,就只是一個失察的罪過。至於剛纔那番什麼說在明處的話,我只當是放屁。”

張非山低下頭去。

李太一冷哼一聲,放低了聲音:“還有隱秘結社一事,也不是出自你的授意吧?你早晚要死在那個女人的手中。”

第一百一十四章 說六扇門第一百八十一章 浩然正氣第二十四章 躺着睡着第一百九十二章 此間帝王第一百三十四章 心魔立誓第七十九章 物歸原主第二百三十三章 道祖的歸道祖第一百八十五章 沈元舟第九十八章 儒道合流第四十七章 天賜良機第二百一十七章 升座第十四章 冒乞第七十二章 大長公主第一百三十九章 山鬼謠第四十八章 言語爭鋒第八十五章 蘇胡兩家第一百四十六章 凍死骨第七十五章 春雨紛紛第一百零五章 徐徐圖之第二百三十一章 舊愛第一百二十章 家事國事第二百九十九章 邪神第六十八章 紫霞第二百零六章 擔憂第六十九章 無天於上第一百二十五章 離去第三十一章 齊州局勢第一百四十五章 大夢一場第三十八章 互換傷勢第三十四章 老夫鐵鷹第一百六十九章 青鸞北府第一百九十七章 雲聚玉虛第二百二十九章 暗流第一百四十三章 另有洞天第六十八章 一劍破敵第一百六十五章 鬥陸吾第一百六十四章 聯手第二十五章 客人第九十八章 謀定大事第一百二十三章 血刀寧憶第十五章 月離別第九十一章 刑柱玄機第一百零二章 夫妻飲酒第七十章 元妙童子第一百四十九章 借君一物第二百二十八章 弘農縣第一百七十二章 李道通第二百三十七章 鏡中花第一百二十二章 國勢如此第一百零一章 五城十二樓第一百三十六章 有何不同第一百八十六章 踏月而至第二百零七章 三重謀劃第十章 三招第一百五十五章 私義第十五章 路途記事第一百二十二章 洛水之畔第一百四十四章 左右爲難第二十三章 衆家之長第三十章 女子劍客第二百二十四章 蝕日大法第一百五十三章 雙慶府第八章 父子第九十八章 戰火第二十一章 可殺可不殺第二百二十六章 口供第四十九章 玄都紫府第一百九十六章 二李二女第六十章 刑部之人第四十五章 新成員第一百零六章 辦法第二十二章 奇正相合第一百一十九章 三嫂六叔第二百零三章 狹路相逢第一百八十九章 江南雨第一百一十三章 懷千歲憂第三百零三章 容器第一百二十三章 講學議政第一百一十九章 調寄太平第七章 所謀甚大第二百一十九章 玄哥哥第一百一十三章 鬥法第一百五十九章 法難師太第一百八十八章 結下善緣第三十五章 刀客胡良第一百二十章 酒意更濃第一百四十九章 孔雀湖畔第十六章 二三事(六)第一百七十八章 四大婆娘第一百四十章 上清正一第九十七章 東西二城第一百六十八章 隱士第六十八章 策凌第十九章 代宗主第九十六章 皁閣往事第一百三十五章 客人第二百一十九章漁翁在後第一百一十五章 龍宮洞天第一百零四章 各有所求第四十五章 深藏不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