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大亂起

時間不知不覺的來到了隋大業七年的十二月,這個註定不平常的月份。

剛一進入十二月,黃河的砥柱便崩塌了,使得河道堵塞,河水逆流幾十裡,淹沒農田無數。

此時在涿郡,隋朝早已集結了共有一百一十三萬三千八百人的大軍,號稱兩百萬,民夫雜役倍之。(出自《隋書》)

如此多的人在這裡,每日耗費的糧食都是個天文數字,何況現在已經待了大半年?

在這大半年來,北上這條道路,運糧的隊伍就沒有停過,前幾個月,因爲有提前運送的衆多糧食再次,倒沒什麼,但最近卻感到有些捉襟見肘了。

於是楊廣再次大筆一揮,又徵發小車伕六十餘萬,兩個人推三石米到軍糧基地懷遠鎮、瀘河鎮(皆今遼寧阜新縣西南地區)。

但由於運糧的道路艱險而且遙遠,三石米還不夠車伕們在路上吃的,等到達懷遠、瀘河兩鎮的時候車伕們已經沒有可以繳納的糧食了,只好畏罪逃亡了。

再加上今年以來,勞役頻繁,導致耕種失時,田地荒蕪,所以許多地方的谷價拼命上漲,東北邊境尤爲突出,一斗米要幾百錢。

吃不上飯的人,自然不會在家裡等死,有的拖家帶口的四處流落,有的則終於忍無可忍,扯大旗造反了。

齊郡鄒平(今山東鄒平北)人王薄,本是個普通百姓,在大業七年十二月這天,率人佔據了長白山(今山東章丘境內,非東北的長白山),自稱知世郎,宣稱自己可知世間的任何事情。

王薄又作《無向遼東浪死歌》來勸說人來投靠自己,歌曰:

長白山前知世郎,純着紅羅綿背襠。

長矟侵半天,輪刀耀日光。

上山吃獐鹿,下山吃牛羊。

忽聞官軍至,提刀向前蕩。

譬如遼東死,斬頭何所傷。

莫向遼東去,迢迢去路長。

老親依閭望,少婦守空房。

有田不得耕,有事誰相將。

一去不知何日返,日上龍堆憶故鄉。

這首《無向遼東浪死歌》,文字直白,句句都直擊現在普通百姓的內心,所以一下子就流傳得十分的廣,很多逃避徵役的人,都在聽了這首歌后,投奔了王薄,使得王薄的部衆一下子便達到了幾萬人。

王薄率領人馬,在齊郡、濟北郡附近搶劫掠奪,闖出了很大的聲勢。

王薄基本算是隋末第一個扯旗造反的人,在他之後,各地的造反的如雨後春筍般接連冒了出來。

平原郡東有個叫豆子崗的地方,背靠海且環繞着河,地形深遠險阻,自從北齊的高氏王朝以來,成羣的盜賊多隱匿在其中。

有一個叫劉霸道的人,家住在豆子崗旁邊,他家世代爲官作宦,資產豐厚且喜好仗義助人,打抱不平,他家的食客常達幾百人,待到羣盜興起,遠近的盜賊很多都依附於劉霸道,他擁有部衆十幾萬人,號稱“阿舅賊”。

漳南人竇建德,年輕時就崇尚豪俠義氣之舉,他膽識力氣超過常人,鄉里人都愛歸附於他。

正逢朝廷招募人去征伐高麗,竇建德因勇敢而被挑選爲二百人長。

同縣的孫安祖也因驍勇而被挑選爲徵士,孫安祖以家被水淹沒,妻子餓死爲由來推辭,縣令發怒,鞭打孫安祖。孫安祖刺殺了縣令,逃到竇建德家,竇建德把他藏起來。

官軍追捕孫安祖,循蹤覓跡追到竇建德家。竇建德對孫安祖說:“文帝時,國家富庶強盛,他徵發百萬之衆去討伐高麗,尚且被打敗。

如今水澇成災,百姓窮困,加上過去西征吐谷渾,去的人沒能回來,國家的瘡痍未崐平復,皇上不知體恤百姓飢苦,仍然要發兵親自征討高麗,天下必定大亂。大丈夫不死,應當建立大功,怎麼能只作逃奴呢!”

於是他就招集了無依靠的少年幾百人,讓孫安祖率領進入高雞泊中作盜賊,孫安祖自稱將軍,也很快闖出了很大的聲勢。

當時縣人張金稱在河曲聚衆;郡人高士達在清河境內聚衆爲盜。郡縣官吏懷疑竇建德與盜賊來往,把他的家屬都抓起來殺掉了。

竇建德率領部下二百人逃奔高士達,高士達自稱東海公,任命竇建德爲司兵。

在不久的將來,天下人都會知道竇建德這個名字。

從這之後,大隋境內羣盜蜂擁而起,不可勝數,徒衆多的可達萬餘人,攻陷城邑。

大業七年十二月十三日,楊廣命令都尉、鷹揚郎將與郡縣要互相配合追捕盜賊,隨捕隨殺,但是仍然無法制止百姓造反。

對於國內百姓的造反,楊廣只是感到十分生氣,並沒有將這些造反的人放在心上,在他看來,只要自己從高麗得勝回去,分分鐘能將那些泥腿子給鎮壓了。

此時的楊廣,正大爲高興,因爲東.突厥的始畢可汗,終於到了薊城臨朔宮朝見他。

楊廣之所以遲遲沒有攻打高麗,除了高麗的緩步之計迷惑了他外,還有一個很大的原因,是他想等齊各藩國再打,讓他們知道不聽大隋號令的後果。

其他的藩國之主早早就到了,但唯獨這個實力最強的東.突厥始畢可汗,卻一直說在路上。直到十二月中旬才終於到來了。

楊廣這時也知道了高麗不會投降,於是便決定開始攻打高麗的行動!

這日,楊廣在薊城城南的北郊,編組出征的各軍,親授諸將節度。

編有左右二十四軍,每軍大將、亞將各一人,有騎兵四十隊,每隊一百人,十隊爲團,每團各有偏將一人,各團以青、絳(深紅)、白、烏四種顏色的兵甲加以區別;步卒則有八十隊,分爲四團,每團的鎧冑、纓拂、旗幡也都是顏色各異,每軍的輜重散兵也分爲四團,讓步卒保護而行。

比較奇特的是,二十四軍中,每軍還設受降使者一人,承詔慰撫,不受大將節制。

也就是說,在打仗的過程中,如果敵方要投降的話,進攻的將軍無權受理,需交給受降使者來處理。

這個奇葩的規定,將會是楊廣此處徵高麗大敗的重要原因之一。

此外另編有中軍(楊廣親率部隊)十二衛,並分禁內軍爲內外前後左右六軍,所以共編成了三十軍十二衛。

這場影響深遠的驚天大戰,即將打響。

第121章 蘇定方第238章 先發制人第117章 雁門被圍(下)第180章 殺戮繼續第265章 皇家矛盾第四十七章 宇文智及第257章 鎮虎牢第三十四章 公主找第四章 唐國公府第272章 鴆酒第156章 入主關中第170章 除夕夜 (上)第217章 鄭王第263章天策上將第五十七章 盧公郭方預第232章 最虛弱的時刻第198章 還師長安第二十四章 奪城第五十七章 盧公郭方預第六十五章 洛陽城外第119章 齊聚第106章 劉文靜之言第270章 李靖平蕭銑第六十九章 戰爭轉折第139章 劉文靜使突厥第四十五章 進宮面聖第180章 殺戮繼續第175章稽胡反第227章 兵出潼關第六章 初見觀音婢第四十六章 封賞第258章凌敬建言第243章 風雪第192章 王世充血染東都第239章 歸唐第193章 李隱平隴右(上)第133章 大敗突厥第五十一章 結拜高麗與高句麗第202章 王大哥?第八十七章 挾太守以令雁門第108章 天下紛亂第三十四章 公主找第192章 王世充血染東都第113章 蘇威第137章 家書傳建成第三十九章 宇文述第253章 突遇敵襲第145章 戰略吹捧第五十二章 離與聚第144章 進軍關中第191章 離間之計第253章 突遇敵襲第九十四章塔布部落高麗與高句麗第270章 李靖平蕭銑第254章 洛陽八要地第116章 雁門被圍(上)第261章 進洛陽第180章 殺戮繼續第268章 劉黑闥第二十三章 攀登懸崖第236章 吳國第八十七章 挾太守以令雁門第264章江南攻伐第九十四章塔布部落第八十三章別用心思第175章稽胡反第九十九章 南歸第262章入主中原第137章 家書傳建成第271章 名聲大噪第七十五章 當有李氏爲天子第132章 突厥再南下第四十七章 宇文智及第139章 劉文靜使突厥第248章 除夕比鬥第三十八章 王爺,不好了!第二十四章 奪城第172章元旦大朝會第六十五章 洛陽城外第五十七章 盧公郭方預第243章 風雪第178章 江都之亂(上)第二十四章 奪城第六十五章 洛陽城外第九十章 李隱的坐騎第八十五章 殺心第八十五章 殺心第244章 戰後第六十九章 戰爭轉折第四十五章 進宮面聖第八十三章別用心思第五十四章 騎兵突擊第256章 攻伐第九十八章 退敵第五十六章二徵遼東第113章 蘇威第150章 地盤搶奪第257章 鎮虎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