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0章 鈍刀割肉

淵太祚點選一萬玄菟郡高句麗兵發往遼東城從徵後,長孫順德找到淵太祚。

“我來玄菟後,發現如今郡內殘破,百姓饑荒,大家日子都很苦啊。”

淵太祚於是便道,我們這幾年日子確實極苦,還望郡丞能將此間情形如實相告秦王殿下。

“淵使君,遼東諸郡,曾經可比這裡還荒涼的很,可如今呢,已經變成了糧倉,甚至有關外江南之稱啊。爲何?皆因這幾年秦王殿下鎮守遼東,銳力於關外屯田,屯田墾荒,輕賦減役,百姓能夠安心於田地耕作,自然也就有不錯的回報。”

“咱們玄莬郡在鴨綠江西岸,地界極廣,雖說也有不少山陵,可河谷山谷間也還是有許多可耕種之地嘛。再者,如今關外安寧,再無戰事,以後也可以大力發展工商啊。你看現在秦王那邊,大搞邊市,每年這個商稅和專賣之稅可是非常驚人的。”

淵太祚安靜的聽着,不知道這位郡丞到底想要說什麼,但他肯定是有的放矢。

遼東那邊一面說要入關平亂,讓他派兵從徵,可一面卻又讓長孫順德帶了一個廂四千人過來,這裡面的用意,他豈會不知。

“淵使君,你我如今爲這玄菟郡的主官和佐貳官,有責任把這玄菟郡發展好,讓他變成一個使民安居樂業,溫飽有餘的安樂鄉啊。若是做不到,那就是我等的失職,有愧秦王殿下的所託。”

“那長孫郡丞有何打算呢?”

長孫順德便趁機道,說我這些天也不是到處遊山玩水的,我是查該各地民情,瞭解各縣的環境。

咱們這裡山多,但地也還是有的,只是這幾年因爲戰爭所以拖累了。

還說到玄菟郡內的那衆多山城要塞。

他指出,這些山城要塞,實不適合農業生產,更不利於屯墾和手工業和商業的發展。山城雖在軍事上有極大的地利,可卻往往居於山上,既險又小,飲水啊築房啊通行啊都不便,更不說耕田種地經商了。

所以他建議,按遼東其它諸郡的現行方案。

“咱們玄菟郡雖未設軍府,但有郡兵一軍編制,與忠武軍府兵是一樣編制的,也是六廂一軍部的編制,所以咱們也可以按那邊一樣,一個廂屯駐一座軍城,中軍部駐於這郡城國內城,其餘六廂分駐一城。”

這一軍六廂就分駐七座大點的山城,再每廂下四團再分駐一堡。

這麼一來呢,就是七軍城,二十八軍堡。

“除此七軍在二十八軍堡外,其餘的二百餘座中小山城,便不必再分兵駐守了,只於要害之處,分設兵站、烽堠,各駐三五人或一組人就好。”

長孫順德的意思,是要把高句麗那些大大小小的幾百座山城,除一些半山半平地的山城,或那種山谷型山城保留外,其餘的那些險要的山城,則全都廢除。

把裡面的人,全遷到更開闊的平原地帶去。

讓他們去建立屯莊,墾荒屯田,在地少的山區,則設立牧場,牧牛養馬養羊。

“過去這種遍地立寨,滿山築城的做法,已經不適合當今玄菟的需要了,咱們現在沒必要留着這些對抗時代的山城,對吧?我們高句麗,現在又沒有意圖再借這些山城抵抗朝廷之心,對吧?”

兩個對吧,問的淵太祚心中冷汗直冒。

他當然不能說是對的。

可如果真如長孫順德所說,只保留這七大城二十八軍堡,那麼幾百座大小山城遺棄之後,這對於淵氏來說,自然就相當於自廢武裝。

先前他已經只留了兩萬四千人的郡兵,其餘的都收回武器鎧甲,解散還鄉。

然後羅成便調走了他一萬人,只剩下了一萬四千兵。

而按四番法,這一萬四千人,當值在守的便只有三千五百人。而不當值的那萬餘人,人在鄉中,武器卻都鎖在軍城的甲仗庫中。

要是現在再把那些大大小小的山城堡壘給毀掉遺棄,遷去無險可守的平地山谷中立屯莊建平地城,一旦有事,他都不敢想象會是如何結果?

過去七百年,高句麗能夠一直屹立遼東不倒,最大的倚靠就是這些山城堡壘。

“郡丞,幾百座山城,這是數百年來百姓們的家啊,若遺棄毀去,大家必然捨不得。”

長孫順德呵呵的笑着。

“是玄菟郡百姓們捨不得,還是淵使君你自己捨不得啊?”

他笑中帶刀。

“搬下山其實是有好處的,大大的好處,你說呆在山城中,生活又不便利,邊上田地又少,出來耕種非常不便啊,長此以往,大家日子怎麼能富的起來,好的起來呢?咱們秦王有句話常放嘴邊,說要想富,得先修路。這修了路,就自然有財匯聚而來。”

“咱們不必死守着那些不適合居住的山城,咱們住到平地去,可以建更大的房子,還能帶上一個不小的院子,住的豈不更舒適。而且在那些適合耕種的平地邊上建立屯莊,耕種生產也方便,就能種更多的田地啊。”

當然,郡府這邊,還可以帶頭搞點產業嘛。

修起路來,就能貿易,外面的商貨能進來,價格更便宜,這裡的特產啊礦藏啊也能開發銷出去。

高句麗有什麼特產嗎?

當然是有的,主要的就是人蔘、貂皮、鹿葺,然後還有狐皮啊鹿皮啊,以及種馬、戰馬,並有珍珠啊,各種山珍等,當然,美女也是一種特產。

此外,金銀銅鐵這些也是有些礦藏產出的。

長孫順德希望淵太祚能夠在玄菟郡推行高句麗民下山政策,讓高句麗人從山城中走下山來,在平地上建立屯莊,推行屯田制度。

“可許多地都是有主的。”淵氏以此爲理由推脫。

“有主的也無妨,咱們可以在全郡內推行量田登記行動,把所有的田地都清量出來,有主的就請拿出田契地契出來,然後在衙門登記,並更換新契。以後,這些田地,便都按朝廷的律法交租納糧。”

“而無主之地,還有過去高句麗王室、官府的田地,還有那些對抗我天朝之罪人之地,當然都得通通入官,這些入官的公田,我們可以均田給無地百姓,也可以佃租給百姓。”

淵太祚又說因之前戰爭,使得大量從遼東平壤等地逃過來的百姓聚集在玄菟郡,一郡之地足有三百多萬人口,這麼多人口,僅玄菟郡一郡之地,再怎麼屯田也養不活。

“這也不難,現在遼東諸郡正缺人口,我們可以把一些無地的高句麗部百姓,動員他們遷往遼東遼西旅順扶余新城諸郡去屯田。”

淵太祚被長孫順德頂在了牆上,進退不得,一張臉皺的跟朵菊花似的。

第1503章 玩火第642章 質子軍第467章 一雪前恥、地獄歸來第820章 秘而不宣第438章 一時納盡豪傑第189章 秘笈(謝青翼追光打賞盟主!)第183章 杞人憂天第952章 前軍夜戰洮河北第395章 王位第742章 詔封秦王第1519章 軍區第273章 功第99章 內應第1448章 帝王之下皆螻蟻第998章 茶馬古道入黨項第1249章 倭軍覆滅第285章 一劍光寒十九州第1064章 請兵未成反被削第441章 彈劾第1231章 毋動,動,滅國矣!第1236章 大使館第840章 各謀退路第1322章 聖人仁慈第523章 十八道金牌第160章 軟硬兼施第988章 主少國疑身不免第246章 刀斬八品第1301章 府院之爭第403章 土城、水兵第489章 勢不可擋的新貴第854章 功臣謀反第189章 秘笈(謝青翼追光打賞盟主!)第1284章 諸侯聯軍第1484章 駕崩第1317章 東林黨第464章 將功贖罪第701章 李靖收徒第1103章 宣政殿第1297章 國王自刎第1053章 落魄書生馬賓王第221章 亂披風錘法第261章 宇文承都第833章 漢城第1294章 你爲難我們了第1312章 虛位以待第610章 孤膽英雄長孫無忌第198章 李密第921章 武川一司馬第513章 江淮之王第824章 一朝禍起蕭牆內第1268章 蕭閻王第577章 誰當爲太子第400章 軟禁、稱王第1041章 是非功過蓋棺定第339章 風聲鶴唳第247章 魏道士第667章 山東節度使第323章 斬將奪旗第548章 海東王第1523章 另做打算第721章 異姓不得封王第372章 分兵獨進第358章 出師未捷身先死第886章 大器晚成李藥師第1120章 倭寇第1427章 太子妃第848章 定楊可汗第370章 將帥不和第141章 聯姻第938章 除爵奪封第949章 天柱王的使者第291章 大水衝了龍王廟第859章 推恩令第163章 我羅老四又回來了第860章 大秦傾國而戰第56章 捷報第1071章 五嶺之南再兵亂第776章 勸進第273章 功第1429章 那津第83章 少年軍團第17章 還債第1478章 居功自傲李世民第1055章 鋌而走險只爲利第726章 江都密謀第381章 殺個回馬槍第1465章 書同文,語同音第6章 賞識第1449章 挖坑第294章 逃第494章 新舊貴族第1363章 獵騎兵第1534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1424章 敗戰庭帝國第1257章 女王第771章 公主竇紅線第262章 認我做義父第160章 軟硬兼施第502章 齊大非偶第469章 驍果揚威,天子破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