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8章 洛水河邊

天使自西京趕來河南,宣讀朝廷命令。

虎牢關下。

河南安撫使王世充迎接天使,等他聽完後,一臉震驚。自己堂堂河南安撫使,這才當了幾天,結果現在半個河南割出去,又給張須陀了?

他還是節度使?

憑什麼?

“王安撫,山東道威武軍節帥是榮國公來護兒大帥,張須陀只是副帥。”天使更正道。

可王世充又不傻,來護兒一直隨在御駕身邊呢,因此張須陀雖只授副使,可這命令中也說了由副使代行節度使職,張須陀依然是新設的山東威武軍一把手。

他只是個安撫使,張須陀這個敗軍之將反而成了節度使了,他手下的兵馬還沒得賜軍號呢,張須陀倒有了個威武軍的軍號。

“張副帥雖代海寺兵敗,可也積極招募組織兵馬反攻賊匪,連複數郡失地,功勳不小。”

這話說服不了王世充,他覺得很不服氣。本來嘛,河南道還有個東都洛陽獨立於河南之外,現在又割掉運河以東設山東道,那他這個河南安撫使還當的有啥意思?

除去洛陽,再割去設山東道的十三郡,那河南道只剩下十五郡,現在這十五郡還有七郡在李密和孟讓的手裡,他這個河南安撫使只剩下八郡之地。

樊子蓋對於這個任命也是有些不滿,可此時也不是置氣的時候,他勸說王世充,“王帥,眼下先想辦法一起把李密剿滅再說。”

李淵也在一邊勸說。

他現在急着回淮南呢,哪願意天天呆在這河南,可王世充磨磨蹭蹭到現在也不願意跟叛軍決戰,使得他也無可奈何。

如今聽說張須陀授任山東道節度副使,倒認爲是好事,東西夾擊,早點滅了李密,他也能早點南下江淮去。

皇帝說不定哪天就到江都了,他必須早點回去做準備。而且因爲李密和孟讓的得勢,現在江淮也不太安寧,不說孟讓殺入淮西,興風作雨,而且左才相和李子通等也都在做亂。

李淵可不願意這好不容易到手的江淮安撫使之位,最後被皇帝給擼了。

說來,現在的中原局勢確實很尷尬。

李密堵在滎陽,截斷運河,兵逼洛陽,簡直是一刀抵在了朝廷的咽喉之上。當年興建東都洛陽,就是因爲關中大興偏居一隅,尤其是大興城無法充當大一統朝廷的京城,因爲人口太多,西京無法自給自足,而受限於關中的地形,使得漕運艱難,哪怕通過水運,可在陝州也有一段很長的距離根本無法行船。

通過陸路轉運,卻要耗費極大的民力物力,每年從東南需要調運幾百萬石的漕糧入西京,但運這些糧進京,卻又要耗費更多的糧食和民力。

更別說,民間商人們運糧進京的巨大花銷。

所以皇帝營建東都,把都城建立在天下中心的洛陽。

既有利於政令傳遞天下,同時中原豐饒,可以自足,再加上後來開通的大運河,更使得朝廷不用擔憂漕運、糧食這些,幾大糧倉的建立,使得洛陽一度豐饒無比。

可洛陽也有不足之處,就是險不足。

李密如今就讓洛陽極爲危險,宰相們不得不帶着皇帝離開洛陽,名爲巡幸天下,其實就是避難。

太原府和范陽府都在北方,雖然很險要,可都有供給不足的麻煩,所以就只剩下江都府可取東南財賦錢糧了。

換言之。

其實宰相們的策略也沒有什麼不對之處,洛陽不安全,西京供應不足,那麼先去江都,然後穩打穩紮,剿滅天下叛亂,然後再還都洛陽,也不錯。

總好過皇帝和百官以及軍民數十萬人擠在洛陽或西京,連糧食都無法保證的強吧?

而皇帝雖新建了驍果軍十萬,可這支禁軍的戰鬥力已經不如從前了,現在除了比較能吃,並沒有什麼大用。

沒有幾年時間,估計也難以真正成軍。

李淵見王世充一臉不高興,也沒興趣繼續陪着他在這裡磨時間,乾脆道,“如今既然有山東道威武軍張副帥十萬兵馬西來合擊叛軍,我覺得我也不用繼續留在這裡了。陛下的御駕已經啓程離開西京,我必須得馬上回江都做好迎駕準備,孟讓、左才相、李子通等賊子還在江淮做亂呢。”

李淵要走。

王世充也沒法留,畢竟他理由挺充分。

於是王世充也只能任李淵離去。

李淵率八千部下離開洛陽,經河內郡繞道運河東面從陸路南下江淮。

他走了沒多久,河東的絳郡有反賊敬般陀和柴保昌作亂,接連攻破絳郡和河東郡,直逼河內,威脅東都洛陽。

二賊接受李密的封賞,響應李密。

樊子蓋於是隻得和王世充商議,“如今洛陽北面受叛軍威脅,我必須率兵先去平滅此二賊。”

“河南之地的叛賊,就交給王帥和張副帥聯手圍剿了。”

王世充雖然不願意,可樊子蓋品階還在他之上,於是也只能無奈應下,眼睜睜看着樊子蓋又帶走了幾萬人馬。

大業十二年的晚春。

王世充繼續與李密對峙於興洛倉。

兩軍幾次試探性進攻,都無功而返。

李密兵多糧足,但兵馬雖衆卻不精,而王世充的江淮兵倒是很猛,可數量卻不多,於是兩軍暫時形成了勢均力敵之勢,一時僵局無法打破。

沒有哪個統帥願意打勢均力敵的仗,誰都願意在開戰之前,就想盡辦法佔據更多優勢。

勢均力敵,意味着會是最艱難的戰鬥。

誰也不敢冒然先出手,於是都在等待着機會。

王世充欺待着張須陀先出兵攻擊李密的背部,李密卻又盼着敬般陀和柴保昌以朱粲和孟讓幾支外圍的兵馬,能夠打出更大的影響來,以牽制朝廷兵馬,甚至是最後打到東都來會師,聚殲朝廷兵馬。

李密有興洛倉在手,不缺糧,所以不急,他每天都在加緊督練兵馬。

王世充很焦急,東都失了興洛倉,又斷了運河漕運,糧草是坐吃山空。

洛水河邊,王世充的江淮軍中,也不時的傳出士兵們的牢騷話。

“天天在這裡跟叛軍對峙,眼看着春耕都誤了,夏天又要到了,大家都希望能夠早點回江淮江南的家鄉!”

這些動態不斷的通過軍官報到王世充的面前,使得他更加焦慮不安。

第79章 嗣業第650章 李密獵虎第426章 李密第574章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第772章 後院起火第844章 太極宮大火第1446章 推波助瀾第847章 最後防線第470章 狼子野心第350章 假降真受第1294章 你爲難我們了第749章 馬踏冰河第1052章 秀才舉人爭進士第878章 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第1450章 沃野第1026章 重建漢家安西府第599章 鐵騎入關第1357章 恩蔭第1045章 錦衣衛都督謀反第659章 這樣也行第97章 未雨綢繆第714章 十二年秋第351章 各爲其主第445章 十八路反王第1346章 洗牌第628章 號令不從第846章 頡利突襲第475章 戰滎陽第819章 遷都避秦第1425章 凱撒的歸凱撒,羅成的歸羅成第1512章 退盟威脅第527章 求降第1065章 螳螂捕蟬雀在後第638章 太原兵變第1500章 聖眷第186章 前程第1523章 另做打算第1248章 黑火綻放第919章 東方不敗、一統北方第62章 私放要犯第728章 江都保衛戰第1375章 張記雜貨第1528章 煌煌帝都第1520章 太白經天第1453章 捉對廝殺第768章 龍淵入海第740章 驍果北上,皇泰天子第1054章 白衣暮登天子堂第374章 薩水第652章 軍旗墜落第1259章 彩禮滅國第1014章 孤注一擲賭國運第1052章 秀才舉人爭進士第1067章 皇家織造女工忙第646章 爲誰而戰第383章 破敵國都,生擒賊王第1345章 兩湖熟天下足第554章 藏兵於民第135章 杜如晦(第九更,求訂閱!)第843章 後宮第176章 應者雲集第1510章 內聖外王第622章 東山再起第401章 水陸會師第349章 比狠第358章 出師未捷身先死第861章 兩國交兵,先斬來使第584章 段姥第227章 七次郎第1043章 朝廷請借天子錢第196章 歃血爲盟、義結兄弟第488章 聖心大悅,召見第1236章 大使館第425章 驍果統領第654章 矇蔽聖聽第1283章 黑夫團長第703章 鴻門宴第538章 天使李世民第795章 光榮之家第1105章 雷神第211章 千軍易得一將難求第763章 真龍天子第525章 高句麗妾第1385章 鷺島第49章 劫殺第1091章 鐵騎踏破叛軍營第1329章 欲戴皇冠,必承其重第239章 阿舅賊第214章 驃騎第937章 貴族志第970章 不破樓蘭終不還第495章 臉面第588章 流民第539章 鐵面無情第1258章 大司馬第1395章 官逼民反第474章 遼東撤退第1469章 五年巡邊第1051章 科舉取士求國賢第451章 裴行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