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5章 遼東集團

“今秋豐收,如今整個安東六郡十八縣,包括軍屯田,連府兵軍田、百姓農田也都開始混種,一季種麥後還可混種大豆、粟谷或高粱,如此大大增收了糧食,同時所得大豆、高粱,也能做爲軍馬之飼料,大大壯大我們忠武軍的騎兵力量。”

安東道節度度支營田大使王子明的一番報告,讓羅成非常滿意。王子明跟隨羅成數年,一直是負責打量羅成的財務錢糧,這方面經驗豐富,兢兢業業,是個很好的錢袋子管家公。

此前朝廷開道置使後,又於邊關各道設立營田使,負責屯田事務。而在安東道,王子明特兼度支使,便是負責軍資調度,負責節度使衙財政。因此他實際上是營田大使外又兼了個度支軍糧使。

屯田在朝廷是隸屬於工部,工部爲總領機構,地方上則有專門的管理機構。

“我們安東道軍屯爲五十頃一屯,民屯也是五十頃爲一屯。每屯各置屯主一人,屯副一人,五屯則置監及丞以統之。”

安東道的屯田是羅成很重視的事情,這涉及到軍糧所需。

因此王子明這個度支營田大使有一個專門的衙門,下面還有營田副大使、營田使、營田副使、營田判官、田曹參軍事等。

而在下面,五十頃設一屯,又有屯主、屯副。五個屯則設一個屯監、屯丞,這些都是基層的屯田官。

“糧食是根本,民以食爲天,而我們做爲邊疆戰區,軍糧更是軍之根基,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無糧則軍危。對於屯田,必須十分重視,不得鬆懈。”

正是在羅成的堅持下,現在安東道的屯田事業發展的很紅火。

首先就是軍屯,軍屯是隸屬於忠武軍的屯田,基本上每個軍鎮、戍堡、兵站,甚至是烽堠邊上都有軍屯,其田地由駐軍以及軍屯奴負責耕種打量。其所得屯田收穫,三分之二留存於所在軍鎮戍堡的糧倉儲存爲戰備糧,三分之一上繳到附近的大城中儲備調度。

而除了這些直屬隸屬於軍府的軍屯田,還有另外的民屯,民屯就是節度使衙門下的官田,不過耕種之人則是百姓或官屯田奴,百姓屯田則是佃種交租,官屯田奴也是交租,不過租額不同而已。

這些民屯所收之糧,則是進入節度使衙和下面的各郡縣,羅成同樣是將所得之田租糧,劃爲分份,三分之一留縣中糧倉,三分之一交郡中糧倉,三分之一交到節度使衙的糧倉之中。

靠着這軍屯和民屯,現在各軍鎮和各郡縣的糧倉都有糧。

而另一方面,百姓也倉中有糧。

府兵們還有自己的軍人永業田和口分田,他們的家眷也有永業田和口分田,而那些移民來中原百姓,不少人也都分到了田地。就算是許多流放罪民也是爲安東屯田十年滿後,就可以把自己佃種的官田轉換爲自己的永業田和田分田。

當然,這還不算大量的公廨田、職分田、學校田等,這些田數量也不少。

羅成對整個安東道的發展目的非常明確,那就是依靠遼兵守遼土,依靠遼人養遼兵。自給自足,不必依賴關內的供給,這樣就不怕關內掐喉嚨。

只有實現了自給自足,尤其是實現溫飽過後,他們纔有機會談其它的。

糧食生產就是放在安東道的第一要務上,糧食自給了,有多餘的糧食,才能談發展、擴疆。

現在王子明告訴羅成,安東道在軍屯民屯大力發展,以及均田授地並舉下,糧食生產穩定,耕田數量不斷增產,尤其是在混種之後,糧食產量更是不斷的提高。

僅僅是軍屯所得,就完全足夠供軍所用,而且一直都還有盈餘積存。郡縣糧倉裡,也是糧倉滿滿。

更不用說,六郡十八縣的九十個鄉里,每鄉的義倉裡,帶有地稅性質的義倉糧也積儲了不少。

正是靠着這些糧食,所有現在安東道的糧價比中原平穩的多,鬥米不過二十錢而已。

按羅成的思路,要強軍,先得有糧,然後得有錢,否則如何強軍?

因此在屯田興農之後,還得開展一些支柱型產業來發展壯大安東,比如畜牧業、比如邊市的貿易,再比如礦產冶鐵、造船、釀酒等。

不過安東的絲織是個大弱項,但通過貿易可以直接從海上與東南沿海之地交易,彌補不足。

以後忠武軍的軍械打造,要依靠自造,自己招募培養工匠,自己建立軍械製造作坊,從箭頭到矛頭,再從橫刀到馬槊、弓弩、鎧甲,都應當有自造的能力。而且所需要的鐵料,應當給自己的鐵廠下單,自己的鐵廠又能帶動自己的礦廠發展。

當然,未來能夠發展的產業還不少,比如說造紙。紙的價格一直很昂貴,技術也一直掌握在一些世家手裡,但若是能夠弄到技術,造紙的前景很大,這利潤很高。

此外鐵礦鐵廠軍械製造這個產業如果發展起來,也可以帶動發展下民用鐵製品的發展,比如造些鐵鍋啊菜刀鋤頭等,甚至可以出口到草原上,不管是突厥人還是契丹人,對於鐵製品都是極度渴望的,一口鐵鍋,可能更是身份的象徵。

當然,羅成也不是那種一心爲公之人。

安東道全面發展建設,他也沒有忽視跟隨自己的將領官員和士兵們,府兵們不用說,有軍田、勳田,數量還遠超中原。

而官員們每個人分到一份永業田外,還有額外的官人永業田、勳田、職分田,甚至還能從公廨田裡分到福利。

更別說,羅成通過貿易和其它產業的發展,再加上商稅,使得各個衙門都有錢。這些錢依然是三分制,一分留縣一分上郡一分交節度使衙門。

每個衙門,羅成都特意留下了足夠的公廨錢,甚至給各級官員們都安排了一筆辦公經費。

反正,有財大家一起發。

但羅成卻也有幾個禁令,首先就是禁止軍官們吃空額掛空籍剋扣挪用軍費,這是嚴厲禁止的,一旦發現絕不留情。

點選的府兵額一個不空,有多少就多少,甚至羅成還要另拿出錢來組建數量不少裝備不差的郡兵鄉勇來。

別人可能都想辦法要弄點空額好吸點兵血,可羅成卻巴不得能夠多弄點兵。

所以現在忠武軍五萬一千的府兵額一個不少,另外還有近五萬人的郡兵,而且各軍將們都還有一些自己的家丁家將,更別說羅成的義兒營現在數量已經不少了,而各郡縣都還有勤於訓練,裝備不差的鄉勇土團。

可以說,現在整個安東道,已經初步形成了以羅成爲首的一個軍事地主集團,從節度使到府兵,個個都是地主。

遼人守遼土,這就是現在忠武軍上下的共識,他們就是遼人,遼土就是他們的。

第791章 少林棍僧第379章 瘋狂第506章 下江南第954章 已報生擒吐谷渾第701章 李靖收徒第1315章 警報第1036章 諸羌未臣天子憂第1293章 劫掠第925章 山頭第712章 困獸李淵第386章 屠城第401章 水陸會師第656章 李淵第1367章 逼反第115章 縣令許親(謝秋懷夢涵萬賞!)第1390章 全城戒嚴第1125章 長安,宇文承都第525章 高句麗妾第996章 安得良策援嗣業第1054章 白衣暮登天子堂第513章 江淮之王第437章 重建左五軍第667章 山東節度使第263章 先鋒團第1427章 太子妃第1503章 玩火第461章 半渡而擊、大獲全勝第611章 教突厥騎戰第473章 亂世之梟雄第80章 聚夥第342章 刁難第38章 王薄第26章 分地第1345章 兩湖熟天下足第752章 半裝甲騎劉天王第972章 時清終未忍辭官第495章 臉面第1022章 賠了夫人又折兵第971章 沖天香陣透長安第957章 滿城盡帶黃金甲第1486章 騎士第1393章 清算第1418章 泰山封神第876章 沒討價還價第437章 重建左五軍第654章 矇蔽聖聽第280章 前廂都將第369章 拿下羅成第132章 刺客第1256章 劉文靜第1305章 都老實點第303章 羽翼豐滿第394章 李玄霸第753章 李密稱臣第1417章 倭國割地第1498章 夜未央第787章 後宮三千第640章 槊挑金狼汗(感謝農民伯伯盟主!)第597章 鐵馬連環(第九更!)第784章 亡國爲奴第233章 東征令第1450章 沃野第271章 騎第452章 霸王對白虎第59章 身披明光甲,揚威羅成名!第1495章 永鎮西域第280章 前廂都將第495章 臉面第351章 各爲其主第1413章 金才人第895章 十萬盡坑殺第878章 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第525章 高句麗妾第199章 丁憂第406章 再次殺回平壤第1005章 壯士飢餐胡虜肉第7章 美人贈金第1006章 絕地反擊再破國第484章 山窮水盡第6章 賞識第1054章 白衣暮登天子堂第1438章 滿載而歸第327章 妒忌第492章 羽林大將軍第219章 訂親第482章 真英雄,自風流第284章 死戰第927章 將功贖罪第1262章 長生藥第120章 精兵悍將第128章 挑戰第277章 蟻附攻城第805章 洛陽第934章 青苗法第294章 逃第703章 鴻門宴第1291章 北斗七星高第438章 一時納盡豪傑第546章 驚雷第1358章 秋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