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5章 羅藝鎮嶺南

今日五更

將宇文述踢到雲南去,把宇文化及扔到敦煌去做戍卒,羅成心裡總算舒坦了一點。

雖然沒能搞死宇文家,可皇帝一心護着,能有這結果已經不錯了。

不過羅成心裡倒反而有點希望宇文述能在雲南站住腳,甚至是能夠穩定那裡了。畢竟雲南這個地方,自古以來,就因爲距離中原的政治文化經濟中心過於遙遠,再加上地理地勢的複雜,所以一直都遊離在中原王朝的邊上。

當地人自給自足,男耕女織,雖說落後,可倒也逍遙自得。

加之,一直以來他們也沒出什麼像樣的人物,對於中原王朝也大多是建立較鬆散的那種依附臣屬關係,所以倒也自在。

直到漢武帝時,當時這位漢武帝一直想要打通往西域的通道,在河西受阻後,便想着向南打一條通道出來,經天竺去與月氏國聯繫,然後一起幹匈奴人。

爲了這個戰略計劃的實現,漢武帝開始派人深入雲南,並在雲南的大理地區設置了葉瑜、雲南、邪龍、比蘇四個縣,屬益州郡管轄。

從西漢到東漢,基本上中原都是如此,雖然當年漢武帝最後南下印度的計劃失敗,可中原王朝卻從此也算是進入到了雲南地區。

東漢末年,羣雄割據,對雲南的控制便更加下降,雲南之地,也開始有一些夷帥發展起來,也有一些漢人豪強大姓也慢慢起來。

所以到了北周之時,雲南儘管一直都在當時的王朝版圖之上,可實際上也就是地圖上宣示下主權而已。

到了隋朝之時,雲南之地出現了一個比較強大的家族,爨(cuàn)氏,地處南寧。

這個爨氏,其實本身也是來自於漢族,算是漢族官員在當地發展起來,經過幾百年的時間,慢慢的就西南化,成爲了當地的大豪強,反被稱爲南蠻。

這種情況其實很普遍,尤其是在南方,不管是在嶺南地區,還是在越南地區,或是在雲南甚至是川西,太多太多。

漢家豪強過去,藉着中原王朝的背景,依靠着比較先進的技術,然後又善於與中原通商,於是慢慢的就強大起來。再加上與當地的那些土人頭領等通婚聯姻,慢慢的自己也就融入進去,甚至最後成了一方領袖。

比如說此時嶺南的馮盎家族,馮家本來是北燕皇族,後來北魏滅燕,北燕王族一支便逃奔南朝宋,宋將他們安置到嶺南,授爲刺史。馮家在北方時,已經算是跟漢通婚漢化過的,到了嶺南後,又積極跟當地的俚人冼氏通婚,經過數代的通婚聯姻之後,馮家便成了嶺南東部第一豪強。

當代馮家家主馮盎還跟楊廣去東征過高句麗,並且做到了左武衛大將軍之職。

此外嶺南的另兩大家族寧氏和陳氏,也都是早年南下的漢人豪強。

雲南的爨氏其實也跟嶺南的馮寧陳三大豪強一樣,都是這麼來的,只不過雲南這個地方更偏一些。

在隋開國之初,

爨族首領爨翫便接受了招撫,還被授爲昆州刺史,可沒多久,他就叛變了。

叛變原因就是中原對雲南根本是鞭長莫及,沒有那個控制能力,卻還總要指手劃腳,甚至要求多多,爨氏自然就又叛亂了,自己當老大多爽,何必給你當小弟。

後來文帝派出了大將史萬歲前去平亂,破爨氏三十餘部,俘兩萬餘人,於是諸爨大懼。

爨氏只得再請降,這傢伙也聰明,直接以大量金銀財寶行賄史萬歲,然後就被史萬歲放虎歸山,於是他第二年又叛了。

後來朝廷另派楊武通率兵前往平亂,再次俘獲了爨翫及其子爨宏達等,並將他們押往長安。

這兩次叛亂以及平定後,爨氏的領袖被滅,爨氏遭受了致命打擊,勢力有所縮減。

可沒幾年,文帝病逝,楊廣繼位,可剛繼位的楊廣忙着平兄弟楊諒的叛亂,後來又忙着對付吐谷渾等。

倒是把這雲南給忽視了,大業三年乾脆撤掉了總管府,然後算是放棄了雲南之地。

在雲南更南之地,則還有濮部,也稱爲緬國,他們是哀牢族一支,也是自雲南走出去的,此時在瀾滄江和怒江流域居住生活。

其實早在魏晉之時,當地漢人豪強形成的大姓,和土人夷帥之間的爭鬥激烈,互相兼併,但到了後來,便只剩下一個爨氏大姓集團。

他們盤踞南寧,只是在形式上對中原王朝奉正朔,實際是在地方閉關自守,鞏固勢力。

再後來,爨氏也分成了兩爨蠻,分爲東爨和西爨。

爨氏竊據一方,朝廷遙授他們刺史太守之位,世代相襲,延袤兩千裡。

眼下被隋朝稱爲南中地區的雲南,比以前更亂,沒有了爨氏的一家獨大,現在各地是部落支離,首領星碎。

滇東的西爨白蠻,和東爨的烏蠻各不統屬,互相征戰,內鬥不停。

而在洱海邊,六詔部落也相繼開始崛起。

在南中地區,千百年來的傳統,就是各部經常互相進行掠奪性戰爭,長年這樣打來打去,使得根本難以發展,全損耗於內鬥之中了。

羅成提出把宇文述調去南中,倒也符合皇帝的心思。

在大業五年平滅吐谷渾,大業九年又平滅高句麗這一東一西兩大威脅之後,皇帝現在正愁沒敵手呢。

當年被迫放棄了南中地區,現在正好可以再去收回來。

趁着眼下南中各部混亂之際,正好出手,絕不讓他們再鬥出個老大來獨霸一方。

羅成的提議也其實是從羅藝那裡早知道了皇帝最近的一些調查和商議內容,所以才順勢提出。

他甚至爲向皇帝提出。

“要控制南中,那麼關鍵還在於得有一條交通要道,這條路即是進軍之道,也是維持統治的命脈。”

“你有合適的路線參考嗎?”皇帝問。

“陛下,如果按傳統的辦法,從蜀中的滬川修路進南中,不但要翻越的路太遙遠,而且山路難行,尤其本身中原到蜀中就已經路途遙遠且難行,這條路太遠太難行,並不合適。”

“臣以爲,不如自嶺南的交趾郡修一條路到南中地區,從交趾經步頭至昆州,然後向北修路到蜀中南部的戎州,在昆州向東北可修路到巴漢的牂柯郡賓化。”

“將來還可以從昆州把路向西修到洱海邊的雲南縣去。”

羅成的這條路線,其實就是調整了順序,傳統上都是考慮從四川或是貴州進入雲南,但羅成卻提議從越南進入雲南。

主通道是在交趾這邊,這樣一來,既可以從陸路走交趾、鬱林、桂林這條路線,直接連通到湖南的湘江,也可以往東經交趾、鬱林到南海郡,也就是後世的廣州,往北也可進入江西的贛州,然後經贛江到中原。

或者,直接從海上到達交趾。

這樣一來的話,以交趾爲起點,則交趾到昆州的距離就大大縮短,這條路雖然依然達到千里之遠,可比起從成都到昆州,或從重慶到昆州不但大大縮短了距離,尤其是路更好修。

當然如果以交趾爲起點修這條路,還有一個重要的作用,就是能夠大大提升朝廷對交趾這塊南越之南疆土的控制力。

“從交趾到南中,千里路上,每隔百里築座城池,可以置縣,每二三百里建一大城,可爲軍鎮駐兵。二十里建一堡,既爲驛站又爲兵站,如此一帶一路,可保證朝廷對南中地區的控制力不斷增強。當這條千里之路的城堡真正穩固了,則整個南中地區也就穩定了。”

從交趾開一條路到南中去,這還真是楊廣沒有想到的,之前他想的是從巴郡(重慶)到瀘川(瀘州)然後進入南中,然後從北邊的協州、恭州往南到南寧州再到昆州然後往西到雲南。

這是條傳統入南中道路,但更難走。

“陛下,我建議這次重返南中,還可以帶上爨翫之子爨宏達,朝廷可以任命其爲郡守,利用爨氏在南中的影響,以誘諸部歸附。”

楊廣越聽越覺得興奮。

當初他廢州改郡,甚至連南中地區的幾個州都沒改郡名,就是因爲實際已經放棄了這一地區。

“不錯,把爨翫繼續留在京,送他兒子爨宏達回南中。”楊廣又道,“可以在南中設立東安、南寧、昆明、雲南四郡,以宇文述爲南寧太守,以爨宏達爲昆明太守。”

當然,君臣心裡都知道,爨宏達這太守,也不過是隋軍的一個傀儡而已,並不是真讓他去當太守的,實際郡務還是會由郡丞執掌,但卻可以利用爨氏在南中的巨大影響力,來收附各部。

到時邊拉邊打,邊修路邊穩固。

“據悉,如今南中地區最大的三個爨氏首領分別是昆州的爨日進,和南寧的爨歸王,以及雲南的爨崇道。

“可以按爨歸王安東太守,爨崇道雲南太守。”

南中現在三個爨氏首領,卻只授兩人爲太守,而放爨宏達回去做昆明太守,偏偏不讓昆明當地最強的爨日進爲太守,這便是先拉攏弱的兩家,打壓最強的一家。

各個擊破。

“朕想不到士誠你雖在遼東,卻對南中也有如此妙策,好。”末了,皇帝望向羅藝,“之前愛卿說要請辭相,朕再三挽留你也不肯留,那朕便委你爲交趾太守,兼嶺南撫慰大使,負責交趾境內修路到昆明邊界。”

“朕知道你與宇文述不睦,但是這次希望你們兩個能通力協作,一起把南中安定下來。”

羅藝怔住,羅成也怔住了,本來是打算讓羅藝去青海的,怎麼現在繞來繞去,倒把羅藝給繞到交趾去了。

這不對啊。

可皇帝此時正在興頭上,一心在想象着要如何征服南中諸爨,根本沒注意到羅成叔侄臉上的無奈。

第1232章 君子第672章 世外桃園第317章 老子反了(感謝書友105萬賞!)第132章 刺客第275章 來遲一步第484章 山窮水盡第140章 私奔第512章 弒君奪位第60章 狗急跳牆第525章 高句麗妾第392章 另奉新王第1108章 知已知彼第1041章 是非功過蓋棺定第1322章 聖人仁慈第549章 功蓋漢武第1311章 總督第503章 天下英雄榜第936章 羅秦單李、閻崔鄭周第1312章 虛位以待第1527章 起兵勤王第149章 咄咄逼人(爲S司機萬賞加更!)第1021章 騎虎難下步維艱第1280章 破城第1054章 白衣暮登天子堂第825章 唐帝第1413章 金才人第1276章 流鬼夜叉第1293章 劫掠第886章 大器晚成李藥師第635章 馬邑三雄第1247章 韋忠賢第1122章 席君買第658章 賜國姓第139章 奴隸第1236章 大使館第1027章 錦衣衛與皇城司第136章 王薄的饋贈(十連更!)第302章 慕容長生(謝謝平安10113萬賞!)第223章 大殺四方第1403章 蠻子兇狠第1037章 汝之妻子吾養之第646章 爲誰而戰第284章 死戰第174章 威望第113章 義子第547章 遼東留守第55章 歃血爲盟第97章 未雨綢繆第784章 亡國爲奴第1003章 吐蕃欲結城下盟第1531章 分家立戶第359章 再折一員大將第1499章 放手第661章 厚賞重恤以得軍心第894章 吳越樑楚第681章 忠武軍興兵第40章 飢渴難耐第323章 斬將奪旗第284章 死戰第877章 天子守國門第1491章 韓侯第411章 長子羅長卿(爲青翼追光盟主五萬賞加更!)第583章 張金稱第633章 戰個痛快第373章 攻入平壤第1410章 豪華陣容第697章 又來遲一步第1486章 騎士第1329章 欲戴皇冠,必承其重第508章 抱大腿第676章 江都、驍果第193章 山東好漢第583章 張金稱第1322章 聖人仁慈第1322章 聖人仁慈第792章 瘋王第799章 少林僧兵紅槍會第1347章 八百標兵第1352章 崑崙第256章 天降爵位第22章 幫閒第416章 故人來第664章 我又回來了第1497章 騎士歸來第1296章 天亡第269章 箭(第六更、再爲秋懷涵夢盟主賀!)第1376章 義商齊心第1374章 獅子之城第923章 進貢美人第315章 羅門女將第1004章 不勝而勝休妄想第529章 抗旨不遵第1497章 騎士歸來第719章 三藩第261章 宇文承都第211章 千軍易得一將難求第432章 徵召舊部第915章 使團滅國第360章 背水一戰第1291章 北斗七星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