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7章 拜封節度使

“我覺得倒是可以幫下王世充,這人挺有本事,很會討皇帝喜歡,你幫他,他也會記下這個情。而且,李淵是你外舅,讓他到淮南,也不是壞事。”魏徵咪了口燒酒,再夾了一顆豆子入嘴,有些滿足。

魏徵的話倒是讓羅成心裡一動。

李淵。

他對李淵雖然一直也很警惕,覺得李家父子跟他並不怎麼同心,但讓李淵到淮南來,並不比他在江南差,或者若是他這次不出手,可能李淵不太可能有機會任道一級使職。

如魏徵所說,不管怎麼說,在外人眼裡,李淵跟他都是姻親,這個時候拉他一把,那也是壯大自己同盟的力量。

畢竟宇文述雖然被趕去雲南,可並沒有就此倒下,宇文家在朝中還有很強的勢力,尤其是羅藝告訴他,裴蘊虞世基這兩個宰相那是很厭惡他們羅家人。

羅藝這次得去交趾,朝中沒有了宰相撐腰,以後還不知道會如何變化。

········

“臣覲見至尊。”

羅成入殿,拜禮。

今天皇帝沒有頭頂九旒珠冕,也沒有穿那玄上纁下的禮袍,他今天只戴着頂黑幘巾,身上穿一件明黃色的袞龍袍。

皇帝笑着道,“起來吧。”

殿裡還有其它幾位宰相,六位宰相,如今宇文述的參知政事銜已被免去,羅藝的也即將被免去,不過他今天還是被召來,但宇文述則沒被召來。

除了五位宰相外,還有一位中年男子,長的很高大儒雅。

“這位是皇后之弟蕭瑀,朕已經拜他爲內史侍郎,加參知政事銜。”皇帝給他介紹。

羅成心道原來是這位,他是蕭後的弟弟,後梁明帝的第七子,樑靖帝蕭琮的異母弟。他七歲的時候在後樑封王,後來姐姐嫁給楊廣,他便跟着到了長安,可以說一直是跟隨姐姐生活長大的,也是楊廣看着長大的。

本來楊廣對他很不錯,不過蕭瑀這人比較耿直,看不慣的地方肯定得說,經常直言相諫,於是惹的楊廣十分不快,幾次把他貶到地方上去。

這次皇帝接連把宇文述和羅藝兩位宰相外放,於是又把這個小舅子召回朝中,還授他宰相之職。

其實以前楊廣也授過大舅子蕭琮爲宰相,不過不是實授,畢竟蕭琮以前當過皇帝,不過是拉出來擺擺樣子,安撫一下荊襄之地的後梁子民而已。後來等皇位坐穩,很快就把蕭琮踢下去了。

不過對蕭瑀,楊廣還是跟對蕭琮不同的,畢竟這位是從小在他身邊長大的,也不曾當過皇帝,對西樑更談不上什麼感情。

“早聞蕭公忠直敢言,十分佩服。”羅成拱手。

蕭瑀也打量着羅成,這還是兩人頭次見面,不過蕭瑀明顯對羅成觀感不錯,“羅帥爲朝廷平滅高句麗,可謂不世之功,否則遷延日久,還不知道要遭受多少損失。”

他笑着道,“若非羅帥太過年輕,其實倒適合入朝爲兵部尚書。”

羅成連忙擺手,他對做兵部尚書還真沒什麼興趣,這兵部尚書跟十二衛四府職權分的太亂,並沒有什麼可當的。

這時楊廣回到御座坐下。

“羅成,你之前跟朕提議的實道一事,朕思慮許久,又與諸位相議過後,覺得可行。今天召你過來,就是想讓你也一起來參與下關於如何劃分道與使職之具體事務。”

羅成不過是一個留守,還是入京朝集,現在卻得以入宮跟着衆宰相一起議事,這簡直就是萬分破例了。

虞世基呵呵笑道。

“羅家父子二人同殿議事,傳出去可是千古美名呢。”

羅成對着這個大奸臣笑了笑,這傢伙拍馬本事第一,而且筆桿子確實厲害,不但字堪稱當代大家,而且這文章寫的妙筆生花。

對這種人羅成沒好感,可也沒想要去得罪,只要他不過份的來惹自己,羅成也不想去動他。

畢竟,小人難惹。

“臣以爲,十三道可行,但節度使無必要。”虞世基直言。他的論調是節度使職權太重,畢竟按羅成的建議,這個節度使其實就是過去的使持節大都督,或隋初的大總管。連觀察使和安撫使這樣的大員,都得受節度使節制。

而裴蘊也出聲。

“臣也以爲十三道可設,但節度使不必要,甚至,安撫使和觀察使設一便可以。”

而裴世矩則表示,不如按過去的制度,在邊郡,設立都督兼太守,以統領軍政。或在緊要之處,一都督統數郡之兵。但道一級,不設更高的統領軍政的節度使,而是大小都督都受安撫使統轄。

比如說在河北河南河東三道,河南道就完全沒必要設立都督,而在河北道,可以在涿郡設都督,以統領涿郡、漁陽、北平、上谷四郡之軍事。而河東道,可設立馬邑都督,或雁門都督等。

這幾位宰相都是反對設立節度使這樣能夠統轄十幾二十郡的地方統兵大帥,認爲將來可能尾大不掉。

甚至裴蘊直接進言,認爲留守一職其實沒有必要保留,可以一併廢除。

“羅成,你認爲呢?”

“陛下,臣以爲,幾位宰相之言老成持重,十分穩重。不過,國家決策也當順時適勢,過去征討是由徵軍總管和大總管統領部隊臨時出征,事畢則解,所以卿相率兵御戎,戎平則師還,並無久鎮。緣邊之地,其在邊疆,雖設軍鎮,可畢竟我朝府兵制度,府兵多在中原,邊地兵少。

過去大隋實力強勁,無人敢犯邊,而如今雖然大隋依然強大,但朝廷多年開疆拓土,如今東邊已經深入到了遼東和朝鮮半島,北邊也已經控制着河套平原漠南之地,而在南邊,大隋不但遠及交趾,而且現在還要重入中南之地,在西邊,平滅吐谷渾之後,朝廷在那裡設有四郡,未來還打算進入西域。”

“陛下,東西南北各個方向,如今都已經擴張到極致,距離中原腹心,那都是數千裡之遙。邊關形勢嚴峻,遼東還有高句麗,隨時可能還有叛亂風險,所以必須駐大軍鎮守,一步步不斷的威壓才能把高句麗徹底吞併下來。”

“西北吐谷渾滅亡已數年,但到現在叛亂都還未停過,所以也一樣得常駐軍隊穩固。”

······

第985章 可憐無定河邊骨第347章 賠款議和第939章 頓悟成佛第41章 秦瓊是我表哥第1384章 建安第348章 笑的太早第910章 背後冷箭第606章 潛龍在淵第922章 分封·天之南、海之角第472章 東都危第34章 老子的隊伍纔開張第272章 追第470章 狼子野心第480章 楊老二第1012章 漢家計拙是和親第927章 將功贖罪第1303章 負重前行第777章 羅軍大敗第110章 嗣子第514章 賴封不賞第1264章 十年西域兵第234章 動員第1020章 寇可往吾亦可往第905章 喪心病狂第739章 太宗武皇帝第886章 大器晚成李藥師第1060章 八方朝貢開貿易第1304章 黃金酒器第559章 上打昏君,下打奸臣第554章 藏兵於民第166章 躍龍門第351章 各爲其主第1494章 代天巡狩第1447章 請君入甕第210章 赤發靈官第492章 羽林大將軍第892章 請降求和第1416章 劍出鞘第50章 逐鹿第1426章 關稅權第628章 號令不從第99章 內應第731章 驚變玄武門第936章 羅秦單李、閻崔鄭周第1264章 十年西域兵第1429章 那津第987章 秘不發喪藏玄機第411章 長子羅長卿(爲青翼追光盟主五萬賞加更!)第497章 面聖第934章 青苗法第1113章 長安張超第807章 虎口拔牙第694章 說客武士彠第1089章 你要戰,便來戰!第651章 虎落平陽第1340章 逼宮第1476章 太子旅賁第654章 矇蔽聖聽第1422章 講究第1112章 老鐵槍第782章 新朝第1255章 狗奴第385章 孤軍第270章 夜第565章 羅藝鎮嶺南第1364章 呆仗第430章 以眼還眼第129章 論功行賞(第三更!)第29章 勇三郎王伯當第595章 尉遲恭第139章 奴隸第446章 上中下三策第561章 第一家族第992章 風勁弓鳴獵羌戎第938章 除爵奪封第773章 天價壽禮第996章 安得良策援嗣業第1004章 不勝而勝休妄想第194章 金釘棗陽槊第1517章 開元二十年第1324章 代言人第1122章 席君買第805章 洛陽第600章 驍果陌刀將第609章 飛虎(吐血第十一連更,感謝農民伯伯萬賞!)第256章 天降爵位第1370章 聰明人第210章 赤發靈官第11章 縣令授職第207章 四猛第643章 賠了夫子又折兵第6章 賞識第405章 背後一刀(感謝1農民伯伯萬賞!)第1120章 倭寇第380章 十萬旌旗斬閻羅第872章 皇帝萬歲第237章 懷才不遇第1113章 長安張超第1344章 木秀於林第867章 大利犒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