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0章 自古以來

熊津江畔,泗沘城。

安東道宣撫使兼安東左都督指揮、熊津郡太守長孫無忌細細的打量着面前的這枚金印。

越看是越興奮。

“好東西啊!”

“真正的好東西。”

右都督單雄信不解問,“不就是個印章嗎,有什麼可稀罕的?”

“你來看這上面的字,這個漢字,看到什麼不一樣了嗎?”

單國舅也是地方豪強出身,陰篆倒也不是不認識,經他這麼一指倒是發現了個特別之處,“這個漢字的右下角是個火字,一般印章篆文漢字右半部是連寫的,這有些奇特啊!”

“你以前可還看過其它地方有這樣的寫法?”長孫無忌問。

“似乎沒有。”

“哈哈哈,沒有就對了,其實僅憑這個漢字的寫法,就可以確定這個金印絕對是真的,而不是假的。”長孫無忌做爲北魏皇族後裔,雖說是個鮮卑人,但論這方面的學識卻是要強於單雄信許多的。

長孫摸着那枚已經完全清理的乾淨的金印越看是越喜歡。

“其實啊,這漢字右下角這個火字的寫法很少見,但並非沒有,一般都只出現在兩漢朝的一些印章之上。比如我家原來就收藏過幾個漢代印章,有枚漢匈奴破虜長和一枚漢歸義氐佰長印,上面的漢字也是這樣刻的,右下角都是個火字。

漢字的右下角的這個火字,而且還是特意隔斷的,不是連寫。

至於爲何出現這種情況,他幼時曾經問過自己的父親長孫晟。當時父親是這樣告訴他的,說因爲漢是火德之國,古人認爲天地間萬物都是由五德組成。漢代初立時,剛開始是水德,後來也有過一段時間是土德,但最終還是定爲了火德。

故此後來漢朝刻印章時,有時會特意把漢字右下角寫成火字,並隔斷開來,以示火德。

這是漢字的一種特殊寫法。

“你再來看這蛇紐,這也是很有講究的。”

“皇帝玉璽、國王金印、臣子銅章。”

印的材料極有講究,都有規格制度限制。

“漢制,賜給太子及諸侯王,金印,龜紐。而賜給臣服國國王的印雖也是金印,但印紐則多用蛇、駱駝等造型,這顆印是金印蛇紐,篆文又是漢委奴國王,可以斷定,這是一顆漢代賜給倭國王之印,十分寶貴。也不知道這印怎麼就被遺落埋藏於荒島之上,還讓徐小鳳給獲得了,只能說是天意吧。”

單雄信還真不知道漢代時就賜金印給倭國王了。

“這麼說來,倭國自古以來就是我中原王朝之臣藩了?”

“算是,也不完全是。”

“《後漢書·光武帝本紀》和《後漢書·東夷傳》中都有記載漢光武帝建武中元二年,也就是距今大約近六百年前吧,當時倭奴國奉貢朝賀,使人自稱大夫,光武賜以印綬。因此,這一枚金印很有可能就是當年漢光武帝所賜的那枚金印!”

“不過當時朝賀的那個倭奴國並不是現在的倭國。”

“難道還有其它倭國?”

“東漢初年,當時的東瀛列島上有許多土著部落走向國家過渡,結成了不少部落聯盟,形成了大大小小數百國,其中在現在的筑紫島上,有一個較強大的部落聯盟勢力較強,爲了能夠凌駕於其它部落王國之上,於是遣使朝見漢朝皇帝。當時的光武帝瞭解到東瀛諸島部族的風俗後,嘉許其遠來恭敬之情,授以金印,賜名以倭。”

“倭國,其實國名正是來源於我天朝所賜。不過當時的這個倭國,只是東瀛諸島中筑紫島上較強的一支勢力,而如今的倭國朝廷,其實是後來在大和島上諸國中的大和部,擊敗其它部落,最後建立起的大和朝廷,包括原先筑紫島上的這受漢天子所賜的倭國,也被併入其中。後來我中原與東瀛往來,依然以倭稱呼其名。”

“原來此倭非彼倭啊!”單雄信這纔有點搞明白了。

“可這金印上刻的卻是漢委奴國王印啊!”

“委也可通倭,另也有委任之意,另外當時筑紫島上確實有個奴國,人口數萬戶。”

《說文解字》中,委表示隨從之意,加上人字偏旁表示順從、恭敬的人。而《漢書·地理志》中記載:“樂浪海中有倭人,分爲百餘國,以歲時來獻”。

三國曹魏時期,筑紫島第一大國邪馬臺國曾在九年時間內五次向洛陽的中原王朝進貢,中原王朝也首次向倭國派出使者宣撫。

“這幾天我又翻看了不少史書記載,也問詢了不少有學問者,查到了一些有趣的東西。其實不僅漢光武帝曾賜金印給倭國王,在曹魏時,倭國王也曾獻派人經朝鮮赴洛陽,獻奴婢布匹等物與魏帝,獲魏帝賜《親魏倭王》稱號,並金印、銅鏡等物。而當時這個倭王,還是個女倭王,其本國名原爲邪馬臺國。”

邪馬臺國其實就是當年派使者朝東漢光武帝的那個國家,在筑紫島北部,也就是現在的那津一帶。後來該國發生內亂,乃共立女子爲王,到曹魏時,這個女王名叫卑彌呼,在筑紫北部的邪馬臺之地爲都,由她弟弟幫忙治理國家,實際上這時的邪馬臺國,是筑紫島上三十多個倭人小國的盟主。”

只是這個邪馬臺國,後來被大和擊敗征服,併入了大和國。

但中原對統一東瀛諸島的大和朝廷,依然稱爲倭國。

“當年倭國派使者入中原朝見天子時,曾自稱其祖上爲夏後少康之子,封於會稽。其俗斷髮紋身黔面,以避蛟龍之害,後避戰亂渡海到邪馬臺!”

單雄信越聽越玄乎的感覺。

“先前薛延陀人說什麼他們是夏朝天子派去塞北的夷正金天氏之後,現在這倭人居然也自稱是夏後少康之子了。”

長孫無忌卻是笑道,“真真假假又何妨,真的也是有可能的。就算是假的,可他們願意攀附我華夏不也是好事嘛,這樣一來,咱們以後統治這裡也就名正言順了。”

單雄信哈哈笑着,“你們這些人啊,就喜歡彎彎繞,要我說直接打服就好。”

“這個文化認同也很重要的,從肉體上征服,哪裡比的上從根源上同化呢。”

第1050章 鳥盡弓藏誅功臣第66章 一羣莽夫第35章 知世郎現身第1244章 皇帝的殺招第266章 烏雲壓城城欲催第118章 六路進軍第235章 唐國公第1033章 神之子民有高低第1038章 人爲刀俎我魚肉第287章 家書第1278章 不宣而戰第357章 肉食者鄙第1238章 榜下捉婿第558章 朝天子第1497章 騎士歸來第313章 山東沸反第1530章 直叩宮門第326章 暗渡陳倉(感謝金曉一萬賞!)第1028章 金輅馳過凱旋門第1522章 爛泥扶不上牆第324章 一將無能,累死三軍第139章 奴隸第654章 矇蔽聖聽第95章 殺官造反第1493章 殖民據點第545章 李世民的猜疑(感謝徒步者1989萬賞!)第323章 斬將奪旗第846章 頡利突襲第1405章 吳王黨第148章 革職第1387章 皇帝萬歲第231章 你想當皇帝嗎第183章 杞人憂天第56章 捷報第1343章 平步青雲第994章 西出陽關滅伊吾第326章 暗渡陳倉(感謝金曉一萬賞!)第5章 又來一個戰神第873章 鎮國神器第1356章 利益第202章 廟小容不下大佛第366章 十萬伏兵第1383章 飛地第919章 東方不敗、一統北方第803章 北邙山第1326章 賠本賺吆喝第468章 旅順太守第35章 知世郎現身第1054章 白衣暮登天子堂第968章 無賴漢子佔花枝第834章 三娘震妒女,羅成奪太原第1357章 恩蔭第1446章 推波助瀾第1364章 呆仗第1042章 巧婦難爲無米炊第878章 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第1000章 三寸舌強百萬師第22章 幫閒第184章 年終福利第357章 肉食者鄙第512章 弒君奪位第1231章 毋動,動,滅國矣!第212章 黑夫人、白夫人第146章 飛揚跋扈第1030章 伊麗封侯鎮安西第925章 山頭第74章 你要什麼賞賜第1233章 膽大妄爲第1110章 南海三王第396章 開倉第105章 鬥將第216章 玄甲第807章 虎口拔牙第1397章 殖民者第762章 梟雄本色第555章 棄婦第1348章 人亡政息第1052章 秀才舉人爭進士第661章 厚賞重恤以得軍心第460章 管你幾路來,我只一路去第216章 玄甲第185章 秦瓊第1052章 秀才舉人爭進士第685章 廢昏君第231章 你想當皇帝嗎第798章 虯髯客第1321章 李縣丞第1049章 秦皇殺妖坑術士第527章 求降第1527章 起兵勤王第604章 朕這大好頭顱 誰當斫之第676章 江都、驍果第1364章 呆仗第893章 拋棄第179章 百斤大刀第443章 久別重逢第904章 遷都第994章 西出陽關滅伊吾第700章 英雄各有所見第421章 抄家滅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