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二章 無處不在

“欽此!”

政事堂內,陳皮宣讀聖旨,下面跪着以章惇爲首的朝廷諸多官員。

等陳皮宣讀完旨意,一衆人表情十分驚異!

‘總理大臣’,總攬政務;二品以下,先斬後奏!

這樣的權力,在宋朝從來沒有人有過,甚至於說,在大宋,根本就沒有宰相!

來之邵,黃履等人悄悄擡頭看向章惇,神情狂喜!

有了這樣的權力,他們就能徹底掌握朝局,對地方上也有足夠的威懾力,控制力!

他們以往期盼的,無非是‘新黨’再次盈朝,誰能想到,宮裡會給予章惇這般的絕對權力!

蘇軾默默無語,他自然能明白,這是因爲章惇容忍了文彥博,這是宮裡對章惇的獎賞。

只是,這種‘獎賞’,比文彥博入京來的影響會更大,可以清晰預見,朝野會掀起巨大的反彈!

大宋立國之本就在於‘制衡’,在以往,宰相的權力被分割七零八落,甚至於六部也被再三分割,甚至於,沒有一個‘正職’,全部都是權,知這類的代理!

而現在,出現了一個不止是可以任免官吏的宰相,二品以下,先斬後奏,這是多麼可怕的權力!

蔡卞跪在地上,瞥了眼章惇,神情不但沒有興奮,反而有些凝重。

【領紅包】現金or點幣紅包已經發放到你的賬戶!微信關注公.衆.號【書友大本營】領取!

章惇一如既往的嚴肅色,看不出什麼其他表情。

陳皮宣讀完旨意,上前扶起章惇,笑呵呵的道:“大相公,官家還說了,大相公今後可‘御前不跪’。”

章惇接過聖旨,道:“臣,即刻前往宮裡謝恩。”

這是應有之意,陳皮掃了眼其他人,道:“官家說,大宋律應該差不多了,官家想看看。”

蔡卞接話,道:“此事由政事堂,樞密院,六部,御史臺,大理寺,國子監,翰林院等聯合修著,我待會兒就去催促,命他們整理好,儘速呈送御前。”

陳皮沒有再說,笑笑就走了。

陳皮一走,黃履就迫不及待的道:“恭賀大相公,有官家如此信任,何愁大事不成!”

來之邵也跟着道:“大相公,此事須大賀,應當擺宴!”

黃履,來之邵都很會說話,避過了敏感點。

來之邵說的‘大宴’,其實也不是誇耀,而是藉機擺平外面因爲文彥博復出引起的紛亂。

到底是當朝重臣,眼界還是有的。

蔡卞回過頭,看向衆人,尤其是章惇手裡提着的聖旨,斟酌着道:“有大相公這件事,文彥博復出一事就顯得無足輕重了,你們找些人,說一說,讓朝野安靜一些。”

衆人明白蔡卞的意思,蘇軾一直沉默着。

朝局的變化太快,令他跟不上。他已經難以預判,文彥博入京,章惇執掌大權後,朝局以及‘新法’會有怎樣的發展。

蔡卞又交代幾句,衆人便離開政事堂,要去安撫沸騰的宮外大小官吏了。

確實如蔡卞等人預料的那樣,或者說早已經發生了。

文彥博沒人不認識,在朝時間太長了,元祐五年才致仕,離現在不過三年時間。

各部門大部分都是‘新黨’把持,他們激烈的反彈,已經不知道有多少人在寫彈劾奏本,各部門非議不斷,壓力不斷向上。

稍微冷靜的各部門副手,都在盡力安撫,穩住事態,等待他們的一把手回來,探尋真實情況。

工部自然更爲熱鬧,作爲‘舊黨’唯一盤踞的地方,對於‘舊黨’大佬文彥博的復出,欣喜若狂,已經在商量着,怎麼迎接,以及各種發展計劃了。

等待他們的,除了文彥博復出的消息,還有章惇的‘高升’,執掌大權。

這如同一盆冷水,將本來沸騰的開封城,瞬間澆滅了下去。

在文彥博復出的消息瘋狂擴散不多久,章惇‘高升’的消息隨之而來,本來高昂的情緒,瞬間又被擊垮。

朝野不知道多少人,出現了一種極其彆扭,難受,不吐不快又無法吐出來的壓抑情緒。

還在路上的王存,很快也接到了消息。

第一個,自然是文彥博復出的消息,他還驚疑不定,盤算着利弊得失的時候,章惇‘高升’的消息接踵而來。

暫停在路邊休息的馬車邊,王存正與周文臺對弈,陸續而來的兩個消息,令棋桌上出現了詭異的沉默。

周文臺是蔡卞的得意門生,對於章惇的高升,有些些許高興,卻又不那麼激烈,只是保持微笑。對於文彥博復出,他更是無感,因此一直保持着微笑與王存。

王存盯着棋盤,彷彿在思索着棋局。

文彥博入京,對他來說是禍是福還兩說,但他的權力必然不被嚴重分割。而章惇成了大權獨攬的政務總理大臣,這對他以及‘舊黨’來說更是極大的不利,或許,這是‘舊黨’覆滅的開始!

越是這樣想,王存的臉色就越是凝重,眉頭快要皺出墨水來。

周文臺見着,不動聲色的道:“相公,人有遠慮,心患叢生,還需顧眼前啊。”

王存擡頭看向他,冷哼道:“遠慮,近憂,我都有。大相公突然站的這麼高,將來可沒有什麼臺階下來。”

周文臺拿起棋子,道:“相公,該落子了。”

王存臉色難堪,卻也犯不着與蔡卞的門生計較,拿起棋子,又覺心煩氣躁,一把推開棋子,道:“江南西路的事,你們是怎麼打算的?是對付我的手段嗎?”

周文臺收拾棋子,隨口的道:“相公,我只是洪州府知府,去了之後,只管治理府州,其他的事情,不歸我過問。”

王存瞬間就想到了先一步,已經走的很遠的蔡攸,又想起江南西路那些還在牢裡的人,臉角繃直,道:“江南西路的巡撫,是何人?”

周文臺將棋子放入甕中,不假思索的道:“會有人兼任。”

王存到底是右相,瞬間就想到了,驚疑道:“你們決意對各路進行合併了?”

大宋的‘路’太多了,一拆再拆,雖然有現實需要,實則更多的還是‘制衡’的緣故。

現在朝廷要合併,那必然要集權,這依舊與大宋的‘制衡’國策衝突,令人不安!

第四百六十三章 文半城第一百五十一章 不換思想就換腦袋第七百二十九章 上岸第五百零八章 風聲雨聲第一百零一章 深刻的變化第兩百九十六章 觸及儒家禮教第五百八十九章 抄家第七百五十六章 兵臨城下第五百四十七章 開禁第五百五十六章 虎頭蛇尾第六百章 離心第四百零七章 一羣豬隊友第二十三章 君臣鬥第一百九十八章 開堂第五百一十六章 緹騎第四百四十三章 平衡第一百一十五章 空虛第一百六十九章 屈服第六百三十三章 狂風第五十章 謠不可止第一百六十五章 西夏來襲第兩百零二章 剖開你們的心肝脾肺(求訂閱~)第四百七十五章 事多繁雜第兩百八十三章 反對如潮(求訂閱)第六百三十七章 剿匪第一百七十三章 連下詔書第五百一十三章 不斷顯現的裂痕第四百六十五章 反將一軍第七百四十八章 行文走武第一百二十章 另起爐竈第五百八十一章 對峙第四百九十九章 夢想第四百四十六章 憨第一百三十二章 斬立決第六百九十一章第六百一十章 未有第七百五十章 火炮第六百七十三章 三點第三百四十一章 斬遼使第五百六十九章 念念不忘第兩百七十章 皇后有喜了第六百三十四章 抵達第五百二十章 備案第七百零八章 詭異第三百五十六章 請旨第兩百四十六章 對皇后出手了第五百六十四章 整合第五百三十四章 託獻第四百六十八章 策略第五百一十三章 不斷顯現的裂痕第四百九十三章 一個圈子第五百四十四章 攻心第四百八十四章 怎是一個複雜第六百四十五章 煩惱第三百零九章 宣德門下第五百一十一章 豈有意乎第五百三十二章 爭議第五百九十七章 大理寺第三百六十五章 虎狼之地第三百八十九章 李乾順的野望第三百二十九章 以交子發工資第五百九十三章 小人的作用第一百八十七章 趙煦之威第七百一十九章 死第一百零二章 一把劍第七百一十八章 混亂第四十六章 權力薰心者第四百八十九章 兼聽第一百二十章 另起爐竈第兩百九十三章 以兵止戈(求訂閱)第六百九十一章第一百二十章 另起爐竈第三百零六章 讖語第三百零六章 讖語第五百八十九章 抄家第三百八十三章 獵後宴會第六百五十八章 中京第七百三十三章 貴客第二十一章 驚變第四百四十九章 瑞兆第兩百四十九章 殺機暗藏的鴻門宴第四百一十六章 叛變第五百八十六章 警告再三第五百三十章 邊境第七百零四章 帝王心術第四十九章 昏招第兩百一十二章 故人故事第五百五十一章 繼承者們第一百九十六章 春秋無義戰第二十章 窗戶紙第六百九十一章第五百零四章 嚴肅整頓第三百三十四章 獨霸朝堂第一百七十四章 殺雞儆猴第一百八十四章 籌錢三兄弟第六十五章 腐朽不堪第三百一十五章 世家大族第四百一十章 悄然的變化第七百五十六章 兵臨城下第五百八十三章 殺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