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四章 衝突

趙煦要改革,以章惇爲首的‘新黨’一樣要改革。

趙煦的改革,自然是基於他結合後世的經驗,想要建立一個足夠高效的體制,以消除宋朝從上到下‘人浮於事’的痼疾。

‘新黨’的改革,嚴格意義上來說,實際上是一種‘改良’,修修補補,創立了很多新法,但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反而會製造更多的麻煩。

因此,趙煦與‘新黨’在大方向上一致,但在具體的改革策略,方式方法,又有很多原則性的衝突。

‘舊黨’也好,‘新黨’也罷,本質上都是大宋的官僚集團,他們都尊崇‘祖制’,反對衝擊‘祖宗家法’。

奈何‘新黨’依託於趙煦,趙煦又有御駕親征,大敗西夏的不世大功,朝野沒幾個人能制衡他。

趙煦,到底不是神宗皇帝,他想要做的事情,根本不顧及什麼祖制,家法以及朝野看法,一力推行。

這樣一個一意孤行又獨斷專行的皇帝,依附於趙煦才能復起的‘新黨’,着實沒有多少能力與趙煦周旋。

無非也就是在一些細節上,他們象徵性的掙扎一下,趙煦象徵性的退讓一下,似乎就達成了‘共識’,一步步,走到了今天。

現在,是元祐八年,明年是紹聖元年,改元之後的紹聖皇帝,將要推行前所未有的,龐大的改革計劃,‘政體’是第一步。

沈琦擡着手,聽這趙煦的話,有些遲疑,道:“官家,朝野對於官家……朝廷,恢復隋唐時的三省六部表示了支持,但對於擡升兵部,削弱樞密院,大理寺獨立於朝廷之外,政事堂權力過大過於集中,以及‘軍改’等多有不同聲音。”

沈琦說的,其實還是少的,趙煦對於大宋朝廷的體制深惡痛絕,恨不得推倒重建,豈止是這幾樣?

沈琦話裡的意思,其實還是朝臣對於趙煦與大宋朝廷醞釀的各方面的改革抱有懷疑、遲疑,這裡的‘朝臣’,除了態度鮮明的‘舊黨’,還有‘新黨’,哪怕是章惇,對很多內容也不是那麼認同,只不過在於趙煦的強壓制下,章惇等人默認了。

章惇等人可以不說反對,但下面的人,就沒有趙煦直接的壓力,六部以及各寺等高官,都對此議論紛紛,對於這份‘政體’改制方案,他們的槽點實在太多,不吐不快。

趙煦拿起茶杯,靜靜的喝了口茶。

這種情況,他早有預料,也留足了操作空間。

趙煦想着,放下茶杯,笑着道:“有異議是正常的,既然是討論,就要暢所欲言,讓他們整理好,上報政事堂,政事堂如果處理不了的,朕再來。”

沈琦見趙煦話裡沒有退讓的意思,只得擡手道:“臣領旨意。”

趙煦擡頭看了眼外面,道:“十三路的巡撫新名單,出來了嗎?”

沈琦放開剛纔的話題,神色輕鬆不少,道:“據臣所知還沒有,有些人有退意,朝廷對一些人的能力也不太滿意,有些爭執。”

大宋嚴格意義上的‘大路’有二十三個,拋開開封城所在的京畿路,還有二十二,在趙煦以及政事堂,已經在合併了。

若說對朝臣的瞭解,沒有人比章惇、蔡卞等人更清楚了,趙煦也不及。

“好,你去政事堂催一催,事多繁雜,當斷則斷。”趙煦看着沈琦說道。

沈琦應聲,道:“是。臣告退。”

趙煦目送他離去,輕輕吐了口氣。

隨着年關將近,改元在即,一系列事情要在年底前定案,着實的千頭萬緒,政事堂與六部等徹夜燈光,兩班倒已經變成三班倒。

趙煦靜了一會兒,搬過身邊一道厚厚的‘典籍’,上面有個三個楷體大字:大宋律。

趙煦認真的看着,推敲着,另一隻手拿着筆,記錄着一些想法。

大宋律,在趙煦看來,是大宋所有禮法,律法的母體與根本,因此看似簡單,實則包羅萬象,要慎之又慎,哪怕每個用字都要推敲再三。

開篇序言第一句話就是:趙氏皇帝,紹膺駿命,承順天命,大宋國主,領千乘疆域,負萬民福祉。

這句話,是出自蔡卞的手筆。

趙煦認真的推敲着,總覺得有些不對,可想要修改,卻又找不得合適的措辭。

這是給天下人看的,要說的光明正大,順意人心,可以假大空,卻不能過於務實,更不能考慮的太長遠。

趙煦仔細審視了半晌,放過這句話,開始向後看。

後面,就是闡述大宋國史,誇讚歷代皇帝的豐功偉績,也明確了一些責任,目標。

【看書福利】關注公衆..號【書友大本營】,每天看書抽現金/點幣!

趙煦專注的看着,隨手記錄着,很多東西,他需要與章惇、蔡卞等人再仔細商討,儘可能完善,不留下大的漏洞。

不知道過了多久,陳皮來到趙煦身旁,低聲道:“官家,太妃娘娘有請。”

趙煦一怔,擡頭看去,只見天色已經黑了。

他這才驚覺,腰痠背痛,坐直伸展了下身體,忽而笑着道:“是要跟朕搶權兒嗎?”

朱太妃對小權兒十分喜歡,經常留在慶壽殿,這一點,趙煦與孟皇后也沒什麼辦法,有幾次硬着頭皮去‘搶’,迎來一頓訓斥,兩人記住教訓,不輕易將小權兒帶到慶壽殿。

陳皮沒有笑,低着頭,道:“有幾位王妃,王太妃之前入宮,先是見了皇后娘娘,而後又去太妃娘娘那坐了一個時辰。”

趙煦腦子還有些僵化,活動着脖子,道:“什麼事情?”

陳皮道:“可能是關乎宗室法。”

趙煦哦了一聲,接過黃門送來的茶杯,輕輕喝了一口。

‘紹聖新政’,是從律法,政體,禮法等方方面面的改革,幾乎包含了所有,其中對於大宋宗室,也推出了‘宗室法’。

宗室法,規定了宗室的待遇,在王府規制,繼承,世襲,封爵,土地,俸祿,婚喪嫁娶用度等等,進行了嚴格的限制。

尤其是趙煦吸取了明末宗室過於膨脹,拖垮國家財政的教訓,將宗室用度壓縮到了一個‘合理’範圍,並且還採取了‘次世降爵’的政策。

大宋的宗室其實並不膨脹,或者說,大宋宗室人口並不多,從英宗皇帝后代來看,三代男丁,現在活着的不足二十,其中,神宗皇帝的兒子六人,他的兩個兄弟的兒子七人,總數不過十三人。

這第三代唯有趙煦有一個兒子,還不足一歲,滿打滿算,十四人。

四代,十四人,這比一般大戶人家還不如。

趙煦未雨綢繆的手段,自然與現實相沖突,再說,大宋富有,官吏尚且富的流油,更何況是宗室。

趙煦突然要大幅度的砍他們的既得俸祿,田畝,還要限制他們王府規模,婚喪嫁娶從朝廷拿到的錢糧,更重要的是,還要降爵!

這哪家受得了?

第四百八十八章 夜訪第一百九十八章 開堂第三十八章 無所動第一百三十七章 黨爭禍國第五十七章 退無可退第四百六十六章 好手段第一百四十二章 朕有辦法第四十八章 後進之路第一百零五章 風波盪第四十章 天子垂堂第七十一章 快快快第五百五十三章 和諧一幕第三百八十五章 亡國之厄第六百九十七章 民退國窮第一百六十四章 弄死幾個也無所謂第七百二十五章 餘地第六百八十一章 拓邊第六百二十九章 多少真假第四百六十章 黑鍋第三百九十三章 局勢紛亂第六百三十五章 集結第四百一十六章 叛變第三百九十五章 遼人的斡旋第二十一章 驚變第三百二十九章 以交子發工資第四百二十九章 圍城第四百零九章 賀軼死第一百三十八章 再等半個月(第三更)第二十九章 小娘不是娘第四百二十五章 慌亂第二十六章 複雜難明的局勢第六百八十五章 微妙第八十七章 人心(求收藏~)第一百二十八章 突然爆發的大戰第三百九十二章 樑太后死第三百四十九章 好手段第三百一十章 新階層(求訂閱~)第一百三十四章 朕的天子親軍(求訂閱)第九十六章 君無戲言第六百八十九章 線索第三百六十六章 影響第三百章 官場百態(求訂閱)第四百五十四章 仁慈第兩百四十五章 死亡序幕第三百四十三章 木匠皇帝第三十三章 意想不到第六百六十四章 難想第五百二十五章 養不起的讀書人第三百八十七章 風雲變幻第七百五十六章 兵臨城下第三百七十一章 重修舊好第七百三十四章 通透第四百五十二章 人浮於事第九十四章 矛盾激化(求收藏~)第六百一十一章 穩亂第兩百七十一章 坐鎮青瓦房第三百零九章 宣德門下第三百三十五章 從心第一百三十八章 再等半個月(第三更)第一百九十七章 高太后出手了第一百八十九章 古來第一大奸佞第五百四十章 開不了口第六百七十五章 忌憚第七十三章 千層浪第五章 恩威並用第七百三十八章 圍府第七百一十三章 聯姻第四百八十六章 黨爭泥沼第一百三十七章 黨爭禍國第四百三十二章 舉步維艱的遼國第五百八十九章 抄家第兩百四十五章 死亡序幕第兩百八十五章 蠻橫推進(求訂閱~)第七百零四章 帝王心術第一百零一章 深刻的變化第兩百零三章 認輸第五百一十四章 找死第七百二十章 聰明人第三百五十一章 見你一次打你一次第三百九十六章 三國角力第一百四十二章 朕有辦法第四百三十六章 回京第五百六十九章 念念不忘第二十五章 危機第七百五十四章 子孫莫學我第八十九章 再出手第三百八十三章 獵後宴會第一百二十五章 反擊第五百三十六章 風雨第七百三十四章 通透第六百零一章 千絲萬縷第五百二十二章 舉步維艱第三百五十七章 章惇的人頭第三百六十四章 御駕親征第五百六十九章 念念不忘第六百一十六章 定調第一百二十一章 釐清案情第兩百一十六章 人心難破第兩百三十七章 讀書人所仰賴第七百一十章 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