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九章 裁軍合路

劉橫這麼一說,許將神色就微驚。

到底是元豐年間的兵部侍郎,是在元祐初被舊黨發配的,因此,許將知道趙煦的名字,也見過七年前的趙煦。

許將有些不可思議,宮內外那麼多大事情,這位年輕的官家,怎麼突然跑到他這裡來了?

特意來找他的?

是因爲要起復新黨嗎?再次變法嗎?

許將心裡疑慮陡升,面上卻不動如山,擡手道:“臣許將……”

趙煦扇子一合,輕拍在他手上,笑着道:“我就是隨便走走,無需客套,不請我進去喝杯茶嗎?”

許將趕着手上微疼,心裡有些發緊,連忙道:“官,趙公子請。”

趙煦微笑,跟着許將進屋,擡眼打量了下。

許家說不上家徒四壁,但相比於其他官員的富麗堂皇,僕從成羣,哪怕是八九品都遠不如,只能算是溫飽,在‘富裕’的大宋官吏體系中,殊爲不同。

許大娘子看着他家官人少有的‘客套’之色,隱約察覺到了什麼,十分有禮的退了出去。

趙煦與許將分賓主落座,見着許將倒茶,道:“這茶……一般啊?”

許將盡管心裡疑惑叢叢,倒也笑着道:“讓官家見笑了,這些都是友人所贈。”

趙煦接過茶杯,喝一口,直接道:“現在朝野紛擾,說朕戾氣太重,不尊祖法,又說這對朝臣太過刻薄,還有就說朕是在對呂大防等人是泄私憤,非聖君所爲,你怎麼看?”

趙煦這段時間接到的奏本不知道多少,有的義正言辭的講大道理、有的旁敲側擊、有的分析利弊、有的引經據典、有的模棱兩可,但意思都是相差無幾,都在爲呂大防等人開脫,要求趙煦‘做個聖君’。

趙煦說着,目光一直盯着許將。

許將沒想到趙煦這樣的開門見山,還拿着茶壺的手頓了下,思忖一小會兒,道:“官家既然都知道,那就不是他們所說那般。”

趙煦依舊看着他,道:“那許卿家說說,朕是在想什麼?”

許將心裡轉念不止,還是猜不透趙煦來的用意,真是要起復他,替換‘舊黨’,也用不着特意跑一趟,這一句更像是在考校。

他這個曾經的兵部侍郎,讓官家這麼高看一眼嗎?

順着趙煦的話頭,許將沉吟了一陣,道:“臣猜不到。”

趙煦看着他,道:“是猜不到,還是不敢說?”

許將臉色禁不住動了下,擡頭看着趙煦,心裡暗自驚訝,這位官家年紀輕輕這樣的敏銳嗎?

想着趙煦短短時間就搶奪回權力,許將悄悄警醒,面色如常的道:“臣確實是猜不到。”

趙煦笑了,抱着茶杯,道:“猜不到就猜不到吧。朕問你另外一件事,你對我朝的軍制怎麼看?你在元豐年間給父皇的奏本,朕看過了。”

許將是元豐年間的兵部侍郎,曾經上過很多對軍隊的改革建議,尤其是其中一條,非常吸引趙煦的主意:將樞密院的權力下放給兵部。

雖然被神宗以‘祖宗不以兵柄歸有司,故專命官統之,互相維制,何可廢也?’給駁回了,趙煦卻另有一些想法。

許將聽着趙煦的話,頓時明白趙煦來的目的了,道:“官家,想要做什麼?”

趙煦喝了口茶,看着他,言簡意賅的道:“朕要精兵簡政。”

許將微微皺眉,‘精兵簡政’四個字看似簡單,實則難如登天。

神宗年間王安石變法,其實也想要這麼做,最終非但沒能做成,反而一進步促使軍隊,官吏的膨脹,使得‘三冗’問題越發沉重,難以自拔。

這倒不是說王安石等人完全無能,直接也說明了這些事情的難度。

許將沉思再三,道:“陛下,想要怎麼做?”

‘新黨’復起,如果繼續熙寧之法,非但不能解決一些問題,可能會弊政加重,越發的積重難返。

趙煦見許將面露沉思,心裡暗自點頭,這許將雖然閒置了幾年,倒不是全然就不關心朝政,明顯心裡有着諸多想法。

趙煦將茶杯放下,道:“不是朕要怎麼做,是你想怎麼做?”

許將臉角緊繃,他明白趙煦這句話的意思,心裡遲疑再三,還是擡頭看着趙煦,正色道:“陛下,若是臣來做,第一,合併各路,裁減番號;第二,對各軍進行清查,打擊貪腐,冒餉,屏退老弱病殘。第三,挑選將帥,加強訓練……”

趙煦眉頭挑了挑,許將還真敢說。

宋朝現在有一百多個番號的軍隊,各‘路’基本上是‘省’級編制,統帥州府。所以,不管是合併各路,還是裁減番號,得罪的絕對不是一兩個人,那樣的反對聲,可不比趙煦下獄呂大防來的弱。

趙煦心裡推敲,道:“還有呢,關鍵的你還沒說。”

許將沒有猶豫,道:“樞密院雖然權責重大,但掣肘重重,很難行事。臣希望將樞密院的權力下放給兵部,由兵部來做,一來,兵部隸屬於尚書省,即便遇到反對聲,也不至於整個朝廷受拖累。二來,少了掣肘,行事可以更爲有效。”

趙煦微微點頭,道:“繼續說。”

許將頓了頓,越發警醒,眼前這位官家顯然想的更多,道:“臣認爲,我朝保有十一路就足夠,各軍最多二十二個就足以。各將領不應該頻繁調動,‘兵不識將將不識兵’,不利於軍隊維持作戰實力。”

趙煦雙眼一睜,這回真的驚訝了。

現在宋朝有二十三路,相當於二十三個省,這是要兩兩合併?一百多個番號的軍隊,只留二十二個?

這得牽扯到多少人,多少士兵!

這,許將,膽子很大!

趙煦下意識的拿起茶杯,仔仔細細的思索。

許將的想法,比他預想的還要‘激烈’,這般動作下去,哪怕是慢慢來,還會引起巨大反對聲浪,王安石復生都不敢這麼幹!

許將見趙煦的表情,意識到說的多了,連忙道:“此事事關重大,還需官家仔細斟酌,朝野諸公共商。”

趙煦隨口嗯了一聲,心裡依舊在轉念。

許將的想法,膽子都很大,但實際操作起來很有難度。

一來,現在的宋朝,對地方的控制力很弱,各路的‘兩兩合併’,等於是在合併兩省,涉及到多少官帽,朝野多少人,加上錯綜複雜又叢叢制衡的官制,只怕未成功就出現大亂子!

裁減番號,保留二十二個軍,裁減的軍隊數量,高達數十萬人,沒有足夠的彈壓力量打底,朝廷未必敢下這樣的決心,更難做到!

或許可以做到,但可能需要漫長的時間,其中荊棘遍佈,艱難險阻,稍一不慎,折戟沉沙!

第四百八十五章 民間力量第五百八十七章 口供第二十四章 最後一個第四百五十六章 學問第七百六十六章 榮寵第兩百三十二章 蘇軾,主考官?第五百三十三章 插曲第四百五十五章 破碎的謠言第五百零一章 大赦一事第兩百三十八章 逼宮第一百六十九章 屈服第二十六章 複雜難明的局勢第五十六章 發策使第七百二十二章 文抄公第六百八十二章 蛔蟲第六百五十三章 界限第六百三十九章 過往第兩百六十八章 兵戎相見第一百一十六章 蔡京的悶棍第五百八十九章 抄家第四百零一章 潮起潮涌第七百一十三章 聯姻第一百三十二章 斬立決第四百六十八章 策略第八十四章 無恥無德(求收藏~)第一章 有人害朕第一百零五章 風波盪第一百五十二章 形同謀逆第三百二十五章 冥頑不靈第四百八十二章 行事如風第四十二章 趙煦的破綻第六百六十三章 讀書人的事第六百零五章 閹宦第七百二十九章 上岸第兩百四十九章 殺機暗藏的鴻門宴第四百四十章 西湖歌舞第三百六十一章 遼國內亂第五百零九章 來了第一百一十章 大勢所趨(求收藏~)第四百八十三章 誰的網第六百三十五章 集結第兩百三十一章 吃人第六百一十二章 統合第七百三十三章 貴客第五百零九章 來了第兩百一十章 弟弟還小第二十六章 複雜難明的局勢第五百零五章 商貿開路第九十五章 權力的瘋狂第一百一十三章 抓!全抓了!第六百零六章 來人第三百五十六章 請旨第兩百一十六章 人心難破第六百一十九章 等第三十五章 不單純第五百五十四章 孝道第七百一十一章 無聊第五百九十一章 相會第三百零六章 讖語第二十六章 複雜難明的局勢第一百六十九章 屈服第兩百二十三章 大軍改第三百四十五章 急了第六百三十五章 集結第五百二十六章 軟弱第一百零六章 君臣皆殺人(求收藏~)第四百二十六章 迫降第七百零三章 博弈第五百二十八章 治家第四百七十一章 一網打盡第六百章 離心第三百三十五章 從心第六百一十八章 猖獗第四百五十七章 隱秘第六百五十六章 士農工商第四百零六章 鬥法第五百八十五章 用刑第四百五十六章 學問第六百九十八章 矛頭所向第一百八十六章 好一張大網第三百五十七章 章惇的人頭第兩百零三章 認輸第兩百六十八章 兵戎相見第五百五十八章 南北第三百二十二章 決然第四百八十九章 兼聽第四百九十一章效果第四百八十三章 誰的網第五百五十六章 虎頭蛇尾第一百四十二章 朕有辦法第七百三十四章 通透第七百六十七章 光陰似箭第五百五十三章 和諧一幕第五百九十章 來人第八十四章 無恥無德(求收藏~)第四百八十一章 帝心第五百一十一章 豈有意乎第三百七十二章 臨戰第兩百八十章 人心叵測啊第三百四十五章 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