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章 釐清案情

趙煦關在書房,正在對‘軍制’問題,進行更爲深入的思索。

他這些天看了很多,記錄了不少,這會兒正在逐一歸納,總結,推敲其中的解決方式方法。

宋朝的軍隊,在宋太祖時,只有十多萬,太宗時候也不到二十萬,到了真宗,激增到四十萬,仁宗時再次翻倍,到了八十萬!

不止是軍隊數量的激增,還有就是軍職可以蔭補,並且還能附養家屬,這樣的支出,自然成了幾何指數增長,成了國庫支出中非常大的一頭!

大頭到什麼程度,佔比超過了全年賦稅的六成,一度高達八成!

這樣的比列,簡直不可想象!

宋朝並不是常年打仗,仁宗一朝幾乎沒有戰事,神宗一朝也並不多,元祐以來也近乎沒有。

可軍費的支出,一直居高不下!

趙煦看着他羅列對比出來的數字,神色肅然,凝重。

去年賦稅是一千七百萬貫,軍費支出,一千萬貫!

這個數字,着實可怕!

“一定要改變……”

趙煦目光灼灼的輕語,以軍隊這樣的膨脹速度,他不止會越來越養不起,圈養之下還會使得軍隊毫無戰力,旦有戰事,一戰即潰,望風而逃,並非多難想象。

趙煦想着歷史上靖康之難時北宋軍隊的表現,眉頭頓時皺起,目光幽幽,閃爍着冷意。

趙煦閉關還不到晚上,許將的奏本就送上來了。

趙煦知道不能閉門造車,迫不及待的看起來。

許將曾經是兵部侍郎,對軍制有經驗有想法,很值得參考與倚重。

在趙煦與許將兩人籌謀對軍制動刀的時候,皇宮外面依舊是風起雲涌。

蔡京父子的動作不停,抄家依舊在如火如荼,各種案子在加速追查,而朝野對於呂大防等案子風向在膠着中慢慢的轉向。

第二天,章惇與蔡卞討論朝廷里人事任命,兩人身前的公本上,列着高達四十多個名字。

蔡卞盯着公本思索良久,道:“三省六部七寺,三司衙門,樞密院,御史臺,涵蓋這麼多人,朝廷裡怕是不會那麼容易通過。”

其實,這份名單大部分是章惇擬定的,他只是添加了極少一部分,總共四五個。

章惇臉上有着不容拒絕的堅定,道:“由不得他們!下午我去一趟戶部,處理環慶路軍餉的事。蔡京等人過來,告訴他們四個:嚴懲不貸!”

蔡卞知道章惇的態度,道:“我待會兒再去見見蘇相公。”

蘇頌到底宰輔,呂大防一案要定性,需要他點頭。

章惇冷哼一聲,他不喜歡蘇頌。

下午,蔡京,馬嚴,曹政三人齊齊來了。他們代表的是三法司,刑部,御史臺以及大理寺。

蔡卞坐直身體,面色平淡,語氣是威嚴,疏遠,道:“有結果了?”

蔡京,曹政,馬嚴三人是各有表情,各有心思,眼見蔡卞這位副相問話,蔡京,曹政不動。

馬嚴繃直臉,只得出頭道:“回蔡相公,基本落案。呂大防一黨欺君罔上,擅權稟國,都有證據。行賄受賄,賣官鬻爵,倒賣軍餉等,也查到實證。除呂大防,呂慧卿,範純粹等人外,基本全部認罪,案情十分清晰。”

蔡卞一點都不意外,高太后垂簾聽政,倚靠外廷,呂大防等人把持權柄不是一天兩天的事。至於貪腐,賣官鬻爵,這個是仁宗以來,朝野公開的秘密。至於‘倒賣軍餉’,這種事不是沒發生過,邊疆的將士穿破衣爛襖,吃的不如豬食,不是一兩個人上書彈劾過。

這些都是成年弊事,日積月累。

蔡卞接過馬嚴遞過來的公本,仔仔細細看過一陣,道:“你們怎麼想的,這些案子,要怎麼判?”

馬嚴不說話了,蔡京等人更是緘口不言。

如果是以往,肉爛在鍋裡,大家齊齊的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發配的發配,奪職的奪職,至於虧空想辦法填補就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無聲無息中悄悄過去,繼續安享太平。

但現在,呂大防等人已經入了大獄,滿城風雨,還能怎麼掩藏?

可不遮掩,呂大防是宰輔,還涉及諸多高官,全都是天下名望之士。並且,關係錯綜複雜,就好比範純粹,是中書侍郎範純仁的親弟,范仲淹的第四子!

這裡面的關係網,何其複雜,更何況其他大大小小遍佈開封內外。

這樣的情形,怎麼判?

蔡卞見他們不說話,沉思一陣,道:“案子需要陛下定,未定之前,你們不得宣之於口。還有,一應人等要加緊看護,若是再出什麼亂子,你們知道輕重!去吧。”

三個人各懷心思,彼此又看了眼,擡起手道:“下官告退。”

蔡卞看着四人走了,左思右想,拿起奏本,前往福寧殿。

趙煦還在埋頭研究,聽到蔡卞來了,只好停下來。

蔡卞進來,十分恭謹的擡着手,道:“臣見過官家。”

趙煦擺了擺手,笑着道:“陳皮,給蔡卿家搬個凳子,看茶。”

蔡卞連忙謝恩,又見趙煦臉上疲倦,道:“官家,還需注意龍體,切勿過度勞累。”

趙煦活動了下肩膀,道:“卿家放心,朕每天都蹴鞠一個時辰,朕也不想英年早逝。”

蔡卞只當是玩笑,在陳皮搬過來的凳子上小心坐下,拿出蔡京等人的那道聯合奏本,頓了了,道:“官家,三法司那邊,對於呂大防等案基本釐清了,臣等不敢擅端,請官家決斷。”

“哦?”

趙煦有些意外,笑着道:“他們這次效率倒是挺高的,朕還以爲又要拖個一年半載。”

蔡卞不敢說話,他對朝局的效率心知肚明。

陳皮上前接過來,遞給趙煦。

趙煦神色認真的翻開,見條理清晰,證據鏈完善,微微點頭,合起來放到一邊,道:“朕再斟酌斟酌。對了,卿家對朝局的人事,有什麼想法嗎?”

蔡卞躬身,語氣波瀾不驚的道:“回官家,臣以爲,朝廷之中,不應該有黨派之分,任人唯賢當爲上策。”

趙煦深深的看了眼蔡卞,暗自驚訝又十分欣慰。

這位是王安石的女婿,能夠拋棄成見與怨恨,說出‘任人唯賢’四個字,這份公心殊爲難得。

趙煦接過陳皮遞過來的茶杯,撥弄着茶水,心裡計較着,道:“兵部,吏部,工部,這三個尚書留着,朕來選。三司衙門,暫時不動。另外,你與章相公選拔的人,要進行摸底,不要朕剛傳旨,他們就牽扯進去,或者有什麼事情爆出來。摸底,由皇城司與御史臺雙向進行,直接彙報給朕。”

蔡卞聽着,回想着三司衙門被查封,三省合併遷入政事堂,隱約覺得這裡面有什麼聯繫。

“臣遵旨。”蔡卞不動聲色的道。

第兩百七十六章 如火如荼的新政(二合一大章)第三百一十五章 世家大族第一百九十八章 開堂第五百七十二章 親信第一百三十四章 朕的天子親軍(求訂閱)第三百六十九章 參謀軍事第六百七十一章 內外第四百八十章 套路第兩百四十八章 打入冷宮第六百五十九章 中京事第五十章 謠不可止第六百九十六章 熬第十六章 出宮第兩百九十九章 壓人第一百三十六章 潑皮第四百四十一章 屬意第五百七十二章 親信第二十三章 君臣鬥第三百九十四章 毛骨悚然第三百二十八章 牌面第五十三章 第一道聖旨第七百三十一章 回馬槍第四百三十四章 皇太孫第五百二十三章 破解第兩百九十八章 以德導行第六十五章 腐朽不堪第一百九十六章 春秋無義戰第兩百八十九章 清算第四百九十八章 輿論第七百六十一章 邊患第七百二十八章 胡說八道第一百九十六章 春秋無義戰第三百七十章 措手不及第四百一十七章 收編第五百二十六章 軟弱第五百二十五章 養不起的讀書人第一百九十二章 所圖越大第一百五十二章 形同謀逆第三百零八章 邀天下民心第一百零五章 風波盪第三十三章 意想不到第五百零三章 糾葛中前進第六百一十二章 統合第一章 有人害朕第一百七十章 彈劾太皇太后第六百零九章 棍棒第六百八十六章 惡性事件第七百二十八章 胡說八道第七百六十八章 沒有終點第兩百一十九章 兇狠的趙佶第七百四十四章 依託第六百六十六章 種子第兩百五十二章 我其實在五層第兩百六十三章 朝會第七百四十章 離第七十一章 快快快第三百二十八章 牌面第兩百五十六章 利益決定人心第兩百八十八章 打臉第七百四十四章 依託第七百五十三章 羊苴咩城第四百八十七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更新問題以及祭天第兩百七十六章 如火如荼的新政(二合一大章)第六十七章 喝罵第七百零九章 同路第五章 恩威並用第三百八十一章 嚎啕大哭第五百一十三章 不斷顯現的裂痕第四百零七章 一羣豬隊友第七十七章 久等的一刻第一百零一章 深刻的變化第一百四十七章 有些人被逼急了第六百零九章 棍棒第六百四十八章 皇權不下鄉第六百九十九章 舊事新人第六百二十二章 無法作答第四百二十五章 慌亂大封推感言第一百九十八章 開堂第六百零七章 鼎力第一百二十八章 突然爆發的大戰第六百六十五章 恩科第四百八十八章 夜訪第七百五十三章 羊苴咩城第兩百六十二章 緊張又期待的一刻第一百五十五章 全面宣戰(求訂閱)第七百零六章 掩人耳目第二百零五章 震動天下第兩百一十九章 兇狠的趙佶第兩百三十三章 分化第兩百二十六章 佛也有三分火第六百六十九章 討伐不臣第一百四十九章 幹就完了第七百零三章 博弈第五百六十章 處境第七十七章 久等的一刻第四百九十六章 標籤第兩百二十七章 冬天裡的熊熊烈火第三百九十四章 毛骨悚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