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七章 許田圍獵

宋師道佔領袞州後,把以前曹軍逃走留下的軍營讓無家可歸的一萬多戶百姓居住。同時抽出六萬大軍和四萬投降的曹軍清理被投石機砸壞的房屋,房屋中各家的財物清理出來,幫助這些房屋受損的百姓搬到一起,安排專人統計百姓的損失。

等這些房屋推倒重建,嶄新的房屋建成後,讓這些房屋遭受損壞無家可歸的百姓搬進新家,同時照價賠償這一萬多戶百姓的損失,並按每一戶多少人分發糧食,每一口人不分年齡大小,派發一石糧食,民心頓時安定下來。

一個月後,等一切安置停當,宋師道讓陳宮、滿寵、曹性領兵三萬鎮守袞州處理袞州事物。自己和裴行儼、趙雲、許褚、徐晃、高順、臧霸、成廉、郝萌、何曼、路招盡起十二萬大軍向壽春進發。

曹操和手下的殘兵敗將回到壽春不久,聽說宋師道率領大軍直奔壽春而來,頓時感到萬分頭疼,自己這些三萬殘兵加上原來壽春城中的五萬人,可守不住壽春,曹操權衡再三,最後不得不忍痛放棄壽春城,率領大軍把壽春中搜刮一空,領着這些人離開壽春城,從潼關回長安。

到達潼關後,曹操調曹仁來潼關和李典一起領兵五萬把守地勢險峻的潼關,以圖憑藉潼關天險擋住宋師道的兵鋒。

等宋師道率領大隊人馬來到壽春,曹操已經進了潼關,於是宋師道任命滿寵爲壽春太守,裴行儼爲鎮守大將領兵三萬鎮守壽春,自己班師回洛陽。

曹操回到長安後,每次想起自己接連大敗在宋師道手中,如同喪家之犬般逃進長安,就頭疼欲裂,心中憋悶無比,因此行事愈發驕橫。

有一天。曹操心血來潮,揀選上好戰馬、名鷹、俊犬、弓箭,召集大軍兵於城外,曹操進宮面見漢獻帝劉協,請漢獻帝劉協田獵。

漢獻帝劉協對曹操道:“丞相,田獵恐怕不是正道啊!”

曹操隨意地一拱手道:“古之帝王,春搜夏苗,秋獮冬狩:四時出郊,以示武於天下。如今天下紛紛擾擾,四海不平,正當借田獵以講武,威震天下。”

漢獻帝劉協看着咄咄逼人的曹操,不敢不從,隨即跨上逍遙馬,帶寶雕弓、金鈚箭,排鑾駕出城。曹操騎爪黃飛電寶馬,率領三萬人馬,與漢獻帝劉協圍獵於許田。

軍士排開圍場,足有一百餘里。曹操與天子劉協並馬而行。二人背後都是曹操的心腹將校。文武百官,遠遠的跟在後面,沒有人敢近前。

當漢獻帝劉協馳馬到許田,轉過土坡,忽見荊棘中趕出一隻大鹿。劉協彎弓搭箭,連射三箭不中,扭頭對旁邊的曹操道:“卿射之。”

曹操就向天子劉協討了寶雕弓,金鈚箭,拉弓如滿月,一箭射出,金鈚箭在空中劃出一道金光,正中鹿背,奔跑中的大鹿,立刻倒於草叢中。羣臣將校,見大鹿中了金鈚箭,都以爲是天子劉協射中了大鹿,都踊躍向漢獻帝劉協歡呼“萬歲”。

曹操縱馬上前,擋在天子劉協之前,接受羣臣和衆將校的歡呼道賀。衆人皆臉色大變,面面相覷。曹操曹孟德騎在馬上哈哈大笑道:“此乃天子洪福也。”遂回馬向天子劉協稱賀,之後竟不歸還天子劉協的寶雕弓,自己拿在手中。等圍場結束,起駕回長安。

漢獻帝劉協回到宮中,越想心中越不是滋味,忍不住失聲痛哭。向伏皇后訴苦道:“朕自即位以來,奸雄並起:先受董卓之殃,後遭李傕、郭汜之亂。常人未曾受的苦,我都受了。後來得曹操平定李傕、郭汜之亂,還以爲他是社稷之臣;不料想曹操他專國弄權,作威作福。朕每次見到他,如背若芒刺。今日在圍場上,擋在聯的身前迎接羣臣的歡呼慶賀,無禮之極!我看他曹孟德早晚必有異心,我們夫婦二人將來恐遭不測!”

伏皇后疑惑的道:“滿朝文武公卿,俱食大漢俸祿,難道竟無一人能救國難嗎?”話音剛落,一人自外而入道:“皇帝,皇后勿憂。我舉一人,可除曹孟德這個國害。”

天子劉協心中一驚,擡頭一看,原來是伏皇后之父伏完。劉協掩淚問道:“皇丈也知到操賊專橫跋扈?”

伏完道:“許田射鹿之事,誰沒有看到?但是滿朝文武羣臣,不是曹操的宗族,就是其門下。如果不是皇親國戚,誰肯盡忠討賊?老臣無權,難行此事。國舅董承可託。”

漢獻帝道:“董國舅多次赴國難,朕親自請來此,共議大事。”

伏完道:“如今陛下左右都是曹賊心腹,倘若事情泄漏,爲禍不淺。”

劉協臉色一暗:“那該怎麼辦?”

伏完上前低聲說道:“臣有一計:陛下可製衣一領,取玉帶一條,密賜董承;在玉帶襯內縫一密詔以賜之,如此方可神不知鬼不覺。”劉協一聽果然妙計,決定依計而行。

漢獻帝劉協在伏完告辭走後,自己手書一密詔,咬破指尖,以血寫之,暗令伏皇后縫於玉帶紫錦襯內,自己身穿錦袍,把藏有密詔的玉帶繫於腰間,令內史宣董承覲見。

國舅董承見漢獻帝禮畢,天子劉協道:“朕昨夜與皇后說霸河之苦,念國舅大功,故特宣你來慰勞。”

董承磕頭謝恩。天子劉協領董承出殿,到太廟,轉上功臣閣內。皇帝劉協焚香禮畢,領董承觀閣內畫像。中間的畫像乃漢高祖劉邦。皇帝劉協轉身問董承:“我大漢高祖皇帝起身何地?如何創業?”

董承大驚道:“陛下不要戲弄臣啊。聖祖之事,誰人不知,誰人不曉?高祖皇帝起自泗上亭長,提三尺劍,斬白蛇起義,縱橫四海,三載亡秦,五年滅楚:遂有天下,立萬世之基業。”

皇帝劉協直視國舅董承:“祖宗如此英雄,子孫如此懦弱,豈不可嘆!”指着指高祖劉邦左右二輔之畫像道:“此二人莫非就是留侯張良、酇侯蕭何?”

董承拱手答道:“然也。高祖開基創業,實賴二人之力。”

皇帝劉協環顧四周,看到左右侍從較遠,低聲問董承:“卿想同此二人一樣立於聯的身側嗎。”

董承道:“臣無寸功,受不了如此禮遇。”

皇帝劉協道:“朕想起卿西都救駕之功,未嘗忘卻,可又沒有什麼東西賞賜與你。”因此指着自己所穿衣袍和玉帶道:“卿就衣朕此袍,系朕此帶,就如同常伴在朕左右一樣。”

董承磕頭謝恩。皇帝解下衣袍和玉帶賜與董承,低聲囑咐道:“卿回去後,可細細觀看,勿負朕意。”

董承心領神會,穿上錦袍繫上玉帶,告辭下閣。

第一百零八章 黃忠戰關羽第六十九章 飛鷹曲傲第十六章 王府夜宴第一百七十章 蔡氏獻荊州第八十五章 北邙山救駕第二百一十一章 羣盜劫寶第二百四十六章 決戰山海關(中)第一百一十一章 左賢王覆滅第四十七章 荒村激鬥第二百零五章 水落石出第三十八章 獨尊堡第二百二十二章 大戰殭屍第四十三章 強奪城門第一百二十一章 合圍曹孟德第二十七章 驚現魔女第一百四十一章 袁呂大戰第二百一十六章 一展身手第五十五章 陰後祝玉妍第一百一十章 截殺左賢王第二十七章 驚現魔女第七十五章 圍點打援第八十三章 哭泣的蔡琰第六十九章 飛鷹曲傲第一百八十六章 張魯降宋第一百三十七章 血色殘陽第九十章 曹操刺董卓第七十二章 散人寧道奇第八十四章逼退衛氏第二百四十四章 撤離京師第二百一十九章 圍殲清兵第二百四十六章 決戰山海關(中)第七十九章 武尊畢玄第八十四章逼退衛氏第一百五十九章 消息泄露第二百一十六章 一展身手第三十九章 嶺南起兵第二百二十六章 伸出援手第二百二十三章 營救傅天仇第一百七十八章 江東之殤第一百四十八章 毒發身亡第九十四章 撒豆成兵第十四章 大戰張須陀第十四章 大戰張須陀第一百三十五章 血戰晉陽第一百九十三章 聶小倩第七十四章 刀氣破虛空第一百四十六章 突襲淮南第二百零三章 大發神威第四十九章 李元霸逞威第一百八十八章 命喪白帝城第一百二十四章 三方大戰第一百五十五章 袞州攻防戰第二百零四章 一波三折第四十四章 伏擊李子通第一百三十七章 血色殘陽第四十章 半路截擊第二十七章 驚現魔女第五十三章 公子多情第六十八章 長街遇襲(求訂閱)第一百一十九章 呂布敗曹操第四十五章 李靖的心事第一百八十八章 命喪白帝城第四十五章 李靖的心事第二百二十二章 大戰殭屍第一百零九章 圍剿公孫瓚第二百五十五章 長江水戰第二百零三章 大發神威第七章 真假寶庫第六十四章 東海白衣人第八十五章 北邙山救駕第三十九章 嶺南起兵第八十四章逼退衛氏第二百五十章 血戰廣安門(下)第四十六章 風雪荒村第十五章 豐州楊元慶第四十九章 李元霸逞威第一百八十六章 張魯降宋第二百五十二章 甕中捉鱉第一百零五章 貂蟬進董府第四章 江中激戰第一百二十一章 合圍曹孟德第一百八十八章 命喪白帝城第二百一十七章 收服明軍第一百二十二章 春秋刀法第一百六十四章 淮南之戰第一百五十五章 袞州攻防戰第三十六章 峽谷遇襲第二百三十一章 京城大盜第四十一章 兵圍太原第一百八十九章 張郃取巴郡第六十一章 再入洛陽第七十八章 裡應外合第十五章 豐州楊元慶第一百七十一章 孫劉聯兵第一百二十八章 荀彧之謀第一百七十七章 火燒連營第二百零四章 一波三折第一百二十四章 三方大戰第十四章 大戰張須陀第二百零一章 鼎力相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