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二章自斷手足

西夏興慶府中氣氛沉重,原本因爲鐵鷂子出動而戰意高漲的百姓也如喪考妣,因爲大夏的騎兵回來了,他們是被宋人擊退,並且損失了無敵的鐵鷂子回來的,誰都知道,一旦鐵鷂子戰敗便不會有一人逃回,他們都被鐵鏈相連,即便是想跑,沒有馬兒的他們也跑不快。

整個興慶府的氣氛極爲壓抑,人人都望向中心的高大皇宮,希望他們的帝王能早日消除雷霆震怒,街面上的人越來越少,誰都害怕被牽連,聽說陛下已經在宮中仗斃了數十個宮人,整個城市都因爲一個人而顫抖。

李元昊已經失去了耐性,所以他並沒有聽從尚父野利仁榮的話,把所有的力量都隱藏在最後給予宋人一擊,而是過早的暴露了出來,這次奇襲算得上戰果頗豐,衝破了大宋的軍陣,證明了西夏鎧甲的防護性能,也擊殺了大宋不少的士卒,最少有一萬人左右,但這些人和西夏的鐵鷂子比起來卻是不值一提的。

在李元昊看來,這支鐵鷂子雖然殺了不少的大宋步卒,但他們卻沒有完成自己交代給他們的任務,摧毀大宋的火炮,即便是殺了更多的宋軍步卒又有何用?

西夏的鐵鷂子總共不過兩萬之數,這是西夏所有的家底,以現在的國力,損失多少就是多少,再也沒有補充的可能,尤其是現在,西夏正於大宋交戰,許都東西都被大宋所掐斷,連鐵礦都缺少啊!

“尚父,如今朕該如何應對?”

野利仁榮坐在李元昊的對面苦笑道:“如今之際唯有死戰,別無他法,現在的西夏已經是到處漏風,宋人聯合青塘攻我西北,而又兵分三路夾擊我西夏,宋人的統帥乃是狄青,此人多謀善戰,非等閒之輩!老臣只能把如今的局勢說清楚,至於如何用兵如何佈防,當以善戰者爲之!”

李元昊微微點頭道:“何人可擔此重任?”

野利仁榮皺眉道:“要是有野利遇乞便不怕了,可……”說着說着他便瞧見李元昊不善的眼神,隨即改口道:“沒藏訛龐勉強堪用。”

說完野利仁榮便不再說話,他本是想借助這次機會爲野利遇乞平反,讓李元昊再次重用他,可現在看來,皇帝對他的猜忌依然很深啊!陛下怎麼會連宋人的離間之計都看不出來?

野利遇乞乃是西夏難得的帥才,因爲當年征伐西域有功,每戰必勝,李元昊授其爲監軍,與兄野利旺榮分統左、右廂軍,號大王。之後更是榮耀無兩官至寧令。

但在這次宋人西征之前,突然傳出野利遇乞兄弟兩勾連大宋,獲得金銀財寶無數,企圖謀逆叛變,起初誰也不相信,但不爲何,這麼重要的一封信居然被一個小卒子帶到了興慶府,而且交給了李元昊。

更爲讓人驚訝的是,信中的內容與李元昊曾經的皇后野利氏有關,大宋方面告訴野利遇乞兄弟,野利氏在宮中死的蹊蹺,並且很有可能是李元昊親手所殺。

不久之後出現了另一個旁證,有個名叫王光信的和尚,驍勇善於騎馬射箭,熟悉蕃部的山川道路。種世衡出兵,常常讓他作爲嚮導,多次蕩平羌人族帳,上奏讓他擔任三班借職。

種世衡寫信用蠟封好,派王嵩送給野利剛浪,說浪埋等人已到,朝廷知道大王有向漢之心,任命他爲夏州節度使,俸祿每月一萬緡,皇帝賜給的旌旗節鉞已到,催促他歸附,用棗綴畫成龜形,喻其早歸之意。

野利剛浪得棱信後大爲恐懼,從自己的治所內擒住王嵩送給李元昊,原本不相信的李元昊現在反而懷疑野利剛浪棱背叛自己,不讓他返回治所,而且把王嵩禁錮在井中。

派大臣李文貴以野利剛浪旨意報種世衡,而且說明不明白所送書信的意思,如果答應通和,則希望賜給一言。而種世衡非常及時的把此事報告龐籍。

龐籍自然有大喜,把此事告訴了趙禎,趙禎爲了配合這齣好戲,並讓李元昊殺掉野利遇乞兄弟,把自己隨身攜帶多年的印信給了種世衡,並讓他轉交給李文貴。

結果可想而知,李文貴帶着大宋皇帝的印信交給李元昊的時候,就坐實了野利遇乞兄弟二人的裡通外敵之罪,更爲重要的是,野利氏確實是李元昊親手殺掉了,所以更加擔心,下令把野利遇乞兄弟囚禁於天牢之中。

所以西夏纔會少了一員大將以及一位統帥,而種世衡也是因爲這件事而獲得了領兵南路軍的機會。

這是一出漂亮的反間計,連趙禎都要拍案叫絕,種世衡恰到好處的抓住了李元昊的多疑的特點,並對症下藥,虛實結合起來,讓李元昊自己走進猜疑的陷阱。

李元昊一旦猜忌某人,他就基本上就沒有翻身的可能,即便是能征善戰的統帥之才也是無用,因爲他威脅到自己的皇權。

西夏瞬間便損失了一員大將,而現在面臨的是無人可用的尷尬境地,野利仁榮希望通過這次國難把野利遇乞撈出來,但顯然他低估了李元昊的心胸,即便是西夏面臨滅頂之災的時候,他也不會給野利遇乞任何機會。

待野利仁榮走後,李元昊冷冷的望着他的背影,轉身對一直伺候在邊上的內侍道:“命人把朕的“禮物”賜給野利遇乞,若是他真心效忠於朕便會知道該如何選擇!”

內侍躬身離開,李元昊伸手拿起桌面上的虎符把玩着,嘴裡喃喃自語:“沒藏訛龐,你可不要讓朕失望……”

沒藏訛龐當然不會讓李元昊失望,這是他表現的機會,西夏如此之大,怎麼可能很快就被大宋滅國?西夏周旋的餘地還有許多,八百里瀚海是大宋說過就能過的?橫山是說打就能打過去的?

西夏這麼多年來一直沒有利用地勢,做爲以騎兵爲主力的西夏王朝,只要能掌握戰略攻勢,就根本不需要所謂的天險。

但現在不一樣了,宋人的攻勢凌厲,企圖以最快的速度摧毀西夏,西夏是時候該利用地利天險作爲屏障開始反擊了。

當沒藏訛龐把自己的想法在朝堂上說出來的時候,幾乎得到了包括李元昊在內所有人的同意,朝中的人大部分希望活命,避免與大宋正面衝突,前線的戰報傳來,狄青率領的大宋重騎背嵬軍,踏白軍已經趕往種世衡的所在……

第十五章該出手時就出手!第九百零八章出乎遼人意料的戰爭第一千七百一十八章宋的禮與威第一千六百七十章英雄末路?第一千六百五十九章開蒙奇書第兩千五百九十二章遙遠的“京觀”第一千三百二十五章張儉使宋第五百零一章黑手遭遇黑手第兩千零二十章妖孽來了第一千九百八十九章劉渙的心路(上)第八百二十七章王師來援第一千八百七十一章佛陀之隕第兩千五百一十一章袞冕之下的皇帝第一千三百七十八章不安分的倭人第一千六百八十一章萬象更新第兩千二百五十二章冰山一角第一千七百八十三章“堅強”外衣下的柔弱第兩千一百一十五章多智近妖的官家第兩千零九十四章死騎第二百二十三章東京城的改變第一千三百五十六章帝王頭顱飲濁酒第九百三十九章斷尾求生的法則第一千六百七十六章“漢家之固有領土”第一千六百四十三章趙禎的昭勳閣第兩千零四十一章聖山下的奇蹟第五百六十六章商人改造析津府第一千八百八十四章大宋與塞爾柱第兩千零一十八章敗軍之將何以言勇第一百九十四章洛陽城的早晨第兩千四百四十五章趙禎的陰謀第兩千三百二十五章王韶“練兵”第四百八十二章重開府兵制第一千二百三十七章於無聲處第三百八十三章蔡伯俙又攤上事了第兩千四百一十九章節利益交換第四百一十五章一觸即發第兩千二百四十三章趙仲旻之死第四百七十章隱藏的戰火第一千七百二十四章使臣受辱第四百九十一章看穿一切的夏竦第兩千二百五十八章三槐王氏第兩千三百三十一章思想的改變第一百八十九章子弟兵第兩千零八十七章上天無路入地無門第兩千五百零三章後宮的穩定第一千四百六十二章秋夜一“春風”第一千二百二十九章不偷腥的貓第一千零一章趙禎的妙計第二百三十九章名臣一鍋端第一千五百九十五章轉瞬易主的蘇州城第兩千零一十九章宋軍初敗第兩千零一十二章宗哥城外第二百零九章暴風雨前的寧靜第兩千五百八十三章智慧的遷徙第兩千一百四十四章資本永不眠第一千九百五十一章斂去殺心送溫暖第一千九百二十三章屠殺令第一千五百六十六章東京路拾遺第四百一十七章天下最難的事第兩千零二十六章大宋的謎題第一千四百五十六章猛虎地第五十一章糜爛的太子三衛第兩千一百零六章彌勒降世第兩千一百七十五章一年四季,一年四祭第一千四百六十九章蔡伯俙與韓琦第兩千三百六十四章“輸不起”的王朝第二百五十章皇帝的朋友第一千三百九十章高原的吐蕃第一千七百一十六章尤爲天和第兩千四百九十章趙禎的騙局第十一章北宋的天空第兩千四百八十五章晏殊的策略第六百第二十一章縱火焚宮殿第兩千五百八十二章教育的重要性第兩千五百三十二章敏銳的人第一千零二十九章種馬征服世界?第兩千兩百零三章蔡伯俙的“肥缺”第兩千一百三十七章宗教的利弊第四百四十七章鐵騎鋒芒第五百九十二章端午與足球第兩千五百二十二章江山社稷第六百二十章被害妄想狂第八百七十二章人不爲己天誅地滅!第一千二百六十一章御藥院的內侍第二百零四章 罪己詔第一千三百一十七章耶律賈第二十五章書法小渣渣,家裝小能手第兩千六百一十五章講道理的兩種方式第八十八章丁謂的野望第一千五百五十章解惑范仲淹第一千九百三十三章北方傳來的震動第兩千五百二十五章一賜樂業人的拉比第一千三百一十九章北京城第一百九十八章西京的蔡記第一千四百零八章花樣百出第兩千六百三十五章曼西科特之戰第三百一十二章家國天下的大事第兩千五百二十九章中毒的羅馬皇帝第兩千五百四十章大宋的版圖(上)第六百六十七章國之四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