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七章開封奇案(下)

劉家父子在聽到蘇洵的話後雙雙變色,劉美笑了笑恢復往常道:“不知明允這話是什麼意思?”

蘇洵揮了揮手倆個衙役便端來凳子,蘇洵拉着劉美的手坐下小聲道:“此事關聯甚大,涉已故劉太后及汝陽郡王趙允讓,且是大逆之舉!沒有位高權重摺授意,你豈能託付身家性命?”

蘇洵也不傻,這樣大的事情他劉美怎麼會突然跑到自己的開封府來狀告?還不是爲了讓這件事情大白於天下!順便的也讓自己這個開封府知府事來審理,他的身後必有位高權重之人。

而整個東京城中最爲位高權重的便是皇宮中的皇后娘娘,蘇洵稍稍一想便明白其中關竅,怕是皇后心中已經有了定奪,讓劉美前來不過是走了個形勢而已。

劉美到也坦然,但卻死活不承認和王語嫣有關,笑眯眯的說道:“這是你的猜測,與老夫無關!老夫所述之事乃親眼所見,是真是假差人回來便知!”

皇后的事情是絕不能泄露出去的,一旦牽扯到皇后,那民間百姓的第一想法便是——栽贓!如果皇后是自己的後臺,天下人便會忍不住這樣想並且對皇權將是一次致命的打擊,同時他劉家也將萬劫不復,即便是死他也不會承認。

蘇洵知道自己問的有些多餘,但卻不能不問,他要利用這句話把王語嫣完全的從這個謀逆事件中摘出去,他更加擔心這件事乃是王語嫣一手主導正對趙允讓的手段!

前往大相國寺的差人回來了,開封府府衙門口的百姓自覺的給他們讓出一條道路出來,顯然他們是揭開謎底的人。

差人上前走到蘇洵的身邊小聲低於:“稟告大老爺,我等在大相國寺找到了那位老婦,此人與劉太后之相像令人匪夷所思,但氣質卻如天地之別,不可同日而語!”

蘇洵的眼中精光一閃,帶着倆個差人走向一邊小聲到:“真的相似?”

差人中有一個人稍稍搖頭,而另一個人則連連點頭,這說明問題的答案在模棱兩可之間,其中必有隱情,蘇洵小聲道:“到底怎麼回事速速到來!”

一個差人打着結巴的說道:“啓稟到老爺,我兩剛剛見到了那名老婦,卻如畫中的那位,連嘴角上的痣都一模一樣!但身上穿的卻不是什麼貴人家的衣服,只不過是尋常婦人打扮。但……”

這差人說着說着便不再說話,蘇洵皺眉道:“還有什麼話不能說的?現在不說待會便沒了機會,凡是和此案有所牽連的人都不得安生!”

另一個差人跺了一腳湊近蘇洵的耳邊小聲道:“但皇后娘娘卻在一旁,我等尊了皇后娘娘的鈞旨,她可證明此人不是劉太后不過是與太后長得稍稍相似罷了,娘娘今日帶着太子前去大相國寺上香,偶然得見便心有所感,上前見了那婦人,因樣貌酷似劉太后便多聊了幾句,之後方知原委!”

蘇洵站在原地已經僵住,差人的說法印證了自己的所想,先是劉家父子上前狀告趙允讓謀逆,然後是一位長得酷似劉太后的婦人,再然後是皇后娘娘說她不是太后,這一切聯繫起來不就是告訴自己,劉家父子所說的話是真的嗎?!

蘇洵絕對想不到劉娥沒死,這種念頭在他的心中連出現都沒出現過,很快他便相信真的如劉家父子所說,趙允讓打算用這個酷似劉娥的老婦偷換太子!而他劉家父子不過是被牽連其中。

只不過爲何劉美會和一個長得酷似劉太后的人好上?!難道之前的傳聞是真的,他便是劉太后入宮前的相好?

對啊!這就說的通了,劉美曾與劉太后有些說不清道不明的關係,然後在他離京去往蜀中的時候巧遇這老婦,於是便有了之後的事情,這些一切都能對得上了!

沒想到劉太后真的與劉美有染啊!這可是天大的消息,但蘇洵決定也讓它爛在自己的肚子裡,即便是死也不能說出去,否則蘇家也將不復存在!

既然是皇后發現了這個老婦人,又打算用這件事懲罰趙允讓,那爲何不讓差人把這老婦人帶來?稍稍一想便明白,這個老夫人與劉太后長得實在太像,如若讓她出現,說不定百姓們信以爲真,畢竟太后的牌坊還在南門大街上……

輕咳一聲,蘇洵說道:“此事本官知曉,你們下去吧!萬萬不可外傳,否則本官也保不了你們!”

倆個差人奪路而逃,他們怎麼會外傳?難道是嫌自己的命長不成?今天這件事給他們留下了太深的影響,哪有膽量說出去!

“你們二人休走,先去師爺那裡把看到的聽到的都說出來,落筆畫押之後再去當差!”

兩人對視一眼便忐忑的向師爺所在而去,他們記得,皇后娘娘好似也是這麼交代他們的,現在大老爺一說他們纔想起來,把所見所聞都說的清清楚楚,只不過隱去了皇后的事情,如此他們才撫平狂跳站到一邊繼續當差去了。

事情到這裡便告一段落,劉家父子的話有了老夫人以及皇后娘娘作爲人證,這便是說明他們的話沒有問題,剩下的便是把趙允讓壓來當堂對質了。

但趙允讓畢竟是堂堂郡王,把他弄來談何容易?

總不能派開封府的差遣捕快前去鎖拿吧?怕是差人還沒進如郡王府便會被郡王府的兵衛給打的趴下,也就在此時蔡伯俙走了進來,瞧見蘇洵後便拱手施禮道:“蘇兄近來可好,聽說你調任開封府知府事,愚弟這便來看你嘞!”

蘇洵撇了撇嘴:“你要是想來瞧我便早已來了,何須如此之久?且說你是來幹甚的?”

瞧了瞧四周的百姓,蔡伯俙笑道:“此處人多嘴雜,還請蘇兄入內一敘!”

蘇洵搖頭道:“君子無事不可對人言,你有什麼事情便在這說,本官答應劉家父子,無論何時也要在這公堂之上,除非案子已經判決!”

蔡伯俙奇怪的問道:“這是爲何?”

蘇洵乾嚥了一下口水,慢慢的把事情經過講給他聽,旁邊的百姓再次聽到整個過程默默不語。

蔡伯俙聽完後笑道:“這還真是一樁奇案!已經出外的劉將軍突然出現在開封府,已經追隨先帝的劉太后突然活了,趙允讓居然打算謀逆,三件事情一件比一件奇怪,而我這裡也有一件奇怪的事情!”

第一千七百八十四章契丹人入宋第兩千四百四十九章“最好”的大宋第一千零六十七章蘇子瞻哪裡走?!第兩千二百三十九章置之死地的十面埋伏第一千三百二十四章攘外必先安內第九十二章父子協議第兩千一百四十九章宰殺耕牛第一千零五十六章王朝的輪迴第一千五百三十三章障眼法第兩千零一十九章宋軍初敗第一千二百六十九章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在運動發展的第一千六百八十五章蔡伯俙與畢世傑第兩千一百零二章大宋的社會團體第兩千四百三十八章夜郎自大第一千五百二十七章東京汴梁第七百四十三章皇權的遮羞布第兩千三百七十二章“大大”的改變第一千零一章趙禎的妙計第二百五十七章大風起第一千四百零九章神兵利器如何用?第一千八百零五章人分幾等?第一千七百六十二章商人舌辯第兩千三百零一章平原“天塹”第兩千五百七十一章雄關如鐵第七百五十三章正旦朝會第六百第二十二章安定軍心第一千八百六十三章兵貴神速第兩千五百零三章後宮的穩定第一千零一十四章帝王不行於色第三百八十二章遼皇駕崩的于波第兩千零八十三章神秘的商人第一百六十五章皇城流血夜第三百七十一章封丘軍營第一千八百七十四章山窮水盡第一千二百零二章遼朝的柱石第一千九百四十三章文以栽道第四百六十四章大宋好時機第九百八十六章高麗棒子第五百九十一章冤案?無奈……第一千二百九十一章臨朝稱制第六百三十章趙允讓第一千四百八十五章天下無知己第九百七十四章“貪婪”的大宋皇帝第兩千三百二十三章枕戈待旦第一千五百八十章伊州之圍第五百一十二章宋小乙的目的第九十一章君臣父子話隋唐第一千四百二十二章困與可笑之處第一千三百一十五章妖人第七百五十二章大宋的海外駐軍第二百四十三章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第兩千三百七十八章三才的擔心第一千九百三十八章成功的一半第六百六十章突如其來的決戰第兩千六百四十六章終章(二)圖窮匕見第一千二百四十九章天家的守歲第八十六章五年計劃第兩千二百二十一章貶爲庶民第一千六百九十八章一場“小鬧劇”第一千零一十一章使者之心第二百六十九章党項人來了第一千九百零六章聖城之災第七百八十一章沒佔到便宜就是吃虧第一千七百六十三章契丹的“方舟”第一千九百七十七章以史爲警第一千八百一十六章裁撤十六衛?第兩千三百一十七章四夷之況第三十八章土法煉鋼第二百四十章熊貓,美人與陌刀第一千一百零七章大宋的速度第兩千二百四十四章蔡伯俙進京第兩千五百四十六章觀月的學問第一千三百九十一章吐蕃與角廝羅第一千四百一十章沒有和談第一千零六十九章堂食棚子中的郝一口第兩千零二十二章最大的利益第三百八十五章劍指菲律賓第三百九十八章大理覆滅第兩千二百三十四章“暴力執法”第一千零五十二章“怪人”第兩千五百六十一章戰爭並不划算第兩千零三十一章迷失在神都第一千七百八十六章包拯夜憂第兩千三百七十章帝王守城第三百一十章樹碑立傳召忠魂第九百七十二章來自遼朝的冤大頭第兩千三百七十五章人的根本第一千二百三十四章義舉第六百三十一章計換太子第一千九百五十章倆個選擇第一千六百七十章英雄末路?第一千三百八十七章新的商路第二百七十三章李士彬的頭第二十一章君臣對第一千四百六十一章遼計(下)第一千三百六十章x蕭滿的逃亡第兩千四百一十四章瘋了的仁欽桑波第四百三十一章大宋的未來第一千五百二十一章北方有佳人第七十四章太子的軍械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