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六章開封奇案(上)

東京城出了一件奇事,消失了很長一段時間的劉美父子突然出現在了開封府,這讓接任知開封府事的蘇洵很是驚訝,畢竟劉美以前是龍神衛四廂都指揮使,蘇洵以官員之間的禮儀接待了這對父子。

但他劉美父子狀告的卻是堂堂大宋宗族,身爲汝陽郡王的趙允讓,不光如此,狀告的罪名還是十大惡中的謀逆,這樣的罪名一旦坐實,普通人基本上就是株連九族的大辟之刑,而即便是身爲汝陽王的趙允讓,輕則被削去爵位,重則禍及妻族。

趙禎在臨走之前特意調遣蘇洵權知開封府,他在雲南的政績相當出色,成績是有目共睹的,調任開封府後的蘇洵更是不敢掉以輕心。

權知開封府,看似一個簡單的知府職銜,但卻是異常的難做,在東京城隨便拎出一個官員都要比他來的清貴,但他的職責卻十分重大,東京城中的交通他要管,城外的工廠他也要管,開封府所轄十五個縣一百多萬人口,其中的事情更是多如牛毛。

但他蘇洵不愧是幹練之才,整個開封府在他的管轄下井井有條,對冤假錯案的判定使得他一下子便有了青天之名,開封府內的百姓對他的判決莫不佩服。

當劉家父子狀告汝陽郡王的消息傳出後,圍觀的百姓瞬間便炸了鍋,一府一縣的官員審案必有百姓圍觀,謂之“旁誡”,這是在提醒圍觀的人,不要犯下相同的過錯。

劉家父子當堂高聲喊冤,也不理會蘇洵提醒的眼神,高聲把所有事情竹筒倒豆子似得說了個乾淨,原本炸鍋的百姓又瞬間陷入沉默,而蘇洵也站在原地石化了。

誰能想到其中的案情居然如此複雜?甚至還牽扯到已故的劉太后!當所有人聽到趙允讓假借太后之名,威脅一個老夫人換掉太子的時候一股憤怒的情緒開始在人羣中蔓延開,圍觀的百姓越來越多,古人和後世一般,哪裡越是熱鬧越喜歡往湊。

短短的盞茶功夫,開封府的旁誡之地已經站不下人,更多的人站在開封府的府衙門口等候裡面的人把消息傳出來,很快便有伶牙俐齒耳目聰明之人滔滔不絕起來……

趙允讓在東京城的好名聲可不是說說的,他非常善於包裝自己,把自己的品德和善行最大程度上的宣傳出去,完全印證了做得好不如宣傳的好這句話。

開始的時候還有許多人不相信趙允讓會做出這種事情,但隨着劉家父子的親口所說,衆人開始將信將疑起來,而蘇洵怎麼能不知道劉家父子意欲何爲,顯然這兩人是想把事情搞的天下皆知,自己不讓他們說話其實是爲了保護他們兩人。

萬一是誹謗之言或是證據不足還能給劉家父子留下退路,可他不知道,此時的劉家父子已經沒有退路,如若不能把趙允讓徹底扳倒,他們的日子絕不會好過,即便是趙允讓不再找他們的麻煩,皇家也不會放過他們。

蘇洵算是倒黴,擡頭望了一眼府衙外黑壓壓的一片心中哀嘆,現在的自己已經是騎虎難下,士大夫最重視的便是自己的名聲,百姓們把自己捧做青天,那自己便要當他們的青天,一旦自己不受理此案便會立刻被百姓拋棄成爲趨炎附勢的勢利小人。

百姓們也是精明的,在得到此案牽連到趙允讓這個大宗正司之後便很快安靜下來,萬一此案不實,自己所錯話不是冤枉好人了嗎?但大傢伙更擔心的是得罪汝陽郡王。

宗室看似在朝中沒有多少實權,但高貴的身份卻能輕易的報復一個平頭百姓,他們如若真的是有心對付誰,那便如碾死一隻螞蟻一樣簡單,各種手段層出不窮。

詭異的一幕出現在開封府的府衙,所有人的眼睛都直直的盯着權知開封的蘇洵,彷彿無數把利劍讓他無處藏身,無奈之下,蘇洵只能讓衙役先去大相國寺查看。

人的內心中總有一種怪異的情緒,無論是什麼樣的人,在看到位高權重者身上出現流言的時候更多的則是期望他流言是真實的,更多的則是希望他能隨之覆滅。

蘇洵伸手虛引道:“劉將軍與令郎可否入簽押房一敘?”

劉美擺手道:“此事當在昭昭天日之下,衆衆百姓之前而斷之,豈可入簽押房?事關重大,萬萬不可有所避諱,否則天下豈可信服?!”

蘇洵微微一頓,這劉美是打死也要拖在這裡了,四周百姓猜忌的眼神讓他也是很不舒服,蘇洵無奈的說道:“也罷,老夫便也捨命陪君子了!來人給兩位奉茶!此案不結,老夫便不離開這公堂,從今往後便配你劉家父子二人住在這裡!”

劉美微微一顫,沒想到爲了保護自己,以趙允讓的手段,一旦自己離開蘇洵的視線,或是單獨居住在某個地方,即便是在開封府的府衙也是不安全的。

但只要有他蘇洵的看着,自己和兒子便不會有事,何況是在這公堂之上同吃同住?

百姓們終於開始打破沉寂,齊聲叫好,並有不少豪爽俠義之人叫道:“我等也願陪同大人朝食暮飲席地而睡!”

蘇洵苦笑着搖了搖頭,指着劉美道:“此時涉嫌大宗正司趙允讓,以及已故的劉太后,其中兇險你們不會不知,爲何來我開封府上告而不直接去御前?”

劉美拱手道:“如若陛下還在東京城,我父子二人早已上了大慶殿!”

只簡單的一句話便讓蘇洵回過味來,他劉家父子狀告的是大宗正司的趙允讓,自然不會去宗正寺,而其他地方好似也不能受理這樣的案件,除了御前也只能來自己這個開封府了……畢竟事情是在東京城發生的,還涉及到了大相國寺。

“你們父子二人狀告的可是當朝宗室汝陽郡王趙允讓,還牽連出已故劉太后,一旦罪名不符,你父子二人將會以同罪論處,生死不知啊!”

劉從德的身體明顯顫抖一下,而劉美則是笑了笑道:“蘇知府,你覺得我會在沒有把握的情況下來這裡嗎?此事潑天的干係,一旦開始便沒有回頭路了!”

蘇洵點了點頭:“是啊!潑天的干係,如若陛下在東京城中反而不妥了!”說完便湊近劉美道:“娘娘還有什麼交代?!”

第兩千二百七十八章賢覺與贊普第三百八十二章遼皇駕崩的于波第一千六百六十章北遷第一千一百章戰爭的本質第兩千一百一十五章多智近妖的官家第一千六百三十九章民間百萬兵第兩千四百一十三章天道好輪迴,蒼天饒過誰第兩千二百五十九章入宮請罪第一千零五十七章北山雜記第兩千三百七十章帝王守城第一千八百五十四章南薰門門頭劉三虎第一千九百三十一章膠着的戰事第二百三十六章炸膛的火炮第五百五十章財帛動人心第兩千二百三十一章一丘之貉的“反擊”第兩千三百四十三章西邊的異動第一千零三十六章行走的軍功第兩千二百三十一章一丘之貉的“反擊”第一千三百零七章楊懷玉與蘇軾第一千五百五十一章雞賊的趙禎第一千一百零六章宋與遼第兩千零六十九章包拯纔是殺手鐗第七百七十一章大宋葫蘆裡的藥第一千零六十二章夜觀範希文之疏第五百七十六章中箭而亡第一千七百七十三章生存還是毀滅第三百一十七章公主尚嫁(上)第一千七百二十六章大宋的報復第一千二百二十八章商賈之分第一百七十六章斥責朝臣(第二更奉上)第一千四百零六章火器營第兩千五百五十七章宋之高昌第二百九十四章首戰告捷第兩千五百二十章趙禎的先見之明第四十五章離別第一千五百三十章掮客第一千八百六十八章曲女城大火第一千二百五十一章世上沒有白來的土地第兩千二百二十七章精明的康巴人第一千八百八十七章天家的操心事第一千四百八十四章四種品格第一千四百三十一章十八條街的差距第兩千一百七十七章祭祀之謀第八百一十四章戰爭奏鳴曲第兩千一百九十七章有染第六百第五十八章殺人夜第一百九十一章批閱奏章第五百三十六章脆弱的屏障第一千六百六十六章烏拉!第一千五百七十二章槍第九百零五章千牛衛第七百五十三章正旦朝會第一千八百三十六章天竺還不夠慘第九百一十七章剋夫?旺夫!第一千六百二十二章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第一百一十七章退守大同(下)第一千六百四十五章聖駕之上第一千五百三十二章打擊根源第五百一十二章宋小乙的目的第一千五百六十四章論證火器的重要性第十章我是賭神第八百三十一章沒藏訛龐的邀請第兩千二百五十五章張柏的不安第一千七百九十六章旅程纔剛剛開始第五百零九章露出的馬腳第兩千零四十八章天地不仁第一千五百章趙禎與王安石與“三不足”第六百二十一章宋軍突襲第一千九百四十九章商人重義第九百二十七章該收斂了第三十二章採花郎劉從德第六百零三章壓縮軍糧的威力第一千五百六十八章破虜勳章第兩千四百七十一章前往神都第三百五十九章西水門記事第一千二百一十五章偉大還是瘋狂第一千八百七十二章鵬珈羅與八百壯士第兩千五百一十四章“民意”?第一千二百六十九章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在運動發展的第九百四十九章皇帝的格物致知第兩千五百一十二章帝王的“演講”第五百五十九章打破時代寧靜的鳴笛(下)第九百六十六章祭天,天有靈第一千三百三十六章大宋有一位“仁君”就夠了第五百九十四章彭七的陰謀第一千五百六十九章火器的未來第一千八百八十四章兵者詭道第一千二百六十章“養蠱”第兩千零八十七章上天無路入地無門第一千六百四十三章趙禎的昭勳閣第兩千二百六十四章強大的錯覺第一千三百八十五章西域之亂第一千七百九十七章官員的權與責第四百七十章隱藏的戰火第一千九百三十四章那耶波羅的決定第一千六百五十八章一夜天變第一千五百八十八章被出賣的契丹,被出賣的蕭撻裡第一千六百五十三章契丹有子第二百八十一章大宋皇帝的超值大禮包第一千三百三十章蘇軾的奇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