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六章熱鬧的析津府

陽光明媚的早晨,春天的太陽終於開始散發它的驚人威力,一場倒春寒在它的面前變得有心無力,連原本肆無忌憚的風都不能與之對抗而悄然消失在曠野上。

冰雪在陽光的作用下開始消散,但仍有一部分堅冰還未消融,變成冰水在泥地上形成沼澤似得泥坑,一旦人踩在上面不是滑倒就是沒過整個腳踝。

但這樣的好天氣趙禎卻站在城牆上緊皺眉頭,探馬來報,遼人的二十萬大軍已經全部進入析津府境內,分別在昌平,居庸關和得勝口三地以品字形守望相助,南下析津府就在眼前。

只要遼人入了析津府,趙禎就不用再隱藏,就算遼人的密探發現自己沒有駕崩,也沒辦法把消息送出去,此時的析津府已經戒嚴,沒人能輕易進出這座被加固成堡壘般的城池,況且就算遼人現在得到自己的消息也不可能把辛辛苦苦集結起來的二十萬大軍撤走吧?

之前皇宮的種種跡象讓析津府產生過一定的騷亂,畢竟這麼大的異常和各種小道消息讓人不得不往最壞的地方猜想,而燕雲這片土地對大宋皇帝好像有毒,太宗皇帝兩次敗走,當今陛下在這裡遇刺也不足爲奇……

趙禎的出現當然是爲了穩定軍心與民心,兩者看似微不足道,卻對析津府的城防戰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當趙禎光天化日之下從析津府的皇宮中出來的時候,大張旗鼓的黃麾大仗,以及一身戎裝的趙禎出現在人們眼前的時候,整個析津府的氣氛再次被點燃,這位大宋皇帝打破了燕雲的詛咒,乃是真正的天命之子!

雖然趙禎在析津府的時間不常,但所作的事情對析津府來說卻件件都是大事!

修建水泥路,免去苛捐雜稅,降低農稅,適當的提高商稅的同時開放更多的大宋商品入城,建設市場,連孩子的學堂和書院都在官家的聖旨之中,年關時給老人送去的炭火錢以及給孤老賞賜的田地都讓析津府百姓銘記在心。

現在的析津府已經和原先遼人統治下的析津府完全不同,大宋的商賈在這裡開設了大量的商鋪,吸收城中的無業人員,而工廠的出現更是穩定析津府的基礎,有了工廠就意味着需要大量的勞動力,對析津府這樣一府置地的閒散人員有着極大的消化,結果便是人人有事做,人人有工錢。

原本戰戰兢兢勉強餬口的百姓逐漸變得安穩富裕起來,這些都是在趙禎這個大宋天子主導下進行的,誰會不惦念着趙宋官家的好?

趙禎就是用最簡單的辦法收買民心,讓最大的羣體獲得利益的同時他們便會支持自己,如果現在問誰最不願意看到析津府被遼人攻克?一定是析津府的百姓無疑,同時這樣繁華富裕的析津府大宋也不會再讓他丟失掉。

析津府的舊城牆已經被加固成了內城城牆,而外圍已經開始修建全新的外城,隨着向府城涌來的人口越來越多,原本的析津府已經容納不下前來的百姓了。

剛到析津府的百姓則會被臨時徵召爲勞役,包拯的辦法很簡單,前來析津府的人要不然就是在老家過活不下去的,要不然就是覺得在別的地方不安全的,那你進入析津府的辦法只有倆個,一是自己參與到城牆的建設中,朝廷包吃包住,還有工錢,二是花錢僱人幫你建設城牆……

外城的建設速度那叫一個快,從大宋國內運來的水泥已經遠遠不夠用,最有效的辦法便是在析津府建設水泥廠,於是精明的商賈又看到了新的賺錢機會……

趙禎非常討厭用自己的天賦皇權去命令百姓,畢竟心不甘情不願幹出來的事情總讓人覺得缺少了一絲認真和雕琢,而析津府的建設完全是由皇帝牽頭,商賈自願參與,百姓心甘付出的,三方全部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東西。

趙禎得到了堅固的城牆,而商賈從趙禎手中得到了錢財,即便城牆建設不需要那麼多水泥的時候,水泥廠還能把多餘的水泥用在別的地方,甚至售賣給普通百姓,而百姓們通過城牆建設攢下了錢財。

一個城市的穩定與否和它的就業機會多少是分不開的,人們每天都忙着做工,賺錢,誰還有心事去惹是生非?當然做工的錢越多,析津府的消費水平便越高。

勞累了一天的人們自然有權利去享受晚上的清閒時光,於是析津府的夜市便成爲了閒暇的好去處,析津府的商業也隨之繁榮起來……這使得工廠的產品不光外銷到別的地方還能轉化一部分內銷,於是析津府的基本商業體制便建立起來。

彭七小心的引領者趙禎在城牆上巡查,當看到官家目瞪口呆的表情後他便露出憨憨的傻笑,原來官家也被這城牆的壯闊所驚呆了,自己剛看到的時候也是這個表情嘞!

“這些都是工匠和百姓建的?軍中的將士就沒有幫忙?”

看着趙禎吃驚的表情,彭七笑着回道:“啓稟官家,我大宋將士無一人蔘與,只不過提了一點建議而已,您瞧瞧這馬面牆和女牆,那叫一個敦實,整個城牆全部是內用夯土,外包磚石,最後覆蓋上一層水泥加固,末將拿八牛弩試過了,五百步開外,用上十成力道而不入!三百步只入槍頭……”

這麼複雜且工程量如此之大的州府城牆居然用時如此之短,這實在有些顛覆趙禎的認知,轉頭對彭七問道:“那爲何如此之快?”

彭七的表情嚴肅起來道:“析津府的百姓擁護陛下之威名,常有百姓或是勞役晚上不眠,夜以繼日的趕工,最多的時候足足有數萬餘人參與其中……”

趙禎這下是真的吃驚了,數萬人參與城牆建設,這真的是算得上工程史上的奇蹟了,這不是萬里長城,而是一座普通的城牆,歸其原因大概還是因爲百姓對保護家園的渴望以及對美好生活的守護。

人就是這樣,一旦把某些東西定義爲要用生命去守護,即便是付出再大的代價也心甘情願。

第一千五百六十六章揮兵八刺沙袞第二百六十八章投機者第八百七十六章騎兵的序曲第一百一十三章戰還是降,這是個問題第八百二十六章堅守待援第一千八百一十一章祭天與修法第一千八百八十一章天竺的求和第一千二百零四章圍魏救趙第二百六十一章八月十五中秋節第六百六十二章最後的底牌第七百零六章天子大駕第六百第二十二章趙氏孤兒第八百二十二章自斷手足第十五章該出手時就出手!第八百八十六章太后與相國第七十八章楊家的百戰雄兵第三百二十二章拔出蘿蔔帶出泥第九百一十八章党項人的未來第兩千四百二十章節東方一直在改變着西方第一千八百一十二章皇宋欽定憲法三百八十章党項求放過第一千五百二十七章東京汴梁第五百七十八章經筵日講第兩千四百八十七章大宋的飛地第八百七十七章英魂一縷東風去第七百四十章登聞鼓第一千三百三十三章撲火的飛蛾第八百二十七章王師來援第五百八十五章皇帝也不是萬能的第二百三十七章象棚中的撲買第一千九百九十七章皇帝的枷鎖第一千二百三十六章遼人的計謀第一千三百九十章買一贈一的買賣第七百六十四章上京黑手第兩千三百二十一章罷市第六百第二十二章安定軍心第八百三十章禍根第七百七十五章析津府,北京城第六百七十三章計出奇謀第二百七十五章皇帝夫婦的配合第兩千一百五十章執拗的王安石第一千九百八十二章離開神都第一千三百三十二章炮火之下第三十五章王旦之死第一千四百六十一章遼計(下)第兩千一百六十九章今日海東州第一千三百六十二章刀俎,魚肉第七百八十二章開源節流第兩千零二十章妖孽來了第兩千三百五十章蔡伯俙的“摳門”第八百八十六章太后與相國第一千八百六十三章兵貴神速第兩千兩百一十四章李代桃僵第兩千五百零九章大地是圓的?!第九百九十四章牽羊認罪第六百八十八章棄城而逃第一千零五十六章秘閣之對第一千九百八十九章劉渙的心路(上)第一千三百二十九章磨刀霍霍向張儉第一千二百二十二章石批德撒骨的揣測第一千二百四十七章儒家思想的內外第兩千五百六十一章戰爭並不划算第九百二十九章煌煌京城災民現第兩千一百四十四章資本永不眠第二百零八章趙禎的佈局第兩千五百一十七章蔡伯俙的“陷阱”第兩千四百八十七章大宋的飛地第一千二百零九章噩耗驟至第一千零一十三章華夏的“狗皮膏藥”第六百九十九章等待收穫的果實第兩千零九十二章千刀萬剮難贖其罪第五百七十四章魔鬼的手段第一千三百四十章苛刻的條件第九百零二章瘋狂的“盛宴”第一千零二十七章大國沙文主義第四百零三章夏竦的陰謀第一千七百九十章以法限權第一千三百二十二章逃出生天第兩千零三十一章迷失在神都第兩千兩百零九章奇蠢無比第兩千一百一十章帝與後第一千三百零二章乘勝追擊第七十六章太子的秋收第兩千四百二十一章華夏西土第一百七十一章棋局收官第七百零三章遼朝亂局第七百三十六章禍不單行第兩千一百四十二章大相國寺第一百八十七章趙元佐第一千三百九十八章御駕親征第一百四十四章殺威棒第三百九十七章意外發生第兩千零三十一章迷失在神都第兩千零六十六章太子與宰執第一千七百三十六章儒學的作用第四百三十一章大宋的未來第八百零三章西夏崩潰第一千八百七十八章鵬珈羅之變第兩千二百九十五章帝王所憂第一千零九十四章崩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