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五章皇帝也不是萬能的

張儉不否認耶律宗信的才能,也佩服他的才智過人,但在用兵和作戰上他還是距離蕭惠這樣的老臣相差甚遠,經驗和戰法都有所不及。

最簡單的便是他完全有時間請求陛下讓他的五萬前軍稍作整頓再向昌平出發,可他爲了趕時間,僅僅爲了早一點到達昌平佈防,居然馬不停蹄的前往居庸關,對那疲憊的五萬前軍不管不顧。

即便那是由女真人,渤海人和漢人組成的前軍也不應這樣用,牲口還要休息,何況是五萬大軍?

五萬精疲力竭的前軍,就算是再兇悍,再勇武,此時一旦遭遇到宋軍的突襲也是不堪一戰,萬一有宋人埋伏在昌平的必經之路上,那這五萬人豈不是羊入虎口?

張儉越想越覺得耶律宗信不堪重任,尤其是前軍這樣的破陣之軍更不能交在他的手中。

回頭望了一眼皇帝的宮帳,張儉頂着寒風走了過去對門口的御帳親軍道:“傳報陛下,臣張儉有事上奏!”

御帳親軍還未答話,宮帳中便傳出耶律宗真的聲音:“左丞相入帳說話。”

進入宮帳的張儉便看到皇帝站在輿圖前仔細的觀察,時而皺眉思索,時而微微一笑,張儉已經習慣皇帝的小動作,上前躬身行禮道:“啓奏陛下,臣以爲南院大王蕭惠……”

耶律宗真揮手打斷了張儉的話道:“蕭惠的事情朕自有定奪,左丞相先看看輿圖,大宋皇帝愚蠢,居然連德勝口這麼重要的地方都沒有派兵佔下,如若朕派遣一員良將赴此,得勝口,居庸關,昌平城便如品字形,相互馳援攻守兼備!”

張儉看了看輿圖道:“確實如此,但得勝口位置稍後,距離石門關頗近,乃進退之要道,不知陛下派遣何人?”

耶律宗真瞧着張儉期待的表情微微一笑:“自然是老成持重的南院大王蕭惠嘍!朕之所以讓蕭惠主後軍乃是因爲他老成持重,西夏一戰我大遼中軍被襲,後軍將帥卻不知守住撤走之退路,致使我中軍損失慘重,否則後又安陣豈能大敗?收攏潰兵接應中軍,我大遼還有一戰之力!如今朕讓蕭惠穩坐得勝口,一旦有異,近可來援中軍,遠可從容退走反攻。”

張檢眼睛一亮,確實如陛下所說,這得勝口必須有一位老成持重之臣坐鎮,欣然點頭道:“陛下聖明,此地非蕭惠不能勝任!”

耶律宗真哈哈一笑道:“左丞相原本是來向朕發牢騷的吧?耶律宗信雖然也是足智多謀之輩,但他太年輕,用兵難免操之過急,不知進退,但讓他在前軍只要稍稍把控便能運用自如,而蕭惠老成持重放在後軍朕最放心。”

張儉佩服的五體投地躬身拜下:“陛下用人之道以爐火純青,天下無人可出右矣!”

長長的嘆息一聲,耶律宗真稍稍失望的說道:“有,大宋皇帝趙禎便能與朕比肩,但朕是沒機會在戰場上和他堂堂正正的較量一番了,如此經天緯地龍御寰宇的一國之君……朕居然不能親手擊敗,實乃憾事!”

張儉悄然不語,如果大宋皇帝還在,這次大遼的南征就是一場自尋死路的災難,當年檀淵之戰,大宋的軍隊眼看頂不住了,可大宋真宗皇帝趙恆親臨戰場,御駕親征便瞬間扭轉戰局,一時間宋軍的戰意與瘋狂連兇悍的契丹人都要避其鋒芒。

如果這位遠超真宗皇帝的趙禎出現,還不知會是一番什麼樣的光景……張儉慶幸耶律簇絨一箭帶走了大遼最大的威脅,現在他之擔心大宋的哀兵會不會使得大遼付出更多的代價拿下析津府……

但還好,析津府的重臣選擇了秘不發喪這條看似正確又錯誤的作法,一旦開戰宋軍找不到他們那位御駕親征的皇帝會慌亂成什麼樣?

張儉不相信夏竦等人敢在皇帝駕崩後還豎起那根代表皇帝的龍旗,龍旗出而帝王不見,這造成的恐慌怕是會讓整個析津府的宋軍亂了套!

………

此時正躲在析津府皇宮中的趙禎狠狠地打了倆個噴嚏,放下手中的棘輪弩機匣擡頭望向太陽,又是倆個狠狠的噴嚏打出,這才舒服些。

揉了揉鼻子這才舒服些,趙禎喃喃自語:“誰沒事唸叨起朕來了,難道是語嫣和采薇想朕了?或者是靈兒又有什麼事情要向朕求救?”

彭七在邊上就不能看了,身體彎的像蝦米還一抖一抖的,官家還真是想一出是一出,靈兒公主要是向官家求救怕是早就命黑手飛鴿傳書來了,前些日子便是,娘娘逼着公主裹小腳,公主飛鴿傳書向官家求救,官家還真的下旨,命宮中女子一律不得裹腳,否則逐出宮外,當時官家的表情可謂是咬牙切齒,彭七現在想起來還有點後怕。

暗自腹誹,公主果然是官家生養的公主,就是和一般女女不一樣,膽子大不說,連行爲舉止都一點也不像大宋的皇女……但真的很可人,對所有人都是極好的,不驕不傲,如鄰家小妹一般,即便是宮中的侍衛和宦官都對公主喜歡的緊。

趙禎躲在皇宮中沒事情做,便開始研究其棘輪弩來了,畢竟這東西還是現在大宋的主流兵器,也是大規模裝備作爲遠距離殺傷的武器,大宋對棘輪弩的改進一直進行,加了肩帶,增加了棘輪的搖臂,現在棘輪弩的使用已經非常方便了,但趙禎還想着提高它的速度,比如機匣供箭……

小心的把一塊有彈性的簧片嵌到機匣的底部,再用一塊弩箭長短的托盤放在上面,剩下的便是裝填弩箭了,元戎弩的機匣在弩箭之上,拉動機匣使得弩箭上弦併發射,周而復始弩箭不絕,供箭很簡單利用凹槽和重力。

而趙禎把弩箭的機匣放在了弩箭的下面,利用簧片和凹槽供箭,再利用棘輪上弦,當然這要掏空棘輪弩的弩身,留出一個和弩箭一樣長的位置出來。

彭七看着官家手中被改得面目全非的棘輪弩默默不語,當趙禎把機匣插在弩機上的時候,一瞬間弩箭被全數彈出,撒的到處都是,這便是官家忙活三天搗鼓出來的東西……彭七的表情立刻變得嚴肅,臉上臉個褶子都沒有。

趙禎無奈的嘆息一聲:“朕也有不擅長的事情啊!”說完便轉頭對彭七惡狠狠的道:“今天的事情要是說出去,朕便把你調到崇文苑秘書省當正字!”

彭七身體微微一顫便露出迷茫的表情道:“啓奏官家,何事?”

…………

第兩千四百一十二章圍城的意義,擴大戰果第五百四十一章人間煉獄第兩千四百三十四章前往“女王谷”第五百零六章大宋商賈第一千七百六十八章“韃靼之秋”第一百九十一章批閱奏章第一千零三十二章平安京之亂第一千一百零三章烏古乃的野心第四百六十一章榷場第九百七十八章特務頭子的首次會面第一千五百零九章天國王朝第一千五百六十七章嚮導阿依庫第一千五百八十四章不戰而屈人之兵第一千二百七十二章人盡其才第一千八百八十四章兵者詭道第一千八百零二章大宋商賈的吸血能力第一千五百六十二章從一個皇帝到另一個皇帝第二百八十三章党項人的陰謀第五十章王宅風波第一千零一十一章使者之心第七百七十七章遷都開始第七十二章劉娥背後的女人第兩千三百一十七章四夷之況第兩千一百二十二章賈昌朝的作用第三百九十七章意外發生第七百三十六章千金難換好名聲第兩千五百三十章有其父必有其子第兩千二百六十二章斷尾求生第五百四十八章破竹之勢第四百六十八章囚母收權第一千四百八十四章四種品格一千六百五十一章草原上的一羣“狼”第一千九百一十九章魚咬勾了第九百五十三章地主家也沒有餘糧啊!第兩千三百二十九章拔劍四顧第兩千一百三十五章角鬥第八百五十章大宋重騎,所向披靡第一千七百八十章走狗烹第一百三十八章太子坐判開封府第兩千三百五十章蔡伯俙的“摳門”第兩千六百四十四章趙禎的邪惡計劃第一千三百四十四章該來的還是來了第一千五百七十一章人的本性九百六十三章殿試與祭天第兩千兩百一十章贖罪第六百八十八章棄城而逃第五百九十六章皇帝的棱角,臨戰第一千六百八十五章蔡伯俙與畢世傑第六十七章上朝三兩事第二百六十四章武人的瓊林宴第三百八十九章文臣不知兵事第三百一十一章君看偃革後,便是太平秋。第六百第五十六章無人能擋第七百八十七章揚長而去的獨夫第一千八百八十六章是人還是神?第二百六十三章大風起兮雲飛揚第一千三百二十三章炎宋興第七十九章馬前卒,軍前士!第十章我是賭神第一千二百五十三章蔡伯俙進宮了第一千二百三十七章於無聲處第兩千五百八十三章智慧的遷徙第兩千三百六十八章吐蕃雜兵第兩千零九十二章千刀萬剮難贖其罪第七百五十三章正旦朝會第兩千一百七十七章祭祀之謀第兩千四百六十五章離宮第兩千零二十五章漢家的通病第一千二百九十六章飛地就再飛一會第三百九十二章老兵的最後榮耀第兩千四百一十四章瘋了的仁欽桑波第一千二百零二章遼朝的柱石第一千四百四十一章落入陽謀第兩千三百九十一章進攻與待援第一千零二十六章持節而行,必有上國第兩千三百四十三章西邊的異動第一百一十七章太子“火了”第一千四百一十一章溫柔的陷阱第一千四百一十二章遼朝的態度第一百六十八章祭禮第一千六百三十三章留一線第四百二十一章皇帝親臨第一千八百八十四章兵者詭道第五百二十四章小人的便宜佔不得第一千三百八十五章西域之亂第五百九十三章夏竦與包拯第一千六百四十八章御駕親征的意義第一千三百八十七章新的商路第一百二十三章流言如風第二百零八章趙禎的佈局第兩千六百零二章猶大的悲哀第六百三十九章蔡伯俙的辦法(下)第一千零五十九章三才之所見第六百九十七章被神化的皇帝第一千七百九十六章旅程纔剛剛開始第兩千二百一十九章三司會審第六十八章太子的心思第九百五十五章虛虛實實第七百二十三章火車的作用第兩千五百九十章“聖城”之殤(下)新書《長歌當宋》二十萬字求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