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四章小人的便宜佔不得

覺得可笑的同時,趙禎也是佩服李元昊這種敢於做人“兒子”的勇氣,不是誰都能這麼厚着臉皮說出如此肉麻的話,而且他李元昊還是一國之君,趙禎對他的果斷和堅毅也有所瞭解,現在怕是要加上一條狡詐了。

李元昊的報復心極強,只要是以前得罪過他的人現如今都沒有什麼好下場,這就不是一個帝王該有的風範,最少要做的隱秘一點,乾淨一點不是?

李元昊的妃子索氏乃政治聯姻,因“素無寵”,暗恨李元昊,聽說李元昊攻打涼州六穀吐蕃時戰死,不禁面露喜色,日娛音樂,益自修容。結果,李元昊卻平安歸來,索氏在歌舞場上嚇得魂飛天外,不久便在宮中懸樑自盡了。但李元昊還不饒恕,將索氏滿門殺害。

氣度如此狹小的人能忘記自己給人當兒子的醜事?趙禎看向拓跋武的眼神不善,出於種種原因,他把滅亡西夏放在了收復燕雲十六州之後,但此時李元昊的態度讓趙禎開始懷疑自己這麼做的正確與否。

長出一口氣,趙禎對拓跋武說道:“李元昊既然甘願稱子,朕視其乖順便修兩國之好,但唯一一點要改的地方便是稱謂,你党項大儒野利仁榮飽讀詩書,又通我中原文化,豈會不知兀卒一詞與吾祖一詞相似?朕聽之尤爲刺耳,不如直接去掉便是。”

拓跋武臉色微紅道:“此事臣回西夏必定報知陛下。”

趙禎擺了擺手道:“不用你回西夏通告,現在就改,朕的御筆硃批對李元昊的國書也是有用的吧?”

既然到了如此地步,拓跋武也不好拒絕,畢竟剛剛的國書中李元昊還稱趙禎爲父:“陛下請……”

趙禎提筆就把兀卒一詞用紅筆花掉,先佔大宋的便宜?門也沒有啊!

兀卒一詞在西夏乃是清天子的意思,趙禎豈能看不出這是李元昊爲了噁心自己而特意弄出來的?這人是要面子要瘋了!

把硃批改過的國書扔給拓跋武道:“以後就按朕的該法叫,再有錯處定責不饒!”

拓跋武躬身退走,夏竦便從後面的屏風繞了出來,瞧着大帳裡的吳育道:“你是真傻還是真不知道,此人帶着李元昊的國書前來就是爲了求和的,兩府相公都不理睬,交給你一個禮部郎中處理,自然向讓你別搭理他,現在倒好,你把他來到陛下御前,反倒是隨了李元昊的意!”

吳育微微一禮道:“夏參政此言差矣,今二敵相鬥,當坐收漁利。如果急於接納元昊內附,契丹向我們興兵問罪,朝廷得不到元昊毫髮相助。應該使人勸諭元昊,與契丹和好如故,然後答應他內附。並告訴契丹,已經命令元昊轅門謝罪,否則,應當討伐。如此雙方都不能在道義上加罪我大宋。”

趙禎驚訝的望了吳育一眼,這個看似好好先生的吳育居然能出此圓滑的計策,實在是人不可貌相啊!

中規中矩的回答讓夏竦也挑不出毛病,只能苦笑道:“好你個吳春卿,早已想到其中關竅還不說出來,非要讓老夫在官家面前獻醜,真是不當人子!”

吳育笑了笑:“吳育之策悉數告知官家,但請官家另尋善辯者往之。”

趙禎搖頭道:“一事不煩二主,你就去一遼朝如何?”

吳育出人意料的否定道:“起奏陛下,大宋與遼以兄弟之國相稱,微臣只是一個區區禮部郎中而已,此去遼朝必定要一個德高望重者,臣以爲龐相公最爲適合!”

“龐籍?!”趙禎想了想點頭道:“如此也好,你且會東京城,把朕的手詔交給龐籍,命他擇日啓程趕赴遼朝。”

吳育躬身道:“微臣遵旨!”

待他離開之後,夏竦不明白的對趙禎問到:“官家,眼看党項與遼朝戰事將起,何必派遣龐相公去往遼朝解釋……”

趙禎笑道:“爲何不派他去?他龐籍乃是我大宋的宰相,代表我大宋出使遼朝,多少能讓遼朝放鬆警惕,最起碼知道我大宋不會起兵策應李元昊。再說我大宋從中說和遼朝就能不去征伐西夏?我大宋要坐收漁利,可不能讓兩者任何一個得到好處,唯一能得到好處的只有大宋!”

夏竦想了想豎起大拇指道:“官家妙計!”

一旁的彭七嗤之以鼻,這不是明顯的廢話嗎?官家那次的聖斷不是妙計?

聽到他的哼聲,夏竦轉頭道:“彭將軍好像對老夫的話有所不滿啊!剛剛你明明知道書信的內容,卻說不認識字而推脫給吳育念,你倒是脫得干係!希望你保護陛下的時候不會見危險就躲!”

彭七漲紅了臉道:“只要上了戰場,某家的命就時刻準備給官家擋箭,飛矢,流矢傷不得官家分毫!夏監軍還是顧好自己吧!”

“你們兩人就早點歇了吧!朕最不喜你們文武相爭,還故意在朕面前這麼做,再有下次統統回東京城去!”

兩人見趙禎發火,這才偃旗息鼓的退走,其實夏竦就是圖一時之快罷了,並不是他不待見彭七,畢竟彭七深的趙禎的信任,也是個簡在帝心的人物,他只是看不慣彭七剛剛忽悠吳育而已。

待兩人離開,趙禎終於能清靜下來。

給自己倒上一杯清茶,趙禎舒服的靠在御座上思索,此番李元昊是下了血本,不惜以父子之名相稱,那他的收穫要比投入多上許多倍才能達到他的預期,趙禎不認爲李元昊是個做賠本買賣的人。

現在大宋的十萬戰兵就陳兵花塔子鋪,這還只是來自東京城的禁軍,掐指一算,趙禎一時間被自己得出的數字嚇了一跳,要是算上邊境的守備軍隊,這次總共能集結將近三十萬人,這還不算國內的十六衛……

十六衛制度是衛府制的高級階段,是隋唐府兵制的結晶。趙禎總結了隋唐府兵制的優缺點,加以改進後和大宋的禁軍制度相融合,畢竟他裁撤了所有的廂軍,那些損失掉的兵員也要補充纔是。

別小看這十六衛,它就相當於大宋的預備役,但他們比預備役更加專業,平常的訓練和禁軍相同,也能得到朝廷的俸祿,農忙時還可回家務農,這無疑讓他們的生活得到了相當大的保障,自然沒人會懈怠,年輕力壯的農家子弟爭搶報名,訓練,生怕懈怠了被踢出,這樣的十六衛戰鬥力是可以保障的,最少是可堪一戰。

第一千九百一十五章“老朋友”約翰第一千八百七十九章大國外交第兩千三百零七章“著名老丈人”第一千八百四十七章沈括,時耶命耶第五百二十章不可盡信第兩千二百五十三章包拯的擔憂第一千六百四十七章東坡肉與東坡先生第一千五百六十六章揮兵八刺沙袞第一千三百四十章苛刻的條件第兩千二百七十四章貨殖律請假!第兩千三百六十八章吐蕃雜兵第三百五十六章暴風驟雨的回程第一千四百六十五章趙禎的“眼睛”第三百五十三章倭國的窩囊皇帝第二百零三章大醫救國第兩千四百九十八章紫宸殿中的對奏第一千五百九十六章將星升起第一千五百四十九章遼朝?不值得在意……第兩千零五十三章各有所慮第一千五百三十三章障眼法第一千四百一十八章穿越八百里瀚海第兩千零四十一章聖山下的奇蹟第兩千三百章帝王“得意”事第一千五百六十八章破虜勳章第兩千四百二十六章“扶上馬”第一千二百三十八章高麗王薨第兩千一百零一章大變將至第兩千五百七十五章外交的種子第一千八百六十三章兵貴神速第四百一十章密謀第一千三百六十六章西京之亂第一千六百七十七章張儉之死第一千三百六十三章無路可逃第兩千四百六十六章變爲族內第六百二十六章勇士之死第兩千零六十九章包拯纔是殺手鐗第一千三百一十一章中京道的昨天,今天與明天(中)第八百章咖啡的魅力第一千四百四十三章完美的伏擊第一百四十三章打的就是你第七百零六章天子大駕第一千五百七十六章三奇副使第一千四百章伏閣請對第一千二百二十八章商賈之分第兩千一百零六章彌勒降世第兩千一百零六章彌勒降世第一千四百三十四章成埃落定第兩千二百八十一章盯梢客裴七郎第兩千一百九十二章宗室們的“公平”第七百零五章天子之殿第兩千四百四十七章睡個安穩覺第一千五百七十九章國丈“瘋了”第一千三百八十三章與君之對第兩千二百二十八章官鈔的力量第一千九百六十章中原佛門的衰落第二百六十四章武人的瓊林宴第六十五章以退爲進第一百九十二章微服私訪計不成第兩千一百二十一章當官的本事第八百三十四章餓殍第兩千四百六十六章朕是怎樣的皇帝?第七百二十六章無價之寶?破爛貨!第八十一章水調歌頭第一千九百七十三章看不見的較量第一千八百九十九章一賜樂業人的末日第兩千一百七十一章臨走前的反擊第一千九百九十一章皇帝靜夜思第一千六百四十一章大宋全面戰爭第一千五百四十七章皇帝與檄文第七章劉娥的眼神第一千七百六十四章“三山夾兩盆”第一千八百一十二章皇宋欽定憲法第一千六百六十三章以退爲進第八百思十八章伏兵第兩千零六十六章太子與宰執第四百六十一章榷場第五百七十七章陰差陽錯第一千二百五十八章誰動了皇權?第一百一十三章戰還是降,這是個問題第一千三百八十八章別人的分裂勝過統一第兩千一百一十一章在商言商第一千八百二十一章吐蕃的何去何從第一千四百零一章王朝最甚者,權利的平衡第一百八十二章報復第一百零五章吃肉的牡丹花第一千九百一十三章和談?沒有可能!第一百八十四章連降五級第七百五十八章打破時代寧靜的鳴笛(上)第八百二十一章不敵第四百七十章隱藏的戰火第九百七十二章來自遼朝的冤大頭第兩千一百八十九章中樞的宰執公廨第一千零八十四章大朝會第五百一十章孫宅的夜,靜悄悄第一千八百九十八章情報爲先第六百九十六章商業的作用第兩千五百九十七章大宋的複利第兩千三百零二章東京城的作用第一千四百八十六章改變就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