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三百九十三章不可小覷的委積軍

老兵這個詞在大宋有着不一樣的意味,通常所說的老兵不僅僅是指那些上過戰場的老兵,而是包含了所有在軍中退役下來的役兵,這是一種相當完善制度下訓練出來的專業人才。

當然若是你上過戰場,那這個老兵的意爲就不太一樣了,算是老兵中的精銳,只要你說出當兵的年號以及地點和參與過的戰爭,別人便會肅然起敬。

這是一種看不見摸不着的榮耀,老兵往往把這些當作是比生命跟珍貴的東西,即便是府衙之中的大老爺,在得知苦主是戰場上退下的老兵之後,都要客客氣氣的。

這就是榮耀,也是一份對爲國征戰老兵的敬意!上行下效,整個社會都是如此,這也激勵着每一個大宋的將士努力拼搏,在戰場上搏得榮譽。

這是一種傳承,眼下十六衛的老兵中有不少都是沒有上過戰場的老兵,他們極力要求上戰場,因爲只有這樣他們才能變成從戰場上退下的老兵,才能擁有軍人應有的驕傲和榮譽。

所以不要小看這支由十六衛老兵組成的運輸車隊,他們裝備精良,一點也不比其他軍隊差,信心十足,同時擁有在戰場上最需要的勇氣。

數量被分配到了運送後勤補給的軍中,但他們卻不會埋怨,也不會委屈,因爲他們知道自己的重要性,從一開始他們秘密抵達察瓦崗和察瓦絨之後就知道。

雖然距離瑪兒敢不遠,且得知了瑪兒敢被圍,但他們接到的命令卻是援助王韶的永安軍,於是這支老兵組成的運輸隊便義無反顧的投入到了支援戰爭中。

大宋士兵最好的地方就在於服從指揮,聽從命令,這是大宋士兵的基本素養,也是常年累月鍛鍊下來的“條件反射”。

令行禁止乃是宋軍中的鐵律,趙禎在私下裡更喜歡稱大軍的軍隊爲“紀律部隊”。

作爲一國的皇帝,趙禎可以引領整個國家發生改變,他的話在一定程度上褒獎了大宋的軍人,軍人地位的提高也是宋軍戰鬥力提升的重要法寶。

察瓦崗和察瓦絨的運輸大軍在墨脫匯合,成爲了一支具有特殊番號的軍隊“委積軍”這是一支臨時組建起來的軍地,總共三萬六千人,來自大宋十六衛的各個衛所,每一個都是當地的精銳,因爲只有精銳纔有資格進入戰場,纔有資格從那麼多“虎視眈眈”的人羣中脫穎而出。

委積軍三萬六千人,不光要負責運輸輜重和彈藥,同時也要兼具作戰能力,他們要守得住自己運送的輜重,否則如何能被稱爲“委積軍”?

而另一邊角廝羅已經知道了趙禎就在瑪兒敢城的消息,同時也知道了噶日噠措包圍了瑪兒敢城,這對他來說無疑是一場“天將驚喜”。

誰能想到堂堂的大宋皇帝居然會突然出現在戰場上?瑪兒敢是什麼地方?是吐蕃高原的城池,是曾經屬於吐蕃人的土地!

噶日噠措包圍瑪兒敢,也在某種意義上掐斷了南路宋軍的輜重補給之道。對於吐蕃來說是一次可以絕地反擊的“好機會”!

角廝羅派出了大量的軍隊開始奮力阻截王韶所部的推進,同時在匹播城部署重兵把守,高明的統帥可以清楚的看到戰場上的局勢,戰爭進行到這裡,王韶和楊懷玉想要幹什麼角廝羅一清二楚。

南北兩路宋軍都是主力,也可以說都不是主力,他們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對邏些城形成一種合圍,從而在以巨大的優勢獲得勝利,一場大勝可以扭轉乾坤,也可使吐蕃萬劫不復。

襲擊大宋的補給隊伍當然也是角廝羅的重點,他了解趙禎,知道這位無雙帝王在兵事上的過人之處,最喜歡的便是多管齊下,從四面八方對敵人造成致命打擊。

當年攻伐西夏的時候宋人便是多路大軍齊頭並進,甚至聯合當時的青塘對李元昊發動進攻,讓整個西夏“坐立不安”這是真正的四面楚歌。

而現在大宋皇帝打算故技重施,用同樣的手段對付吐蕃,但角廝羅不會輕易上當,既然宋軍分兵多路,那吐蕃大軍也可以這麼做,只不過角廝羅知道該以何處爲重點。

比如進攻宋軍的輜重便是重中之重,宋人的南路大軍每日消耗驚人,必定需要一條龐大的“補給線”。

這個詞還是從宋人那裡聽來的,宋軍在前線作戰,後方的輜重乃是最爲緊要,若是能夠掐斷宋軍的輜重,吐蕃大軍可以對南路宋軍形成巨大的壓力,不光是逼退他們那麼簡單,甚至能擊潰宋軍。

這裡是高原,宋軍一旦被擊潰便很難再組成對吐蕃有威脅的戰力。

角廝羅知道大宋和吐蕃之間的差距,所以他從未打算能夠正面擊潰宋軍,他要出“奇兵”“疑兵”對深入吐蕃高原的宋軍隊伍進行攻伐。

很快吐蕃的軍隊便發現了全副武裝的運輸隊伍“委積軍”,委積一詞的含義便是輜重充沛,委積軍不光輜重充沛,戰力更適合充沛。

這些人都是些二十六七歲的青壯年,也是身體和精力最旺盛的時候,即便是面對吐蕃軍的奇襲,他們也相當鎮定。

在戰場上保持鎮定很重要,而委積軍的鎮定來自於他們的軍械,來自於他們能戰,敢戰的勇武之心。

事實上委積軍早就等着有吐蕃人來襲擊他們,在高原上車隊的速度不及騎兵,很容易成爲騎兵的進攻目標,而委積軍渴望和吐蕃人一戰,以打響他們的名頭。

潮水一般襲來的吐蕃騎兵並不知道他們即將面對的是什麼,委積軍停下車隊之後便迅速利用馬車構建防禦,這是一場相當驚人的改變,尤其是這些改裝過的車駕更是如此。

加裝了冷鍛薄鐵的車駕重量不是太重,但強度相當高,而且這些寬大的車駕中加裝了許多致命武器,比如小型的牀子弩,這種弩箭安裝在車駕的頂部,下面由三個人用腳蹬上弦,速度快且省力,但威力卻不小…………

第兩千六百二十三章神蹟的重要性第一千一百零一章兵棋推演第二十一章君臣對第一千二百九十五章走了一部分……第一千零六十七章蘇子瞻哪裡走?!第兩千四百零五章烈火焚城第一千二百八十六章雙腳的抉擇第一千六百七十三章征服與統治第兩千五百五十三章李將軍鼠三第兩千二百二十九章長老齊聚第一千五百七十二章不動如山第五百六十九章瘋掉的信然第兩千四百三十七章嘉莫人的試探第兩千二百二十八章官鈔的力量第兩千二百五十三章包拯的擔憂第兩千四百二十六章“扶上馬”第一千五百一十四章聲東擊西第一千五百七十八章塞爾柱的外交手段第四百一十三章遼皇春獵第一千七百七十五章封鎖契丹第兩千一百三十章在劫難逃第兩千二百四十二章大宋新問題第一千三百五十八章大家一起完蛋第一千四百四十章被人偷了第二百八十六章和尚算不得四民!第七百八十七章揚長而去的獨夫第兩千零八十九章真相逐漸浮上水面第一千三百五十三章史書從此無倭國第兩千一百七十七章祭祀之謀第十一章北宋的天空第一百九十七章名人,都是名人啊!第兩千六百零三章趙仁的造神計劃第二百六十四章皇帝的表演技巧第九百五十七章范仲淹的殺氣第一千四百八十九章朝廷的衡量第三十一章初遇楊家第一百零一章仙遇第三百零六章深宮瑣事多第二百六十四章皇帝的表演技巧第八百一十九章窮途末路第三百五十一章記裡鼓車第一千零八十九章大宋的邊牆修不得!第一千八百九十六章王師驟至第兩千三百九十二章“十六衛”的作用第一千九百九十七章皇帝的枷鎖第九百三十七章死的早不如死的巧第四百五十章蔡伯俙的戰車第兩千二百八十二章空手套白狼第三十七章艱難的抉擇第一千五百七十四章工匠與學者的不同第二十三章父愛如山第兩千二百四十七章太祖太宗的臉面第兩千一百一十六章能與誰人說?第一千七百七十二章名存實亡的自治第兩千一百五十六章各族入華夏第兩千三百七十七章文明融合的“福利”第五百五十六章祥瑞天降第三百九十七章意外發生第兩千零六十二章轄騎滿街纔是禍第兩千二百七十九章吐蕃少年第兩千二百三十五章帝國資本第四百零六章不要命的耶律宗政第一千六百九十五章人心思動第九百九十五章掀桌,不玩了!第兩千四百四十六章商業更盛於掠奪第兩千一百五十九章任重道遠第兩千六百零三章趙仁的造神計劃第四百零七章油鹽不進的宋朝君臣第一百四十五章新官上任第七十二章劉娥背後的女人第兩千一百七十六章“龍生九子”第兩千四百二十五章遺忘的“角落”第七十三章小胖子的火藥實驗第七百七十八章皇帝的小金庫第一千五百七十六章三奇副使第一千四百零三章塞上的江南第兩千五百七十五章外交的種子第五百五十七章祭天第兩千兩百一十一章祁國公府的“替死鬼”第一千四百三十六章蕭撻裡的目標第兩千四百一十七章節宋帝與贊普第三十一章初遇楊家第兩千三百二十二章大宋的報復“如期而至”第六十八章太子的心思第一千九百八十六章把自己變成活佛第一千三百六十七章看不見的恐宋心理第一千零一十六章遠隔重洋的會師第兩千四百零六章帝王的責任第七百九十章大宋中心第一千三百七十六章遼朝的變化第兩千五百零五章西方與東方第六百六十七章國之四京第一千三百零四章地瓜幹,軍糧第一千九百零九章秋獮依舊第一百三十四章天命所歸第六百七十一章遼朝突變第六十六章八賢王?八大王!第一千七百八十四章契丹人入宋第一千七百零七章戰鬥不止第一千六百三十九章民間百萬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