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三百九十五章角廝羅的“存人”戰術

吐蕃人不是傻子,他們一次進攻不成,不會再消耗戰力和宋軍僵持在原地,來去如風纔是騎兵的法寶,高原上的騎兵同樣懂得這個道理。

一波一波的襲擊纔是最有效的辦法,而領兵的吐蕃將軍如措安達在襲擊之前便得到了角廝羅的命令,“只可襲擊宋軍,不可久戰纏鬥!”

如措安達知道角廝羅和大宋之間的差距,近戰搏鬥他們極爲吃虧,眼下的戰場就是最好的演示。

吐蕃的騎兵要如同波瀾一般的進攻,同時也要如羚羊一般的敏捷,久攻不下就不要強攻,而是在這支宋軍的補給上頻繁的進攻,讓他們疲於應對。

於是這段時間委積軍相當幸苦,他們一面要不斷的向前行軍,把前線將士所需的物資送到,另一方面還要遭受吐蕃人不斷的襲擾和進攻。

如措安達是個十分高明的將軍,對於戰場上的操控力很強,最擅長的便是使用奇兵襲擊敵軍,在他的不斷襲擊之下,委積軍遭受到嚴峻的挑戰。

●тt kǎn ●¢O

每當夜晚來臨的時候,大軍便要枕戈待旦,時刻提防吐蕃人的進攻,這已經是宋軍總結出來的經驗,每到夜晚,吐蕃人必然會發動襲擊,雖然宋軍的防禦相當完善,可依舊要全力以赴。

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若是因爲敵人多次襲擊而放鬆警惕,那很可能就是全軍覆沒的代價。

宋軍原本就擅長髮動夜襲,在大宋用兵的歷史上有過無數次夜襲疲敵的戰例,所以吐蕃人的每一次夜襲宋軍都當作是全面襲擊的存在,打起十二萬分的精神全力迎敵。

到了這裡戰事便膠着起來,但宋軍越來越佔據優勢,因爲他們雖然被吐蕃人給拖住,但卻並沒有停滯不前,移動的雖然緩慢,但卻勝在不斷前進。

越靠近南路的王韶所部,委積軍的安全便越高,因爲他們隨時可以等到永安軍和神衛軍的馳援。

當然這一點吐蕃人自己也知道,於是乎如措安達對委積軍的圍剿便更加賣力了,六萬兵馬分三路不斷的對委積軍進行伏擊。

委積軍也是有脾氣的,這般的不斷被吐蕃人騷擾,委積軍上下早已憤怒到了極點,多少年了,宋軍一直是追着別人打,還從未如此狼狽的被別人追擊。

所以每一次遇襲宋軍都是嚴陣以待全力出擊,當吐蕃人再次衝擊宋軍軍陣的時候,卻輕鬆的殺入其中,箱車被推翻缺口被打開,宋軍的陣形變得鬆散起來。

吐蕃人抓住機會長驅直入,他們的目標是宋軍的中軍大旗,只有攻克那裡他們才能全面擊潰宋軍,但這也恰恰是委積軍的陷阱…………

大宋的軍隊最擅長的便是分割包圍,一旦落入宋軍軍陣之中,原本鬆散的委積軍迅速合圍,堵死缺口,奮力擊殺前來支援的吐蕃人,而陷入大宋軍陣之內的吐蕃騎兵便遭到了委積軍無情的屠戮。

委積軍之所以敢這樣用兵,最主要的問題便是他們相信袍澤,在戰場上宋軍對袍澤是無條件相信的,因爲你除了相信袍澤之外再也沒有別的辦法,而每一個宋軍都不會讓袍澤失望,即便是平日裡頗有間隙的倆個人,在戰場上也會毫無保留的相信戰友。

壓力最大的便是堵在缺口處的委積軍將士,他們要抵擋住吐蕃人的瘋狂進攻,眼瞧着自己人被宋軍合圍,吐蕃人同樣着急,如措安達不斷的指揮手下的騎兵向缺口發動進攻。

不過百米的缺口硬是被宋軍變成“銅牆鐵壁”身穿板甲的士兵舉着高大的盾牌死死地頂住吐蕃騎兵的衝鋒,而後方的委積軍也在全力圍剿軍中的吐蕃殘餘力量。

大約五千多吐蕃騎兵被陷於委積軍的軍陣之中,這五千人是無論如何也不能讓他們走脫的,宋軍把一切能用得上的東西全部拿出來,爲的就是乾淨徹底的消滅這五千人。

當兩千人被擊殺之後,陷入委積軍軍陣之內的吐蕃騎兵就開始出現崩潰的跡象,當三千人被擊殺之後,剩下的兩千多吐蕃軍便直接崩潰。

宋軍已經殺紅了眼,這時候根本就不可能停下屠戮的步伐,即便是剩下的吐蕃軍投降也遭到了無情的屠戮,屍首堆滿了中軍的位置,而當這些屍首堆積起來的時候,拼命馳援的吐蕃人也停止了進攻。

委積軍斬敵五千多首,這是一場赤裸裸的大勝,宋軍士氣大盛,但卻沒有追擊,打掃戰場,收治傷兵,掩埋屍首這些都是他們要做的事情。

此次擊退了吐蕃人的進攻,在某種意義上委積軍已經狠狠得出了一口惡氣,而如措安達也不敢隨意的攻殺委積軍了。

兩軍交戰最困難的便是不斷積累士氣,眼下如措安達已經發現,即便是攻入宋軍之中也很有可能是一場陷阱,於是乎他改變了戰術,不斷的拖延和消耗委積軍的行軍速度。

但一個嚴峻的問題出現在瞭如措安達眼前,委積軍正在不斷的向王韶所部靠近,而一旦他們會師,將會對匹播城造成極大威脅。

角廝羅已經不斷髮來旨意,命令他無路如何也要阻止這兩支軍隊的匯合,真正騎虎難下的是吐蕃人。

打又打不過,擋又擋不住,還能有什麼辦法牽制委積軍的行軍速度?

這還僅僅是宋軍的輜重隊伍,若是他們和王韶的永安軍以及神衛軍匯合,那將是一股極爲強大的戰力,到時匹播城必然危如累卵。

吐蕃高原上,一切有利形勢正在向大宋傾斜,角廝羅比誰都清楚吐蕃面對的是一個怎樣的敵人,小心謹慎已經無法讓吐蕃延續,唯有攻破宋軍的防線,去的一場大勝才能保住匹播城,牽制整個宋軍向邏些城的進攻速度。

於是角廝羅集中剩餘兵力向王韶所部發動進攻,用有生力量去消耗宋軍的彈藥,這是他和仁欽桑波能夠想到的最好辦法。

但凡有辦法,角廝羅絕不會這麼做,誰不知道人才是關鍵?

宋人皇帝不止一次的說過:“存人失地人地兩存,存地失人人地兩失!”

第一千七百三十章敵烈部的智者第一百五十八章三棱軍刺與破甲錐第一千七百三十二章哲爾克的心思第踉蹌一百零三章登聞鼓聲第兩千二百三十三章五權,五枚第二百五十五章皇帝的大婚(中)第一千五百四十六章封王第二百二十七章皇帝的親姑姑第兩千四百九十七章夜叩宮門第一千二百八十九章何爲無道第八百零六章皇帝的收網第九十章寇準訪東宮第兩千四百一十六章無恥小人第五百七十一章殺機第一百四十章民心所向第一千三百一十一章中京道的昨天,今天與明天(中)第一千三百七十五章蠢蠢欲動的西域第七百八十九章大宋的羊毛第一千三百五十九章瘋子第一百三十四章天命所歸第六百二十二章奉聖州戰事第五章初入東宮第二百二十一章大宋的青天第六百三十六章迷局第兩千五百五十章非同一般的張王氏第四百一十七章天下最難的事第一百零五章吃肉的牡丹花第一百六十三章整裝待發第九百五十七章范仲淹的殺氣第一千零四十二章蔡伯俙使倭第兩千一百三十三章彌勒從未降世第一千五百七十八章在挖坑的道路上樂此不疲第四百六十二章愛惜羽毛第兩千零一十七章西軍的種帥第一千二百二十六章債券的發行第一千三百七十六章遼朝的變化第二百七十三章李士彬的頭第一千三百五十三章史書從此無倭國第一千六百五十七章契丹“清理計劃”第一千五百六十八章無處不在的大宋商賈第兩千四百四十七章睡個安穩覺第四百七十八章香醇的禮物第一千五百八十八章被出賣的契丹,被出賣的蕭撻裡第八百九十二章天機不可泄露第一千六百七十七章張儉之死第兩千一百七十四章佛門與白蓮第八百五十六章京觀武軍,愚蠢的代價第八百七十九章妖女豈能易降服第二百三十七章天下英才彙集東京第一千七百九十一章趙禎心中的理想第兩千四百一十二章圍城的意義,擴大戰果第兩千一百二十八章帝王的政治秀第一千六百九十八章一場“小鬧劇”第二百三十三章吐血的韓億第一千三百七十四章耶律賈的夢想第八百七十三章大軍壓境第兩千四百二十章節東方一直在改變着西方第一千三百二十四章攘外必先安內第兩千二百九十章出宮的趙官家第兩千四百零七章人爲什麼而活第兩千六百三十二章父慈子孝第一千六百七十一章軍中對第四百三十五章王蒙正之心第兩千三百四十九章吐蕃高原的重要性第八百一十七章君王的藝術第兩千一百三十九章神都城中的“臭水溝”第兩千一百零四章狡兔三窟第兩千兩百零二章天子伴讀第一千五百六十五章世界第一城第兩千三百四十八章時代的規則第八十五章智慧宮第七百三十六章禍不單行第一百一十四章憶往昔,崢嶸歲月稠第一千九百三十八章成功的一半第四百八十五章皇帝釀啤酒第兩千零四十一章聖山下的奇蹟第一千零八十章大海的奇遇第兩千二百八十八章牆倒衆人推第兩千零五十四章巡幸蘭州第一千二百七十七章虛虛實實第兩千三百六十七章角廝羅的計劃第二百六十四章皇帝的表演技巧第兩千三百五十八章來自邏些城的消息第五百三十五章大戰前夕第九百二十六章盛市大同第四百五十三章皇帝的新計劃第一百五十一章蔡伯俙的野望第一千七百五十一章蠻夷的“驕傲”第一千四百五十九章熊與狼之論第一千五百七十二章槍第八十一章水調歌頭第六十六章八賢王?八大王!第一千九百二十五章阿母城之戰第一千零二十三章大宋故人來第一千七百五十三章冠軍大將軍第一千八百一十六章裁撤十六衛?第八百四十五章帝王權術第一百三十四章天命所歸第一千三百三十四章成功的代價第八百一十三章山雨欲來風滿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