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三百五十二章全軍出擊

穆修的話讓楊懷玉猛然一驚,是這個道理不假,指揮三十萬宋軍擊潰吐蕃人是不難的,但官家卻不希望如此,相反還要讓他拖住吐蕃人,這便麻煩了。

雙方一旦交戰,後果自然是全力拼殺,戰場上可沒有討價還價的餘地,勇者勝,怯者死,三十萬大軍如何做到既不勝又不敗的程度?這在之前還從未有人遇到過。

眼下糧草具備,這就是出兵的最好時機,沒有什麼可猶豫的,若是大軍不前,反倒是讓人生疑,吐蕃人一旦撤走,後果不堪設想。

“來人!傳令全軍整頓,三軍按軍令進軍,不可擅動,亦不可擅退!行進皆需中軍傳令!”

“喏!”

傳令的士卒揹着旗號離開,穆修微微點頭道:“眼下我等出兵吐蕃,吐蕃人必會派大軍堵截,這便是誘敵之計,三十萬大軍誘敵,古往今來再也沒有官家這麼大的手筆了。”

楊懷玉苦笑道:“只可惜我三十萬大軍的將士戰功怕是…………”

穆修轉頭笑道:“戰功?你還擔心少了咱們的戰功?不可能,戰功上官家早有計較,此事我等只需按部就班便是,難道永安軍攻下邏些城之後,吐蕃人就不會回援?只要咱們盯住吐蕃人,死死的咬着他們,吐蕃人一邊需要回援,一邊又和我等纏鬥…………”

“敗亡在即!”

楊懷玉和穆修對視一眼,心中已經是翻起了驚濤駭浪,顯然這一切都是官家布制好的,這麼說來官家從一開始就打算出奇兵奪取邏些城?

從康巴人到吐蕃,一切的一切都被官家算計在其中,這難道便是官家禁絕和康巴人商賈的原因嗎?若是如此,官家可謂是一步觀十步!

穆修也是順着自己猜測而說的,但他發現一切的一切似乎都在一張大網裡,擡頭看了一眼楊懷玉,迅速的從沙盤的邊上抽出一張輿圖。

看了看邏些城,再看了看青海路,算了一下距離後感嘆道:“官家這是調虎離山,把康巴人的大軍調到距離邏些城最遠的地方,咱們青海路的三十萬大軍便是角廝羅想破腦袋也不會知道是誘餌。”

楊懷玉緩緩坐下:“前些日子殿前司的嚴中說神衛悄然換防了,這事情幾乎沒有人知曉,走的時候幾乎搬空了大半個火器司!”

穆修長嘆一聲道:“果然如官家所說,眼下咱們大宋用兵已經完全變了,火器將會成爲主道,聽聞火器司的火器已可達數百步,精準無比,中者非死即殘,”

楊懷玉一下便全明白了,緩緩坐下道:“官家這不光是在調虎離山,還是在操演啊!只不過這一次的操演和王朝不同,官家要用全裝火器的神衛來攻伐吐蕃,還有永安軍!”

火器司的火器有多少穆修和楊懷玉都能猜出一個大概,神衛軍是擅長使用火器的老兵,而他們和永安軍配合作戰,不光能把永安軍對火器的使用能力提高,還能得到人數的補充。

老帶新是大宋軍隊的舊例,自從官家改革軍制之後,這習慣便被各軍保留,沒有辦法的事情,沒有老兵,新本即便是訓練的再好也沒有多少戰力。

眼下老兵都被各軍當作是香餑餑一般的護着,便是到了退役年齡的,也儘量行文兵部要把老兵用招募之法留下來。

穆修斟茶喝了一口道:“官家利用熟悉火器的神衛軍來帶剛剛組建的永安軍,這是上上之選,而且還聽說官家的聖駕就在四川路,這是又打算御駕親征了嗎?”

楊懷玉道:“官家不會御駕親征,王韶在四川路,有這個一板一眼的老倌在,官家根本就沒有御駕親征的機會,王韶用兵向來便是講究規矩,若是官家御駕親征,他必定會拍屁股走人。”

穆修哈哈大笑道:“便是這個道理,王韶善用火器,也善於領兵,最早便是他上疏官家要推廣火器的,眼下火器如此之利,官家豈有不用王韶之理?”

“官家合併永康軍和懷安軍,此舉是否不妥?永康軍駐守離堆爲川西之要害,懷安軍駐守金水爲川東之門戶,如此合併爲永安軍…………”

楊懷玉的疑惑穆修搖了搖頭道:“整個四川路只需要一軍駐守便可,待吐蕃滅國,川西還需駐軍?官家自然會在邏些城駐軍,如此川西之邊患盡矣!至於東川……能駐軍嗎?!”

楊懷玉嚥了一下口水不再說話,東川爲蜀中門戶,原本在這裡駐軍便是提防有人火燒劍閣自立爲王的蠢事。

若是吐蕃攻滅,東川再駐屯軍隊便是有些不妥了,防備誰?是防備蜀中有人作亂,還是防備朝廷進入蜀中?

楊懷玉感嘆道:“老穆,你說官家如何能想出這種種妙計?吐蕃一旦被攻下,只需駐守一隻大軍便可,如此一來蜀中之局自然破了,還省了三才財費,這般的計較當真是世間少有。”

穆修指了指天上道:“官家的眼光自是我等不能相比的,楊帥只需配合官家便是,若論用兵帶兵,官家除了狄帥之外便最爲信任楊帥。切莫因家中瑣事而牽掛,官家仁慈,必定不會重罰,只不過他們過上一般人家的日子,這可比揹負天波府這個名頭要好得多不是?”

楊懷玉望着穆修,這麼多這麼多天來他是唯一一個和自己提東城之事的,稍稍感嘆道:“多謝穆兄!此事我自然分得清,勳貴的貼補還在,官家並未奪了楊家勳爵,這已經是法外開恩,懷玉不敢奢望!只盼能多得軍功賙濟家中。”

穆修卻搖了搖頭道:“不能賙濟,越是賙濟越難以走出去,東城勳貴之家皆是如此,都落得這步田地,還要僱那麼多的僕從,當真是讓人心寒!”

楊懷玉點頭道:“便是如此,家中已經衰敗,產業盡失,但朝廷的貼補錢還是可以度日的,最少比懷玉當年的俸祿高上許多。”

見楊懷玉看開,想開,穆修點頭笑道:“如此甚好,楊帥萬萬不得心軟賙濟,否則楊家再也不是什麼天波府了!”

衝着穆修的背影拱了拱手,這個老倌雖是文官,但卻有着不同的爽朗,對世事大多也是看透了的。

第六十九章帝國系統的威力第三百八十四章二王斃第三百一十二章家國天下的大事第九百九十九章落榜學子大騷動第一百三十六章獨夫與天道第七百五十章大宋武裝第一千五百一十七章公主尚嫁第兩千二百八十五章“第一生產力”第五百四十章破陣殺敵第兩千兩百一十五章利益交換第一千九百十四章圍爾擊之第一千三百一十七章耶律賈第一千四百九十章分割皇權!第一千零七十四章蘇軾的交子戰爭第七百零八章皇帝回朝第兩千一百三十章在劫難逃第一百四十二章殺雞儆猴第一百五十七章太子的迷茫第一千九百章利益之前無盟友第三十三章最後一課第一千零一十六章遠隔重洋的會師第九百三十五章賀蘭雪第一千三百二十八章送瘟神第五百三十五章大戰前夕第四百四十七章鐵騎鋒芒第六百四十二章對奏第一千八百零八章聖君回朝,九拜之禮第九百七十章永遠叫不醒裝睡的人第四百四十七章鐵騎鋒芒第一千四百九十章分割皇權!第一千三百一十二章中京道的昨天,今天與明天(下)第六百八十章大殿啼血第兩千四百二十五章遺忘的“角落”第一千四百三十一章十八條街的差距第一千零三章無巧不成書第一千四百六十六章神都往事第三百六十九章悲催的趙允言第兩千一百四十六章使壞的帝王第九百九十三章矗石城的代價第一千零一十七章蔡伯俙的“陰謀”第一千九百九十二章漢人的史書第兩千五百五十一章官船接舷第兩千四百二十三章“掌握”掌握戰爭的人第五百六十二章回歸正朔第兩千三百九十二章“十六衛”的作用第兩千零一十一章宗教與皇權第兩千六百零二章猶大的悲哀第兩千二百六十五章東城豪門的“活路”第二百七十三章李士彬的頭第八百五十五章捷報飛至第七百六十六章暴露的對手沒有威脅第八百五十章大宋重騎,所向披靡第一百六十七章奠第二百五十八章軍武院與黑手第一千九百零三章戰爭的序幕拉開第一千八百九十七章重掌黑手的蔡伯俙第一百一十七章退守大同(下)第一千四百四十八章走親戚第五十四章太子三衛的改造計劃第兩千一百四十九章宰殺耕牛第兩千零四十章醉翁非醉第一千五百一十七章公主尚嫁第兩千六百二十五章回家第一千八百九十七章重掌黑手的蔡伯俙第一千二百三十七章於無聲處第一千一百零二章戰爭開始第三百一十二章家國天下的大事第一百八十四章連降五級第二百七十四章皇帝眼中的輕重緩急第兩千二百七十三章帝王便是“棋手”第兩千二百三十四章“暴力執法”第二百五十二章最是無情帝王家第兩千六百零七章攤子算是鋪開了第六百三十七章初探第八百六十七章歐陽修的脊樑,大宋的脊樑第二百零三章大醫救國第一千六百七十一章軍中對第兩千五百七十六帝王會面第一千七百四十一章華夏數千年之未有!第兩千五百一十一章袞冕之下的皇帝第二十一章君臣對第四百九十九章陰謀的盛宴第一千三百八十四章喝最烈的酒…………第兩千六百四十二章西方的紛亂第一百四十二章殺雞儆猴第七百三十六章禍不單行第兩千一百四十九章宰殺耕牛第兩千四百六十三章智慧的閃光第九十四章宋小乙的身世第一千八百四十八章讀書人更狠第兩千四百四十六章商業更盛於掠奪第兩千三百五十六章堅如磐石,動如潮海第六百三十二章倒黴的劉從德第一千四百九十三章老而不死爲賊!第一千七百四十八章一顆仇恨的種子第兩千二百三十七章帝國資本的力量第兩千二百四十三章趙仲旻之死第兩千兩百零四章離京的駙馬和公主第二百四十章武舉與軍旗推演第兩千二百七十三章帝王便是“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