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三百四十八章時代的規則

消息如同長了翅膀一邊不斷的向四川路而來,趙禎站在鴿舍旁不斷的看着一支支飛來的信鴿,這些信鴿經過專門訓練,在看到趙禎胳膊上的白色棉布後便打了一個旋,靈巧的停在上面。

趙禎摸了摸信鴿的羽毛,柔順堪比絲綢,同樣也能做墨水筆來使用。

這個在大自然中孕育出的神奇“精靈”成爲了人類的朋友,甚至在某種意義上改變了這個時代的通信。

當然,堆積如山的消息讓趙禎覺得頭疼,眼下他在想要不要把胳膊上的這隻小精靈給紅燒了?又或者是清蒸?

不過當他看到密信的內容之後,便毫不猶豫的把信鴿放進了鴿舍,同時給它鏟上一把乾的玉米粒,還把水箱裝滿。

終於開始了第一步,吐蕃人正在自己挖掘的陷阱之中掙扎的邁出了第一步,只要有第一步,那麼第二步,第三步,後面的一切準備都在等待着吐蕃。

等待是漫長的,但趙禎卻享受這種等待的感覺,事實上一切都在按照他的計劃進行,青海路的調兵也是如此。

大量的軍隊調動到青海路,吐蕃人就算再聰明也不會不上當,而事實上趙禎並不打算讓楊懷玉率領的青海路大軍作爲攻伐吐蕃的主力,相反他們的作用是牽制吐蕃的大軍,起到輔助作用。

對吐蕃用兵其實很簡單,獲得戰爭的勝利也不是多麼困難的事情,但趙禎更看重的是他對軍隊的改造,對戰爭模式的改造。

這場戰爭看似牽連很多事情,但事實上卻要比看上去更加重要,牽連的東西更多!

後世的戰爭已經說明,在技術條件,武器裝備,人員素質懸殊的情況下,戰爭很可能出現一邊倒的模樣。

後世的某個大國便是利用絕對的技術優勢在戰爭中碾壓對手,付出的傷亡比預期小的不要太多,讓整個世界震驚,也維持了他領導地位。

而現在,大宋也是一樣,永安軍作爲攻伐吐蕃的主力,強大的技術裝備和人員素質,將會第一次在人類文明的歷史上改寫戰爭。

這將會極大的提振大宋的國威,提振大宋百姓的歸屬感,認同感,提振百姓對天家的忠誠,同樣也會讓世界上的各大帝國知曉大宋難以匹敵的強大。

因此趙禎對吐蕃一戰準備的是相當充分,因爲這不僅僅是一場戰爭,還是一次實驗,一句對這個世界宣佈“改變的是時間到了”的宣言。

冷兵器與熱兵器之間的碰撞,戰爭模式的改變只存在於大宋這個高度發達的國家,其他還在使用兵器,甚至是保持遊牧或農耕的文明都將會被這次戰爭所震懾到。

趙禎從來都不相信國雖大好戰必亡的事情,只要是絕對能夠勝利並且能給大宋帶來利益的戰爭,就會亡國,只會讓國家變得越來越強大。

這個世界上沒有某種紅利能夠比得過戰爭紅利給人類文明進步帶來的多,每一場戰爭都是人類文明進步的動力。

從上古時代開始,戰爭就在人類文明和發展中起到了重要貢獻,沒有戰爭,華夏的土地就會有如今的遼闊,沒有戰爭,人類文明便不會從石器時代向青銅器時代過度,更不會向鐵器時代,封建時代,甚至是帝國時代過度。

戰爭或許會使一個文明消失,但一定會使另一個文明進步,眼下趙禎所處的便是一個弱肉強食的封建時代,一個沒有那麼多精神聖母的時代。

這就是血淋淋的歷史真相,當華夏文明沒有辦法通過強大的武力保證自身安全的時候,一切的美好和財富都將化爲泡影。

後世的經驗證明了這一點,現在趙禎就恨不得對那些參與過侵略華夏的八國土地實行“三光政策”。

三才已經在趙禎的身後站了好久,直到趙禎轉頭被他嚇了一跳之後才趕緊躬身道:“官家,王韶求見!”

趙禎瞧見了三才臉上的惶恐,帝王之怒伏屍百萬血流漂杵,每當自己想起後世的種種屈辱時,身上的怒意便會不自覺的浮現,即便是做了這麼多年的帝王依舊控制不住。

歷史系出身的趙禎最不願意看的便是近代史,但當初的教授卻極力要求他們必須看,不光要看,還要刻進心中,留下刀砍斧劈的痕跡,讓這段歷史一旦浮現便會出現蝕骨之痛。

因爲忘記歷史便會重演歷史,這是在讓後輩記住曾經的恥辱。

所以在趙禎發現自己成爲大宋官家之後,對外部的威脅極爲忌憚的原因,他知道宋朝的滅亡是多麼的悲慘,華夏文明在那時出現了斷代,十萬人跟隨皇帝投海是怎樣一股悲壯和絕望?!

這些他統統瞭解,至於西方列強,在這個時代還在歐羅巴的土地上孕育,他們不光還沒成長起來,甚至連苗頭都不算。

東方的偉大已經超越了西方,即便是古老的文明都已經被華夏遠遠的甩在了身後。

趙禎作爲帝王之後,最先想明白的一個道理便是,強權大於一切,只有獲得絕對的力量,才能保護住自己想要保護的一切。

這個時代沒有憐憫,沒有避難所,沒有桃花源,有的只是力量的角逐,當你的力量強大時,就可以爲所欲爲。

你反對我?我把你征服!抗議我?我讓你成爲我的一部分!辱罵我?我讓你的頭蓋骨變成我的酒壺!

這就是時代的現實,就是這個叢林之中的法則!

同情和憐憫毫無作用,或許會獲得人心,但你的強大才是讓你的百姓擁護你的所在!

後者比前者更加受到百姓的擁戴,受到百姓的歌頌,受到百姓的讚揚,帶領帝國走向強盛,帶領帝國走向稱霸世界的道路,這纔是百姓所需要的。

只有這樣,你才能給你的百姓帶來好的生活,帶來龐大的戰爭紅利,帶來讓人瞠目結舌的社會進步!

趙禎發動的戰爭沒有一場是無意義的戰爭,這些戰爭都是爲了讓大宋更加安全,都是在加固大宋的防禦。

擁有的北方的草原使得大宋不再擔心遊牧民族的威脅,奪取了南方的海外諸國使得大宋的糧食與日俱增,打下大理國使得大宋的西南成爲固若金湯的堡壘,征服過天竺,使得“阿三”不敢越雷池半步!

現在吐蕃就只高原之上,他們是大宋邊境上存在的最後一個威脅,打下吐蕃之後,龐大巍峨的喜馬拉雅山脈會成爲大宋的屏障。

這纔是真正意義上的坤輿一統!

第一百一十章將門的生意經第一千六百六十三章以退爲進第一千九百三十三章北方傳來的震動第四百三十七章迫在眉睫第三百一十三章惡客北方來第一千三百九十五章挖坑到底要埋誰?第兩千二百三十二章皇帝的密庫第一千八百二十六章朔望朝會第兩千零八十四章罪人的底線第二百四十五章御覽試卷第二百六十七章趙禎手中的大錘第兩千二百九十五章帝王所憂第一千九百十四章圍爾擊之第一千九百五十八章角廝羅之叛第兩千四百三十三章女人位尊的嘉莫人第六百零三章壓縮軍糧的威力第一千三百零八章蘇軾治軍第一千三百九十一章吐蕃與角廝羅第一千四百三十七章紫微星的命格第一千五百二十四章愚蠢的代價第九百二十二章天子夜宴第五百零三章小人物的影響第一百六十五章人間地獄第一千七百八十三章“堅強”外衣下的柔弱第一千二百一十七章皇帝也非完人第九百零二章瘋狂的“盛宴”第五十一章糜爛的太子三衛第一千四百五十一章這個問題沒有答案第兩千六百章守城之戰第五百九十一章冤案?無奈……第一千五百七十六章恆邏斯城外第兩千四百九十八章紫宸殿中的對奏第兩千三百七十九章吐蕃名將第八百三十六章李元昊之死第六百第二十一章草原上的狩獵第七百一十六章特殊的常朝第一千二百六十八章皇帝培養出的怪物第五百三十八章大宋也要耍無賴第八百零七章天災不比人禍第四百六十九章戰爭的藝術第兩千四百一十三章天道好輪迴,蒼天饒過誰第一千四百一十六章戰爭來了第一千零五十二章“怪人”第一千章科舉之危第兩千六百三十五章曼西科特之戰第六十三章反擊反擊反擊第一千零四十九章皇帝也會無賴第八百八十九章叛逆覆滅第一千五百八十四章不戰而屈人之兵第三百零一章最漫長的一天第九百四十五章不拘一格降人才第兩千三百四十四章吐蕃的宗教第九百三十五章賀蘭雪第一千九百一十八章誰的棋子?第三百六十五章第一千二百二十八章商賈之分第五百八十四章風正烈,行軍急第一千五百零二章趙禎的百分之九十第一千六百八十二章契丹新相第二百四十二章多保真的“天宮”第六百第二十二章趙氏孤兒第二百五十五章皇帝的大婚(中)第一千五百七十三章集格物之大成者第一百三十八章太子坐判開封府第一千五百二十六章海上生明月第一千五百一十三章倆個外戚第一千七百六十四章“三山夾兩盆”第兩千一百五十九章任重道遠第八十七章倭女第一千五百五十五章女帝第六十六章八賢王?八大王!第三百五十章板甲問世第一千七百七十四章寒冷的墳墓第兩千四百六十六章變爲族內第四十二章利益交換第兩千六百三十六章十字軍的落幕第七百五十八章打破時代寧靜的鳴笛(上)第一千六百八十五章蔡伯俙與畢世傑第一千七百五十七章北方來使第兩千一百五十八章帝王的談判第一千零六十九章堂食棚子中的郝一口第五百七十一章殺機第兩千一百四十一章彌勒教的背後第兩千一百八十五章御史的價值觀第一千零三十三章平安京之戰(上)第一千三百一十八章大定府第八百二十八章復仇之軍第兩千二百二十七章精明的康巴人第八百八十一章歐陽修面聖第兩千五百七十七章西方與東方扣起的圓環(上)第二百一十章仁民愛物第一百七十五章皇帝的新裝(三千字三更)第一百零八章采薇與卓然第一千五百八十章伊州之圍第兩千五百四十四章遠攻近交?第兩千四百九十三章三才的哭泣第一千八百一十三章皇帝的家廟第兩千一百七十章消失的倭人第一千二百九十二章隔空而問第八百五十六章京觀武軍,愚蠢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