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兩百零一章出人意料的結果

孫良的心被趙禎擊得粉碎,原本他還打算利用自己的價值獲得活命的本錢和機會,但趙禎根本就沒有打算利用他。

死騎這些人已經算是爲自己效死了,若是這個時候再寒了他們的心不值當,本就是其罪當誅的孫良沒有放過他的可能。

這種垃圾的生死根本就不值得在意,把他留給師橫以及其部下才是最好的選擇,趙禎要的就是他供認的供詞。

有了這東西,在某種程度上便算是打開了東城豪門的缺口,但趙禎不認爲一個孫良足以讓東城豪門就範,在趙禎眼中,孫良和他的這份口供價值一樣。

若是東城豪門沒有防範孫良的後手,別說是趙禎,便是師橫都是不相信的。

這世上最不可靠的便是人,孫良會放棄東城豪門爲趙禎所用嗎?顯然不會,從根本上他就是一個趨利的人,是一個市儈的商賈,趙禎是在以命威脅,而東城豪門卻是能給他足夠的利益。

對這個自私的人最殘酷的做法便是一點一點的剝奪他的生命,讓他看着最不能失去也是最重要的東西消失。

趙禎走之前已經看到孫良被綁在了木杆上,四周是不斷摸着牛角小刀的死騎將士,他們生怕自己手中的刀不夠鋒利,一邊澆水一邊打磨。

邁出右千牛衛軍營的第一步,趙禎便聽見了孫良的慘叫,這慘叫聲淒厲的撕心裂肺,趙禎不用看都知道,死騎的將士要用牛角小刀一刀刀的復仇,一刀刀的發泄自己心中的痛苦。

這是一羣沒有身份的人,一羣被剝奪了自有的人,一羣有親人卻活的孤家寡人的孤魂野鬼。

而這一切都是拜孫良所賜,孫良當然招供了,他沒有選擇,趙禎手中的卷宗便是關於奎大也就是孫良,以及仁恆商號策反死騎的所有過程,當然也少不得是誰指使他這麼做的。

這是通了天的事,沒有人在幕後指使給孫良一百個膽子他也不敢走私軍械,也不敢策反宣毅軍的士卒,更不敢和吐蕃勾勾搭搭。

雖然有了線索,但卻要抽絲剝繭的進行,東城豪門也不是傻子,怎麼可能直接和孫良有所接觸?

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再次拉開序幕,一條一條的線索向上尋找,看着師橫一臉的興奮,趙禎就知道孫良現在還沒有死透,看了看天上高高掛起的月亮,趙禎幽幽的開口道:“查到了?”

“查到了!”

師橫顯然更加興奮,和孫良聯繫的人是誰也未曾想到,居然是蔡府的管家蔡石!

趙禎在第一眼看到結果之後臉上充滿了驚愕,蔡石是蔡伯俙府上的管家,是可以說是蔡伯俙最信任的人,而且從趙妙元的態度來看,蔡石也是她頗爲信任的管事。

而這個人怎麼會是和孫良聯繫的東城豪門消息傳遞人?

師橫知道趙禎和蔡伯俙之間的關係,也知道蔡伯俙曾經的所作所爲,蔡伯俙對於他來說就是一個“前輩高人”現在的死騎和當初的黑手相比差的不少,最大的優勢便是在隱蔽性上要好。

但黑手即便是公之於衆的轄騎,在某些地方依舊隱藏的很深,小心的看了一眼趙禎道:“官家或許蔡駙馬不知情……”

趙禎徒然提高聲音:“他當然不知情!”

趙禎的聲音讓師橫嚇了一跳,看了看邊上已經變成石雕的三才便不再說話,這事情應該由官家拿主意的。

“他蔡伯俙是朕的妹夫,是皇親國戚,他和朕的情義豈能爲了東城豪門而出賣?他的子嗣是趙旭的伴讀關係匪淺,他應該知曉蔡家的一起都和天家捆綁在一起!沒有可能參與到東城豪門之中。”

趙禎的話在師橫看來更像是在說服自己,利益二字已經成爲商賈的代名詞,天下熙熙皆爲利來,天下攘攘皆爲利往。

但即便如此,趙禎也不相信蔡伯俙參與到了東城豪門之中,東城豪門只能給蔡伯俙短暫的利益,而天家才能給蔡伯俙長久的利益,他不是一個目光短淺到“自毀長城”的人。

那結果只有一個,“燈下黑”…………

“三才!出宮!”

三才石雕一樣的表情終於有了變化:“奴婢這就去安排!”他知道官家是打算去和蔡伯俙對質了,但這並非是一件壞事,而是好事。

官家只有從心中信任蔡伯俙,纔會前往蔡伯俙的府上對質,否則以官家的脾性,被最信任的人背叛,一定會“抄家”的。

夜涼如水,神都城中的喧鬧彷彿都被隔絕在趙禎的車駕之外,師橫一身黑衣帶着斗笠驅趕馬車,三才跪坐在趙禎的身邊。

“官家,皇城司和黑手不會監察蔡伯俙以及蔡府,這是官家您當初定下的規矩,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趙禎點了點頭:“嗯,朕現在依舊堅持這個想法,朕絕不會懷疑蔡伯俙,只是沒想到東城豪門的手伸的這麼長,居然能滲透到蔡伯俙的府上。”

“越是如此官家越不會懷疑,若是蔡伯俙與此事無關,便是東城豪門利用官家您對蔡伯俙的信任而走的一步妙棋!”

“妙棋?他們不知道朕對這種下作的手段最爲痛恨!蔡伯俙乃是朕的伴讀,算的上是朕的半個朋友,帝王沒有真正的朋友,但這半個朋友比什麼都重要,至於妙元自不用說,她是朕唯一的妹妹,這世上最後一個,也是唯一一個血親!”

從趙禎的話語中,三才便知道這件事讓官家對東城豪門的憤怒上升到了不可饒恕的地步。

車輪在進入東城之後變了聲音,這裡的地面要比別的地方更爲平坦,因爲修繕的更爲勤快。

要去往蔡伯俙的府上,就必須要路過一些東城的人家,而這些人家往往是朱門高戶,而這時候在蔡府門前停下,便覺得這裡也沒有差別。

走下馬車的趙禎心中閃過一絲猶豫,很快就被晚風吹散,當初的東城可不是這樣的景象。

是在蔡伯俙帶着蔡記在這裡紮根之後,自己授意蔡伯俙把東城打造成神都的富貴圈之後纔有今日這番景象,歸根結底不是他蔡伯俙融入東城豪門,而是東城豪門在東城自己發展壯大的。

第六百六十三章雷霆之後第八百一十七章君王的藝術第兩千四百五六十章北上的列車第九百六十六章祭天,天有靈第九百七十二章來自遼朝的冤大頭第兩千零四十章醉翁非醉第兩千零八十九章真相逐漸浮上水面第一千五百六十六章東京路拾遺第九百八十八章內聖外王,豈可受辱?第兩千一百九十五章皇帝的侄子第兩千四百二十一章華夏西土第一千八百六十九章伏擊第九百七十四章“貪婪”的大宋皇帝第四百五十二章老子就是神!第一千六百五十七章契丹“清理計劃”第一千二百零一章女真人的完顏部第一千六百九十三章大宋的“給予”“索取”第一百六十七章奠第兩千一百一十一章門閥是怎樣煉成的第兩千一百四十四章資本永不眠第兩千一百九十章清貴和勳貴之間的對立第七百零三章遼朝亂局第七百七十三章天下商賈彙集於宋第三百二十四章真定曹家第兩千五百二十六章世界的橋樑第兩千五百三十二章敏銳的人第三百八十八章南人?党項人?契丹人?華夏人!第兩千五百七十四章三大文明的交匯第七百五十八章打破時代寧靜的鳴笛(上)第一千八百五十三章以誠相待第兩千二百五十四章東京來客第四百四十七章鐵騎鋒芒第一千三百八十四章喝最烈的酒…………第四百一十八章殿中誡第一千二百一十三章海運與遷徙第六百零五章按捺不住的遼人第四百一十四章各懷心思的遼朝母子第八百四十五章帝王權術第兩千三百二十一章罷市第九百零三章遼朝忍不住了第六百六十章突如其來的決戰第一千三百八十三章與君之對第一千五百七十三章侵略如火第一千四百七十四章帝王之問第兩千零一十四章統帥的天賦第一百九十九章有緣無份第一千七百九十二章上京城的“昨天”與“今天”第二百七十六章大宋的戰前準備(上)第兩千三百三十七章殘酷的道理第五百八十五章皇帝也不是萬能的第九百三十二章大宋營造的錯覺第一千五百六十二章沒有贏家的贏家第一千五百四十五章于闐獻土第一千七百四十八章一顆仇恨的種子第五百零五章張儉與蕭惠第一千零六十一章黑暗中的秘密第一百六十九章宗室與庶民第一千二百二十八章商賈之分第一千零八十七章修長城,城難修第九十三章山雨欲來風滿樓第七百四十八章年關(下)第一千二百七十二章人盡其才第兩千一百零一章大變將至第七百四十四章“獨夫民賊”第八百二十一章不敵第兩千三百五十章蔡伯俙的“摳門”第一千三百九十六章君王的代價第兩千五百八十八章羅馬人民的國王第兩千三百一十三章君臣聚第兩千五百零五章西方與東方第一千五百六十四章論證火器的重要性第四百六十九章戰爭的藝術第一千二百二十九章不偷腥的貓第二百六十四章武人的瓊林宴第兩千五百九十九章認同感,從軍隊開始第一千六百八十四章火炮也是有差距的第兩千二百七十八章賢覺與贊普第八百二十四章結案與未來第一千五百五十章解惑范仲淹第兩千一百一十六章能與誰人說?第八百五十七章無題(上)第一千七百四十二章烏古部的薩滿第五百一十章孫宅的夜,靜悄悄第九十六章被利用了第一百五十一章蔡伯俙的野望第一千五百八十五章塞爾柱的使者第八百七十六章騎兵的序曲第一千零五十五章跳出“棋盤”的人第九百零四章真正的強者第一千二百八十一章愚忠的代價第兩千兩百一十五章利益交換第一千五百九十六章將星升起第一千九百二十五章阿母城之戰第一千七百五十五章以夷制夷第一千二百五十八章誰動了皇權?第一千七百八十三章“堅強”外衣下的柔弱第六十四章鋒芒畢露的太子殿下第五十五章地獄的開始第一千七百九十六章旅程纔剛剛開始第一千七百三十八章你的財富朕不在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