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一百八十二章該來的還是來了

但趙禎不知道的是,吐蕃已經和東城豪門所勾連起來,而連接東城豪門和吐蕃的便是佛門,佛門向西傳教是沒錯的,但他們在傳教的同時,還肩負着連接東城豪門和吐蕃的“秘密任務”。

國家越大,事情便越多,趙禎是皇帝不是神,雖然掛着天子的名頭,可他比誰都清楚,皇帝身上是一點神蹟都沒有的。

皇帝也是人,而只要是人便會一定會犯錯,便是聖人都不能保證自己沒犯過錯不是?

如此一來便要有個輕重緩急,對於吐蕃趙禎的態度是比較穩重的,以穩對峙之下,只要時間足夠,吐蕃在某種意義上可不攻自破。

就在賢覺前往吐蕃隊伍還在趕往大同府的路上時,趙禎便今天的大朝會上出現了,這是朔日朝會,也被朝臣們稱之爲正朔朝會。

每個月第一天的朔日大朝對朝廷意義非凡,在今天這個重要的日子裡,不光各部的大小官員,連同勳貴宗室都要上朝奏事。

這一天可以說是大宋朝堂最忙的一天,在這一天無數的大小問題都要匯聚到乾宇殿最後呈報給御座側位上的太子趙旭。

但今天不同,太子在上朝之後並沒有走上他的側位,而是站在了宰執相公范仲淹的左手,成爲高於文官的朝臣存在。

太子儲君也是君,雖然他不是皇帝,還沒有登基即位,但他的地位在某種程度上已經很高了,在大宋算是一人之下萬萬人之上。

一個簡單的動作讓朝臣們立刻肅穆起來,能讓太子儲君這般稱臣的人只有一個,官家來了!

誰能想到官家今日居然上朝了,這是大宋近年來沒有過的事情,官家把大政交給太子總攬的時候便從不上朝,一些必須有皇帝批閱的奏疏都是由專人呈報,比對數量不得有誤。

朝臣們都知道官家此舉乃是故意給太子樹立威信,讓趙旭擁有更多的決斷之權。

而今日官家上朝,必定是有大事要發生,所有人都是端莊肅穆的,不光是因爲皇帝上朝了,更多的是因爲“暴風雨前的平靜”讓人壓抑。

即便是太子趙旭也不知道趙禎的打算,而一羣朝臣就更不知道了,唯有站在宗室班列最左邊的趙允成大概猜到了趙禎的意思。

看來官家是打算在今天朔日大朝上宣佈之前和自己“商議”的事情。

心中微微發苦的同時,也不禁想起昨夜和夫人康氏的對話,康氏非一般人家出來的女子,康家三代武將,而且個個不凡,乃是勳貴之家中的顯赫存在。

康氏曾祖乃太宗朝的左屯衛大將軍康碩,祖父被真宗皇帝北伐時任磁州防禦使康廷翰;父親更是右監門衛大將軍康仁矩,而他的母親則是扶風縣君馬氏。

一家的顯赫可都是用赫赫戰功換來了,並且在朝堂上是不多的中立派,雖然是勳貴但卻並不和勳貴們走的很近,也不因自己宗室的身份而和宗室往來,更沒有和武將們站在一起,而是獨獨的稱爲一個孤臣。

用康仁矩的話來說,他就是一個給官家看守宮門的,凡是拉攏他的人心中打的是些什麼主意?掉腦袋的事情也敢隨意攀扯?!

不光康家是如此的態度,便是其他給皇帝守宮門的將軍也是如此,他們這些人在朝中的地位是比較獨特的,和所有的勢力集團都沒有牽扯和瓜葛,但卻又在某種程度上比較受人待見。

正因爲他們的不偏不倚,反而成爲各方勢力所並不擔心的存在,在朝堂上,不用擔心的人對於各方勢力來說都是“朋友”。

康家三代爲官,且都是要害的官職,在某種意義上來說一直都是徘徊在大宋的權利中心,也都是遊離在權力中心的邊緣。

這樣人家出來的子女當然是不簡單的,康氏便是如此,她嫁給趙允成之後父親便後悔了,嫁給趙允成是不錯的選擇,但宗室在本朝卻不是如何的顯貴。

爲此康仁矩特意交代自己的女兒,勸說趙允成千萬不可學他的兄長趙允讓那般的張揚。

當初康仁矩看好趙允成的地方就是他的地方穩重,老實,寧願當個“和事佬”也不願出頭對抗官家。

康氏在前天夜裡便和趙允成“詳談”過大宋宗室的何去何從,趙允成不光對自己的老丈人充滿信任,更是對自己的這位結髮妻敬重有加。

當年在神都城中無家可歸時,便是妻子康氏託人去的碧雅軒說項,找到了皇后身邊的內侍女官,這才把消息傳遞到了後宮之中,否則一國之皇后如何會知道楚王一脈的分家不均,豈能知道自己無家可歸?

在自己把官家在夏至祭地後的“閒聊”告訴妻子後,妻子便立刻要求自己無論如何也要遵循官家的旨意。

因爲他趙允成這一脈和別人家不一樣,和康家之間的聯姻讓趙允成別無選擇,官家是不會讓一個“不聽話”的人做守衛宮門大將軍的親家。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康家已經趙允成一脈連接在了一起,即便是他們不想,也無法改變這個事實。

而且無論是康家還是趙允成一脈,都和官家密不可分,作爲大宗正的趙允成依附官家,作爲右監門衛大將軍康仁矩更是必須忠誠。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一旦這兩家不再忠誠,或是讓官家覺得不忠誠,那必將遭到官家雷霆手段的懲治。

康氏說的很清楚,官家最近必會在重要的日子裡宣佈這件事,並且在官家宣佈之後,作爲大宗正司的知大宗正事的趙允成必須要支持官家!

自己家之所以有今天的地位和名望,都是因爲站在乾宇殿之中,站在御階之上,站在御座之前的官家。

果然三才捧出一張旨意,站在御階的側面高聲宣讀,雖然已經有了心理準備,但他卻依舊被旨意的內容所震懾。

不光是他,在場的所有人都是和他一樣的表情,尤其是宗室們在聽到那句“宗室子弟除嫡子外不再封爵,改易錢財賞賜!”後,不少的宗室臉色大變,若非是在朝堂上怕是會驚叫出來。

趙允成站在宗室最前面喃喃自語道:“該來的還是來了!”

第六十七章上朝三兩事第一千二百六十二章消失的破虜營第八百六十七章歐陽修的脊樑,大宋的脊樑第兩千五百一十九章西方的聖城第兩千一百六十九章今日海東州第一千二百六十四章新年並非新氣象第一百四十八章東京城中的新潮第七百二十七章玻璃的秘密第一百八十八章老趙家的族長第一百九十五章遊俠兒第一千五百零二章趙禎的百分之九十第一千六百三十章眼看他樓塌了!第四百四十五章惑敵之計第一千九百六十六章無奈的平衡第八百四十一章西夏求和第兩千二百二十六章敵人還是朋友?第一百七十二章靈前夜話第五百九十四章彭七的陰謀第六十四章鋒芒畢露的太子殿下第兩千一百一十章帝與後第一千零一十章大宋與高麗第六百六十八章遷都之謀第一千九百零五章圖格魯克的抉擇第一千九百一十八章誰的棋子?第四百四十二章妙計茶中來第一千三百零二章乘勝追擊第一千八百九十七章重掌黑手的蔡伯俙第一千一百零六章宋與遼第兩千五百零二章帝王家學第一千六百三十一章誰之過?第一千五百八十八章被出賣的契丹,被出賣的蕭撻裡第兩千六百三十五章曼西科特之戰第八百七十一章今宋,強宋第一千九百三十二章石元孫的佈局第兩千零九章高原之上第一千五百三十九章宗教之爭第兩千二百八十四章四方雲動第一千四百六十七章北京路的視察第兩千二百九十八章趙禎眼中的“固有領土”第五百五十四章遼人的驚訝第一百一十九章皇帝的宣傳第一千九百六十七章氣吞蒼宇第三百五十六章暴風驟雨的回程第兩千三百二十三章枕戈待旦第六百六十四章天真的耶律宗真第一千三百零一章置之死地而後生第四百三十章立憲第一千三百四十三章該走的還是走了第六十二章太子駕到!第六百八十三章天子之所第兩千四百零三章沉默中的爆發第一千三百九十一章吐蕃與角廝羅第一千九百一十二章帝國的力量,馬木留克騎兵第九百一十二章叔侄關係第一千七百六十二章商人舌辯第兩千兩百零一章出人意料的結果第兩千二百二十九章長老齊聚第兩千二百九十三章“大棒和甜棗”第兩千零七十九章消失的巡城司第一百七十八章民心所向第十九章太子的反擊!第一千七百七十章草原的特殊性第一千八百七十三章改弦更張第兩千五百七十七章西方與東方扣起的圓環(上)第兩千四百五十四章狄青的理論第兩千零三章西進的種世衡第兩千兩百一十八章“證據”第兩千四百零三章沉默中的爆發第兩千三百四十七章論“間諜戰”第一千八百二十七章大朝正宮第六百八十章大殿啼血第一千四百九十九章錯必改,法必變第六百六十六章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第三百一十七章公主尚嫁(上)第兩千四百八十一章“魔鬼”來了!第一千四百一十六章戰爭來了第兩千四百四十九章“最好”的大宋第一千三百零七章楊懷玉與蘇軾第一千二百零七章兵出奇謀第六百九十一章賠了夫人又折兵第兩千三百三十三章吐蕃的鐵鷂子第五十三章幹一些出格的事情第一千零四十四章大宋的學問第一千七百二十四章使臣受辱第兩千一百零四章狡兔三窟第兩千一百六十一章契丹人的福利第四百二十六章帝王之道第七百三十四章京師大震第一千七百一十三章草原上的屠戮第兩千零一十三章宗哥城內第六百零八章二皇相遇第一千零七十章只有腦子的蘇子瞻第四十六章面見羣臣第六百八十章大殿啼血第一千三百六十五章敕諭第兩千兩百零三章蔡伯俙的“肥缺”第兩千三百六十四章“輸不起”的王朝第二百八十章大宋軍工第六百六十四章不瘋魔不成活第一千九百四十九章商人重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