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君臣對

王旦顫顫巍巍的走進大殿之中,空曠的大殿顯得尤爲陰森,陽光只能透過窗戶的縫隙才能星星點點的照射在木質的地板上。

地板長時間被擦拭,難免會出現一些起伏,穿鞋行走其上發出嘎吱嘎吱的聲響。

趙恆皺眉的擡了下眼皮,看是誰打擾他的清靜,這時的他正享受天下盡在掌握的感覺,雖然不能上朝,但面前的奏疏是他了解朝中時局和大宋各地情況的最好途徑。

當他看到王旦垂垂老矣的面孔時,忍不住眼圈一紅急急的打斷王旦的行禮:“朕道是誰來了,原來是王公!快快賜坐!都這麼大的歲數了,就不要在乎那些繁文縟節了!”

“老臣可不想晚節不保,被人說是仗着年紀大就在官家面前放肆。”王旦笑着行禮道。

他與趙恆雖有君臣之名卻是亦師亦友,平時極爲注重禮節,不敢稍逾越,但是到了這個年歲,也就真的不是那麼在意了,看着趙恆的樣子,王旦也想隨意些,免得官家心思沉重。

果然趙恆極爲開心:“哈哈,你這輩子都是這樣,謹慎的很,所以朕才能把宰執重任放心的交給你。哦對了,你今天怎麼來了?往日你可是都躲着朕的!”

王旦在錦塌上坐下,端起內侍遞過的茗茶,看向宮人內待全部退走後纔開口道:“官家還是喜歡這小龍團,人生無常,老臣本打算今日面見官家辭相的……”

“不行!什麼都好說,只有此事不能再提,你就當幫朕的忙可好?!”趙恆先是蠻橫的打斷,轉而又放緩語氣的懇求道。

王旦還是第一次看到官家這樣求人,當年被寇準逼着御駕親征都沒有這般神情。

搖頭嘆氣一番:“官家並非老臣不願輔佐,而是力有不及!老臣這幅身體已經半截身子入土了,實在沒有能力幫助官家,今日本事準備請辭的,但是老臣又不打算走了!”

“你就不能……嗯?不打算走了?此話當真!”趙恆先是不爽在聽到王旦最後一句話時轉怒爲喜的問到。

“老臣不走了!”王旦也不顧怎麼禮法,顫顫巍巍的伸出手抓住趙恆乾癟的手掌道。

他一個六十歲老人的手掌都比官家的手掌還溫暖,看來是當年官家服食丹藥所致,忍不住捶打自己的大腿。

趙恆見狀慘然一笑:“王公不必如此,一切都是朕自己的錯,當年你曾經極力阻止,但朕已經鬼迷心竅。”

趙恆撕拉的吸了下鼻子:“不說這些,你這次爲何主動留下?”

王旦神秘一笑:“老臣這次留下當然是想問官家要個大官噹噹嘍!”

“哈哈,什麼官職,但說無妨!”

“太子太師!”

趙恆驚訝的看着王旦道:“太子太師乃是虛銜,並無實……你是要教導太子?!”

久居朝堂的官家怎麼能不知道王旦的意思,他是想恢復唐朝時期的太子三師制度,太子太師只是開始,慢慢的就會有太子太傅,太子太保的出現!

王旦點頭道:“官家猜測的沒錯,之前的奏疏已經不實用與現在的情況了,皇后畢竟是一介女流,而且是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才決定讓她臨朝稱制!”

“但益兒畢竟……”

“官家還是小看了太子殿下,今天的萬歲之聲太子不是處理的很好嗎?”

趙恆點了點頭:“確實很好,這和當年朕的遭遇是何其相似。”說完又瞥了一眼王旦,笑着說道:“可他卻沒有王公這樣的輔弼之臣!”

王旦啞然失笑:“官家莫要給老臣戴高帽了,老臣已經年老,不能輔佐官家,但給太子開啓蒙智卻應該可以。”

趙恆搖頭道:“非是朕不準,而是心中惶恐。此番開了太子三師職權,萬一……”

即使他不說,王旦也明白,趙恆是怕以後太子三師變成祖宗家法常設。

趙宋王朝這些年來玩的一手好制衡,以文制武,再把文官的權利收歸中央。

原先擁有實權的三公太師太傅太保都被變成虛銜,現在如果把太子三師的權利解禁,等想收回時怕是不容易的……看來官家還是不相信文臣!

王旦搖頭嘆息道:“官家無需多言,老臣知曉了。”

“王公勿要介懷,朕有一良策!”趙恆看到王旦失望的眼神,趕緊補救道,他可不希望太子失去一個天大的助力。

“官家有何良策?”

“太子太師一職,朕給你!同時在朝中選出忠於王事的太子太傅和太子太保!”趙恆語出驚人的說道。

王旦目瞪口呆,官家剛剛還是一副絕不鬆口的模樣,怎麼突然變得這麼快?

“但是太子親政後,太子三師便要主動請辭又御史監督!”

果然是這樣,這和他想象的差不多。

見目的達到,王旦跪地叩拜:“官家英明,從此以後即可有老持沉重之臣輔佐太子,又不會出現文臣亂政的現象!如此法得當,延續萬世而不衰!”

“王公什麼時候也學會溜鬚了?”

王旦笑道:“自寇老西處,丁謂者!”

“丁謂是有才能的,莫要這般說他。”趙恆笑着搖頭道。

王旦感慨:“官家一首《勵學篇》激勵多少文人。只可惜才能出衆者卻並不一定才品俱佳!”

趙恆搖頭道:“明君不怕!”

看着趙恆信心十足的模樣,王旦實在不好多說。

氣氛有些尷尬,王旦轉移話題道:“官家難道不好奇爲何老臣要親自……”

“朕還不瞭解你的心思?定然是太子天資具佳!王公起了愛才之心,看到了希望!”趙恆略顯得意的賣弄道。

其實和他猜的大差不離,王旦苦笑道:“官家真是瞭解老臣,太子本性醇厚,少年仁德,從此次事件來看,他已經有了處理危機的能力,最爲關鍵的是他才年僅八歲!

老臣本是不信傳言的,但是如今看來,官家真是天仙轉世,否則怎能生出如此的麒麟兒?”

王旦的話算是拍到了趙恆的心裡去了,他之前也想過,趙禎有如此天資是否和他這個神仙身份的老爹有關?

雖然丹藥什麼的他現在已然不相信了,但這並不妨礙他的信仰,說者無意聽者有心,王旦只是隨口一說,在趙恆心中卻當了真!

君臣二人的簡單聊天就把一系列的事情定下,看似風輕雲淡,卻是兩人深思熟慮的結果。

但是!命運無常,他們的計劃是否能奏效,只有等待時間的考驗。

第一千三百九十章高原的吐蕃第六百二十八章東京城的暗流第兩千三百五十四章積石山下的拖延戰術第六百九十六章商業的作用第一千二百三十六章遼人的計謀第四十二章利益交換第一千七百九十七章官員的權與責第八百零五章語出驚人第一千三百三十四章成功的代價第一千四百九十六章皇帝挖的坑第兩千二百六十五章東城豪門的“活路”第五百九十九章耶律宗真的圍點打援第五百零五章張儉與蕭惠第一千零四十九章皇帝也會無賴第六百七十二章東山再起第一千七百五十四章趙禎的一盤大棋第一千四百零六章火器營第一千六百七十八章西域得手第一千零九章高麗使者覲見第四十八章思念通達第四百七十六章商人的價值第一百八十三章鳴槍禮,文武七條第兩千三百二十章仁青東的恐懼第一百一十八章傳國玉璽第一千四百四十四章畫中走出的帝王第一千七百九十一章趙禎心中的理想第一千八百四十三章利國監第六百零三章壓縮軍糧的威力第一千四百八十二章改革與祖宗之法第六百第二十一章草原上的狩獵第兩千二百七十四章貨殖律第一千七百六十五章借刀殺人第一千四百六十四章帝王的自私第九百零八章出乎遼人意料的戰爭第兩千四百六十三章智慧的閃光第九百一十章鐵騎繞龍城第二百八十三章党項人的陰謀第一千七百五十五章以夷制夷第一千九百零六章聖城之災第九百五十五章虛虛實實第一千九百六十三章天下關城第二百七十章延州,延安!第六百三十九章蔡伯俙的辦法(下)第一千四百一十九章佛的自私第一千二百五十三章蔡伯俙進宮了第一千八百二十章吐蕃的威脅第一百九十一章批閱奏章第一千二百二十九章不偷腥的貓第二百五十二章最是無情帝王家第二十四章師妹王柔第一百五十六章兄終弟及第六百八十三章天子之所第一百一十七章太子“火了”第一千五百六十七章嚮導阿依庫第兩千一百零八章豪門崛起第一千二百三十八章高麗王薨第一千八百三十五章蘇軾的難題第六百七十一章遼朝突變第一千七百一十一章駭人聽聞!第一千五百七十三章集格物之大成者第一千三百零九章蘇軾從軍第四百一十五章一觸即發第六百四十四章禪房中的帝王之道第一千五百五十章解惑范仲淹第兩千零七十章最強大的要塞第一千二百三十章龍鳳之謀第兩千二百四十二章大宋新問題第一千五百二十二章偷樑換柱第一千六百九十六章蕭撻裡的死戰之心第一千三百七十七章帝王的婚姻第兩千零八十三章神秘的商人第兩千三百三十八章戰爭即是國力第一千零九十七章劍指女真第一千四百三十五章正義的定義第五百八十五章皇帝也不是萬能的第一千七百五十九章“尼布楚”第兩千一百六十二章融入大宋的開始第兩千二百七十八章賢覺與贊普第一千零二十四章黑暗的森林第兩千四百八十一章“魔鬼”來了!第一千四百零七章後來居上第二十四章師妹王柔第九百九十一章倒打一耙的高麗人第一千五百九十五章轉瞬易主的蘇州城第一千五百二十七章東京汴梁第九百零七章戰前第一百三十一章闖宮!第兩千三百二十二章大宋的報復“如期而至”第一千九百二十章魚餌也消失了第一千五百三十八章天子夜尋僧第兩千四百八十五章晏殊的策略第七百四十六章遼朝動向第五百七十七章陰差陽錯第五百五十一章輸贏未定第兩千四百三十一章賈昌朝的手段第四百八十六章龍生九子第兩千六百零四章“皈依”基督第兩千三百三十四章大宋的走私第兩千四百七十九章漢家尊嚴神聖不可侵犯!第兩千五百九十六章攪動西方風雲(下)